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三个月:新人待遇缩水 哪两类人待遇不变?
改革后老中新三类人各能拿多少养老金

改革后老中新三类人各能拿多少养老金昨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这意味着我国正式废除了养老金“双轨制”。
方案指出,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假设小明一家均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那么,改革将怎么影响他们?实施时间:2014年10月1日起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怎么算?个人工资>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举例:这实际上是设置了一条封顶线,假设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3000元,小明每月的工资是16000元,那么超过3倍的部分也就是有4000元不用计入。
即:小明的个人缴费=12000元×8%个人工资举例:假设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3000元,但小明每月实际工资才1200元,但小明缴费要按照3000元的60%算,也就是1800元。
即:小明的个人缴费=1800元×8%改革后,养老金怎么计发?1、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小明妹妹今年刚考上公务员,将来等她的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后,她拿到的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数为基数,每满1年发给1%。
假如小明妹妹缴了15年,则基础养老金的月标准=(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5×1%假如小明妹妹缴了40年,那么基础养老金的月标准=(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40×1%2、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小明已在广东某事业单位工作3年,退休前个人缴费年限累计预计可满15年。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视缴费年限长短而定,具体方法仍未出台)3、决定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小明的妈妈2014年10月1日已经达到退休年龄,还有几个月就要从某机关单位退休,她的个人缴费年限不足15年。
事业单位退休金新老办法对比

退休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三、新老办法退休金计算要素对比
1.基础养老金
老办法: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为本人退休前最后一个月的岗位工资。
新办法: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为本人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2.个人账户养老金
老办法: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基数为本人退休前最后一个月的岗位工资。
事业单位退休金新老办法对比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在新旧制度交替之际,为了更好地理解改革内容和政策导向,本文将对事业单位退休金新老办法进行对比分析。
二、新老办法退休金计算方式
1.老办法
退休金=岗位工资×退休金计人员的影响
新办法的推行,使得在职人员对未来退休待遇有了更明确的预期,有利于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同时,新办法中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设置,也促使职工更加关注个人职业发展和工资收入,以增加退休后的收入保障。
九、新老办法过渡期间的政策衔接
1.为确保新老办法过渡的平稳,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过渡措施,如设立过渡期、提供过渡性养老金等,以减少改革带来的社会震动。
2.对于在过渡期间退休的职工,应明确其退休金计算的具体办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3.加强对退休金基金的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合理控制支出,为退休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十、未来退休金制度的发展趋势
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未来退休金制度将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合理确定退休金水平,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3)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如何优化退休金制度结构,提高制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十二、应对策略
1.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职工对新办法的认知和接受度,减少改革阻力。
2023年天津养老金调整方案新规定

2023年天津养老金调整方案新规定2023天津养老金调整方案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23〕6号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有关单位: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人社部发〔2023〕28号)精神,现将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调整范围自2023年1月1日起,对2022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以下简称退休人员),以及按照《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办理退职的人员(以下简称退职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
二、调整办法(一)定额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8元。
(二)挂钩调整1.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职人员、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2.5元;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退休人员,在每人每月增加22.5元的基础上,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的部分,缴费每满1年(不满1年按1年计算),每人每月再增加1.5元。
2.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职人员,每人每月按照本人2022年末的月基本养老金水平的1.15%增加养老金。
(三)适当倾斜1.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职人员,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20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年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
2.安置到企业工作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军队转业干部,按照本通知前述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后,月基本养老金低于本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补齐到本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
三、资金****本次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其他人员按原渠道列支。
[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关于养老金并轨后离职的待遇
![[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关于养老金并轨后离职的待遇](https://img.taocdn.com/s3/m/bc76503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b.png)
[养老金并轨最新消息]关于养老金并轨后离职的待遇养老金并轨后离职待遇201x年12月23日,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改革终于有了确切消息。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称,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这一消息是否成为“公务员热”的又一针冷却剂,还不好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并轨过程中,还会有许多的难题待解。
但可以肯定,公务员曾经远超企业职工的养老福利,将逐渐进入历史。
11月30日,201x年度全国公务员统一考试举行。
这次“国考”从报名开始,就因为“考录比大幅下降”而引人关注。
与去年相比,今年招录职位增加了2700多个,达到__个,但考试人数下降了10万人,接近90万人。
与此同时,这两年“公务员辞职”的消息接连不断,“公务员热降温”的议论流行一时,是真是假,各方观点莫衷一是。
南方周末记者近日专访了三位离开公务员岗位的人士,有原中央部委的处级干部,也有原地方法院的院长和基层的股级干部。
他们为何辞职,对于公务员生涯有怎样的感受,辞职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对所谓“公务员辞职热”有哪些看法,请见本期“公务员辞官自述”。
部委处级官员变身“市场人”有不少人在说,“八项规定”出台后,公务员好处少了,不少人辞职,但对我来说肯定不是这样。
34岁的单陵(化名)现在是站的多媒体部产品总监。
今年5月,他从供职10年的某中央部委辞职,放弃了副处长的身份,成了一个“市场人”。
半年的体制外经历,给他带来的收获是,“应该说,出来后我的思想更解放了,办事时不再自我束缚。
”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职业前景不明朗”我201x年生于北京,201x年研究生毕业,学的是传播,进入某部委宣传处。
工作6年后,201x年被提拔为副处长。
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提拔速度已经算快了。
但我却在那年产生了离开体制的想法,我不想做一成不变的工作。
再说那年我30岁,不再被当成年轻人了,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创建和谐社会的问题之一。
这主要是由养老金制度不同,调整机制不同,管理体制等原因造成的。
本文分析了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养老保险;待遇差距;事业单位现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曾对于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从现行的经济体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模式不同从目前现行政策来看,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没有纳入养老保险的统筹范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合理有序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合理流动到社会,或以其他形式就业,可能就要重新开始建立社会保险关系。
至于以前他为社会做的积累,前后关系如何接续,现在还没有更细的政策规定。
再者,由于现行政策使事业单位与企业在养老金待遇上有较大差异,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之间养老保险权益的衔接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双向流动。
将机关和全额事业单位纳入养老保险范围,改变现行机关事业单位以工作年限和本人工资额为主要依据的退休办法,建立统一的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一体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的规模与企业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在改革实施前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年限可视同缴费年限,并作为计发过渡性养老金的依据,单位和个人均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考虑到企业职工个人缴费比例已达到8%,且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个人缴费晚于企业,改革起步时机关事业单位个人缴费比例可按当地政府对企业职工的规定执行,也可一步达到8%。
二、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同企业统一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形成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参与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模式,强调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养老金并轨后会不会降低工资待遇

