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三首

合集下载

《外国诗三首》教案讲解

《外国诗三首》教案讲解

《外国诗三首》教案一、诗人介绍:普希金是近代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写有大量诗文,讴歌自由,抨击农奴制度与专制政体,因而触怒沙皇,被流放和幽禁。

《致大海》就是在追求自由而不得,个人自由却步步丧失的心境下写的。

学习这首诗要联系创作背景,深切体会大海的象征意义。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孤独的收割人》用质朴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年轻姑娘边收割边歌唱的情景,诗中跳跃的意象和丰富的想象,都是鉴赏时需注意的。

《篱笆那边》风格独特,简洁通俗的诗句蕴含着耐人咀嚼的深意。

《我愿是急流》借急流、荒林等意象组合,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理解,这些都应是鉴赏的重点。

[资料显示于屏幕]1. “自由”,这是大海之魂。

“你是我心灵愿望之所在呀”是诗魂之寄托。

全诗的结构和主题,就是由这两个诗意形象组成和体现的。

普希金因作诗歌颂自由,先于1820年被沙皇放逐南俄,后于1824年又被押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监管。

《致大海》就是在追求自由而不得,个人自由却步步丧失的心境下写的。

2. (华兹毕斯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欣赏贫苦农民辛勤劳动和朴素的习惯以及“听天由命”的生活态度。

其开创的浪漫主义新诗风,对雪莱等人的创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现当代诗歌名篇赏析》3. 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间或带有一种皈依宗教的神秘色彩。

诗风简洁清新、朴实自然,形式富于独创性,善于用独特的形象和比喻,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活动。

——《现当代诗歌名篇赏析》4. 裴多菲一生写了许多爱情诗。

特别是写给他妻子森德莱·尤丽亚的情诗,至今仍有感人的魅力。

裴多菲同他妻子尤丽亚结识、结婚,直到诗人战死,在一起生活不到三年时间。

诗人写给尤丽亚一百二十多首爱情诗,这些诗是健康的、真实的。

——《裴多菲抒情诗选》教读《致大海》和《孤独的收割人》,自读《篱笆那边》和《我愿意是急流》,以朗读、理解和鉴赏为主。

1. 解读《致大海》,重在理解。

外国著名的现代诗十首

外国著名的现代诗十首

外国著名的现代诗十首一、什么是现代诗?现代诗是指与传统诗歌形式不同的一种诗歌形式,它在语言、结构和意义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

与传统诗歌的格律、韵律和修辞手法相比,现代诗更加自由,更加直接地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和社会观察。

二、外国著名的现代诗十首介绍1. “The Waste Land” - T·S·艾略特•发表年份:1922年•内容概述:这首诗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碎片化的语言和多样的文化引用引领了诗歌写作的新方向。

•亮点:通过多重叙述者的视角刻画了现代社会的废墟和人类的精神孤寂。

2.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 T·S·艾略特•发表年份:1915年•内容概述:诗人通过独白的形式,描绘了一个中年男子内心的挣扎和沉思,以及对爱情和社会的迷茫。

•亮点:诗歌中运用了押韵、内心独白和流畅的节奏,展示了现代主义诗歌的独特风格。

3. “The Second Coming” - 威廉·巴特勒·叶芝•发表年份:1920年•内容概述:这首诗通过描述世界的崩溃和变革,探讨了人类命运的恐惧和不确定性。

•亮点:诗歌中融入了宗教、历史和象征主义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意象和感受。

4. “The Raven” - 埃德加·爱伦·坡•发表年份:1845年•内容概述:诗人以一只乌鸦为主题,描绘了一个人对失去爱人的悲痛和孤独的心理体验。

•亮点:诗歌中运用了重复、押韵和节奏感,形成了悬疑、恐怖的氛围。

5. “The Waste Land” - W·H·奥登•发表年份:1930年•内容概述:这首诗以古典神话为背景,通过探索生命和死亡的主题,展示了人类的孤独和绝望。

•亮点:诗歌中运用了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手法,形成了浓郁的宗教与文化的碰撞。

