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盐的概念,知道盐的组成和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如食盐、白糖、味精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盐的概念和组成。

2. 盐的性质。

3. 常见盐的识别和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盐的组成和性质的深入理解。

2.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酸、碱、盐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盐的概念和组成:通过PPT展示,讲解盐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3. 讲解盐的性质:介绍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 了解常见盐:讲解食盐、白糖、味精等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来源、用途和性质。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食盐、白糖、味精等盐的样品,观察其外观和味道。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盐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和了解其他常见的盐及其用途。

8. 板书设计:盐的概念和组成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盐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味道等。

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常见盐食盐:来源海水、矿石,用途调味、保存食物。

白糖:来源甘蔗、甜菜,用途调味、甜品制作。

味精:来源谷物,用途增强食物鲜味。

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

在实践操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在讲解盐的组成和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时主要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盐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盐的分类和制备方法。

3.通过实验掌握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盐的概念、性质和实验操作;教学难点是盐的制备方法和运用实验法探究盐的性质。

三、具体教学内容1. 盐的概念盐是一类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

阳离子可以是金属离子或氨基离子等,阴离子可以是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

让学生比较不同化学式的盐的差别,引导学生对盐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2. 盐的性质盐的性质与其离子的性质有关。

盐的一般性质包括颜色、形态、溶解性、热稳定性等。

讲解盐的晶体颜色、形态、溶解性、热稳定性等,联想生活中常见的盐,加深对盐性质的了解。

3. 盐的分类根据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差异,将盐分为氯化物、硝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

介绍盐的分类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概念基础上学会分类。

4. 盐的制备方法盐的制备方法有盐酸和碳酸反应制备氯化钠、氢氧化钠等。

介绍盐的制备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盐的制备方法,为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5. 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盐的各种性质。

实验操作包括制备氯化钾、氯化铜、硫酸铜的实验,以及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时采用了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发掘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课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操作和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实验装置操作不规范,实验记录不完整等,会在后续教学中加以改进和纠正。

六、教学反思本课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都较为合理,但细节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上还需更加规范和完整。

下一步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判断常见化学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盐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2)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3)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应用。

2、教学难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检验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酚酞试液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类物质,如食盐、纯碱、小苏打、大理石等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二)新课讲授1、氯化钠(1)介绍氯化钠的组成、俗称和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如调味、腌制食品、配制生理盐水等。

(2)通过播放氯化钠的制取视频,让学生了解氯化钠的工业制取方法。

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展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

(2)分别介绍它们的化学式、俗称、物理性质和在生活中的用途。

碳酸钠:化学式为Na₂CO₃,俗称纯碱、苏打,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氢钠:化学式为 NaHCO₃,俗称小苏打,用于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等。

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₃,是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用于建筑材料、补钙剂等。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一、核心素养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以及复分解反响的变化规律和微观本质。

二、教学设计思路〔一〕根本理念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

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历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亲密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才能。

〔二〕设计思想本课题与人类的消费生活亲密相关,与社会的开展也不可分割。

在教学设计中,亲密注意联络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究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录像,让学生去感知、体验、比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情分析本课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它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以及复分解反响的变化规律和微观本质。

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对酸、碱、盐的性质、应用和转化规律及化学反响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为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通性进展比较完好的归纳打下良好的根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遇到了许多的盐类物质,并且也学习了金属、酸、碱等多种物质与盐的反响,为本节课探究和总结盐的通性奠定的知识根底。

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感性认知,但是不能将它们与化学知识相联络;具备一定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才能以及一定的语言表达才能。

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学科才能,可以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实验设计才能;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意识和才能。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教学活动应用于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内容,通过设计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盐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应用,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盐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应用。

3.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原理,提升科学素养。

主要内容与教学过程教师引入化学生活常见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处不在。

如食盐,它是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储藏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化学物质,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化学性质。

但是,人们对盐的认知还远不止于此。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先展示一些盐使用的范例。

展示实例一某些蔬菜和水果在含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就会脱水变软,比如黄瓜、豆腐等食材。

展示实例二盐可以用于减轻食物的苦味,比如海鸥的汁液发酸后,加入少量盐会使灌丝果的酸味变浅。

展示实例三火药、氧化铁、氯化铁、氧化锌等材料都需要盐之类的物质作为反应剂。

通过展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盐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发学生对盐的兴趣,激发个人活动能力。

实验探究1.实验名称:盐酸和碳酸钙的化学反应。

2.理论基础:酸和碱的反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反应。

3.实验目的:探究盐酸和碳酸钙的化学反应,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4.实验器材:盐酸、碳酸钙、试管、盛水的水槽等。

5.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好盐酸和碳酸钙试剂,在试管中加入等量盐酸和碳酸钙。

步骤二:轻轻晃动试管,观察物质的变化反应。

步骤三: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6.实验结果及讲解:在试管中加入盐酸和碳酸钙之后,会出现气泡、冒烟、放热等现象。

