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西姆
马克西姆莫福拉.pptx

5
6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 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 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 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 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 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 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 《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1
在1889年期间,莫福拉只创作过两幅作品。其中 一幅现成列于法国南特博物馆,另一幅就是这幅 署名为《卢瓦尔河边的西鲱渔夫》。
2
3
马克西姆•莫福拉的作品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 他的许多作品已经出现在各大拍卖会上,相信在 未来的十年内,他的作品的价值一定会有惊人的 增长。
在1889年期间,莫福拉只创作过两幅作品。其 中一幅现成列于法国南特博物馆,另一幅就是这 幅署名为《卢瓦尔河边的西鲱渔夫》。
7
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 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是 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 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 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 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 外表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 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
8
作为一种美术思潮,印象主义绘画在世界美术史 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 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 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
9谢谢观看!
13
马克西姆 莫福拉(Maxime Maufra)(18611918)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马克西姆 莫福拉起 初是跟随着油画大师查尔斯勒杜克(Charles Leduc)学习画画。接着父亲把他送去英国从商, 在英国接触到了油画大师特纳(Turner)的作品。 当他于1884年回到法国后,便开始了职业生涯。 1890年,他在蓬阿旺(Pont Aven)遇到了著名 画家高更(GAUGUIN)。他也是第一批驻扎在 巴黎蒙马特地区的艺术家。莫福拉的工作室就位 于著名的艺术家聚集地洗濯船区(BateauLavoir)。马克西姆 莫福拉的作品着重体现法 国卢瓦尔河边的风景。
马克西姆

演奏者——马克西姆
马 克 西 姆 · 姆 尔 维 察 ( Maksim Mrvica ),克罗地亚钢琴演奏家。 他的作品多将古典钢琴作品与现代 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并受到广泛好 评。代表作有姆的成长
• 马克西姆出生于1975年,家乡是在亚德里亚海岸一个名叫希贝尼克 的小镇。他9岁开始练习钢琴,仅仅三年后,他就和交响乐团一起合 作表演海顿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1990年,战争爆发,但是他和 他的导师玛利亚.塞克索都坚决的认为应该继续进行音乐学习。尽管当 时环境如此恶劣,他还是在萨格勒布获得了生涯中第一个比赛大奖。 随后他在瓦拉基米尔.卡潘教授的教导下在萨格勒布音乐学院度过5年 时光,接着又在布达佩斯著名的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这段时间( 1999年)他获得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赛头奖。2000年他定居巴黎, 受业于伊格.拉斯科(igor lazko),2001年他赢得巴黎庞拓斯钢琴大 赛首奖。他的生涯从此转变,等他回到克罗地亚后顿时成为了媒体关 注的焦点,有数不清的电视节目和访谈等着他。
明快的节奏中,却奔腾如浪涌,使人感觉到愤怒和抗争, 急切和追赶,信心和热情。小提琴在这两种感情中起到连 接和牵引的作用,使整个音乐完整而自然,感情充沛,酣 畅而有力。
谢谢欣赏
马克西姆与克罗地亚狂想曲
• 《克罗地亚狂想曲》是马克西姆(Maksim)的头号作品,是Tonci Huljic特别为马克西姆而作,是马克西姆(Maksim)每次音乐会上 的必弹曲目。该作品曲调激昂却不失稳重,同时也展现了马克西姆( Maksim)对自己的民族的热爱和依恋。 • 除了《克罗地亚狂想曲》(Croatian Rhapsody)之外, 《蜂鸟》 (Kolibre)和《出埃及记》(Exodus)也是马克西姆(Maksim) 的成名之作之一。 • 若是谈起马克西姆(Maksim)的成名之作,当然也不能落下了《野 蜂飞舞》。该作品改编自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歌剧 《萨旦 王的故事》中的插曲,在马克西姆的演绎之下将古典和流行完美的融 于一体。
十大必听震撼背景音乐之:马克西姆《出埃及记》

⼗⼤必听震撼背景⾳乐之:马克西姆《出埃及记》⼗⼤必听震撼背景⾳乐之:马克西姆《出埃及记》
出埃及记Maksim Mrvica - 史上最优美的背景⾳乐 Vol. 2
马克西姆·姆尔维察(Maksim Mrvica),克罗地亚钢琴演奏家。
他的作品多将古典钢琴作品与现代流⾏⾳乐元素结合,并受到⼴泛好评。
代表作有《克罗地亚狂想曲》《出埃及记》《蜂鸟》《野蜂飞舞》等。
点击关注→ 2019-12-29
追梦京华
《出埃及记》原为1960年的电影《出埃及记》主题歌曲及⽚尾曲(《Ernest Gold:Theme Of 《出埃及记》
Exodus》)。
后来曲作家沃伊切赫·基拉尔于1981年将此曲改编为交响曲,因为其恢弘的⽓势和震撼激射的张⼒⽽闻名于世。
在中国⼈们听到过的最多的版本是克罗地亚钢琴家马克西姆的钢琴协奏曲版本 。
推荐⼀个更好的纯⾳乐号
《浪漫神秘园》。
《童年》:马克西姆·高尔基描绘起源与儿时记忆的成长故事

童年:马克西姆·高尔基描绘起源与儿时记忆的成长故事前言《童年》是俄罗斯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以作者自己的童年经历为原型,真实而感人地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在贫困环境中成长、探索和体验人生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贫苦家庭背景下的儿童生活,还表达了对于理想、美好和自由的向往。
