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类型及其在肾脏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马兜铃酸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发生及温阳活血方干预作用研究

温阳活血方拮抗转 分化机制 。方 法 :1M 丌 法检测 不同浓度 温 阳活血方含 药血 清对 NR () K一5 E细胞 增殖 的影响。( ) 2 2 免 疫细胞化 学法检测 不同浓度 AA 0 5 1 、0 4 gr1对 N K一5 E细胞表达 Q ( 、 、0 2 、0b /n) t R 2 一平滑肌 肌动蛋 白的影响。 ( ) LS 3 E IA法检
PENG e W AN G n n, ANG n n, t Z W n, Ya a W Yu ma e a
D p rme t fNe h o g S a g a dc l ies y ea t n o p rl y, h n h i o Me i vri a Un t
P to f i ae s i l S a g a 2 0 6 ) uu fl t Ho t , h n h i(0 0 2 A i d pa
t nAA ( , ,0 2 ,0 ̄ / 1 yimu oyohmi to . 3 oa a ee pes no l I n eu tr l o i o 0 5 1 ,0 4 g r )b n m n ct e c meh d ( )t s yt x rsi f c l a s h o O C — ad r l oyr e f ga o W eyn h o uf gb L S s y ()t asyteepe i f G n ag ux ea yE IA as ,4 o s n a a h rs o o T F一岛, E F, " f NR x sn V G El一l r K一5E u dr eyn h o — o 2 n e W n ag ux
NR K一5 E细 胞 1 、4h 4 后 ,o — I的表 达 水 平 随 着 时 间 的 延 长 而 增 强 。 ( ) 兜 铃 酸 刺 激 N K 一5 E细 胞 2 , 2 2h 2 、8h C l 3马 R 2 4h后
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机制与治疗意义

、
关 于 细 胞 转 化 的 概 念
关 于 肾小 管 上皮 细 胞 转 变 为肌 成纤 维 细胞 这 一 过程 的命 名 , 1 近 0余 年 来 曾经 使用 过 多种 名词 , 转 如 变 (rnfr t n 、 化 (rnio ) 转 分 化 (rndf t s ma o ) 转 a o i t si 、 a tn t si a - f e t t n 、 互作 用 (n rci s 等 ( 1 。N i e ni i ) 相 r ao it at n ) e o 表 ) el — sn等更倾 向应 用 上皮 细 胞 一间 充质 细 胞 转 化 ( p— o ei te a —mee cy l rnio , MT , 认 为 转 分 化 hll i snh ma t s i E ) 他 a tn (rndf rnit n 是一种 终末 分化 的细胞 变成 其他 t s ieet i ) a ao 类 型终 末分化 的细胞 , 而转 化则 是 指细胞 变 成另 外一 种 非终 末分 化 的 细胞 。由 于 上皮 细 胞 转 变 为 肌 成 纤 维 细胞 的过 程是 细 胞转 变过 程 的 中间 阶 段 还 是 一种 终 末状 态或 静止 状 态 , 目前 尚难 确 定 , 对 该 命 名 的 故 认 识仍 不一 致 。研 究 表 明 , 胞 转 化 的 生 物学 现象 , 细 不 仅存 在 于组织 、 器官 发 育 等 正 常 的 生 理 过程 , 且 而 与器官 纤 维化和 肿瘤 的发 生 、 移 等病 理过 程有 密 切 转 关 系。据 报 告 , 肾 间质 纤 维 化 的 动物 模 型 的 中, 在 肾
ss C D) 行 性 发 展 的 共 同 途 径 。 R F 的 主 要 病 理 e,K 进 I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调控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调控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重要发病机制,其关键步骤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黏附性消失、间充质细胞标志性蛋白表达和细胞骨架蛋白重组、肾小管基底膜破坏、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等。
这些关键步骤不仅与多条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有关,而且,在体内外可被一些单味中药(黄芪、冬虫夏草、丹参等)及其提取物以及中药复方(黄芪当归合剂、益气活血方等)所干预。
中药通过干预肾小管EMT病变过程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标签:慢性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中药目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esease,CKD)已成为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1]。
研究表明,在CKD进展过程中,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其基本的病理特征,而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形成RIF的主要病变途径,尤其是Ⅱ型EMT在糖尿病肾病体内肾纤维化过程中可以直接促进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是器官纤维化起源之一)的生成[2-3]。
EMT是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黏附性,并丢失标志性蛋白,如角蛋白(cytokeratin,CK)、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以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等,而表达间充质细胞的标志性蛋白,如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specific protein-1,Fsp-1)、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以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最终,发生细胞表型转分化而成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yoF)。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和以其为靶点的治疗策略

