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我愿意是急流知识点-推荐word版 (5页)
外国诗三首 致大海 篱笆那边 我愿意是急流 时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第一课时)4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从容说课《外国诗三首》包括普希金的《致大海》、狄金森的《篱笆那边》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致大海》写于1824年,诗人第二次流放之前,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更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篱笆那边》充满了女诗人狄金森对外部世界的渴求、向往。
虽然诗离笔下的“草莓”那么遥远,不知道它是涩的、酸的,还是甜的,但是诗人的眼中,篱笆那边的世界是如此美好。
《我愿意是急流》一诗,轻松愉快的情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苍凉之感。
诗人借助一系列的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生动的比喻,围绕爱情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至爱之人”的坚贞、博大、无私的情怀。
由于学生对外国诗歌作品接触较少,因此,把对三位诗人的生平及创作倾向的粗线条的了解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指导学生自行查找有关普希金、狄金森的裴多菲的资料,并提供了一些他们的诗歌作品,以辅助学生较准确地把握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鉴于本课为诗歌单元的最后一课,此前,学生己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
本课教学采用了对阅读法。
例如将普希金的《致大海》与当代诗人韩东的《你见过大海》比较阅读,体会表达情感上的不同;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与舒婷的《致像树》比较阅读,在对比阅读中感悟、理解裴多菲与舒婷不同的爱情观。
对比阅读应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适当引导,学生可以在对比阅读中读出诗歌的韵味,更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把握作品的主旨。
鉴于三首诗的特点,本教案将把握诗中的意象的象征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阐述的深刻哲理作为教学重点,并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缴发学生对三首诗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化理解,真正达到“激活思维,深刻感悟”的目的。
并把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作为难点来突破。
当然,诗歌,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反复诵读是非常必要的,诵读法仍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基本方法。
高一语文我愿意是急流1(1)

(荒瑟冷落、凋敝残败)——对照 ——(美好热情,欢畅明丽) (刚劲、苍凉) (娇媚、温馨)
第一节:急流、小河 (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情有重重艰险、坎坷) 第二节:荒林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情遭受磨难、打击 ) 第三节:废墟 (静默中毁灭荒凉———— 不怕爱情遭受毁灭、遗弃 ) 第四节:草屋 (饱受风雨打击————— 不怕处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 (漂泊苍凉孤独—————不怕浪迹天涯、东游西荡 )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 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 的女儿森德莱· 尤丽娅。半年内 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 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 人》《你爱的是春天》《一下 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结婚 不到三年,其间给她写了120多 首健康、感人的爱情诗。这首 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 一首情诗,不久后尤丽娅便嫁 给了他。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 国诗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 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 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 子和1岁半的幼子。
3
①这首诗多次运用了什么写法?怎么运用的?②请具体说 说每段内容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③这首诗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和《致橡树》比较)
《我愿意是急流》 我 愿 意 是 急流、小河 (崎岖经过——痛苦) 荒林 (勇敢作战——艰辛) 废墟 (毁灭荒凉——毁灭) 草屋 (饱受打击——苦难) 云朵、破旗 (飘荡苍白——孤独) 小鱼 (快乐——悠闲) 小鸟 (鸣叫——幸福) 常春藤 (攀缘——美丽) 火焰 (愉快——温暖) 夕阳 (辉煌——明亮) 我 的 爱 人
浙 江 省 温 州 市 第 十 九 中 学
编 号 018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献给未婚妻森德莱· 尤丽亚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 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出生 于贫困的屠户家庭。15岁开始 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 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 长篇叙事诗,被喻为匈牙利的 “抒情之王”。著名长诗有 《使徒》《亚诺什勇士》《农 村的大锤》等。他的诗歌充满 革命激情,风格清新,语言通 俗,富有民歌味。其作品不仅 对匈牙利民族文学发展影响很 大,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留 下光辉的一页。
我愿意是急流(高一必修)

