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
2016国考申论热点之延迟退休(精)

2016国考申论热点之延迟退休事件背景:延迟退休在社会上激起涟漪随即归于沉寂。
近来由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发布,再一次走进公众的视线,并引起热议。
实际上,是否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争论由来已久,形成“挺退派”和“延退派”两大阵营。
中公解析:一、延迟退休的提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1.延迟退休是国际通行做法,大势所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退休年龄都在60岁到65岁之间,如丹麦、冰岛和挪威的退休年龄达到67岁,英国、意大利65岁,而美国也有62岁。
据统计,全世界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岁,女性约为58岁。
因此从我国今后的长期发展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是和世界接轨的必然。
2.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国家负担延迟退休提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
拿内地最早“老龄化”的上海为例。
在上海,平均3个在职者就要养2个退休者,而全国这一数值是3.2人养1人。
而适当提高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增加养老金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据统计,晚退5年,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年的养老金,同时又多加收5年的养老保险,一来一去就有1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差距。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3.有利于技术类与管理类人士更好地发挥余热就人才培养体系来讲,一般人在30岁以前都是处于学习阶段,身体健康、学历高、经验丰富的60多岁人退休,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尤其是对于某些技术类或管理层人士来说,素来有“姜越老越辣”之说。
例如受患者欢迎的“专家门诊”、“主任医师”一般年龄都在五六十岁。
但遗憾的是,此时他们也都面临退休问题了。
二、延迟退休的弊端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延迟退休,除了少数人比如在职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和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持赞成的态度外,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
弹性工作制的优缺点及法律要求

弹性工作制的优缺点及法律要求弹性工作制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企业和员工的重视与追求。
它为员工提供更大的自主和灵活性,使工作时间和地点更加适应个体需求。
然而,弹性工作制也存在一些优缺点,并且在其实施过程中,必须符合特定的法律要求。
一. 弹性工作制的优点1. 节省通勤时间:通过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避免交通高峰期的拥堵,节省大量的通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 平衡工作与生活:弹性工作制使得员工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个人生活,更好地照顾家庭和个人需求。
3. 提高员工满意度: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可以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凝聚力。
4. 促进创新和个人发展:弹性工作制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从事创新性工作,提高个人能力和专业发展。
二. 弹性工作制的缺点1. 沟通和协作成本增加:由于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不固定,可能会增加与团队合作和上下级沟通的难度,导致协作成本上升。
2. 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在某些情况下,员工可能会加班过多或无法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导致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
3. 影响团队凝聚力:弹性工作制可能会减少员工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4. 管理难度增加:对于管理者来说,管理弹性工作制下的员工需要更多的调度和协调,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负担。
三. 法律要求1. 工时要求: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劳动法,弹性工作制下的员工工作时间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2. 加班和休假:公司需要制定明确的加班和休假政策,确保员工在弹性工作制下享有合理的休息和工作时间。
3. 保障员工权益:雇主应确保员工在弹性工作制下享有与常规工作制下相同的权益,包括工资待遇、福利及社会保险等方面。
4. 安全与健康:雇主需要提供和确保弹性工作制下的员工在家庭或其他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保护。
总结起来,弹性工作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然而,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包括团队协作难度增加、管理难度加大等。
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