6. “The Waste Land” - 内鲁达·维尔库伊特•发表年份:1940年•内容概述:诗人以战争为主题,揭示了人类的暴力和痛苦,呼吁和平和理解。

外国诗歌精选

外国诗歌精选

外国诗歌精选篇一:外国现代歌推荐外国现代诗歌推荐《远方》 --安德鲁·怀斯【美】那天是如此辽远辽远地展着翅膀即使爱是静止的静止着让记忆流淌你背起自己小小的行囊你走进别人无法企及的远方你在风口遥望彼岸的紫丁香你在田野拣拾古老的忧伤我知道那是你心的方向拥有这份怀念这雪地上的炉火就会有一次欢畅的流浪于是整整一个雨季我守着阳光守着越冬的麦田将那段闪亮的日子轻轻弹唱《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拜伦【英】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消磨这幽深的夜晚,尽管这颗心仍旧迷恋,尽管月光还那么灿烂。

因为利剑能够磨破剑鞘,灵魂也把胸膛磨得够受,这颗心呵,它得停下来呼吸,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虽然夜晚为爱情而降临,很快的,很快又是白昼,但是在这月光的世界,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

《咏一朵枯萎的紫罗兰》 --雪莱【英】一这一朵花失去了香味,它象你的吻,曾对我呼吸; 那鲜艳的颜色也已消褪,不再闪耀着你,唯一的你! 二一个枯萎而僵死的形体,茫然留在我凄凉的前胸,它以冰冷而沉默的安息折磨着这仍旧火热的心。

三我哭了,眼泪不使它复生! 我叹息,没有香气扑向我! 唉,这沉默而无怨的宿命虽是它的,可对我最适合。

篇二:国外著名诗人经典诗歌冬天的早晨普希金(俄 1799——1837)冰霜和阳光,多美妙的白天!妩媚的朋友,你却在安眠。

是时候了,美人儿,醒来吧!快睁开被安乐闭上的睡眼。

请出来吧,作为北方的晨星,来会见北国的朝霞女神!昨夜,你记得,风雪在飞旋,险恶的天空笼罩一层幽暗。

遮在乌云后发黄的月亮像是夜空里苍白的斑点。

而你闷坐着,百无聊赖——可是现在??啊,请看看窗外:在蔚蓝的天空下,像绒毯灿烂耀目地在原野上铺展。

茫茫一片白雪闪着阳光,只有透明的树林在发暗。

还有枞树枝子透过白霜泛出绿色:冻结的小河晶亮。

整个居室被琥珀的光辉照得通明。

刚生的炉火内发出愉快的劈啪的声响。

这时,躺在床上遐想可真够美。

然而,你是否该叫人及早把棕色的马套上雪橇!亲爱的朋友,一路轻捷让我们滑过清晨的雪。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导读:自读导言: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

这三首外国诗,《致大海》是诗人的一篇浪漫主义代表作,借自然景物寄托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篱笆那边》却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了耐人寻味的深意;《我愿意是急流》则写得情真意切,情趣盎然,洋溢着诗人强烈的情感。

自读要求:1、体会三首诗或象征性强、或哲理深刻、或形象鲜明的特点。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象及其蕴涵的意义。

3、通过诵读、欣赏不同特点和风格的外国诗歌,培养我们对外国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自读程序: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诵读《致大海》时,注意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和变化,感受诗歌浓厚的抒情气氛和强烈而又深沉的感情;诵读《篱笆那边》时,注意整体把握诗意,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其境,感同自身;诵读《我愿意是急流》时,要感受诗中缠绵的倾诉,还要理解并读出诗人坚定美好的信念。

2、理清诗歌的内容线索和感情线索。

3、分析和理解外国诗歌的生动、鲜明的意象,并对这些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4、理解诗人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寄寓在鲜明意象中的表达方法及其作用。

自读点拨:1、《致大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首先表达了对大海的礼赞,赞叹大海的坦荡多姿、无拘无束、傲岸不羁,其实这正是诗人性格的写照。

其次,作者还借讴歌大海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如何理解《篱笆那边》中意象的象征意义?点拨:“草莓”在诗中首先是触发诗人回到童年感觉的具体事物,同时,它又是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而“上帝”象征着权威,代表着正统思想,是人们追求理想的强大阻力,象征着行为约束、思想禁锢;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他又何尝不是一个被禁锢者,一个不能按自己本性行事的人?3、《我愿意是急流》中运用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本诗通篇采用了博喻手法(用一连串丰富多采的事物,来比喻同一个意思),并把每一个比喻都加以展开,并同对比结合运用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有民歌的风格。

