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游春读后感
孔子游春的故事启发

孔子游春的故事启发
孔子游春的故事启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孔子游春时,面对泗水河畔的自然景色,他从中悟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这启发我们要善于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并把它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仁爱与道德的教化:孔子在游春时,通过观察流水和树木等自然景物,强调了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
这启发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秉持仁爱之心,以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同时,也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和教化周围的人。
3.志向与节操的坚守:孔子在游春时,强调了志向和节操的重要性。
这启发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操守。
同时,也要不断自我反思和提升,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4.无为而治的思想:孔子在游春时,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这启发我们要注重自我修养和管理,避免过度干预和强制管理,让事情自然发展。
同时,也要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更好的管理效果。
5.智慧与美学的结合:孔子游春的故事还启发我们要注重智慧与美学的结合。
在生活中,要注重观察和体验美好的事物,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同时,也要将这些美好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孔子游春的故事启发我们要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仁爱与道德的教化、志向与节操的坚守、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及智慧与美学的结合等方面,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孔子游春》读后感

《孔子游春》读后感《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
读了本课后,笔者感慨颇深:没想到二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就有着如此进步的教学思想!它对我们在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下面例举课文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感想。
片段一:阳光普照着大地。
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给翩翩起舞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清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联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要有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随感:多美的景色呀!盎然的春色为下文孔子论水作了铺垫,这美好的风光陶冶了师生的情感,引发师生体会“水是真君子”的意味!现在,我们经常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精心制作的课件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情景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乐起来。
同样,我们用音乐、画面、生动的语言等手段所创设的情景,也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念,以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片段二: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象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象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毫无惧色,它好象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象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联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感:孔子利用司空见惯的流水,说出了如此深奥的道理。
他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由物及人,由表及里,水到渠成。
孔子真是个善教的老师,他充分利用了“水“这一课程资源。
确实,我们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每一样教学设施、每一个教室,到广播、电视、书籍、报刊及网络,从高山、流水、鸣蝉,到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课程资源能以它的丰富性、开放性、形象性、生动性,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起到传统教科书无法代替的作用。
《孔子游春》教学有感(精选17篇)

《孔子游春》教学有感(精选17篇)《孔子游春》教学有感篇1最近,我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
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
教学课文时,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灿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
我不由自主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
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满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
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
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
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
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
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
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
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
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孔子游春》教后感

《孔子游春》教后感《孔子游春》教后感作者:言志国转贴自:九里小学教育网点击数:186 《孔子游春》教后感作者:言志国九里小学教育网《孔子游春》一语言优美,说理透彻,浓浓的师生情谊如清水缓缓地流淌在每个字、每句话中。
在品味那诗般的字时,也似乎让我们每一位教者都经历了一次与这位充满智慧的圣人、循循善诱的长者的对话。
[前的思考:能否使言学习自然地融入于教学之中?] 言凝练、含蓄,极具音韵之美,作为祖国优秀化遗产的主要承载体历经千年而不衰。
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漫长的明史就一直由言记载。
尽管五四时期的“反言倡白话”运动一度使言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是在经历了沉痛的反思后,言还是又健康地走进了中小学的教材。
刚刚颁布实施的《语标准》在四个学段总共要求背诵优秀诗240篇(段),并在附录中开列了古诗120篇。
目前,初中语教材古代诗的比例已占到30﹪。
这一切均显示“党和政府……对教材中言的态度……是越越重视。
”(《语程标准解读》P93)苏教版小语教材也十分注重我国传统化的吸收与继承,除了在中编排一些经典诗词外,还将部分名言名句安排在练习的“读一读、背一背”中。
仅以六年级两册教材为例,就从《论语》、《孟子》、《庄子》、《老子》、《孙子》等古籍中编选一些语句以丰厚学生的积累。
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些古典韵或是寓意深刻、说理透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或是语句铿锵、气势磅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或是号角声声、催人奋进“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由于这些语句大都对仗工整、合辙压韵,背诵起异常轻松,再加上生动的故事情节,孩子们自然也就接纳并喜欢了它。
除了上述原因,我有这样的想法还是缘于《孔子游春》一本身的特点。
其一,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后世影响甚大,有些思想即使放在今天也不落后,何况,同学们已接触过它;其二,《孔子游春》一中部分精彩的描写就直接取材于《论语》一些节;其三,不忍让学生丢掉与这位先贤“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毕竟,这样的还是不多的。
孔子游春观后感

