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马利翁效应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管理工作也显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探索学生管理方法,是中等职业学校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赞美信任期待一、皮格马利翁效应概述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
相传,他性情孤僻,一人独居,擅长雕刻。
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并取名叫加勒提亚。
他和雕像久久依伴,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加勒提亚被他的爱感动,从架子上走下来,变成了真人。
皮格马利翁娶她为妻,他们的女儿帕福斯是塞浦路斯南部海岸同名城市的始祖。
后来,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二、中职学生管理现状1.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的现象时常发生,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不讲究社会公德、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游戏机房、营业性卡拉OK厅舞厅;有的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常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等。
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2.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差。
由于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
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
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职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s c n a y v c t n l e u ain t o sd r h w t k t e o d r o ai a d c to o c n i e o o ma e s— o u e t p s e s a h at y me t lc n i o n n i d vd a d n s o s s e h n a o d t n a d a n i iu l l i
e tp a s a n v tb e rl n s c n a o ain le u tin c ly n i e i l o e i e o d r v c t a d c o . a y o
Ke r s s c n a o a in c o l y ma in E fc y wo d e o d r v c t a s h o ; g l f t y ol P o e
摘 要 中职 教 育 肩 负 着 为 祖 国 培 养 高 素 质 劳 动 者 的 重 任 . 推 动 社 会 经 济 发 展和 促 进 就 业 增 长 的重 要 力 量 。面 对 是
识, 在初 中阶段养成的不 良行为 习惯 又凸显 出来 , 而这类 问 题学生又对学校的教育有抵触 、 叛逆 的心理。那么我们的老 师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的呢?显而易见 , 有些老师见状随即 大发雷霆 , 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挖苦 、 刺 、 讽 不分 场合 、 不分 时 间、 动辄还要请家长到学校 , 实际上这种做法对于学生改掉 老毛病往往 收效甚微 ,甚至最容易让学生感到反感 。殊不 知, 这样 学生 的心理 压力更大 , 自信 心被一扫 而光 , 挫折感 增强 , 心态变得更 自卑 、 更胆怯 。在这 日复一 日、 年复一年的 时间里 , 老师承受着教育不好学生 的痛苦 , 家长 承受着看不 到希望 的痛苦 , 学生更是承受着 老师 和家长的双重压力 , 这 样 的状态学生怎么能进步?中职教育怎么能发展?因此 , 更 新教育理念 , 转变教育思想 , 中职学校 的教育教学 工作 中 在 有效教育方式方法的出台已迫在眉睫 。因此“ 皮格马利翁效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

皮格马利翁效应视角下的学校教育及反思1. 引言1.1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概念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某种事物或现象由于人们的信仰或期望而产生的影响,即所谓的自我实现预言。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R·罗森塔尔和李纳·J·雅科布森提出,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当教师相信某些学生智力高于其他学生时,这些学生在接下来的表现中确实表现更好,即使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比其他学生更聪明。
这说明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和期望会对行为和表现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结果。
在学校教育中,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信念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
如果教师对一些学生持有负面的期望,这些学生可能会因此产生自我怀疑和消极态度,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了解和认识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于改善学校教育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期望和信念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尽可能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关注和支持,避免将过高或过低的期望施加在学生身上。
学生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对教师和同学的期望会影响自己的表现,从而树立自信心,积极面对学习和挑战。
【2000字结束】1.2 学校教育的现状学校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现代学校不再只注重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元化需求,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学校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当前的学校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在应试成绩上有较大压力,学习兴趣和动力难以持久。
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一些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水平也存在差异,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
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谈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当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一定的认可和尊重时,另一个人会回应以更高的性能来回报这种认可和尊重。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当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可以给予正面的反馈,表扬学生的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认可和尊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励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挑战,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压力下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励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给学生一定的挑战,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浅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浅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作者:吕兵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9期摘要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基础科段的教育尤为重要。
笔者在分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学作用应用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1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内容及对教学的启示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一生酷爱雕刻,曾精心雕刻了一个美丽的少女,而且爱上了这个“少女”。
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神灵,在神灵的帮助下,“少女”活过了,成为他美丽的新娘。
人们从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我们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寄予越大的期望并付出努力,我们就越有可能得到我们期待的结果。
”在1960年,哈佛大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对这一效应做出经典证明。
①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者期望效应)。
