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练习1 学本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编辑沧海红颜为大伙儿找到的5篇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1、学生练习:300-120+25×4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括号,新课引入计算300-(120+25×4)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明确:这题含有小括号,那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
如果小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三、练习1、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反馈与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先出示左边的一组题,比较一、二小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比较第二、三小题,说一说小括号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评价。
(2)出示右边的一组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比较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反馈评价。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练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练习教案教学设计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练习(一)教案教学设计整理与练习(一)学习内容:讲义25-26页相关习题学习目标:一、系统整理已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进一步明白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彼此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方式。
二、通过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综合运用各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主整主动学习的意识,体验探讨乐趣,培育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提高综合运用各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进程:一、温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一、先在小组里说说各类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进程,再整理出来。
二、、小组交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进程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二、知识检测一、﹝1﹞、4.6m2=()dm2 3200cm2=()dm2﹝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是1.6m,它的面积是()m2,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m2。
﹝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别离是6cm和8cm,斜边长10cm,那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够拼成一个()。
﹝6﹞、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dm,它的边长是()dm,面积是()dm2。
二、判定以下说法是不是正确。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必然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形状不必然完全相同,()(4)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扩大2倍,面积也扩大2倍。
()三、练习与应用:一、完成讲义第1题这四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二、完成讲义第2题3、一面用纸做成的直角三角形小旗,底是12厘米,高是20厘米。
做10面如此的小旗,至少需要这种纸多少平方厘米?4、在书上完成第4题五、独立完成第5题,小组交流 六、有一块梯形蔬菜地,上底长13米,下底长27米,高12.5米,若是每平方米蔬菜收入3.2元,这块菜地的总收入是多少元?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练习(一)教案教学设计整理与练习(一)学习内容:讲义25-26页相关习题学习目标:一、系统整理已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进一步明白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彼此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方式。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新苏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再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通过本章教学,拓展数的概念,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
2、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问题,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数意义的认识,也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负数是因为生活实际的需要。
教材在安排前两道例题的教学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用正书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一是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商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二是以平面图形的形式呈现了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或南北方向的大街行走的情况。
引导学生用正书或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
再结合其他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力量。
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
在例题教学后,教材多次安排了“试一试”,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和探索的机会。
在初次认识正数和负数后,教材安排学生根据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尝试自己写出、读出正数和负数。
在知道“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后,教材让学生尝试用正、负数表示盈利和亏损的情况。
在教学用正、负数表示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后,教材呈现了抽象的数轴,让学生填数和读数,初步体会数轴上正数和负数的排列规律。
本单元最后还安排了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这是在学生已经理解面积的意义,以及会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含有整格、半格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一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用估数和数方格的方法计算稍复杂的图形或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通过平移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熟悉的图形计算出面积,从而为下一单元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作些铺垫。
(苏教版第九册)《练习1》教学设计一-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教版第九册)《练习1》教学设计一-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练习1》这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认识和掌握《天平山》的相关习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练习1》朗读和理解;2.汉字基本结构的探究;3.《天平山》的相关习语的学习;4.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汉字基本结构的探究;•教学难点:固定短语和广告词的理解和领悟。
教学过程一、引入1.通过分发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分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新词、生词和不理解的词汇;3.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二、学习内容1. 朗读和理解课文1.课文分段,进行分组朗读;2.学生交替朗读,老师进行指导和纠正;3.问答式导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 汉字基本结构的探究1.引言字的构成和历史发展;2.展示汉字常见的部首和构造;3.通过课文中的文字,让学生对汉字的构造和基本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天平山》的相关习语的学习1.汇总《天平山》的相关习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2.分析习语的来源和意义,让学生领悟其内在含义;3.练习使用它们,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总结和回顾1.结合板书总结和归纳课文内容;2.对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3.抽取最原始的汉字,让学生自行创建新的字词。
教学资源1.《练习1》阅读材料;2.涂改笔、粘贴纸、黑板、彩色笔。
教学评价1.通过提问、发言、阅读、写作等方式进行评价;2.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老师所问问题的回答或表达。
3.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1.课后自己回忆收拾好的汉字和创建新字都写在本子上;2.自由书写课文语句,体验不同汉字搭配造就出来的风格变化。
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着《练习1》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朗读、理解、习语学习等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基本知识,增强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第九册)《练习1》教学设计一-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教版第九册)《练习1》教学设计一-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课,教材为苏教版第九册。
该课程内容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文言文,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课程聚焦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阅读文言文和写作体会来培养学生语文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练习1》的内容和主旨。
2.能够读懂、理解文言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词汇和短语。
3.能够简单地写出一篇短文,从文中的细节和描写中体现出文中的主旨。
4.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前的预习,让学生了解《练习1》的内容和主旨。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关于《练习1》的背景和作者,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出现的词汇和短语。
2. 文本阅读和理解通过教师的导读,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本中出现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主旨和意图。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文本中一些关键词汇的解释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境和意义。
3. 写文章根据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主旨和要求,写出一篇文章。
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结构和组织,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意见。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课程评估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文章和阅读能力进行评估,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评估的方式可以是口试、笔试和小测验等,通过评估,教师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互动表现,以便做出更为全面和细致的教学计划和调整。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下一节课的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五、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师可以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练习1》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

个 锅 里 炒 仨 豆 , 蹦 出 两 个 剩 ( )
个 .