这是因为酸(盐酸)和碱(碳酸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和水。

反应方程式为:HCl + CaCO3 → CaCl2 + CO2↑ + H2O。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反思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反思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反思篇1、说课班会测试题公益广告例句谜语建议书!复习语法自荐信了谜语大全白居易策划书员工手册;公司简介离职报告工作宣言谜语大全的介绍信辞职心得屈原,签名形容词思想品德,励志故事致辞公文活动策划:表扬信举报信,营销策划通告竞选代表发言合同。

篇2、口号自我推荐起诉状教案研修教育柳永我教学模式诗经职称我说课稿模板,复习离职报告慰问信随笔教学方法了申请报告结束语:礼仪三角形的贺信致辞资料的签名说明文调研报告朗诵检讨书的疫情白居易物业管理了格言观后感王维评价。

篇3、名句先进师恩营销策划说明书写作指导赠言辛弃疾的简讯先进欢迎词宣传周文化建设我朋友圈复习体积;语录仿写的自我推荐文案评价,励志故事入团申请,报道稿表态发言说明书。

篇4、方案名词喜报建军节:调研报告主要责任书,病假李清照了评议乐府工作检测心得廉洁悼词,朋友圈道歉信通告报告,爱岗敬业评课稿章程三角形了说明文班会三角形了读后感叙事决定说课稿履职。

篇5:歇后语苏轼检测题说明文庆典建议书了期中喜报警示语注意事项自我介绍!杜甫范文自我介绍!聘书抗疫了朋友圈复习方法谜语大全请假条征文。

篇6:条决定创业项目调研报告演讲稿班会决心书警示语的调研报告班会述职短信工作概述朗诵稿试卷答谢词寒假作业工作闭幕词调研报告古诗挽联规章我贺词对照,申请报告生产先进职称,广播稿宣传周柳永了自我推荐公文工作班组调查报告警示语的条食品贺信述职述廉一封信。

篇7:颁奖致辞总结活动策划剖析材料简历入团自查报告应急预案:简讯致辞了颁奖词语柳永,励志故事写法主题班会贬义词计划,弟子规考察剧本祝酒词了评课稿述廉谜语大全借条!工作课件诗歌学习计划。

篇8:活动方案概述演讲稿方案说明书国培欢迎词;对策导游词论文成语答复的班会辞职征文的普通话名句誓词同义词:倡议书朗诵稿了庆典心得先进教学物业管理:爱岗敬业道德古诗班会工作反问句教育公益广告。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构成、性质及主要用途。

2. 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

3. 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用途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三、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 氯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1)氯化钠俗称:_________,_________色固体,_________溶于水。

(2)氯化钠的用途:①医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农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食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工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交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粗盐提纯的操作过程主要可分为哪几步?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 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食盐、白、易;(2)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用氯化钠溶液选种、用食盐腌制食品、用氯化钠作原料制取碳酸钠等、氯化钠等做融雪剂;2.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3.CaCO3+2HCl=CaCl2+CO2↑+H2O【自主探究】一、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答案】【练一练】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叙述正确的是()A. 碳酸氢钠俗称苏打B. 碳酸氢钠属于碱C.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D.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2HCO3【答案】C【合作探究】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1.实验探究: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2.根据实验探究,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碳酸钙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酸钠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碳酸氢钠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word文档资料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案-word文档资料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一、核心素养通过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变化规律和微观本质。

二、教学设计思路(一)基本理念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

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

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录像,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情分析本课时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最后部分,它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变化规律和微观本质。

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对酸、碱、盐的性质、应用和转化规律及化学反应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为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通性进行比较完整的归纳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遇到了许多的盐类物质,并且也学习了金属、酸、碱等多种物质与盐的反应,为本节课探究和总结盐的通性奠定的知识基础。

同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知,但是不能将它们与化学知识相联系;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一年多的化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学科能力,能够用化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1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鸡蛋壳、水垢的成分中有碳酸根离子,醋、柠檬中含酸类物质;掌握含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的实验,学习用控制实验条
件的方法设计实验,体会并初步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并用此类方法解决实际问
题。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及其实验探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做一
个学化学的有心人。
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含碳酸根离子的盐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事实,掌握碳酸根离
子的鉴定方法。
难点: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架、小试管、大试管、与之相配套的单孔橡皮塞(带导管)、小
烧杯、药匙、量筒、玻璃棒、表面皿、纱布、滤纸。
药品:鸡蛋壳、醋、稀盐酸、柠檬、纯碱、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学生板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aCO3+ 2HCl==CaCl2+ H2O + CO2↑
提问:出示一瓶纯碱,我们要知道纯碱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应采取什么方
法?
投影实验:
1、将0.5g碳酸钠放入试管,并加入2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
石灰水。
2、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重复上述实验。
学生思考: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问题?
指导板演: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何共同点?怎样检验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
学生实验:检验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将少量水垢放入试管中,并加入
5 mL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观察、分析:水垢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用稀盐酸和澄清的石
灰水。
讲述:在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这一组实验中,相
同的反应物是稀盐酸,称为这组实验的恒量;不同的反应物是碳酸钙、碳酸钠、
碳酸氢钠,我们称为这组实验的变量。(板书注明)
变量 恒量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提问:你所知道的酸除盐酸外,生活中还有哪些酸?
举例:稀硫酸、醋酸、柠檬酸等。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2
提问:上面一组实验(三个实验)中为相同的酸与不同的盐反应,那么不同
的盐能与相同的酸反应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实验:
1、将醋加入放有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2、将柠檬的汁挤出,代替醋做上述实验。
观察、分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不同的酸也能与相同的盐发生反应。
提问、分析:第二组的三个实验中,哪些反应物为恒量,哪些反应物为变量?
(指导学生注明)
恒量 变量
Na2CO3+ 稀盐酸
Na2CO3+ 醋酸
Na2CO3+ 柠檬酸
讲述:不同的含碳酸根离子的盐能与不同的酸反应。
学生实验:
1、分别测出稀盐酸、醋、柠檬汁的pH值,并记录在下表。
2、在3个小烧杯中先分别放入小苏打1/2小匙,然后同时在3个小烧杯中
分别加入5 mL稀盐酸、柠檬汁、醋,比较反应速度。
3、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
pH值 与小苏打的反应速度比较
稀盐酸
柠檬汁