养老金并轨后会不会降低工资待遇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养老金并轨与工资待遇的问题,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养老金并轨是否会降低工资养老金并轨方案在地方落地,待遇是否会下降成了数目庞大的“中人关心的重点。
查阅各地发布的相关文件发现,各地均明确,对“中人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办法。
对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退休后其基本养老金按新的制度计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对改革前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则在按新制度计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在以上提到的27个省份中,有19个省份明确了过渡期时间。
这19个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云南、甘肃、陕西、天津、黑龙江、山东、福建、吉林、辽宁、江西、广西、宁夏、河南、内蒙古、重庆、安徽、浙江,这些省份均在意见中提出,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人员执行新办法。
前些年我国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时,就设置了5年过渡期,现在养老并轨情况更加复杂,所以将过渡期延长至10年,确保“中人的待遇能够保持平稳。
过渡期结束后,“中人养老待遇会因人而异,但是差距不会太大。
因为到时候不仅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有了一定的缴费积累,而且养老金还随着待遇调整机制会不断上调,再加上累积的职业年金,“几项相加之后的养老金绝对额可能还会增加。
他同时也提到,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不一定会比过去高。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褚福灵说,过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与职务职级关联极大,今后新人退休待遇更多会与工资和基金运营包括通货膨胀等因素发生关联,待遇水平也就是养老替代率将会和企业职工逐步看齐。
舆论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备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终于要被破除了。
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消息: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会降低吗

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消息: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
养老待遇会降低吗?
文章来源:天津事业单位考试/tianjin/?wt.mc_id=bk19213 7月31日,江苏出台《江苏省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成为继今年1月国务院提出养老金并轨意见后,又一个公布当地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的省份。
至此,山东、上海、四川等多地已公布当地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和办法。
这标志着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完成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养老金“并轨”也正式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根据国家公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三类人属于并轨范畴: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会降低吗?
按国务院发布的养老金并轨实施意见,以“老人”“中人”“新人”三类进行划分。
原则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即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改革后参加工作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人员,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分析认为:“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金肯定会减少,但加上职业年金,总体待遇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更多最新行测答题技巧欢迎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工资多少-养老金并轨后退休待遇