《孔子游春》观课感今天晚上,在小学语文群里听了王崧舟老师的《孔子游春》一课,感触颇多。
先谈开课。
从课文的题目入手,破题。
“孔子游春”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的缩写。
孔子,游,春,都是文章的关键词语,究竟应该把握什么作为教学重点呢?如果是我的平时教学,可能就要在“游”这个字上做点文章?什么季节游,在哪游,游到了什么?然后把文中相关的语段勾画出来,再让学生结合的文本扩充一下题目,又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整体感知。
现在看看王老师的设计,文章写的是谁?写的是谁,谁就是主人翁。
并指导学生重读孔子两个字,强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孔子。
再谈课堂结构的架设。
整个课堂从三次确定孔子老师的身份开始,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孔子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这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然后引领学生通过孔子的课堂,孔子的课文,孔子的选题三部分入手,整合整篇文章,分块组织教学。
每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又各不相同。
三个环节中,都依托文本,同时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解决问题,比如在第二自然段中的教学,王老师就提出质疑:这是课堂吗?孔子的课堂里没有有我们的什么?有我们没有的什么?通过对比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课堂,这种课堂环境美丽,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春风习习··让人心旷神怡,心向往之。
两个重点段落的选择:第二和第八自然段,两段的表达方式上都是相同的。
“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两段文字文意兼美,运用联想的表达方式表现,这可以说是这个单元的语用训练点,王老师在教授这两部分的方法上,前段以朗读,想象为主,设身处地体会课堂之美;后段以抓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为主,深刻理解水的品质特点。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反思
《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今天,在听了这篇课文,觉得受益匪浅。
我简单的谈谈我的看法;
1、体现了浓浓的语文韵味,展示了教师丰富的文学积淀。
老师让学生自己介绍孔子,这样的设计不但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习惯。
而且还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
为下边环节的设计做好了铺垫工作。
2、老师立足实际,并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法灵活自然,凸现出汉字的文化特点,使得学生在音、形、义整合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生字的认知组块。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在不同梯度读的基础上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将感知到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出来?这里有一个方法的训练。
老师也在寻求一种突破,“会读书的人往往善于抓住要点,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篇文章读成很短的几句话。
”这时我在听完老师的课后想到的一句话!
老师在本节课上让我学习的经验很多,如在指导学生读书的环节上,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画面,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情境中,放声朗读抒发情感。
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融进了春天。
其次,老师对一些学生的关注也值得我学习。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读中悟,读中学”,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最终理解明白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为什么后人会尊称他为“圣人,思想家、教育家”。
读春景说美句《孔子游春》观后感

读春景说美句《孔子游春》观后感读春景说美句《孔子游春》观后感苏教版小学语文《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游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做真君子的事。
全文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展现了孔子的儒雅风范。
看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源于语言魅力的召唤,而最具有美感效应的语文,即是诗的语言。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对此我深有感受。
教学片段一:(课文第2自然段感情朗读后)师: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大地、太阳、森林、轻风,无一不展现着她的美丽多姿,同学们,看看蓝天白云、彩虹星光,看看小溪飞瀑、山川河流,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学着书上的句式做做诗吧!(生静默思考片刻)生:粉红的桃花是她娇艳的面容。
生:奔腾的江水是她甘甜的乳汁。
生:碧绿的草地是她飘逸的裙子。
生:七色的彩虹是她闪亮的发带。
……师:大自然的美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哪!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生兴趣勃发,热烈地抢着回答)生:我想在草地上放风筝,看风筝在天空悠悠地飞。
多美哪!生:我想在河边钓鱼,我想泗水河里一定有大鱼的。
生:我想和同学坐在桃树下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着粉红的桃花,那可说得上是快乐的事!生:我想去捉几只漂亮的蝴蝶做标本。
……师:孔子的弟子们跟你们想的是一样的,找找有关词句读读。
师引读: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
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
//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
思考: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春景描述)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即兴仿说出优美凝练的句子,并走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同孔子及其弟子一起感受春光,感受畅意游春的氛围,融理解、表达、朗读于一体,从而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汉语言的魅力。
四年级写景作文:读《孔子游春》有感_350字

