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

合集下载

2016国考申论热点之延迟退休(精)

2016国考申论热点之延迟退休(精)

2016国考申论热点之延迟退休事件背景:延迟退休在社会上激起涟漪随即归于沉寂。

近来由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的发布,再一次走进公众的视线,并引起热议。

实际上,是否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争论由来已久,形成“挺退派”和“延退派”两大阵营。

中公解析:一、延迟退休的提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1.延迟退休是国际通行做法,大势所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退休年龄都在60岁到65岁之间,如丹麦、冰岛和挪威的退休年龄达到67岁,英国、意大利65岁,而美国也有62岁。

据统计,全世界男性平均退休年龄约为60岁,女性约为58岁。

因此从我国今后的长期发展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是和世界接轨的必然。

2.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国家负担延迟退休提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

拿内地最早“老龄化”的上海为例。

在上海,平均3个在职者就要养2个退休者,而全国这一数值是3.2人养1人。

而适当提高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增加养老金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据统计,晚退5年,社保基金就可少支付5年的养老金,同时又多加收5年的养老保险,一来一去就有10年养老保险基金的差距。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3.有利于技术类与管理类人士更好地发挥余热就人才培养体系来讲,一般人在30岁以前都是处于学习阶段,身体健康、学历高、经验丰富的60多岁人退休,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尤其是对于某些技术类或管理层人士来说,素来有“姜越老越辣”之说。

例如受患者欢迎的“专家门诊”、“主任医师”一般年龄都在五六十岁。

但遗憾的是,此时他们也都面临退休问题了。

二、延迟退休的弊端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延迟退休,除了少数人比如在职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和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持赞成的态度外,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

中国弹性退休的最新政策

中国弹性退休的最新政策

中国弹性退休的最新政策近年来,中国社会逐渐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养老保障政策。

其中,弹性退休政策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介绍中国弹性退休的最新政策,并探讨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新政策概述中国弹性退休的最新政策是在传统的固定退休年龄制度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的。

根据政策规定,职工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提前退休或者延迟退休。

具体而言,就是允许个人在年满60周岁之后,可以选择继续工作,延迟退休;或者选择在60周岁之前,根据个人的意愿和工作需求,提前退休。

二、个人的选择权弹性退休政策赋予了个人更多的选择权。

以往的固定退休年龄制度往往对一些人而言,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有的人在60岁时精力充沛,工作能力依然出色,但却被迫退休;而有的人在60岁时身体状况已经出现下滑,但由于工作压力无法接受提前退休。

如今的弹性退休政策给予了个人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退休年龄,使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三、社会影响1. 增加就业机会弹性退休政策的实施将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延迟退休,工作岗位的空缺可以得到有效填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提前退休则可以促进青年人就业机会的释放,减轻了市场的竞争压力。

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弹性退休政策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

在过去的制度下,很多有经验和技能的老年人退休后宝贵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而弹性退休政策的实施,使这部分人才有机会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此外,通过延迟退休,也能够适当减缓退休潮对企业的影响,使企业更好地进行转型和培养年轻干部。

3. 缓解养老压力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压力逐渐加大。

弹性退休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压力。

延迟退休可以延长个人的工作时间,增加个人养老金的积累;而提前退休则可以腾出职位,为其它需要工作的人提供机会,同时也减轻了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

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

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弹性退休有什么弊端呢?最近,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根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今年下半年将启动这方面的调研工作。

相关官员还表示,出台弹性延迟退休的政策方向是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消息传出,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强大反弹。

据人民网的调查,有高达93.9%的网友反对延领退休金,由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推出的类似调查亦有80.5%的网友表示反对。

大部分人都知道,退休金制度本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由在职员工缴纳社保基金支付给上一代人,而这代人的养老钱那么由下一代人支付。

由此造成的资金缺口,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高达1.7万亿元,而据多位社保专家测算,通过延缓退休年龄那么每年大约能弥补200亿元。

推迟退休年龄的明显动机,使得民众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既然是一个由退休金制度甚至是人口政策造就的制度性问题,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为何要通过增加老百姓晚年的`劳动来买单?这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家来说,尤其容易引发广泛的担忧。