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弹性退休有什么弊端呢?最近,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根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今年下半年将启动这方面的调研工作。
相关官员还表示,出台弹性延迟退休的政策方向是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消息传出,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强大反弹。
据人民网的调查,有高达93.9%的网友反对延领退休金,由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推出的类似调查亦有80.5%的网友表示反对。
大部分人都知道,退休金制度本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由在职员工缴纳社保基金支付给上一代人,而这代人的养老钱那么由下一代人支付。
由此造成的资金缺口,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高达1.7万亿元,而据多位社保专家测算,通过延缓退休年龄那么每年大约能弥补200亿元。
推迟退休年龄的明显动机,使得民众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既然是一个由退休金制度甚至是人口政策造就的制度性问题,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为何要通过增加老百姓晚年的`劳动来买单?这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家来说,尤其容易引发广泛的担忧。
况且,每年200亿元与1.7万亿缺口比照也无疑是杯水车薪。
一个在情感上难以被认可的政策,哪怕其真的是在顺应经济开展、寿命延长等客观现实,也会遭受舆论过度的解读。
试想,假设在当前财政仍有盈余的情况下,通过财政补贴先行归还历史债务,再推进退休年龄延迟,岂非更能被公众所承受?此外,至为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当前实行的“退休金双轨制”。
当前制度下,社会企业单位职员都需要缴纳养老金,退休后正是根据其工龄以及缴纳养老金的多寡来按标准领取,唯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职员无须缴纳养老金,退休后由财政统一支付。
即便这样,退休后事业单位职员和机关公务员所领取的退休金反而是企业退休人员的三四倍。
这不仅是一项制度上的歧视,还客观上形成了“劫贫济富”,毕竟财政收入还是于民众的税收,这跟意在保障社会底层群众“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养老金并轨问题,年年争论,却年年不了了之,改革慢如蜗牛。
弹性工作制灵活时间的利与弊

弹性工作制灵活时间的利与弊弹性工作制是一种工作时间上相对自由灵活的安排模式,它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工作任务来进行工作时间的安排。
与传统固定工作制相比,弹性工作制的引入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劣势。
本文将探讨弹性工作制灵活时间的利与弊。
一、灵活时间的利1.提高工作效率弹性工作制可以让员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效率来安排工作时间,而非被强制要求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完成任务。
不同人在不同时间段对工作的投入和产出有所差异,有些人可能在早晨工作更高效,有些人则在夜晚工作效果更好。
灵活时间的安排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高峰期,提高工作效率。
2.促进工作生活平衡弹性工作制允许员工根据个人家庭和生活需求来调整工作时间,更好地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员工能够更方便地照顾家庭成员、参加社交活动以及从事其他兴趣爱好,这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同时,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之间能够取得平衡,更有动力和精力来投入到工作中。
3.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弹性工作制可以激发员工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员工有更多的决策权和自由度来安排工作时间,他们能够更好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能。
这种灵活性和自主性能够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和信任,进而更加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绩效和贡献。
二、灵活时间的弊1.协调困难在弹性工作制下,员工的上下班时间可能不一致,这对于团队协作和沟通可能带来一定的障碍。
如果员工的工作时间差异较大,可能会导致团队成员的无法及时进行协作和交流,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工作边界模糊灵活时间的安排可能会导致员工工作与非工作时间的界限模糊。
在传统固定工作制下,员工清晰地知道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可以更好地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而在弹性工作制下,员工可能会倾向于超时工作或在非工作时间接受工作任务,这可能会导致工作过度和生活失衡。
3.管理挑战弹性工作制对于管理者来说,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退休政策的调整作为应对我国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思路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保障改革的进程,因此,退休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就其基本制度框架而言,仍继续延续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制度设计,即除特殊工种外,退休年龄一般被确定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
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焦点问题,其弊端大大影响了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以下是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1.法定退休年龄太低较低的法定退休年龄和较高人口寿命之间的较大反差,直接加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负担,影响养老保险的稳定与协调发展。
同时,现行退休政策未能与劳动力市场调节协调配套,导致部分人力资源的浪费。
法定退休年龄较大幅度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是现行退休制度由来已久,但尚未进行调整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并对构建中的统帐结合养老保险运行机制具有严重的负面效应。
2.普遍化的提前退休日益加剧退休年龄偏低已不是个别企业和单位所为,而成为一种带趋势性的问题,及占退休主体的已不是60岁和55岁,而是50岁至55岁左右,提前退休已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险费用支出的大幅度增长和部分省市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赤字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显然,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运行的近期影响又直观地表现为缴费人数的减少和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加。
在我看来,这样会导致大量的养老基金的支出,同时在财政支出方面的比例也会大大提升,这样会加大人均收入的差距,同时也会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3.退休政策缺乏弹性,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目前仍然实行50年来一直推行的一刀切的退休政策,一方面导致了普遍化的提前退休现象;另一方面并未充分考虑到某些知识型、技术型行业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质的人力资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法定年龄退休,对于某些行业来说,会使人力资源投入产出的比例失衡,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对未来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后果。
弹性退休制度下谁更愿意延迟退休