外国最短诗十首诗

外国最短诗十首诗

外国最短诗十首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外国最短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以简洁精炼著称。

在短小的篇幅内,它们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在一瞥之间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下面将介绍十首外国最短诗,带你领略世界各地的诗人们的才华。

1. “if only I knew what I know” - 阿根廷诗人Jorge Luis Borges的作品,在简单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探讨了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无知的痛苦。

2. “less is more” - 美国建筑师Mies van der Rohe的名言,表达了简约之美的理念,也可以被视为一首简短的诗歌。

3.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 - 美国现代主义诗人Gertrude Stein的名言,通过反复的语句呈现出玫瑰的意象,传达出无尽的美丽和神秘。

4. "O this" - 爱尔兰诗人James Joyce的诗句,简洁而含蓄,描绘了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感慨和思索。

5. "I am" - 美国诗人E.E. Cummings的短诗,以两个简单的字眼展现出自我存在的真实和坚定。

6. "Not" - 美国诗人Emily Dickinson的诗篇,以一个否定词展示出反思和怀疑的力量,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7. "Silent moon" - 英国诗人Sara Teasdale的作品,以两个简单的单词描绘出月亮的宁静和魅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8. "Hope is the thing" - 美国诗人Emily Dickinson的名句, 以希望为主题, 传达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激励人们面对挑战不放弃。

9. "Ocean breathes salty" - 美国诗人Modest Mouse的歌词, 以海洋为意象, 表达人生的浮沉与不确定性, 令人沉思。

关于1月的外国诗

关于1月的外国诗

关于1月的外国诗一月,寒风刺骨,大地冰封。

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我们怀着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迎接着全新的开始。

而外国诗人们,他们用文字和诗歌表达着自己对一月的情感和思考,让我们能够在诗歌的世界中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首关于一月的外国诗,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第一首诗是英国诗人罗伯特·布恩的《一月之旅》。

诗人以冰雪覆盖的一月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孤独旅行者的心境。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片寂静的雪景,寓意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

他写道:“我像一个人在黑暗中行走,有千万个人从我身边经过,而我却从未看见一个人。

”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一月的寒冷和孤独,也让人对自己的内心状态有所思考。

第二首诗是美国诗人卢瑟福·斯图亚特的《一月》。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对一月的热爱和向往。

他写道:“我喜欢一月的天空,喜欢那铁硬的寒风”,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力量和勇气,让人感受到了一月的希望和生机。

同时,诗人也在诗中探讨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生命和存在。

第三首诗是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一月晨曦》。

诗人以一月的晨曦为背景,表达出对新年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

他写道:“新年的曙光洒满了大地,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温暖和力量,让人对新年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同时,诗人也在诗中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人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第四首诗是法国诗人保尔·瓦莱里的《一月的炉火》。

诗人以一月的炉火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寂寞的人生。

他写道:“我的炉火在寂静中燃烧,照亮了我孤独的内心”,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一月的寒冷和孤独,也让人对自己的内心状态有所思考。

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爱情和温暖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了一丝希望和温暖。

以上介绍的几首关于一月的外国诗,每一首都有着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月的意义和内涵,也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内心共鸣的地方。

与镜子有关的外国诗歌

与镜子有关的外国诗歌

以下是10首与镜子有关的外国诗歌:《镜中》作者:张爱玲明晃晃的玻璃镜,依凭着窗子镶嵌在那里,三面是哗哗的流光,一面是青白的天空。

我独自抱肘坐在窗前,静静地沉思深夜里,看月儿披上夜雾的衣裳,又装进冰冷的玻璃框里。

听虫儿在草际吟唱,还仿佛山泉奔流似的,惊喜之余,可还是辨认出来了,水银的光气闪烁在玻璃后面。

《镜子》作者:波德莱尔她坐在敞开的窗前,面前有一面镜子,手里拿着梳妆工具,精心地梳理着那秀发。

镜子反映着室内的陈设,反映出她本人的姿容,她悠然自得地微笑着,自我欣赏那千姿百态美。

然而,在镜中并无人存在,除了我的幽灵在窥视外,虚假的幻象无害地展现,在画面中还有何物存在?《镜子的魔术》作者:博尔赫斯镜子对我是何许人也许可说十分了解,我向镜子望去,我总是看见那个劳我多心的形象。