目前,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很多方面受到广泛运用。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工作。
教师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雕刻”的过程,教师即是雕刻师,而学生则是雕刻师手下的作品。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予以期望,且把这种期望暗示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那么教师就会对获得期望信息的学生产生一种鼓励的效应,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进而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2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基础科段的教育尤为重要。
其主要表现为:2.1 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的期望中得到全面的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卷上的分数,而是多方面的。
譬如说在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劳动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这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效应在我国教改方面提出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这一历史巨变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蔡先(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没规定》(教育部24号令)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可见,辅导员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在高教扩招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创新工作力‘法,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当今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难题。
本研究从心理学中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出发,揭示了“皮革马利翁效应”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阐述了“皮革马利翁效应”对高校学生发展的作用,将“皮革马利翁效应”创造性地运用到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去,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依据。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启示1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涵义“皮格马利翁效应”叹称“罗森塔尔效应”,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他的学生雅各布森(L.F.Jacobson)在旧金山一所公立学校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们在一所小学的每个年级各选三个班,对这三个班的学生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将20%的“最有前途”学生名单交给校方,并再三叮嘱校方对名单进行保密。
一年之后,学校惊奇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确个个表现优异,无论是学习成绩、求知欲,还是智力水平,都比其他学生强。
然而名单上学生的教师并不知道事实真相,其实这些学生只是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从总名单中随机抽取出来的。
2 “皮格马利翁效应”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例为什么一年之后竟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呢?这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在这个试验中教师相信他们的学生是更聪明的,学生就可能因为教师的信念而真的变得更聪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最终能充当自我实现的预言。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职商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职商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摘要]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经典的希腊神话,雕塑家皮格马利翁用自己真挚的爱和期待使雕塑变成了活生生的少女。
这一故事说明了期待的神奇力量。
在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如能有效地运用这个原理必能使教学相长,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以高职课堂为探讨视角,说明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职商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高职商务英语课堂组织形式人文情感《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比其他类学校的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对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高职商务英语课堂应更为普遍地采用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导向教学法等实践性强的课堂模式。
在实践中,教师如能很好的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将会对教学起着极大的作用。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1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神话来源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把这种至诚的情感全部倾注到了雕像上,期望少女能同自己成为爱侣,这种真挚的爱情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
爱创造了奇迹,木刻的少女成了活生生的姑娘,有情人终成眷属。
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所说明的期望对于人行为的巨大影响力却是人心理的重要规律,是爱这一情感的规律之一。
2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学方面的心理应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研究人的智力时,发现了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影响,使学生取得了教师所期望达到的进步的现象。
由于心理学家在解释这一发现时,引用了古希腊人物皮格马利翁的故事,所以这种心理效应又以“皮格马利翁”效应著称。
也就是说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二、高职商务英语特点《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试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学生中的应用

试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学生中的应用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
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
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
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爱抚她、装扮她,并向神灵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他的真诚终于打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的启示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就会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状态的连续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实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这个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教师期望的影响: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注重,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从而取得了好成绩。
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学生所用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教育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扶"不行。
”把“皮格马利翁效应”应用学生教育中,就是要遵循平等与尊重这个教育的最根本原则。
也就是把学生当人,尊重人的本性,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革马利翁效应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学习难度较大,信心不足,使得教学过程尤为艰难,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爱与期待”的力量永远比强制与打击有效得多,它能使学生变的积极、主动、自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能从中感受幸福,降低或避免产生职业倦怠。