弹性退休制度下谁更愿意延迟退休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理论分析 (6)2.1 弹性退休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7)2.2 延迟退休对个人的影响 (8)2.3 延迟退休对社会的影响 (9)三、研究设计 (10)3.1 研究假设与问题提出 (11)3.2 变量定义与测量方法 (12)3.3 研究模型构建 (14)四、实证分析 (1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5)4.2 差异性检验 (16)4.3 回归分析结果 (17)五、结论与讨论 (18)5.1 研究结论概述 (19)5.2 对政策制定的建议 (20)5.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21)一、内容综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弹性退休制度逐渐成为各国应对老龄化、平衡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制度下,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退休年龄。
关于谁更愿意延迟退休的问题,不同群体间的态度和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那些具有稳定职业和较高收入的女性来说,延迟退休可能更具吸引力。
她们往往在职场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因此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些女性通常有较为宽松的家庭责任,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退休时间。
男性在职场中的角色往往更加多元,且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和社会期望,因此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提前退休或选择不延迟退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可能会发生变化。
一些人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更愿意选择延迟退休,以便继续发挥余热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也有部分人可能因为健康原因而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从而更倾向于提前退休。
除了个人因素外,社会环境和文化观念也会对延迟退休的意愿产生影响。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政府可能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来鼓励人们延迟退休,如提供更高的养老金待遇或税收优惠等。
弹性退休退休博弈的几个关键因素

“弹性退休”博弈的几个关键因素王克焕“弹性退休”近几年吵得沸沸扬扬,特别是每年“两会”期间,更是妇女界的热门话题。
所谓“弹性退休”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方面具有某种弹性、较为灵活的退休制度。
那么,究竟该如何弹,哪些人上弹,哪些人下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决策:一、从社保基金角度考虑,是否影响到基金的安全及可持续利用现行的退休年龄是在建国初期人口寿命确定的,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平均寿命不断延长,除沿海一带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金有结余,其它多数地区的养老金都是入不敷出,缺口呈扩大之势。
甚至在有的地区,出现个人帐户补贴统筹帐户的现象,造成了个人养老金帐户空帐的现象。
根据国办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到2035年,我国将面临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的情况。
如果将退休年龄“下弹”的话势必影响到社保基金的安全,从这一情况来看,只能将退休年龄“上弹”,而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劳动者要多缴纳养老保险,晚领养老金。
更有专家预测,(从全国来看)如果提高退休年龄每一年可使中国养老统筹基金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解基金缺口200亿元。
二、从人力资源利用来看,是否最大限度地杜绝人力资源浪费现行的一刀切的退休政策从人力资源利用方面看,存在一定的弊端。
不同类型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是不同的,一个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可能在18岁就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而一个博士毕业生很可能在30岁左右才进入社会,如果他们都在60岁退休,则体力劳动者工作年限长达40年,而博士毕业生很可能工作年限也只有30年。
体力劳动者可能在30年工龄的时候体力、精力已经不允许他从事劳动;博士毕业生在30年工龄的时候刚进入了科研的鼎盛时期,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如果简单地延长退休年龄,不得不考虑体力劳动者的身体极限。
所以,从人力资源利用角度考虑不能简单地说“上弹”或“下弹”,应该考虑到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特点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能只考虑用提高退休年龄来解决问题。
弹性退休制度新动向