况且,每年200亿元与1.7万亿缺口比照也无疑是杯水车薪。

一个在情感上难以被认可的政策,哪怕其真的是在顺应经济开展、寿命延长等客观现实,也会遭受舆论过度的解读。

试想,假设在当前财政仍有盈余的情况下,通过财政补贴先行归还历史债务,再推进退休年龄延迟,岂非更能被公众所承受?此外,至为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当前实行的“退休金双轨制”。

当前制度下,社会企业单位职员都需要缴纳养老金,退休后正是根据其工龄以及缴纳养老金的多寡来按标准领取,唯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职员无须缴纳养老金,退休后由财政统一支付。

即便这样,退休后事业单位职员和机关公务员所领取的退休金反而是企业退休人员的三四倍。

这不仅是一项制度上的歧视,还客观上形成了“劫贫济富”,毕竟财政收入还是于民众的税收,这跟意在保障社会底层群众“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养老金并轨问题,年年争论,却年年不了了之,改革慢如蜗牛。

最新弹性退休年龄政策出台了

最新弹性退休年龄政策出台了

最新弹性退休年龄政策出台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为其中的一种方式,弹性退休年龄政策近年来备受关注。

最近,我国新一轮的弹性退休年龄政策也正式出台,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本文将就最新弹性退休年龄政策的背景、具体规定以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为读者全面解读该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养老问题逐渐凸显。

传统的一刀切退休年龄政策无法有效应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个体的差异化需求。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决定推出弹性退休年龄政策,以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2. 政策规定根据最新出台的弹性退休年龄政策,退休年龄将不再统一限制在60岁,而是根据个人意愿和工作表现来灵活确定。

具体规定如下:(1)延迟退休:对于愿意继续劳动的员工,可以延长工作年限至65岁及以上,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这一政策将有助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升社会稳定性。

(2)提前退休:有些人在60岁之前就希望退休,享受晚年生活。

新政策允许早期退休,但需要对退休金进行一定的调整,以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性。

(3)差异化安排:针对不同行业和职业的特殊需求,政策还允许对某些岗位实行不同的退休年龄。

比如,对于体力劳动者,可以适当降低退休年龄,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条件。

3. 影响与意义最新弹性退休年龄政策的出台,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1)个人层面:该政策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意愿来决定退休的时间,既满足了个人的需求,又减轻了老龄化对个体的压力。

(2)社会层面:弹性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方面,延迟退休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不足,延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提前退休则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3)国家层面:弹性退休年龄政策有助于解决我国养老金支付和养老保障问题。

弹性退休制度下谁更愿意延迟退休

弹性退休制度下谁更愿意延迟退休

弹性退休制度下谁更愿意延迟退休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理论分析 (6)2.1 弹性退休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7)2.2 延迟退休对个人的影响 (8)2.3 延迟退休对社会的影响 (9)三、研究设计 (10)3.1 研究假设与问题提出 (11)3.2 变量定义与测量方法 (12)3.3 研究模型构建 (14)四、实证分析 (1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5)4.2 差异性检验 (16)4.3 回归分析结果 (17)五、结论与讨论 (18)5.1 研究结论概述 (19)5.2 对政策制定的建议 (20)5.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21)一、内容综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弹性退休制度逐渐成为各国应对老龄化、平衡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制度下,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个人兴趣选择合适的退休年龄。

关于谁更愿意延迟退休的问题,不同群体间的态度和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那些具有稳定职业和较高收入的女性来说,延迟退休可能更具吸引力。

她们往往在职场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因此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些女性通常有较为宽松的家庭责任,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退休时间。

男性在职场中的角色往往更加多元,且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和社会期望,因此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提前退休或选择不延迟退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可能会发生变化。

一些人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更愿意选择延迟退休,以便继续发挥余热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也有部分人可能因为健康原因而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从而更倾向于提前退休。

除了个人因素外,社会环境和文化观念也会对延迟退休的意愿产生影响。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政府可能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来鼓励人们延迟退休,如提供更高的养老金待遇或税收优惠等。

中国弹性退休的最新政策

中国弹性退休的最新政策

中国弹性退休的最新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休年龄政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潜力和经验,中国政府最近提出了一项新的退休政策,即弹性退休制度。

本文将全面介绍中国弹性退休的最新政策,并探讨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政策概述弹性退休制度是指根据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灵活确定退休年龄和退休方式的制度。