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裴多菲及其创作。
2、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①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②抓意象,品情感;③抓语言,欣赏技巧;德育目标: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联系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和比较法。
教具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
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突然问你了:“这位女士或先生,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做出些什么呢?”,你怎么回答?明确:真正的爱情不是索取。
对爱,我们要说,我愿意…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
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
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广为流传。
三、题解在古代爱情诗中,发愿体是一种常见的格式。
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爱情诗歌也是用发愿体的形式来写的。
四、重难点解决过程爱情在我们的眼中,都是美丽的、年轻而浪漫的。
欣赏一首美的诗,我们的过程也要美美地来。
那我们欣赏这首诗的步骤分为四个: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一)、美美地听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今天我们这堂课要来听三遍。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我愿意是急流》教案1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
能力目标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德育目标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
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来到美丽的阿拉善,湿湿的雨季和明媚的阳光触动了我的诗情。
愿为大家小读新作:因为世上少有秘境,所以秘境阿拉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热爱,阿拉善人的头脑里贮藏着无尽的神奇和智慧。
因为世上少有至真至纯,所以爱才是需要用一生来追求和呵护的珍宝,所以才让世人跨越时空、用不同的语言来歌唱。
哪怕是千山万水,哪怕是遍体鳞伤,只要所爱常青,只愿所爱幸福。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柔情,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让我们一起走进19世纪的匈牙利去品味英雄人物裴多菲的追寻。
二、诗人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
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
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
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最新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外国诗歌知识,领略外国诗人的优秀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
2.了解普希金、狄金森、裴多菲三位诗人的简历及其创作情况。
3.李杰三首诗中的意象、意境,感受诗人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致大海》教学重点: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3.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幻灯片打出)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
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
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
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
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
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除了一些叙事诗、小说,他一生写了近九百首抒情诗。
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似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击剑一样坚强有力。
”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致大海》写于1824年。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导读:自读导言: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
这三首外国诗,《致大海》是诗人的一篇浪漫主义代表作,借自然景物寄托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篱笆那边》却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了耐人寻味的深意;《我愿意是急流》则写得情真意切,情趣盎然,洋溢着诗人强烈的情感。
自读要求:1、体会三首诗或象征性强、或哲理深刻、或形象鲜明的特点。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象及其蕴涵的意义。
3、通过诵读、欣赏不同特点和风格的外国诗歌,培养我们对外国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自读程序: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诵读《致大海》时,注意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和变化,感受诗歌浓厚的抒情气氛和强烈而又深沉的感情;诵读《篱笆那边》时,注意整体把握诗意,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其境,感同自身;诵读《我愿意是急流》时,要感受诗中缠绵的倾诉,还要理解并读出诗人坚定美好的信念。
2、理清诗歌的内容线索和感情线索。
3、分析和理解外国诗歌的生动、鲜明的意象,并对这些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4、理解诗人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寄寓在鲜明意象中的表达方法及其作用。
自读点拨:1、《致大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首先表达了对大海的礼赞,赞叹大海的坦荡多姿、无拘无束、傲岸不羁,其实这正是诗人性格的写照。
其次,作者还借讴歌大海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如何理解《篱笆那边》中意象的象征意义?点拨:“草莓”在诗中首先是触发诗人回到童年感觉的具体事物,同时,它又是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而“上帝”象征着权威,代表着正统思想,是人们追求理想的强大阻力,象征着行为约束、思想禁锢;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他又何尝不是一个被禁锢者,一个不能按自己本性行事的人?3、《我愿意是急流》中运用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本诗通篇采用了博喻手法(用一连串丰富多采的事物,来比喻同一个意思),并把每一个比喻都加以展开,并同对比结合运用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有民歌的风格。
我愿意是急流课文精讲

我愿意是急流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该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段落:第一段(1-4节):诗人以“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自喻,表示愿意为自己的爱人承受磨难,只要爱人能得到幸福,即使毁灭也在所不惜。
这几节诗句都以“只要我的爱人”这一句式结束,揭示了“我”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第二段(5-8节):诗人进一步以“常春藤”、“火焰”、“珊瑚似的夕阳”比喻自己的爱人,表达了对爱人美丽形象的赞美和热爱。
同时,通过“在我的炉子里”、“傍着我苍白的脸”等表述,展现了诗人与爱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和相互依存。
第三段(9节):诗人再次强调自己的奉献精神和爱情理想,表示只要能和爱人在一起,即使面临死亡也无所畏惧。
这一节诗句中的“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与前面的诗句相呼应,形成了诗歌的高潮和结尾。
整首诗以“我愿意”开头,反复强调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通过多个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爱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和相互依存。
整首诗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二、文章赏析《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从内容与语言方式上看,裴多菲在这首诗中采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意象自喻,表示愿意为爱情承受各种艰难困苦。
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悲壮而崇高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重言复唱的手法,多次重复“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等句式,不仅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这种手法使得整首诗在表达上更加连贯和统一,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我愿意是急流(人教版高一必修)

我愿意是急流(人教版高一必修)《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学目的:1、领会诗中丰富的意蕴,并进行多样解读。
2、欣赏“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并独创性递进排列,营造一个感情流动的回族天地”的艺术表现手法。
3、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4、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辨析本文与《致橡树》的异同,逐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意象群的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1、欣赏“通过一系列鲜活并独创性递进排列,营造一个感情流动的回旋天地”的艺术手法。
2、赏析《致橡树》中爱情观。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爱情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下无尽动人诗篇。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爱情诗。
二、解题及诗人小传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参加卫国战争1849年7月英勇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头上,年仅26岁。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
三、感知课文1、请学生依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将这首诗歌自由朗读一遍。
强调:情感处理。
2、讨论用何情感朗读。
学生答,老师小结。
参考:强烈情感,缠绵的倾诉,深情恋情,浓烈情感,由衷,一往情深,幸福无比,温情和热爱等等。
3、请学生深情地将本诗齐声朗读一次,体会里面的情感。
正音窠:kē4、通过多次朗读,大家形成自己的感受。
我们再来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及相关画面的欣赏,注意其情感处理。
5、老师提示学生朗读时,要声情并茂,应象示范朗读那样,语速缓慢,充满深情。
6、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
这首诗里面作者向爱人展现的是怎样的情怀?学生思考,答老师总结:纯洁高尚,坚贞不渝,牺牲自己,由衷奉献,无私无悔,崇高悲壮。
四、重难点突破过程:1、诗贵含蓄,除少数直接抒情,绝大多数都是非直陈式,多要通过比喻,通感,双关,隐曲,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为情感的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我愿意
是急流知识点
《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于1847年创作并题献给恋人的一首抒情诗。
以下是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我愿意是急流知识点,请参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崎(qí)岖(qū)。
②稠(chóu)密。
③做窠(kē):窠,一般指鸟兽昆虫的窝。
这里指鸟窝。
④峻(jùn)峭(qiào)。
⑤傍(bàng)着。
中文译文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①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②的
树枝间做窠③,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④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