三一文库()四年级写景作文
读《孔子游春》有感_350字
最近,我读了本册课本《孔子游春》这篇*,主要写了孔子带着弟子们游赏泗水河畔的
迷人春景。
孔子借水教育弟子们怎样做真君子,也让弟子们明确了自己的志向。
孔子借讲水让
弟子们明白怎样做真君子,他真是善施教化呀!
我通过查资料,看孔子的故事,知道孔子
不仅是一个善施教化的人还是一个待人平等的人。
有一次,孔子收了一个弟子,那个弟子家
里很穷,不会干事,只是嗓门很大,很多弟子
都看不起他,只有孔子说:“只要是人,都会
有长处。
”果然,有一天夜里,孔子和弟子们要
过河,但渔家在对面,所以弟子们喊道:“渔家、渔家……”但都无法让渔家听到,只见他
深吸了一口气,喊道:“渔家,我们要过河。
”
只见渔灯亮了,孔子和弟子们终于过了河。
我从第一个故事知道了我们现在有课桌……物品,但学习还是不行,而孔子不用任何物
品就能让他们听懂,孔子真是善施教化、富有
20 ×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游春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孔子游春读后感(一)
最近,我学习了《孔子游春》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了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洒畔欣赏春景。
孔子看着美丽而又迷人的景色,看到了水,便借水喻理,教育弟子们要做一个真君子。
孔子还和弟子们谈论名人的志向。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善施教化、充满智慧的人。
谁能想到,一个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水,竟能被孔子说出这么多的特点,说出如此富含哲理的宏论,真让人难以想象。
孔子以水育人,也真让人难以想象啊!
由我看来,水不就是水嘛,洁净透明,除了这个特点炎外,我也找不到别的特点,但在孔子眼里,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还善施教化……孔子真是聪明过人,让我们啧啧赞叹,敬佩不已啊!孔子认为,大自然就是书本中的知识。
孔子不仅善施教化、充满智慧,而且还很谦虚呢!上完这篇课文,我还上网查了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我就选其中两个来谈一谈吧!从前有两个儿童在争辩太阳在不同时段离我们近还是远,孔子听了,也没有说认为我是老师,我的说法就是对的,而是在认真听两个儿童到底说的对不对。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孔子拜师》了。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他真是谦虚、精
益求精啊!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平等待人的人。
在古时候,人们都认为只有有钱人、当官的人家才能上学,那些穷人就不能读书。
但孔子不这样认为,都是人,我们应该不分贵贱、不分卑微、不分富有和穷苦,都应该接受平等教育,而且穷人也有自己的长处啊!孔子这种有教无类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
孔子游春读后感(二)
这学期,我在语文课本中学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孔子游春》。
这篇课文让我对孔子多了一些了解。
孔子是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也带着学生不在课堂上课而是以大自然为他的课堂,也不用课本,一切自然景色和事物都成了他教学生们的最好课本。
课文上说的是孔子带弟子们去泗水河边游玩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是孔子一直看着泗水河的的水,弟子们就问他在看什么,孔子说他在看水,还借水说出许多道理,说水是真君子。
弟子们明白了孔子的用意,还佩服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水中悟出这么深奥的道理。
孔子的用意是想让弟子做个像水一样的真君子。
过了一会儿,孔子向弟子们询问志向,弟子们都说出了志向后,又问孔子的志向是什么,孔子回答道:“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这段话意思是说所有人在晚年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信任,年轻的弟子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孔子的一段话都让我体会到深刻的含义,他真是一个充满智慧、博大胸襟和爱天下人的人。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意味深长,孔子是古代的圣人,他没有高科技还
能把学生教得这么好,我真是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孔子游春读后感(三)
读完《孔子游春》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的感受,深深地在我心里烙下了印。
这篇文章主要内容讲的是孔子带着弟子们去游赏春景,面对这样迷人的景色,让孔子想到水,又从水想到了真君子,并借水来给弟子们上了一节精彩的课。
当孔子对弟子们说水似真君子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与善施教化,弟子们像从梦里突然醒过来似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子们听完了老师的宏论后,三三两两地向老师言志,他们这些言出来的志各有不同,我也从他们言志中体会到了他们的。
从子路说的话中,我体会到了他大方、豪爽的性格,从颜回的话语中我体会到了他谦虚、有德行……最后,我从孔子的话语中,体会到他胸襟的博大,拥有大爱的胸怀。
在我读完所有内容时,我看到了一个富有智慧、善施教化和循循善诱的孔子孔老师。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又读了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讲的是孔子看到有两个小孩在辩“太阳是在中午离人近,还是早上离人近”的话题。
孔子来了兴趣,也参加了这个话题。
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低头思考,可见他又是一位谦虚、善思的人。
啊!孔子不愧是被百姓称“千古圣人,万世师表”的名号,长大后,我想当一个谦虚好学,善于思考和孝敬长辈的人。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读后感夜晚的实验读后感学会合作读后感感
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