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上课自用)ppt

孔子:
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学者。 1、孔子的生平经历:先祖是宋贵族,父叔梁 纥是奴隶主的下层。 ‚少也贱‛。当过‚乘田‛‚委吏‛,‚博学多能‛。一生困厄, 致力于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孔子的影响: 韩国:尊孔崇儒基地有232座 日本:尊孔子为‚先儒孔宣父‛ 越南:定孔子诞辰为教师节。 3、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变化: 子贡使孔子由普通贤人变为超级贤人 孟轲、荀况使孔子由贤人变为圣人 董仲舒们使孔子从不得志向的圣人变为‚素王‛ 王莽等使孔子由‚素王‛变为通天教主。 4、真实的孔子— 实际的教育家;不得志的政治家、专研道德的伦 理学家。
2.长沮(jù )、桀(jié )溺(nì ) (1)耦(ǒu)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yú ) (4)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 ú ,同‚欤‛)?‛ 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ì )之 (5)?且而与其从辟(6) (bì )人之士也,岂若从 辟世之士哉?‛耰(7) (yōu)而不辍(chuò)。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8)曰:‚鸟兽 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孔子门人及其
后学均推尊孔子。
亚圣孟子认为,孔
子所行的‚圣人之
道‛,是遍及自然
界和社会的至高准
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通,勿使 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 明,民知所从矣。 ——汉 董仲舒
《论语》选读之《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上课

2【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èi),手拉缰绳驾驭马车。 (5)以: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2【译文】 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
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 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 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 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 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 责任感。
▪ 3.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dài)而!”孔子下,欲 与之言。趋而辟(bì)之,不得与之言。
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
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
的言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
司高马山迁,《人史们记仰·孔望子;世宽家广》专的门大引道以,赞人美们孔沿子:着它 “伸《引诗的》方有向之前: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八佾》 《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 《乡党》《先进》《颜渊》 《子路》《宪问》《卫灵公》 《季氏》《阳货》《微子》 《子张》《尧曰》
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 种:
▪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
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案

论语(lùn yǔ)十二章一等奖教案论语(lùn yǔ)十二章教案3篇论语(lùn yǔ)十二章教案1这两天引导学生自学语文阅读上的古文《推敲》一文,指导了些方法(fāngfǎ),趁热打铁,开始引导学生学习《论语十二章》。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xué sheng)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事,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决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
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多读。
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
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会按节奏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许多迷惘与困惑的问题,把《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上勾,对学生的启发是很大的。
把《论语》与生活结合,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她离我们很近,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缺乏之处,主要表现在:论语十二章教案1、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相比照拟多,毕竟是初一学生,有的同学在个别知识点可能还不够理解。
2、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但质疑能力还比拟差,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讨论来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
论语十二章教案2对于文言文,是最让师生头疼的文学体裁的一种。
从教这些年以来,我自己上了不少的文言文,也听了同校不少教师上的有关文言文的优质课。
尽管如此,但对于文言文的把握,我仍然觉得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我做得不是很好。
1. 在教《论语》时,让学生能感觉到好似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当仁,不让于师》教材解读

《当仁,不让于师》教材解读《当仁,不让于师》是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的第二课。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第一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体现孔子在艰难的处境中,坚守人生的目标,胸怀天下苍生,执着于追求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其百折不挠的悲壮,还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千百年来都让人肃然起敬。