从我的镜中我谛视了自己的空虚,我不断地看到那模糊的恐惧:这便是我。

只有到镜子中我才能找到我的真面目,在镜中我不断地审视着自我。

当我独自一人面对着镜子的时候,我才开始生活在世界上。

《镜里》作者:冯至我从你的镜里观照我的面容,我观照着你又观照我自己,你是我的影子是我的影像。

我在你的镜里流连忘返,象那树木盘桓在水的倒影里。

《镜》作者:郑愁予以你为镜我慎窥生命如此薄弱而今我对了一面微弱的水银镜流泪而且放心。

《镜湖》作者:杜甫漫漫复溶溶,流年不可迎。

虚无花影重,混沌夜初明。

熟视无言处,茫茫其久平。

映照无所别,心清思自生。

7.《镜中自我》作者:泰戈尔我望向镜子,里面反映出我皮肤下的血肉之躯,在镜中,我看到了我的灵魂,它在我眼中,独自徘徊。

镜中也有星辰大海,也有山川河流,也有风雨雾霾,在镜中,我发现了另一个我,一个深深的,不为人知的我。

我在镜前停下,深深凝视,试图解读那神秘的自我,在镜中,我看到了岁月的痕迹,那是我曾经历过的岁月。

镜中的我,既是过去也是未来,是时间的永恒印记,是生命的馈赠,在镜中,我看到了我的故事,一个关于爱与痛苦,希望与失落的故事。

关于飞翔的外国诗歌

关于飞翔的外国诗歌

关于飞翔的外国诗歌飞翔是人类向往已久的经历,也是外国诗人们常常描绘的主题之一。

在他们的诗作中,飞翔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行动,更是心灵的升华与超脱。

下面将介绍几首关于飞翔的外国诗歌,带你领略诗歌世界中的飞翔之美。

诗歌一:《高飞》 - 志斯拉夫·米萨在志斯拉夫·米萨的诗歌中,飞翔被塑造成一种追求自由和解放的象征,同时也具有挑战现实和突破束缚的意味。

他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象,将飞翔与人类内心的渴望紧密联系在一起。

诗歌二:《飞翔之歌》 - 约翰·蒙克:“"约翰·蒙克以简洁而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人类通过飞翔超越常规生活的境界。

他用简单的词句构建出了生动的意象,唤起读者心中对自由和无限可能的憧憬。

诗歌三:《脆弱的飞行》 - 艾莲诺·威尔南:“"艾莲诺·威尔南的诗歌中,飞翔被视为一种脆弱而短暂的存在。

她通过抒发自己对人类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易逝之美的敬畏与珍视。

诗歌四:《向着风的飞行》 - 保罗·塞利:保罗·塞利的诗歌中,飞翔被赋予一种向往与寻求的意义。

他用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飞翔带来的自由与幸福感,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于追寻梦想、超越自我的呼唤。

诗歌五:《雏鹰的翅膀》 - 红·霍尔茨罗厄:“"红·霍尔茨罗厄笔下的飞翔不仅仅是外在的行动,更是内心态度和意志的象征。

她用诗意的叙述和丰富的象征语言,将飞翔的自由与勇气融于一体,传递出对于勇敢追求梦想的呼唤与鼓励。

这些诗歌向我们展示了飞翔的美妙和多样性,它不仅是一种身体的行动,更是一种心灵的超越。

飞翔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力和追求,鼓舞着我们去勇敢追寻梦想,超越现实的种种限制。

让我们借助这些诗人的笔触,一同翱翔于文学的天空,感受飞翔自由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普希金教学目的:⒈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⒉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⒈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⒉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⒊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⒋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诵,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投影仪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⒈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

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

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

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⒉背景介绍《致大海》写于1824年。

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

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

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⒊研习课文⑴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这首诗的结构思路。

教者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

问题一: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

学生边轻声诵读边圈点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永久怀念大海。

问题二: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的。

⑵具体研习问题一: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

如诗句“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的船只就会被覆亡。

”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问题二:作者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明确: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问题三: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

如诗句:“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这里“隐秘的愿望”即第6节诗人所写的“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问题四: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二人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诗句“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以上研习,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轻易加以否定。