根据最新政策,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以自愿选择继续工作或选择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的年龄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能力来确定,并且弹性退休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得到相应的调整。

二、引入弹性退休的原因弹性退休政策的引入有着多重原因。

首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晚年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继续工作可以让个体保持社交联系和活动能力,对于延缓老龄化的进程具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换代,老年人的经验和知识在某些领域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

通过延长职业生涯,可以更好地利用老年人的专业技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三、对个人的影响弹性退休政策对个人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那些希望继续工作的个人来说,他们可以继续提供经济支持,并保持社交圈和社会地位。

此外,也可以通过继续工作来提升自身技能和知识,保持自我价值感和生活的满足感。

其次,对于那些希望提前退休的个人来说,弹性退休政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灵活安排退休时间,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四、对社会的影响弹性退休政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弹性退休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延长职业生涯可以减缓退休人口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其次,弹性退休也有助于培养和传承老年人的经验和知识。

那些选择继续工作的老年人可以为年轻一代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社会的交流和进步。

此外,弹性退休政策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养老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浅谈弹性退休制度在我国是否可行

浅谈弹性退休制度在我国是否可行

其 从 业 人 员 的 职业 衰 减 期 和 职业 巅 峰 期 也 有 差 异 。如 体 力 劳 动 者
通 常 进 入 劳 动领 域 的时 期 较早 , 且 随着 年 龄 增 大体 力 衰 减 , 并 较早
的离 开 劳 动 市场 。而 脑 力 劳动 者 通 常 相 反 , 受教 育 时 问 长 , 其 进入 劳 动 市 场 的 时 间 也 相 对 较 晚 , 力 资本 存 量 的 释放 向生 命 周 期 相 人
制” 法律构 想。 的
的生 理 、 理 和 社 会 活 动 能 力 的 差 异 , 利 于 个 体 能 力 的 充 分 发 心 不 挥 。特 别 是 随着 人 的 健康 水平 的提 高 、 命 的延 长 、 寿 人力 资源 使 用 期 限也 相 应 延长 , 初 始 工 作 年 龄 后 延而 退 休 年龄 不 变 的情 况下 在 必 然 导 致 工 作 年 限 的 缩 短 和 消 费 年 限 延 长 , 力 资 源造 成很 大 浪 人 费 。社 会 对人 的能 力 的 需 求 不 是 单 一 的 , 国 职业 和 工 种 种 类 繁 我 多, 对劳 动 者 的 体 力 和 脑 力 的 要 求 差 异 大 , 同职 业 的 特 性 不 同 , 不
满 5 周岁, 5 连续 工 作 满 l年 , O 即可 退 休 并 享受 退 休 待 遇 。 19 年 6 91 月 国务 院颁 布 的《 于 企 业 职工 养老 保 险 制 度 改革 的决 定 》 这 个 关 将 退 休 年 龄标 准 继 续 延 用 。我 们 把 以法 定退 休 年 龄 为界 点 , 动 者 劳 界 时 必 须退 休 的这 种 刚性 制 度 称 之 为 强制 退 休 。这 一 制度 对保 障
老 年 人 的 退 休 生 活 曾起 过 积 极 作 用 , 随 着 经 济 和社 会 环 境 的 变 但

弹性延迟退休改革对子女人力资本投资和老年劳动供给的影响

弹性延迟退休改革对子女人力资本投资和老年劳动供给的影响

2023年第6期(总第245期)新疆财经Finance&Economics of XinjiangNo.6.2023General No.245弹性延迟退休改革对子女人力资本投资和老年劳动供给的影响李明桥,金瑀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摘要: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政府提出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目标,文章运用世代交叠模型研究在延迟退休改革中引入弹性退休制度如何影响子女人力资本投资和老年劳动供给。

研究发现:首先,虽然弹性延迟退休制度提高了养老金替代率,但是降低了劳动者终身福利水平,这主要归因于弹性延迟退休制度降低了劳动者成年期消费水平;其次,弹性延迟退休制度下劳动者会增加教育子女的投入时间,政府调低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不但能增加劳动者子女人力资本而且有助于延长老年劳动供给时间;最后,生育子女数量、预期寿命、退休闲暇偏好、关爱子女程度4个方面的异质性都会影响劳动者关于子女人力资本投资和老年劳动供给的决策行为。