第二篇《当仁,不让于师》,则主要表现孔子“万世师表”的形象,透过学生对他的评价,以及孔子与学生的相处、交往的生活片段,让我们切身的感受孔子的师者风采,让我们全面客观的认识了个性鲜明的孔子形象。
第三篇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表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
第四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现孔子“仁”的学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仁”的内涵和要义,以及践行“仁”的方法。
第五篇是《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表现了孔子的“义利观”。
第六篇是《有教无类》,摘取表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相关片段,充分展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
第七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选取有关学习真意的相关片段,让大家了解孔子的学习观。
这七篇文章都是颇有代表性的语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教材选文是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和爱国兴学传统教育、和新高考测试要求是一致的。
要培养学生文本研读能力,要体悟孔子的人格精髓,把上课的重点放在哪儿,这是我思考的重点。
文言?人物形象与精神?文化?作为专题性的选修教材,其目的主要是引领学生走近先贤,领略其不朽风采,学习其思想内容,所以其重点应该放在开阔学生视野,传承民族文化精华,充实精神、丰富情感、提升人格方面,当然文言字词还要兼顾,因为忽视了基础,一切全是空谈。
基于此,我把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了人物思想、形象特点、人格魅力的挖掘上。
《当仁,不让于师》总共选取了13个语段,它们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孔子作为老师的风采,让我们更切身、客观、全面地认识“万世师表”孔子的形象,感受到他的伟大亲切与可爱,而不是偶像化、脸谱化。
高二下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二下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本学期以来,高二备课组全体老师紧紧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学习高考大纲和考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学科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认真探讨语文教育的特点,结合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现总结如下:一、积极开展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习1、本学期,我们备课认真组组织大家学习“诱思探究教学”和教务处“20+20模式教学法”指导文件,通过学习和讨论,教师们明确了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每个老师都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2、加强对高考信息的研究.我们认真研究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制定了有效的措施,确保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注入高考的知识。
3、积极到外校学习成功的教学经验。
本学期,我们到其他中学多次参观学习,回校后,进行对比,进行借鉴,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学科组和教师结合,积极开展语文教研活动1、本学期,我们学科组的重心是“学习和探索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家在教学教法上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心得,初见成效。
2、认真组织好各种类型的教学公开课。
本学期,史晓亮老师承担市教科研中心课题研究观摩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认真准备,研究上课的特点,想方设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可感,在实验中学给听课的外校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张老师、张英老师积极承担的大比武汇报课,认真备课、说课,效果显著。
三、坚持常规教学,狠抓课堂教学质量1、在备课组内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本学期,我们一如既往,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
通过坚持这个教学常规,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取长补短。
2、认真抓好“结对子”的工作。
本学期,我们在教研组长常金贡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互帮互学”活动,整个备课组的学习研讨气氛较为浓厚。
3、对于落实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我们在备课组内强调了教师个人落实、组长负责,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查等教学环节的督促、管理工作,本学期的重点放在对新教材的备课落实以及“学习和探索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上。
天下有道

(6)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改变) (7)夫子怃然曰 (怅然若失的样子) (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匡正、挽回) 改变 (快步走) (9)趋而辟之 (10)以杖荷蓧 (背负) (11)杀鸡为黍而食之 (拿东西给别人吃) 3、通假字
(1)仪封人请见 (“见”通“现”,引见之意) (2)长沮、桀溺耦而耕(“桀”通“杰”,形容高大) (3)而谁以易之 (“而”通“尔”,第二人称代词) (4)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辟”通“避”,躲避) (5)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除草) (6)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返回) (7)是鲁孔丘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
我的命!”
13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为悲伤。跟着他的人说:“您哀 痛过度了!”孔子说:“真的哀痛过度了吗?不为这个人 哀痛,还为谁哀痛呢?”