另外要求学生通过具体诗句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切忌架空分析。

)⒋欣赏品味欣赏品味是在对全诗理解基础上的更高一层次的教学活动。

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选择1——2处自认为最精彩之处进行品味,并组织学生讨论评判。

⑴欣赏品味例一:“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大海这一意象已渗透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

因为诗人将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个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为诗人发出“忧郁的怨诉”,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临别时,她又向诗人发出了“召唤的喧响”,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唤。

因而诗人在第3节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矢志追求。

⑵欣赏品味例二:“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

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⑶欣赏品味例三:“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这里的“歌者”指拜伦。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为自由而战的革命者,因而诗人对他十分崇敬,认为他虽已离开人世,但他的“桂冠”棗诗人作品与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诗人充满激情地呼告大海“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为伟大的诗人而歌唱!诗人在这里缅怀拜伦,赞美拜伦,正是赞美为自由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⑷欣赏品味四:“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棗峭岩,海湾,闪光,阴影,波浪,带到“荒漠之乡”棗第二次流放的地方。

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

(以上例举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欣赏品味和评判,由于学生平时接触外国诗歌不多,对作者的生平又不甚了解,在欣赏品味时可能会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但决不要包办代替。

学生的欣赏品味只要不违逆诗歌的主题,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

)三、课堂训练根据本课的体裁特点,主要进行诵读训练,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进一步体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可要求学生划出诗歌诵读时的停顿与重音。

如1段-4段朗诵时的停顿与重音: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以上训练教师应作诵读指导。

各句中诵读时的停顿,除语法停顿外,还有逻辑停顿,其作用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

如“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你”处略作停顿,突出强调了“大海”。

诵读时的重音也是为了强调某种语意或突出某种感情。

如“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自由奔放”四字重读,突出强调了“大海”的象征意义。

)四、课堂小结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另外要欣赏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佳妙之处,还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只有这样涵泳咀嚼才能探微览胜,深入佳境。

五、布置作业:反复诵读《致大海》,能做到脱稿朗诵。

诵读普希金的《致恰阿达耶夫》,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附:备教材料卡片1: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青年时代,拿破仑信奉卢梭的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

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于1792年来到巴黎,曾一度接近雅各宾派,1793年在攻克土伦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被授予准将军衔。

1795年10月5日临危受命,迅速果断地平定了王党分子的叛乱,授少将军衔,担任巴黎卫戌司令。

次年,被督政府任命为意大利军团总司令。

1799年11月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统治,就任第一执政。

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上的胜利,拿破仑个人统治地位日益巩固,同时也日益背离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原则。

1804年放弃共和制度,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恢复等级制度和贵族称号,实行分封制。

拿破仑执政期间对外战争频繁,多次打败数量上占优势的欧洲各国联军。

1814年初反法同盟军队攻入法国境内,4月,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1815年3月从厄尔巴岛逃出,在法国人民和军队的拥戴下重返巴黎。

驱逐了复辟的波旁王朝,6月,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同盟打败,再次被迫退位,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卒于该岛。

--节录于《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卡片2:乔治·戈登·拜伦(1788?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788年1月22日出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1805年入剑桥大学学习。

1809年大学毕业后,拜伦在贵族院获取了世袭议员的席位,但却受到歧视。

于是拜伦带着一种愤懑的心情离开了祖国,先后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马尔他等地。

当时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发展,这大大开拓了诗人的社会政治视野,孕育了后来的《东方叙事诗》。

1811年拜伦回到英国。

这时英国中部北部爆发了路德派领导的纺织工人暴动,并遭到了残酷的镇压。

拜伦怀着对工人群众的深切同情,为被迫害的工人辩护,严厉斥责政府的暴行。

并发表讽刺诗《〈制压破坏机器法案〉制订者颂》真实地反映英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惨无人道的杰作。

1816年拜伦离开英国,先后到瑞士、意大利,并参加意大利有名的烧炭党的秘密组织,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这一时期创作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唐璜》。

1823年意大利烧炭党运动遭到了失败,拜伦离开意大利前往希腊去参加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1824年4月9日诗人在暴风雨中骑马外出巡视,感受风寒,4月19日不幸与世长辞。

--(摘自于《外国文学史》)卡片3:《致恰阿达耶夫》爱情、希望和默默的荣誉--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少年时代的戏耍已经消失,如同晨雾,如同梦幻;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我们的心焦灼不安,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时刻听候着祖国的召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