1. 马克西姆·高尔基与《童年》1.1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生于1868年,出身贫寒,经历艰难岁月。
•作品深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关注弱势群体生存状况。
1.2 描写童年记忆•作品中通过第一人称叙述方式,深入描绘了作者在孩提时代的生活及感悟。
•纷繁复杂却真实而温暖,给读者带来共鸣和回忆。
2. 内容概述2.1 贫困与苦难•高尔基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
•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中隐藏的冷酷现实。
2.2 自由与游戏•尽管贫穷,但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充实自己的儿时。
•游戏、探险、独立思考成就了独特个性。
2.3 家庭与亲情•对家人之间深厚情感的描写。
•父母的牺牲和对孩子奚落斗气背后隐藏的关爱。
2.4 对未来渴望的追求•在贫困惨况下,作者依然向往美好生活。
•对教育和知识渴求,对技能和独立性追求。
3. 主题与意义3.1 童年记忆及其影响•描述高尔基的童年经历对于了解他后续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展现了童年记忆在一个人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2 社会环境下儿童成长挣扎•对贫困家庭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关心儿童权益与教育问题。
3.3 理想与追求的力量•高尔基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坚持,传递希望与勇气。
•反映了作者个人和整个时代的精神追求。
结论《童年》是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优秀自传体小说。
通过生动细致地描绘,作者成功地将他的儿时记忆和童年趣事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部作品既有对贫苦家境下儿童成长的真实描写,也寓意着希望、友爱、梦想和成长。
它让读者深入感受到那份纯真与无私,并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来思考人生中重要价值观。
马克西姆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
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
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阿廖沙的头上。
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阿廖沙,使他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阿廖沙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
他就这样失去了好友。
雅科夫和米哈伊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
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阿廖沙。
此后,阿廖沙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
阿廖沙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
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他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
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
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
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
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
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
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有着天壤之别。
我们是多么幸福呀!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
我们总是奢求更多。
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
马克西姆高尔基

晚年生活
1931年的高尔基与斯大林 1931年,高尔基定居莫斯科。晚年的创作中,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等人》和 《 陀 斯 契 加 耶 夫 等 人 》 表 现 了 资 本 主 义 的 没 落 和 社 会 主 义 的 胜 利 ; 长 篇 小 说 《 克 里 姆 ·萨 姆 金 的 一 生 》 写 了 十 月 革 命前俄国社会40年的历史变迁,以一个个人主义知识分子为中心人物反映出革命力量的壮大;《论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等一系列论文,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 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 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高尔基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 为人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在高尔基看来,人有权力,也有力量创造与人相称的生活,怜悯与恩赐是贬低 人,有辱人的尊严。作家深信,人民的愚昧落后是历史造成的,并非是天生的,人民一旦掉脱黑暗的过去套在自 己身上的精神镣铐,他就能站起来为自己的权力而战,成为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成为大写的人。高尔基从事创 作始终都抱着一个鲜明的文化目的:通过文学艺术促进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提高人的自信心和道德文化水彩, 推动俄罗斯民族摆脱历史的和精神的重负,走向现代。为着这一基本文化目的,高尔基认为,文学作品不能只限 于发掘生活琐事,而应当“讲到激动不安的精神和精神复兴的可能性”,要有“对创造生活的号召”,要善于 “以......