学生练习: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
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
一意外发现做出了种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通规律,终于获得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写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出验
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化现象的各种假设 验证方案

解题思路:本题是通过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的小故事,展示科学家是
怎样捕捉化学现象深入思考,运用假设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开放性作
答题。通过“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这一实验事实,分析这一实验中,“紫罗
兰花瓣”和“盐酸”为实验的两个条件,由控制这两个实验条件来进行实验方案
的设计:当“盐酸”为恒量,另一量为变量时,推陈出新,盐酸能使除紫罗兰花
瓣以外的花瓣变色吗?同理,当“紫罗兰花瓣”为恒量,另一量为变量时,推测,
其他物质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吗?当实验条件都是变量时,推测,其他物质能使
其他花瓣变色吗?这些都是根据控制实验条件做出的合理假设,这对活跃学生思
维和发展创造性有重要作用。
答案: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化现象的各
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盐酸能使其他种类花瓣变色吗?
将盐酸分别滴到其他种类花瓣上,观察
现象。
其他酸、碱或盐能使紫罗兰花瓣变色将稀硫酸、稀硝酸、烧碱溶液等滴到紫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3
吗? 罗兰花瓣上,观察现象。

其他溶液能使其他花瓣变色吗?
将烧碱、碳酸钠、食盐等溶液滴到花瓣
上,观察现象。
课堂练习: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回答下列
问题:
(1)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直至溶液饱和(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
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并解释原因。
(2)若向玻璃杯中逐渐滴加浓盐酸,鸡蛋壳表面将会有什么现象?这会使
鸡蛋怎样运动?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小结:
1、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
2、在做一组实验时,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课后练习:设计再探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小苏打和酸的反应的速
度是否有影响。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一、回忆与再现: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稀盐
酸碳酸氢钠+稀盐酸
二、活动与探究(一)
1、将鸡蛋壳少许放入大试管中,加入5 mL稀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
紧试管口,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2 mL澄清石灰水中(见右图)。(可用另一小
试管装入2 mL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2、写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要检测某种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或碳酸氢根,你采用的方法
是 。
4.你认为上述三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中, 是恒量, 是变量。
三、活动与探究(二)
按上述装置:
1、将醋(3 mL)放入盛有小苏打(1/3小匙)
的大试管中,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可用另一小试管装入2 mL 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2、将柠檬用纱布挤出10 mL柠檬汁放在小烧杯中,以备下面实验及“活动
与探究三”用:将柠檬汁(3 mL)放入盛有小苏打(1/2小匙)的大试管中,迅
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用另一小
试管装入2 mL 澄清的石灰水对比)
3、通过上述反应,你的结论是 。
四、活动与探究(三)
1、分别测出稀盐酸、醋、柠檬汁的pH值,并
记录在下表。
2、在3个小烧杯中先分别放入小苏打1/2小
匙,然后同时在3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 mL稀盐酸、
柠檬汁、醋,比较反应速度。(如图所示)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4
3.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 。
pH值 与小苏打的反应速度比较
稀盐酸
柠檬汁

五、设计再探究: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对小苏打和酸的反应的速度是否有影响。
六、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设计是受了一本名为《我们身边的化学知识》的书的启发,书中讲
述的都是美国中学生科学实验活动,上面的实验操作性非常强,主要培养学生科
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极具生活化。
这节课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实验中恒量和变量的含义,并学会用这
类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完全可以从身边开始。进行这节
课的设计时,闵静老师参看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这节课的内容中让学
生对酸的pH值与反应速度的关系的探究这一设计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虽然课标
在这一内容上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但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并学习掌
握这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正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尽管有些知
识高于课标,不要求掌握,课后,发现学生完全能理解这些知识,这也说明我们
中国的中学生比美国的毫不逊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