弹性退休制度新动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并引入弹性退休制度。
弹性退休制度是一种灵活的养老政策,旨在满足不同个体和社会群体的养老需求,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弹性退休制度的新动向,包括其定义、特点、优势和挑战。
一、弹性退休制度的定义弹性退休制度是指根据个体或团体的意愿和能力,灵活地选择退休年龄和退休方式。
与传统的固定退休年龄相比,弹性退休制度允许个体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或选择早期退休。
同时,个体可以选择全职、兼职或半退休等不同工作方式,根据自身养老需求和经济实力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弹性退休制度的特点1. 自主选择:弹性退休制度赋予个体自主选择的权力,允许他们在不同的时间点和方式下退休。
2. 工作灵活性:个体可以选择继续工作,延缓退休或者改变工作方式,实现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的平衡。
3. 养老资金灵活性:弹性退休制度可以根据个体不同的退休时间和方式,灵活调整养老金的支付时间和额度,更好地满足个体的养老需求。
三、弹性退休制度的优势1. 促进就业稳定:弹性退休制度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但仍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群。
延缓退休年龄有助于减少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
2. 提高退休生活质量:弹性退休制度使个体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延长职业生涯,增加退休后的收入来源,提高退休生活质量。
3. 促进经济发展:弹性退休制度可以减少退休人员的变动对经济的冲击,稳定劳动力市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弹性退休制度的挑战1. 养老金压力:延缓退休年龄、灵活支付养老金会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
如何平衡养老金的支付和基金的可持续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就业歧视:一些公司可能对年纪较大的员工存在就业歧视,对弹性退休制度的实施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人力资源浪费。
3. 社会认知:弹性退休制度对于传统的退休观念和社会认知提出了挑战,需要推动社会各界对弹性退休制度的认同和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
弹性退休制度有什么弊端呢?
最近,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今年下半年将启动这方面的调研工作.相关官员还表示,出台弹性延迟退休的政策方向是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消息传出,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强大反弹.据人民网的调查,有高达93.9%的网友反对延领退休金,由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推出的类似调查亦有80.5%的网友表示反对.
大部分人都知道,退休金制度本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由在职员工缴纳社保基金支付给上一代人,而这代人的养老钱则由下一代人支付.由此造成的资金缺口,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高达1.7万亿元,而据多位社保专家测算,通过延缓退休年龄则每年大约能弥补200亿元.
推迟退休年龄的明显动机,使得民众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既然是一个由退休金制度甚至是人口政策造就的制度性问题,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为何要通过增加老百姓晚年的劳动来买单?这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家来说,尤其容易引发广泛的担忧.况且,每年200亿元与1.7万亿缺口对比也无疑是杯水车薪.
一个在情感上难以被认可的政策,哪怕其真的是在顺应经济发展、寿命延长等客观现实,也会遭受舆论过度的解读.试想,若在当前财政仍有盈余的情况下,通过财政补贴先行偿还历史债务,再推进退休年龄延迟,岂非更能被公众所接受?
此外,至为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当前实行的“退休金双轨制”.当前制度下,社会企业单位职员都需要缴纳养老金,退休后正是根据其工龄以及缴纳养老金的多寡来按标准领取,唯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职员无须缴纳养老金,退休后由财政统一支付.即便这样,退休后事业单位职员和机关公务员所领取的退休金反而是企业退
休人员的三四倍.这不仅是一项制度上的歧视,还客观上形成了“劫贫济富”,毕竟财政收入还是来自于民众的税收,这跟意在保障社会底层群众“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养老金并轨问题,年年争论,却年年不了了之,改革慢如蜗牛.这所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岂能不为民众诟病?此次退休年龄延迟话题的引爆,大多数的质疑正来自于此.假如,公务员也一视同仁缴纳养老金,并且在领取额度上更公平,社保基金的缺口还会这么大吗?制度上体现出公平原则后,民众还会将对一项制度的不满发泄到另一项新制度的推出之上吗?
因而,一项事关全体民众社会保障的重要民生政策,其不仅要师出有名,还真正应当拿出说服公众的诚意.政府理应在雷厉风行地破除陈旧制度弊端的前提下,再来谈推迟退休年龄,这才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不然,无论多美妙的说辞都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