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的社会活力”(指个人变革自我、 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创造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更是引起了他 们的浓厚兴趣。在刘易斯的《巴比特》对“刻板的市侩”的描绘中,可以看到与高尔基的《苦闷的王国》有惊人 的相似之处。在杰克·伦敦和德莱赛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到高尔基诸多方面的影响。
高尔基的简介10字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佩肖科夫(Alexei Maximovich Peshkov),生于1868年3月28日,逝世于1936年6月18日,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剧作家,被认为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以下是高尔基的主要生平经历和成就:1. 早年生活: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是一名木工。
由于家庭贫困,他早早辍学,开始在各类工作中谋生。
他的早期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他对社会不平等和劳工阶级的命运产生浓厚兴趣。
2. 文学生涯:高尔基的文学生涯始于1892年,他开始以笔名“高尔基”(意为“苦行僧”)发表小说。
他以《儿童们》、《我的大学》等作品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主题涉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描绘了他们的艰辛、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母亲》:1906年,高尔基发表了他的代表作之一《母亲》。
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位普通妇女的奋斗历程,表达了对社会变革和公正的渴望。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性的关怀。
4. 革命时期:高尔基是俄国革命前夜的重要人物,他支持并参与了1905年和1917年的两次俄国革命。
他的文学作品在这一时期具有强烈的社会和政治色彩,成为鼓舞人心的革命文学的代表。
5. 苏联时期:高尔基在苏联成立后继续活跃在文学和政治领域。
他成为苏联文学界和文学联盟的领导人之一。
然而,随着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苏联文学审查加强,高尔基与政府发生矛盾。
尽管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独立性,但在政治上仍然受到了限制。
6. 逝世:高尔基于1936年逝世,享年68岁。
他的逝世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他可能是被政府迫害致死的。
然而,确切的死因至今仍存在争议。
马克西姆·高尔基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对人性的关怀和在文学上的杰出贡献而为人们所铭记。
他的作品不仅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国际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西姆公园案例解析

马克西姆公园案例解析一、马克西姆公园是啥马克西姆公园呀,那可是个超有趣的地方呢。
我第一次知道它的时候,就被它的名字给吸引住了,感觉充满了神秘和独特的气息。
它可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公园哦。
这个公园有着很大的面积,里面的景色超级丰富。
有大片大片的绿色草地,就像绿色的海洋一样,每次走在上面,感觉自己都像个在海上漂泊的小水手,只不过脚下是柔软的草而不是海水啦。
还有各种各样的树木,那些树长得可高了,夏天的时候在树下乘凉,简直是一种享受,就像躲在一把巨大的绿伞下面。
二、公园里的设施超棒公园里的设施那叫一个齐全。
有好多好多的长椅,而且这些长椅的位置都特别好,不是在大树底下,就是在可以看到美丽风景的地方。
你要是在公园里走累了,随时都能找到个地方坐下休息,还能顺便欣赏一下周围的美景呢。
还有儿童游乐区,那可是小孩子们的天堂呀。
滑梯、秋千、跷跷板,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应有尽有。
每次看到小朋友们在那里玩耍,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自己也会跟着高兴起来。
而且公园里还有专门的健身区域,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去锻炼。