57个氨 基酸 残 基 组 成 的 受 体 丝 氨 酸/ 6 苏氨 酸 蛋 白 激酶 , 者形成 异源 二聚体 。 两 Sa m d家族 蛋 白是 T F B激 活 其下 游 靶 基 因转 G. 录 的主要 信 号转 导 蛋 白。s as 白有 8种 , 据 md 蛋 根 功能 不 同 分 为 3类 : 是 受 体 调 节 型 s d ( - 一 mas R
J n rn , u —0 g YU u GId ae C l g S u h m d c l i est , a g h u 5 0 1 C ia L . _ u t ol e, o t e Me ia v ri Gu n z o 1 5 5, h n a e Un y
Abtat R nl n rti b i R F e r et t nl o m np t lg a w y0 m s f r f i s c : e a it st l ms ( I)r e nsh f a cm o a o0ypt a ot0 n o d r e ia s p s ei h h f rs k —
ns 0 F S h rpr s n 0 e ta h a e i p 0 c im fRI . uc e e e ta p t nilterp utca pra h,o_rng amec ns t lw re e e e se — fei f ha im 0 s0 o v n rdr s s
动枢 纽。因此 , 针对 T Fp可为肾间质纤维化 的防治提供新 的有效途径 。现就该 研: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 转化生长因子 B; 肾间质纤 维化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中的作用

40 1 ) 0 0 6
糖 尿 病 肾病 ( N) 糖 尿 病 的 主 要 微 血 管 并 发 症 , 终 末 D 是 是 期 肾病 ( S D) 最 常 见 病 因 , 是 一 类 以 进 行 性 肾 脏 纤 维 化 E R 的 也 为 特 征 的疾 病 。美 国 由 糖 尿 病 肾 病 导 致 终 末 期 肾 病 的 患 者 约 占全 部 终 末 期 肾 病 病 例 的 4 。在 1型 糖 尿 病 , 是 首 要 的 O DN
病 的 共 同途 径 。
组 织 生 长因 子 ( T F 、 细 胞 介 素 一 (L 】 等 。细 胞 因 子 在 C G )白 】 I一) ‘ 质 纤 维 化 形 成 中发 挥 重 要 作 用 , 作 用 可 分 为 促 纤 维 化 和 肾问 其 抑 制 纤 维 化 两 种 。正 常 生 理 情 况 下 , 制 纤 维 化 作 用 制 约 着 促 抑
关 键 词 : 小 管上 皮 细胞 ; 皮 细 胞 转 分 化 ; 尿 病 肾 病 肾 上 糖 中图 分 类 号 : 8 . R5 7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8 4 ( 0 8 0 6 1 0 1 7 — 3 8 2 0 1 60 4 — 3
蛋 白和 I型 胶 原 。
2 2 某 些 细 胞 因 子 及 代 谢 产 物 参 与 了 上 皮 细 胞 转 分 化 的 发 . 生 , 可 能 是 上 皮 细 胞 转 分 化 发 生 的重 要 机 制 。二 者 参 与 了上 并 皮 细 胞 表 型 转 化 的 发 生 , 可能 是 表 型 转 化 发 生 的 重 要 机 制 。 并
作 用 被 减 弱 时 , - 平 衡 发 生 紊 乱 , 会 导 致 纤 维 化 的形 成 。 这 - - 则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2023-2024学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生物卷含解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2023-2024学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生物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观察如图,当你伸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如何运动()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2、已知两株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都是Dd,把二者相互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和比例为()A.高茎:矮茎=1:1 B.高茎:矮茎=2:1C.高茎:矮茎=3:1 D.高茎:矮茎=4:0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的作用是()A.保持细胞的形态B.避免细胞皱缩C.避免细胞涨破D.离散口腔上皮细胞4、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与心室相连的血管一定是静脉B.静脉一般分布较深,管壁厚C.人体内数量最多的血管是毛细血管D.人打点滴时,针头需刺入毛细血管5、我们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咀嚼甘蔗时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
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A.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B.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D.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6、同学们在中考考试中,先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然后书写作答.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7、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但是生物个体死亡并不会导致物种灭绝,是因为生物在生存期间进行了A.进化B.生殖C.遗传D.变异8、科技人员助力“精准扶贫”,指导农户养殖彩色桑蚕。
蚕大量食用桑叶的阶段是()A.卵B.幼虫C.蛹D.成虫9、鲫鱼生活在水中,其呼吸器官是()A.鳃B.鳔C.侧线D.鳍10、探究的一般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设计方案⑤实施实验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③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④⑤③⑥11、父母与后代个体间遗传物质传递的“桥梁”是()A.生殖细胞B.DNA C.染色体D.受精卵12、能促使人体出现第二性征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C.胰岛素D.性激素13、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看到的两个视野。
肾脏的五个固有细胞

