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一)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二)答案: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为深远。
《论语》是早期的语录体散文著作,篇幅短小,各篇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选文间之没有共同的主题。
三、通假字长沮、桀溺耦而耕 {桀通杰}是鲁孔丘与 {与通欤}而谁以易之 {而通尔}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辟通避}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译文】(1)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
"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 (2)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
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是鲁国孔丘吗"是。
"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
"子路再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
"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
"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
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目标检测:(1)引见(2)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新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一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含答案

应用体验之旅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基础知识1、以下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是鲁孔丘与C、滔滔者天下皆是也D、道之不可以,已知之矣分析:B项中的“与”通“欤”。
答案:B2、以下句子中的实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仪封人请见)..(镇守界限的官员B、是知津矣.(渡口)C、植其杖而芸.(众)D、使子路反见之.(拜会)分析:C项中的“芸”通“耘”,锄草。
答案:C3、以下句子中的虚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曰:“为仲(作为)由。
”.B、晨门曰:“奚自.?”(从)C、子路行以告.(把)D、以杖荷蓧.(用)分析:A项中的“为”,是。
答案:A4、与“欲洁其身”中“洁”的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C、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B、父异焉.D、见其二子焉.分析:D项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A、B、C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5~8题。
子路从尔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天,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以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可以,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植其杖而芸B、风吹草低见牛羊C、使子路反见之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分析:A项,“芸”通“耘”;B项,“见”通“现”;C项,“反”通“返”。
答案:D6、以下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子路从尔后孰为夫子A ..B..植其杖而芸杀鸡为黍而食之..君子之仕也隐者也C ..D..道之不可以,已知之矣长幼之节,不可以废也..分析:A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B项,动词,是/动词,做;C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陈说。
第一单元《论语》归纳练习问题详解

第一单元《论语》归纳练习答案0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重点实词1、患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担忧)2、津使子路问津焉(渡口)3、荷以杖荷蓧(担负,背负)4、仕不仕无义(做官)二、通假字1、是鲁孔丘与(“与”,通“欤”,语气词)2、问于桀溺(“桀”,通“杰”,形容高大)3、而谁以易之(“而”,通“尔”,你)4、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躲避)5、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6、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返回)三、古今异义1、君子之至于斯也(古:到达;今:达到某种程度或引出另一话题)2、子路从而后(古:两个词,跟随,接着;今:一个词,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相当于“因此就”)3、遇丈人(古:老年男子;今:岳父)4、明日,子路行以告(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四、一词多义1、见仪封人请见(引见)子见夫子乎(看见)2、从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跟从)今之从政者殆而(从事)3、夫夫执舆者为谁(指示代词,那个)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弟子02当仁,不让于师一、重点实词1、逾丘陵也,犹可逾也(逾越)2、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更加,越发)3、既既竭吾才(已经,…之后)0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重点实词1、更更也,人皆仰之(更改)2、文小人之过也必文(修饰)3、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己)4、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放弃/停止)二、通假字1、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2、是知也(“知”,通“智”,智慧)3、如日月之食也(“食”,通“蚀”,亏损)4、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不要)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三、一词多义1、之知之为知之(代词,指这个道理)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第一个“之”,助词“的”或者取消独立性;第二个“之”,助词“的”)过也,人皆见之(代词,他)小人之过也必文(取消独立性)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代词,指政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取消独立性)2、而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连词,却/如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连词,并列关系)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0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重点实词1、请请事斯语矣(请允许我)2、病尧舜其犹病诸(担忧)3、譬能近取譬(打比方)4、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止,停止)二、通假字1、问知(“知”,通“智”,智慧)2、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置)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知”,通“智”,智慧)三、一词多义1、而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难道)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连词,顺承关系)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而…者”,定语后置标志)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连词,并列关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连词,递进关系)任重而道远(连词,并列关系)2、知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智”,智慧)子曰:“知人。
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是一位光照古今的划时代人物。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
在孔子之后的近2 500年历史上,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素王”和“万世师表”。
唐代大诗人杜甫形象地比喻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孔子勇于担当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本课5则选文都围绕着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主题。
孔子的人生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
天下无道,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挺身而出,这是一种异常可贵的勇于担当的精神。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百折不挠,执着于自己的理想。
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人格的本质。
在孔子身后,勾践作为越国之君,心中不忘复国兴国的重任,受尽凌辱,卧薪尝胆;身为蜀国臣子的诸葛亮为扶持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答刘备的恩情,担负起臣子应尽的责任。
在现代,也有承担责任的典范:鲁迅,承担着拯救国民思想的责任,他用笔抨击着当时的黑暗社会,一页页华章唤醒了麻木愚昧的国民;钱学森,承担着祖国航天事业的责任,他日夜操劳,让中国更自强自信自尊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航天最重,名利最轻。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无论宠与辱,抑或是穷和通,孔子都没有放弃过他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让它走回“有道”的轨道上。
他在被别人非议的时候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的话,我就不参与变革了)”这种“仁以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激励了两千多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评价孔子时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那样,孔子成了后世文人学士心中永远仰望的丰碑。
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曰:“为.仲由。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限时训练答案 - 副本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限时训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②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③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
缠绵悱侧,才能一往情深;超旷空灵,才能羚羊挂角....。
④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找到真正适合的措施,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⑤即开型体育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到晚上十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⑥在电影《落叶归根》里,郭德纲因扮演劫匪操着一口河南腔,“很受伤”的河南人出.离愤怒...,要求郭德纲给个解释。