不管你是年轻人想要练练肌肉,还是老年人想活动活动筋骨,都能在那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器材。
三、公园的活动超丰富马克西姆公园经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时候会有音乐会,那场面可热闹了。
各种风格的音乐在公园里飘荡,人们围坐在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摇摆。
有摇滚音乐的时候,大家就会跟着一起嗨起来,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还有时候会举办一些文化展览,展示一些当地的文化特色,像是手工艺品、传统服饰之类的。
这时候就可以好好地了解一下当地的文化啦,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
而且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公园还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大家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整个公园都充满了欢乐的氛围。
四、公园的小动物们这个公园里还有不少小动物呢。
小松鼠是最常见的啦,它们在树上跳来跳去,动作特别敏捷。
有时候你手里拿着一点小坚果,小松鼠还会小心翼翼地靠近你,那小模样可爱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ksim Marvica 马克西姆· 姆尔维察
Maksim
• 简介 • 星路历程 • 专辑介绍 • 代表作品 • 音乐风格
马克西姆·姆尔维察来自克罗地亚,从他的外表看, 大概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天才的古典钢琴演奏者。身高 2.07米,有着典型东欧男人魅力的俊秀脸庞,邪魅而又 有点玩世不恭的微笑,染发,一身休闲劲装,加上耳环、 项链、纹身,瞧上去倒像个偶像流行男歌手。但是他弹 钢琴前要冥想很长时间,然后坐在钢琴前如行云流水般 敲击琴键,直到这时,人们才能把对他的外观印象抛诸 脑后——钢琴前的马克西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奏家。 他是有名的“快手指”,享有“世界第一快手”雅 称,甚至曾完成过1秒钟弹出16个音符的壮举。与这个 惊人的速度对应的是马克西姆高超的弹奏技巧。
马克西姆甚至被邀请参加波林音乐颁奖典礼,这个 颁奖典礼被誉为克罗地亚的格莱美奖,并在开幕式演奏, 这个殊誉极少会给予一个古典音乐家;他在该次颁奖典 礼中囊括4项大奖,其中包括最佳古典音乐奖。《手势》 在克罗地亚发售时成为了当时最畅销的古典乐唱片之一。
• 《The piano player》专辑制作完成后,公司做宣传的 方向首先选在了市场潜力巨大的远东地区。他先后在台 湾,香港,韩国,日本等地做宣传,后来又到内地,并 作为嘉宾参加了“cctv-mtv音乐盛典”。这张专辑的影 响好象旋风一般,可以说选择远东地区做为宣传头站是 获得了成功。现在我们好好审视一下这张融合了现代流 行因素与古典音乐为一体的跨界专辑。
• 为了让自己电子化的理想更透彻,马克西姆还特别加录了第 二张CD,选出四首专辑中他认为能够更进一步舞曲化的乐曲, 把它们改编得更火爆。
代表作品
• 《克罗地亚狂想曲》
• 《出埃及记》 • 《野蜂飞舞》
• 《黄河》
• 《克劳汀幻想曲》
《克罗地亚狂想曲》是马克 西姆·姆尔维察的头号作 品,是Tonci Hujic特别为 马克西姆而作,是马克西 姆·姆尔维察每次音乐会 上的必弹曲目。该作品曲 调激昂却不失稳重,用音 乐描述了饱受战争创伤后 克罗地亚灰烬中的残垣断 壁,夕阳倒映在血泪和尘 埃之中,明快的节奏、悲 惨的画面。同时也展现了 马克西姆·姆尔维察对自 己的民族的热爱和依恋。
主要专辑介绍
《Gestures》 ——手势1999
《The piano player》 ——钢琴玩家 2003 《VariationsPart I & II》 ——钢琴名作变奏曲 2004 《Electrik》 ——电音玩家2006
2000年,马克西姆到巴黎跟随伊戈尔·拉兹克学习。 后来当他回到克罗地亚,他发现自己已成为媒体的焦点 并经常登上荧幕和被接见。当马克西姆回到克罗地亚, 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接受了大量电视录影和采访。不 久,马克西姆与其他同时代的克罗地亚钢琴家一起录制 了第一张专辑《手势》。
克劳汀幻想曲是克罗 地亚(The Republic of Croatia)钢琴演 奏家马克西姆·姆尔 维察作品,亦被译为 克劳丝汀幻想曲。它 是一首旋律简单优美, 具有浓厚古典气息的 钢琴曲,与我们所熟 知的名曲水边的阿狄 丽娜有异曲同工之妙!