作文素材:淡于身,厚于心 雨果曾经说:“任何感官上的享乐都是对生命的一种挥霍”。老子也告诫我们: “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法国人的简洁与中国人的睿智碰撞在一起,我们会惊 奇的发现一个穿越国界与时空的道理:在物质上欲望越要小,在精神上追求则要不懈努 力,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在物质生活上不追求安逸享乐,我们才不会眼光浮于事情浮华的表面,看不清其本 质。学问大家季羡林先生学术造诣已是登峰造极,这与他一生质朴简单的生活方式不无 关系。他潜心钻研,严谨治学,对外界给予的名望很少关心。虽已成为“国宝”级学者, 仍住在北大校园中一座古老的平房里。相反,科学家牛顿在晚年时却沉迷于权力与名望 之争,为了自己的权威,甚至不惜与另一科学家争执达十年之久,以至于晚年成就甚微, 令人惋惜。当我们看到的往往仅仅是事情的表面效应,却忽视了它的内涵,牛顿的失误 不能不说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在物质生活上不追求安逸享乐,我们才能更集中地钻研我们的事业。纵观科学研究 和社会生活,那些有大成就之人都是在物质上对自己“吝啬”的人。居里夫人在家中仅 放了两把椅子,在衣着方面更随便;爱因斯坦总是穿一件破旧的大衣。因为他们在生活 中对自己“吝惜”,所以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在物质生活上不追求安逸享乐,我们才能少受外界声色犬马的干扰。孔子的弟子颜 回,曾“居陋巷”,“一箪食,一壶浆,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专心帮孔 子修订《春秋》,编《鲁史》,甚至被评论为“学问超过孔子”。凭颜回的学问,谋得 一官半职来养家糊口是绝对不成问题的,然而颜回不肯这样做。苏轼评论说,因为“求 斗升之禄”后,就会受到官场的干扰,“以害于学道”也。 纵观当代社会,人们似乎日益沉溺于物欲之中,官员为物质上的享乐忘了本职,学 生为了享乐荒废了学业,等等,我们也似乎更有必要回顾一下先哲的告诫: 淡于身,厚于心,而后乃成也!
高效课堂标语

高效课堂标语高效课堂标语如下:1、让精彩展示成为我们的学习方式。
2、合作、合作、合作没有输家只有共赢。
3、勤总结常校正则事无不达,善反思常就错则人无败事。
4、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学习能力乃至于生存权力还给学生。
5、相信自己行,自己方能行。
6、最有力的回答是行动,最有效的方法是参与。
7、课堂在于改革,学生在于成长,成功在于实践。
8、以点头、微笑、拥抱、鼓掌等激发快乐情绪的方式,更能容易让学生成功。
9、参与就有快乐,自信就能成功。
10、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11、把握参与的今天,成就美好的明天。
12、把握参与的今天,成就美好明天,相信自己行,自己才能行。
13、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14、学习的天堂,展现的舞台。
15、我的课堂我展示,我的班级我管理。
16、一万个决心抵不上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17、沉默是金跃跃难买课堂一分,跃跃欲试不如亲身尝试。
18、把握时机,成就梦想;动感课堂,我要飞翔。
19、只有参与才能体验,只有体验才算理解和把握。
20、我的霸气无人敌,快乐课堂我称帝。
21、预习展示皆精彩,你争我抢乐开怀。
22、动感课堂我自主,给了我希望,让我看到成功的曙光。
23、让笑声、掌声、欢呼声在课堂上响起。
24、展示的机会和生命的机遇一样抓在手中当仁不让方能成功。
25、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
26、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斗志昂扬、走精彩人生之路。
27、高效学习获得的不仅是精彩,展示的载体还是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28、领先来自争锋,成功源于合作,29、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自信。
30、全员互动、激情互动。
31、沉默是金难买课堂一分,跃跃欲试不如亲身尝试。
32、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
33、教改新风范,来自我展现。
34、我的课堂我做主,预习展示皆精彩。
35、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6、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引言《庄子》中有一篇名为《天下有道,丘不与易》的文章。
这篇文章中,丘仲美向庄子请教“天下有道,丘不与易”的意思,庄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这就是说“我有道,可以传授,但只有那些名声不臭、权势不重的人才能获得”。
这篇文章在道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们将根据这篇文章讨论道家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一、教育要以人为本庄子的答复可以总结为一个词:人心。
庄子的思想是以人的自由为中心的,他认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思想,而不是外在的行为或形式。
因此,他反对那些以权力、名利为重的人。
庄子透过“君子之行,乘乎其心”这一说法,说明人心的重要性。
同样,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注重人的内在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想和品德。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并关心他们的发展。
他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价值,让每个学生发挥其所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传达给学生真理、伦理等观念。
二、道家思想注重自由与平等在中国宗教中,道家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其普遍性在于它注重平等、自由和宽容。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它生动地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思想,而不是权力和名利。
在这个意义上,道家思想被视为中国文化中最具有普遍性的思想之一。
三、教育应该关注文化传承和自由自由和平等是道家思想的两个核心概念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道家思想将和谐与自由相结合,注重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强调样式的不重要性。
我们的教育必须遵循这个原则:既要注重文化传承,又要让学生在自由中得到发展。
教育由于它的理性性质,可能会使其重视形式,而忽略学习的真实内容。
然而,我们应该尽力实现平等与自由之间的平衡。
四、以“天下为家”之精神,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道家的文化中,有这样一个概念:以“天下为家”之精神,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要实现这样的和谐,关键在于一些教育习惯和思想,如真诚、宽容、谦卑和桥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谅解和包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曰:“为仲由。” 语气词,吗
• 曰:“是孔丘之徒与?”