A.①③②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两档节目的相继播出,让文化节目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对象,这在文化学者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B.近年来,国人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被频频曝光,不仅对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更干扰了正常的旅游秩序。
C.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密切双方在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联系,是引导中澳关系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D.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主张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愿同美方就半岛问题保持沟通协调。
1.答案:B解析:①.“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不能形容环境恶劣。
望文生义。
②“桑榆晚景”也作“桑榆暮景”,指照在桑树、榆树梢上的落日余晖,比喻人晚年的时光。
③"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讲的是传说中羚羊晚上睡觉时,为防止受到侵犯,以角悬树,脚不着地,有歹心者难以觅得其踪影。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练习题11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版含答案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语基落实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无道..(暴虐,没有德政)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zé)B、孔子过.(拜访)之,使子路问津.(jīn)焉C、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来者犹可追.(追寻,追思)D、止.(使……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ì)之,见.(xiàn)其二子焉解析A项,“铎"应读“duó”;B项,过:经过,路过;C项,追:改变,挽救。
答案D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B项,介词,表对象,对/介词,表处所,在。
D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
答案C3下列句子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长沮、桀溺耦而耕③是鲁孔丘之徒与④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⑦植其杖而芸⑧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④⑤⑦⑧D、③④⑤⑦解析②桀,通“杰”;③与,通“欤";④而,通“尔";⑤辟,通“避”;⑦芸,通“耘”.答案D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隐者也D、晨门曰:“奚自?”解析例句为介词结构后置.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省略句;C项,判断句;D项,宾语前置。
答案A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先秦诸子散文》1.1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 练习 (含解析)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与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丘不与易也D.使子路反见之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B项,“辟”通“避”。
D 项,“反”通“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明日..,子路行以告 B.君子之至于..斯也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D.子见夫子..乎项,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B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C项,古今意义相同。
D项,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
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50730001)A.①而谁以易之②子路拱而立B.①对曰 “然。
”②夫子怃然曰C.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杀鸡为黍而食之D.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②天之弃商久矣项,①通“尔”,你;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B项,①表示肯定,是的;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①动词,作为;②动词,做(饭)。
D项,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耰.而不辍A.左右欲刃.相如B.子路从而后.C.范增数目.项王D.止.子路宿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耰: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也指覆种。
刃:用刀杀。
后:落在后面。
目:用眼睛示意。
D项,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30002)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隐者也D.晨门曰:“奚自?”A项,状语后置。
B项,省略句。
C项,省略句,判断句。
D项,宾语前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含答案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的思想言行见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一书。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
传世的《论语》共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等20篇。
《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整理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背景扫描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
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
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的最终被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孔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他确立了自己“仁”“礼”的学术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后来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论语》。
单元导读本单元的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当仁,不让于师》主要阐述孔子与弟子的关系,如孔子如何对待弟子,弟子如何看待老师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的是孔子的生存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论述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义”的持守;《有教无类》主要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则向我们阐明了孔子对于“学”这一概念的特殊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一)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导学案课题:《天下有道,丘也不与易也》(二)
答案: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
正统,影响极为深远。
《论语》是早期的语录体散文著作,篇幅短小,各篇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选
文间之没有共同的主题。
三、通假字
长沮、桀溺耦而耕 {桀通杰}
是鲁孔丘与? {与通欤}
而谁以易之 {而通尔}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 {芸通耘}
使子路反见之 {反通返}
【译文】
(1)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
"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 (2)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
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是鲁国孔丘吗?"是。
"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
"子路再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
"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
"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
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
"
目标检测:(1)引见(2)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3)渡口(4)这样(5)改变(6)匡正,挽回(7)除草(8)拿东西给人吃。
导案二
词类活用
①耰.而不辍名词作动词,用耰耕地
②楚狂接輿歌.而过孔子名词作动词,唱歌
③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形容词使动
④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动词使动使。
止
文言句式
①奚自宾前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宾前
③子路行以告省略,以之告
④二三子何患于丧乎状语后置
①见:仪封人请见引见
子见夫子乎看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
项伯即入见沛公会见
汝真女子之见也见识、见解
才美不外见显露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出现
易:丘不与易也变革
易子而食交换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3)楚国的狂人接舆唱歌路过孔子车旁,说:"凤啊!凤啊!你怎么这样倒霉?过去的不可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赶上。
算了!算了!现在的执政者很危险!"孔子下车,想同他说话。
他赶快避开了,孔子没能与他交谈。
(4)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农具。
子路问:"您见到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就扶着拐杖除草。
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
老人留子路过夜,杀鸡煮饭给子路吃,又让两个儿子跟子路相见。
第二天,子路告辞,赶上孔子一行,把情况向孔子做了汇报。
孔子说:"是隐士。
"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到了他家,他已出门了。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
长幼之间的礼节,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又怎能抛弃呢?想洁身自好,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
君子做官,只是履行人臣的义务,至于天下太平的理想,早就知道行不通了。
"
(5)子路在石门睡觉,看门的说:"哪来?"子路答:"从孔子那里来。
"问:"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1、名句默写
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⑵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⑶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⑷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D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