马克西姆的音乐是最具现代感的跨类音乐,不再将音乐传统 严格地定律在某一范围内。他演奏的是古典音乐的曲目,但表现 的不是古典音乐,演奏方式和内在感觉都是一种现代音乐的气质 风范。马克西姆与时代步伐结合得相当紧密,他的弹奏风格别具 一格,与以往我们对钢琴演奏的理解完全不同,从他演奏的过程 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四射的激情、澎湃的热力和那种无处不在的节 奏感,难怪被称作为“钢琴界的瑞奇·马丁”。 最动听的乐曲最炫技法——这是对马克西姆精湛的弹奏技巧 的总结,他突破了钢琴演奏是听觉艺术的局限,把听觉和视觉更 完美地结合起来。 马克西姆“颠覆钢琴”演奏会的一大看点是帅男配美女的绝 对另类结合,十二位美女的穿着个个性感迷人,他的这种演出形 式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这种形式也许在流行界是司空见惯的组 合形式,但在古典界则很难将这种极为养眼的形式很夸张地结合 在一起。马克西姆在这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创始人。他不仅仅 在音乐上将这种古典与流行结合得完美无缺,更将这种形式的具 体体现结合得相当唯美。
星路历程
• 【1975】Maksim出生于克罗地亚的雅德里亚海岸一 个叫做希贝尼克的小镇 • 【1984(9岁)】开始学钢琴,同年即开独奏会,展 现他在钢琴演奏上过人的天赋 • 【1990(15岁)】克罗地亚战争爆发,他虽然被困在 地窖八天,仍坚持每天练琴七小时,并在战火中举行 音乐会 • 【1993(18岁)】在萨格勒布的钢琴比赛中获得冠军 • 【1999(24岁)】Maksim转到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 乐学院深造一年,后在“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赛”中 荣获冠军 • 【2001(26岁)】赢得“巴黎庞拓斯钢琴大赛”冠军
• 马克西姆在专辑《电音玩家》中改编了多首古典音乐中的名 曲,:从葛利格的“皮尔金”组曲中挑选出《山魔王的宫 殿》,轻松的触技曲,加上俏皮的电音,让人重新品味这首 古典名曲的趣味所在;比才歌剧《卡门》的间奏曲,则把原 本由长笛主奏的名曲,化身为有如肖邦的夜曲;佛瑞著名的 “安魂曲”中„„不过,整张专辑中最彻底的,要算是巴哈C 大调前奏曲的改编,这首乐曲的狂嚣电子声,充满了电子舞 厅式的break节奏和最新颖的合成音色。专辑中,马克西姆首 次采用流行乐曲阿巴合唱团的歌曲《老朋友老方法》。同时, 《电音玩家》中也采用了默契十足的老合作班底胡吉克的新 作,同样让人惊叹。 • 马克西姆《电音玩家》是最新跨界双CD大碟,此专辑是古典 乐与现代电子舞曲乐的完美结合。除了从小接受的古典音乐 外,马克西姆也抗拒不了现代舞曲直截了当、充满热情的趣 味和魅力,所以他决定要在这张《电音玩家》之中,将这两 种音乐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一张最有现代感的跨界音乐 专辑。
除了《克罗地亚狂想曲》之 外。《出埃及记》也是马克 西姆的成名之作之一。《出 埃及记》是一首钢琴曲,来 自古老的西域,随着钢琴师 指下奔流着激昂的旋律,我 们仿佛听到那曾经的繁华, 那曾经狂嘶的烈马、那曾经 腾然的狼烟、那依然在飞旋 的舞步,还有那激奋的羯鼓、 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 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 七八匹桀骜不逊的野马,三 五杯血红的酒,以及那连绵 不断的座座城堡„„都已被 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 斑驳。倚在白沙与蓝天之间, 这是怎样的一幅醉人心魄的 画,令人震撼无声。更重要 的是人心的振奋,自由的向 往,誓死不归的追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若是谈起马克西姆 的成名之作,当然也 不能落下了《野蜂飞 舞》。该作品以蜜蜂 飞舞时所发出的嗡嗡 声作为开头,极富创 意。这首风格诙谐的 管弦乐小曲,已脱离 原歌剧,成为音乐会 中经常演奏的通俗名 曲,同时也是世界上 最快钢琴曲之一。
为了回报中国的粉 丝,他在来中国演 出之前,特意改编 排练了一首令中国 观众倍感亲切的 《黄河》,这首歌 在保留原作恢弘气 势的基础上,马克 西姆将借助特有的 超快指法,注入活 泼、时尚的元素, 使其更能触动年轻 人的音乐细胞。
• 这张专辑对海德尔和肖邦的作品作出很大的改变,把原 来严肃的古典音乐结合了流行乐、电子乐,使听众意识 到“原来古典乐也可以这样玩!”这张专辑从2003年发 售就大受好评,特别在亚洲,马克西姆在中国大陆、新 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音乐CD销售量中都获得 了金奖,在台湾和克罗地亚都分别获得白金奖,在香港 更获得双白金奖这个香港音乐界销售量最高荣誉。这张 唱片当时在香港HMV国际流行音乐排行榜中连续12个星 期获得第一名。此专辑中《Claudine》被香港歌手梁汉 文改编为粤语歌曲《信望爱》。
在EMI Classics旗下,马克 西姆发行了第二张个人作品, 专辑名称为 《VariationsPartⅠ&Ⅱ》, 其中包括了古典与流行旋律 的选曲,于英国和克罗地亚 两地、 与多位国际知名制作 人与创作者共同录制,其中 包括:Youth、Tonci Huljic 以及Tolga Kashif等,且包 含了这位年轻的克罗地亚钢 琴家自己的创作,他所创作 的这首曲子,主要是以帕格 尼尼的主题旋律作依据,与 其他共同收录在这张专辑中 的热门古典曲目相伴,包括: 李斯特的《死之舞》、穆索 斯基的《展览会之画》、以 及史克里亚宾的《升D小调钢 琴练习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