• 对曰:“然。”
与
混乱的样子
•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
通“避”,逃避 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停止
• 子路行y以ōu告,。用夫土子覆怃盖然种曰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
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怅也。然”若失的样子
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徒以吾两人在也 4班白者多徒行 5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是以后世无传焉 6高祖以亭长为送徒郦山
同伙,一类人 徒然,白白地 只,仅仅 步行 门人、弟子
指服劳役的犯人
推导提示:“徒”的本义是“步行”。“步兵”就是步 的。步行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义, 进一步引申出“徒然,没有效果”;步行还有“只” 用脚走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只、但、仅仅”等义1。1
❖ (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 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 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 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 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适用对 象错。D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
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 不推让。不合语境。)
学习目标:
1、熟读并翻译课文,掌握1、2则中重点字词 的用法。
2、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通过分析人物语言 领会孔子的为人及人生态度。
选文1
这里
引见
到
仪封人请见(xiàn),曰:“君子之至于斯
❖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 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 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 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 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 掌声。
❖ 5.(安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3分)
思考:
1、“辟人之士”、“辟世之士”分别指 谁?
2、长沮、桀溺对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孔 子“怃然”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 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 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 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 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路,道路 取道 道理,规律 主张,政策,学说 道义 说,谈论 道理、规律 意向 走路、赶路 料想 通导、引导 6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 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 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 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 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 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 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 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 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 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 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 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 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 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 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 贵。
❖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 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 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 额。
❖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 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 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 强。
❖ 课堂训练巩固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仪封人请见
见:看见
B.而谁以易之
易:改变
C.夫子怃然曰
怃然:怅然若失
的样子
D.使子路问津焉
津:渡口
❖ 翻译: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 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 翻译:“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 之?”
❖ (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 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 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 掌声。
❖ 【答案】C
❖ 【解析】:C“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 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 前做好准备工作。但这一准备工作仅限于后勤工作, 不包括“抢占市场”等行为。A“按下葫芦起了瓢”, 意思是顾了这头丢那头。B“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意思是自家人不说客气话。D“君子之交淡如水”, 指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 淡如水。
随从的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
你们
何必
丧失官位
没有德政
“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 乎?天下之无道
孔子
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于是废先王之道 5伐无道,诛暴秦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7臣之所好者,道也 8道不同,不相为谋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10故园谁道有书来 11道之以政
❖ 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 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
❖ 【解析】A(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 常珍贵。含褒义。B登堂入室,登上厅堂,
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望 文生义。C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 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 的高尚精神。
选文2
两位隐士
津,渡口。寻问渡口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两个人合力耕作
•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 子路曰:“为孔丘。” 即执辔(pèi)
• 曰:“是鲁孔丘与?”
• 曰:“是也。”
• 曰:“是知津矣。”
•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