对此,今后应在延迟退休改革中引入弹性退休制度,同时将降低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作为配套政策,厘清各级政府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的责任,加快完善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制度,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关键词:弹性延迟退休改革;子女人力资本;老年劳动供给;养老保险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76(2023)06-0040-12DOI:10.16716/ki.65-1030/f.2023.06.005The Impact of Flexible Delayed Retirement Reform on Children'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Elderly Labor SupplyLI Mingqiao,JIN Yuqi(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610500,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rowing population aging,th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he policy goal of gradually delay⁃ing the statutory retirement age.This paper uses the overlap gener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delayed retirement age reform on the labors'decision-making behavior.The study shows that,firstly,although the delayed retirement age reform increases the replacement rate of pension,it reduces the lifetime welfare of labors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reduced consump⁃tion of workers in adulthood.Secondly,under the delayed retirement age reform,labors will spend more time in educating their children.The reduced contribution rate of pension will not only help improve their children's human capital but also help to prolong working years.Finally,the heterogeneity of laborers'number of children,life expectancy,leisure preference of retire⁃ment,and the degree of caring for children will affect decision-making behaviors of labors.In this regard,the flexible retire⁃ment system should be introduced in the delayed retirement reform in the future,while reducing the proportion of pension insur⁃ance contributions as a supporting policy,clarify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o subsidize pension insur⁃ance funds,acceler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state-owned capital to enrich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system,and improve the multi-pillar old-age insurance system.Key words:flexible retirement reform;children's human capital;the aged labor supply;endowment insurance 收稿日期:2023-06-17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退休老人医疗保险异地待遇与参保地实现同等化的制度研究”(23YJA840010)作者简介:李明桥(1980—),男,经济学博士,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金瑀琦(1998—),女,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性退休制度的弊端
弹性退休制度有什么弊端呢?
最近,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今年下半年将启动这方面的调研工作。

相关官员还表示,出台弹性延迟退休的政策方向是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消息传出,迅速引发了舆论的强大反弹。

据人民网的调查,有高达93.9%的网友反对延领退休金,由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推出的类似调查亦有80.5%的网友表示反对。

大部分人都知道,退休金制度本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由在职员工缴纳社保基金支付给上一代人,而这代人的养老钱则由下一代人支付。

由此造成的资金缺口,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已高达1.7万亿元,而据多位社保专家测算,通过延缓退休年龄则每年大约能弥补200亿元。

推迟退休年龄的明显动机,使得民众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既然是一个由退休金制度甚至是人口政策造就的制度性问题,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为何要通过增加老百姓晚年的劳动来买单?这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家来说,尤其容易引发广泛的担忧。

况且,每年200亿元与1.7万亿缺口对比也无疑是杯水车薪。

一个在情感上难以被认可的政策,哪怕其真的是在顺应经济发展、寿命延长等客观现实,也会遭受舆论过度的解读。

试想,若在当前财政仍有盈余的情况下,通过财政补贴先行偿还历史债务,再推进退休年龄延迟,岂非更能被公众所接受?
此外,至为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当前实行的“退休金双轨制”。

当前制度下,社会企业单位职员都需要缴纳养老金,退休后正是根据其工龄以及缴纳养老金的多寡来按标准领取,唯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职员无须缴纳养老金,退休后由财政统一支付。

即便这样,退休后事业单位职员和机关公务
员所领取的退休金反而是企业退休人员的三四倍。

这不仅是一项制度上的歧视,还客观上形成了“劫贫济富”,毕竟财政收入还是来自于民众的税收,这跟意在保障社会底层群众“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养老金并轨问题,年年争论,却年年不了了之,改革慢如蜗牛。

这所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岂能不为民众诟病?此次退休年龄延迟话题的引爆,大多数的质疑正来自于此。

假如,公务员也一视同仁缴纳养老金,并且在领取额度上更公平,社保基金的缺口还会这么大吗?制度上体现出公平原则后,民众还会将对一项制度的不满发泄到另一项新制度的推出之上吗?
因而,一项事关全体民众社会保障的重要民生政策,其不仅要师出有名,还真正应当拿出说服公众的诚意。

政府理应在雷厉风行地破除陈旧制度弊端的前提下,再来谈推迟退休年龄,这才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不然,无论多美妙的说辞都是徒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