关键词:皮革马利翁期待赞美高职学生教师幸福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这种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优秀的教师应该适当的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提升学生自信,使之不断努力向上,这一点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1 充分发挥爱与期待的力量,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很好地发掘利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做的关于“教师期望效果”的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真情期望会鼓励学生,使一些成绩差、对自己丧失信心的学生实现质的飞跃,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情换情、以情感人,多给学生鼓励,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加信心。
1.1 高职学生的客观现状
正确的看待学生,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前题。
高职的学生,虽然也都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通常都是在学习方面相对较差的学生,入学的分数偏低,就整个同年龄学生的水平而言,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窄,对自己没有信心,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老师过于依赖;也是由于文化基础较差,造成他们在以往学习的过程中,不受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心理上比较自卑;进入高职阶段学习以后,要改善这种现状,就要发现学生的优点、提升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的兴趣,这是将高职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1.2 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现放大学生的优点
早在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心智架构》(Frams of mind)一书,打破传统智力的偏颇论调,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为人类的心灵教化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窗,拓展了更宽广的发展方向,也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意涵;无独有偶我国清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表达这种思想,“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舍长以贵短,智高难为谋”;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高职的每个学生都有他优秀的一面,以前他们学习文化课程或许不优秀,那是因为他们的闪光点没有被及时的发现——相信他们在某一个方面是优秀的或者说必将会是优秀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许多理论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实践课程是他们的强项。
站在前人的肩上,让我们从内心深处重新认识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我们的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将之放大。
相信自己在某一个方面是最棒的——我们,当然包括教师在内对这一点都深信不移,这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最有效的途径。
1.3 培养学生自信,激发学习热情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理解学生,甚至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善于发现学生知方面的优点,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赞扬的目光中获得自信。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这一阵地,给学生以激励,既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又增加了对教师的信任感,开始逐步消除他们上课的紧张感和恐惧感,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师爱更重要应该是理解和宽容,他们大部分已满18周岁,他们的自尊心会更加的强烈和脆弱,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更要注重方式和方法,我国清代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数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劝,也且全恩”,即使要批评也一定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不仅是关心,更是对他们有着更高的期望。
正如泰戈尔所说“给他一个美好的名声,他宁可付出超人的努力也不会让你失望”,教师一定要毫不吝啬给他一个好的名声。
1.4 学生“犯错”,适当归因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础曾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做为教师,请允许学生“犯错”,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引导学生适当归因。
当学生“犯错”,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例如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这是不能改变的原因造成的,学生就会对学习丧失信心,不再努力,那么以后的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差;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努力程度不够,这就意为着通过努力下次就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正确的面对挫折,打起精神重新开始,可见归因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态度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2 有利于培养教师幸福感,避免职业倦怠
教师是一个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而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不难想象,当教师丧失幸福感时,怎么能教导学生感受幸福呢?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保持工作的热情和愉悦的心情,不论是对于身体健康,还是对于教育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2.1 教学相长,体验自身能力和知识不断提升的幸福
如今,知识和信息从来没有想今天这样巨大地爆炸,作为教师,要教学生新的知识,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如果不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和
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那么最终必将会被教育所淘汰,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胜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水平得以不断提高,获得具有个人独特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2.2 教师的皮革马利翁
有句教育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原本也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而对于教师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没有爱就没有幸福”,因为有了爱,才会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因为有了爱,才能收获学生的爱戴,才能收获教育的乐趣,这本身是一个互相激励、认可的过程;当我们看学生在我们的关注下不断的进步,这就是对教师最好的奖赏,也是教师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成功的喜悦能使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保持愉快的心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就是每个教师“活水”的“源头”;乌申斯基说过“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由此可见不仅教师是学生的皮革马利翁,学生更是教师的皮革马利翁。
总之,作为教师只要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正确应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就不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培养学生成才的同时,更能享受教学的过程而乐为人师。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7.
[2] 张晓艳.工科高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特点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3卷第4期.
[3] 张超,王严根.管理学原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