肾脏的五个固有细胞(转载)五个固有细胞指的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五个固有细胞参与了肾脏纤维化的形成,它们在此过程中功能和作用的变化对肾病各种不良症状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五个固有细胞的位置: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内侧;肾小球毛细管管上皮细胞:分为肾小囊壁层和脏层上皮细胞,又叫足突细胞,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外侧;肾小球系膜细胞: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肾小球的系膜区;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壁基底膜的内层;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肾脏皮质、髓质外带肾间质里。
五个固有细胞的关系和功能: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基底膜、上皮细胞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毛细管的滤过膜。
(1)上皮细胞的功能:滤过屏障的一部分(40nm),最小的滤过孔。
含有大量硫酸类肝素,分存于基底膜两侧,维持电荷屏障;具有分泌功能,参与调节血活动力学。
可产生胶原(基底膜胶原)与氨基多糖,参与基底膜的修复。
受损后的功能变化:上皮细胞受损其表面的C3B受体会促使免疫复合物沉积,并进一步脱落至上皮下,导致膜性肾病;电荷屏障功能将受损;可转型为肌成纤维细胞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促使肾小球新月体形成,及肾小球硬化。
(2)内皮细胞的功能:1、内皮细胞具有维持肾小球毛细血管结构完整的屏障功能;是选择性滤过屏障功能的第一道防线(70~100nm)。
2、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3、具有调节肾小球血活动力学的作用。
4、与系膜细胞一起参与基底膜的合成和修复。
受损后的功能变化:1、抗凝活性下降,参与外凝血微血栓的形成。
2、细胞表型发生改变,开释一系列细胞因子而启动肾脏纤维化。
(3)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具有分泌功能。
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与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相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具有维持肾脏正常结构的功能、构成了滤过屏障、具有支架功能、同时还具有修复功能。
慢性肾衰幼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分子表型及干预研究

年S D雌性大 鼠, 随机将其分为假手术组 ( 2 ) 5 6 X未 治疗组 ( 2 ) 5 6 X治疗组 ( 2 ) n= 4 、/ N n= 4 和 / N n= 4 。采用 5 6肾切 除法制 / 备慢性残 肾肾衰模型 ,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于模型成功后第 24,,2周分别检 测残 肾组 织 中 o S , 81 t MA、 —ahr — Ecd e n的表达 。 i 结果 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 ,/ N 5 6 X未治疗组 肾小管 间质病变 日趋 明显 , 现为组织 中炎性细胞浸 润 , 表 肾小 管上皮细胞 肿胀 , 肾小管塌陷及 肾小管间隙加宽 , 并进行性形成纤维化病变 。随着实验时间 的延长 , —MA在 5 6 X未治疗组和治疗组中表达 dS /N 强度均呈增高趋势 , 除第 2周外 , 同时间点 0S A在各组 的表达强 度差异具 有统计 学意义 ( 相 【M 一 P<0 0 ) 在 未治疗组 表达最 .5 , 高, 治疗组次 之 , 假手术组最低。随着 实验 时间的延 长 , — d e n在 5 6 X未治疗组 和治疗组 中表达强 度均呈 降低趋 势 , Ec h r a i /N 除 第 2周外 , 同时间点 E cdei 在各组 的表达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在未治疗组表达最低 , 相 —ahr n P< .5 , 治疗组次之 , 假手 术组最高 。 结论 5 6肾切除残 肾慢性 肾衰幼年大 鼠在其 肾损伤过程 中存 在 E T现象 ,r M / M oS A和 E cde n是 E T的标 . 一 —ahr i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