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工资多少-养老金并轨后退休待遇前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各界对养老金并轨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
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意味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将合并,实现跨省异地领取养老金。
对于已经退休或准备退休的人群来说,关注养老金并轨后的退休金工资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工资的构成和养老金并轨后改变退休待遇的影响。
退休金工资的构成退休金工资是由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组成的。
其中,基本养老金由国家和单位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缴纳,补充养老金则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在养老金并轨后,个人应缴纳社保费用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以北京市为例,按照新的政策,社保费率将从原本的22%下降到16%。
而在城乡养老保险并轨后,已经取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需要再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用。
养老金并轨后改变退休待遇的影响待遇标准的统一在养老金并轨后,各地的养老金待遇将实现统一。
此前,各地的养老金待遇相差较大。
例如,北京市养老金的最高领取标准为8882元,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最高领取标准仅为1878元。
在养老金并轨后,各地的养老金待遇标准将得到统一,使得全国范围内的退休人员都能获得相对公平的待遇。
提高退休金待遇养老金并轨后,基本养老金待遇将有所提高。
例如,在北京市,基本养老金待遇将从当前的3450元/月提高到3983元/月。
这也意味着,未来北京市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将有所提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兑现在养老金并轨后,个人账户养老金将得到更好的兑现。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在2019年底实施了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调整,最多可增加2个月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在养老金并轨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兑现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工资将由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养老金并轨后也将改变退休待遇,包括统一待遇标准、提高退休金待遇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老金并轨三个月:新人待遇缩水哪两类人待遇不变?
国务院昨天公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单位缴纳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
这意味着养老金双轨制在制度上被终结。
社保专家表示,新规仅实现了制度上的并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间的养老待遇差距还将存在较长一段时间。
但新规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中“老人”“中人”养老待遇将不会降低,而“新人”养老待遇或将微降。
京华时报记者赵鹏
□政策要点
计发办法
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不变
决定指出,我国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单位缴费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按照决定,在此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在此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在此决定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在此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并轨时间
2014年10月起实施新规
人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决定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明确了我国养老双轨制并轨的时间表。
该决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这就意味着从去年10月起,我国就已从制度上实现了养老双轨制的并轨,双轨制也随之被打破。
这一时间点的确定,同时使得决定实施前已退休的“老人”、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中人”和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新人”界限被划分清楚。
虽然在制度实施方面还存在一系列操作性的实施细则需要明确,但这已经表明,无论参保缴费从何时真正开始,但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得从2014年10月起就补缴相关的养老保险费了。
她还分析,对于那些临近退休年龄的“中人”,不排除还存在将其视同为“老人”,直接实施“老人”政策的可能。
不过对于临近退休多长时间的“中人”可视同为“老人”,还需要国家进一步明确。
单独建账
防企业职工养老险背包袱
决定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人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机关中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所谓“中人”数量较多,其过去的视同缴纳年限较多,即“历史欠账”偏多,如果不单独建账,而是两个基金直接合并,会给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背上更大的包袱,出现挤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不利于双轨制并轨的顺利启动。
杨燕绥则认为,单独建账还可能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可能不会按月实时缴纳,而可能采取空账运行的方式。
不过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和养老金发放都是财政买单,因此即使空账运行,也不会影响到其运行的平衡。
不过,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由于涉及做实个人账户,以及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和转移的需要,预计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应据实缴费并实账运行。
□专家解读
1.公务员待遇是否降低?
“新人”养老待遇或微降
褚福灵介绍,决定将相关人员明确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类。
文件提出,对改革前已退休人员,保持现有待遇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换言之,老人和中人的待遇将不会降低。
对于拉近养老双轨制待遇差距的希望,褚福灵认为更多应会体现在新人群体中。
决定提出,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建立新机制,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
褚福灵分析,这意味着新人将按新办法参保,新老有别的方式,可能会使其养老待遇水平,与同期参保后退休的企业职工更加趋近。
余清泉对此表示认同,他还进一步分析,过去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与职务职级关联极大,而今后以新人为主,他们的退休待遇更多会与工资和基金运营等因素挂钩。
也就是说,他们的退休待遇会与通货膨胀等因素发生关联,待遇水平因此缩水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2.职业年金起什么作用?
确保待遇消除改革阻力
决定称,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
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杨燕绥认为,“应当”这一措辞说明职业年金属于强制建立,这与自愿建立的企业年金截然不同。
企业和个人28%的养老险总缴费率,远远低于机关和个人28%的养老险缴费率与职业年金12%的缴费率之和。
这12%的差距,也确保了公务员养老待遇不会出现较大幅度降低的问题。
当然这也使得双轨制并轨后目前仅仅是制度实现并轨,待遇要实现并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褚福灵则认为,职业年金将可保持两个制度间的待遇差距,这也正是为了使双轨制并轨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消除阻力的重要措施。
3.社保缴费费率会降吗?
企业机关费率远景可降
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率在国际上居于较高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人社部近日提出,社会保险费率将适时适当下调。
不过这次决定仍采取了与企业职工养老险相同的费率等指标,并未降低。
褚福灵分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主要指标原封不动地套用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规定,实现了养老双轨制并轨时制度上的公平,这也可避免并轨后再制造出更大的待遇差距。
杨燕绥预计,从长远看,降低过高的费率是必然的。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的运行区间内,企业在自身发展受到约束的同时,再承担相对高昂的社保缴费费率,肯定无法长期支持下去。
因此降低企业缴费费率是可期的。
出于制度公平的考虑,一旦企业缴费降低,机关单位的缴费费率也会同步降低。
不过预计个人8%的缴费率要降低则可能性不大。
□制度历史
1955年我国确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
1958年我国统一了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
1978年基本确立干部退休制度。
1982年正式确立了干部离休制度。
1991年规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
企业职工养老从“单位保障”迈向了“社会保障”。
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的“统账结合”模式。
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
形成了养老“双轨制”模式。
2008年国务院决定在5个省市先行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2012年养老“双轨制”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