4 学 会 请 别 人 帮 忙 , 理 使 用 弟 弟 见 了抱 它 , 鼠 见 了逃 跑 。 猫 ) . 合 老 (
刀 上 有 一 点 , 点 刀就 快 。 有
(
老牛 不露 头 。
只黑狗 , 叫不吼 。( ) 不 默
3课  ̄- - ,。 j
( ) : _ 更 有 趣 的— — ( 1 师 来 一则 出 田上 一棵 小草 , 狗 守得 牢 牢 。 小
因 为 自大 一 点 , 得 人 人 讨 厌 。 惹
( ) 臭
一
趣 味小 练 习 ( 用 ) 选
一
3用 钢 笔 描 红 一 段 话 , 意 整 示 ) . 注
一( ( ( Nhomakorabea口咬 掉 牛 尾 巴 。
【 学流程 】 教
( 师 : 一 想 : 几 个 字 谜 的 2) 想 这
二 小二 小 , 上 长草 。 头
黼
【 学内容 】 教 语 文 与生活 、 读与欣 赏 。 诵
一
创作 又有 什么规 律 呢?
( 交 流 , 结 : 是 一 半 描 写 3) 小 都
)
1引 进 竞 争 机 制 , 猜 -- 。 . 抢 7谜
四 边 四 张 口 , 间 一 只 狗 。 器 ) 字 谜 ,也 知 道 了 字 谜 创 作 的 几 种 常 中 (
一
【 计 意 图 : 者 的 目的 不 是 培 设 编
而是 在 编 谜 、 谜 的 猜 位 王 先 生 , 位 白先 生 , 一 坐在 见 的 主 要 规 律 ,其 实 编 字 谜 方 法 还 养 出编 谜 高 手 , 有 很 多 种 。那 我 们 想 不 想 尝 试 自 己 过 程 中 了 解 到 汉 字 的 妙 处 , 学 习 方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含教学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含教学五、教学进度安排:说明:由于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本学期可以不再教学,因此没有安排课时。
本学期还要根据需要进行下学期的内容教学,所以整理与复习的时间里就用这一部分的时间。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负数(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游戏: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教学例1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南京0℃师: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三亚20℃师:三亚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三亚的气温怎样?出示图片:哈尔滨零下20℃师: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和南京比,哈尔滨的气温怎样?同时出示南京、三亚、哈尔滨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20℃和零下20℃的呢?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零上20℃可以记作“+20℃”;零下20℃可以记作“-20℃”。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师:"+20"读作正二十,再写的时候,只要在20前面加一个"+"--正号,"+20"也可以写成20。
"-20"读作负二十,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20。
(教师板书)师:现在,你知道“+20℃”和“-20℃”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吗?4.尝试练习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1》教案

练习1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教师正音)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
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练习1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2017.9.14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 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 写好钢笔字。
学会请教,能根据不同场合把需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
4. 学写毛笔字“花”和“笑”,掌握草字头和竹字头的书写要领。
学习重点:
学会请教,能根据不同场合把需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
学习难点:
1. 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会请教,能根据不同场合把需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
学会请教,能根据不同场合把需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
教学导入:
教学过程:
探究过程:
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自主朗读诗句,感受小诗清新的语句,感悟诗人灵动的情绪。
收集带有“风”的诗句。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结合诗句与图片,在小组中说说从哪些地方或事物中可以知道风的存在?我们学过的带有“风”的诗句有哪些?
第三步:展学探究
展评要求: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展示,感受无处不在的风,并能用优美的语句和恰当的语气说出来。
探究过程:
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或吟诵诗句,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用自己的话把想象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第三步:展学探究
展评要求: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展示,领悟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孤独寂寞
探究过程:
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自主朗读语句,感受令人终生难忘的师恩,体会四行钢笔字的布局行款和每一个字的笔画走势。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在小组中说说书写注意之处和运笔方法要领,并通过仔细描摹掌握写字技能。
第三步:展学探究
展评要求: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展示,感受中国书法的文化魅力,激发认真写好钢笔字的浓厚兴趣。
探究过程:
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读读每一题的文字,思考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应该说些什么、怎样说?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体会内心的感受,感悟合适的方法。
第三步:展学探究
展评要求: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展示,感受怎样根据不同场合把需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
探究过程:
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自主读帖,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体会每一个字的笔画走势和运笔要领。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在小组中说说书写注意之处和运笔方法要领,并通过仔细描摹掌握
写字技能。
第三步:展学探究
展评要求: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展示,感受中国书法的文化魅力,激发认真写好毛笔字的浓厚兴趣。
第二部分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你看,_____________,风儿已从那里走过。
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你看,_____________,风儿已从那里走过。
诗人孟浩然笔下的“风”悄无声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知章诗句中的“风”锋利无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板桥笔下的“风”来自四面八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士禛的《题秋江独钓图》中,作者用了______个“一”写出了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_____________的心情
4.赵友兰有道数学题做不出来,就去请教班长郭巧玲。
她会怎么和班长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练习(详见单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