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平台印刷机的版台的传动机构Ⅰ及滚筒的传动机构Ⅱ.
平台印刷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运动简图设计学院:专业: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2010年7月7日一、设计题目:平台印刷机的主传动机构的运动简图的设计设计条件:平台印刷机的工作过程有输纸、着墨、压印和收纸四部分组成,主运动是压印卷有空白纸张的滚筒与嵌有铅字的版台之间纯滚动来完成。
设计的条件是版台的移动速度严格等于滚筒表面的圆周速度,再次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要求版台的运动有急回运动特性。
二、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与论证由电动机到版台之间的运动是将转动转化成平面的运动。
这种转换运动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有摩擦传动、齿轮齿条传动、螺旋机构传动、凸轮机构传动、曲柄滑块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
此设计课题的要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要求版台的运动具有急回特性,因此我们要在凸轮传动机构、曲柄滑块机构以及组合机构中选取最佳方案。
由此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可以实现较好机械运动条件的组合运动的方案。
在组合运动机构之中,采用曲柄滑块机构和双曲柄机构以及凸轮机构等进行组合。
在传动链的终端要求滚筒和版台的瞬时速度必须相等,这样才不会出现字迹模糊。
当主传动机构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设计补偿机构来调节。
补偿机构可以采用凸轮传动机构来实现,凸轮传动机构具有传递精度高的优点。
可以实现对机构误差的微细调节。
传动机构Ⅰ的参考方案可由双曲柄机构 AABB和曲柄滑块机构BCD串联组成,将曲柄AA的转动转变为D点往复运动。
当齿条固定不动的时候,中心为D 的行星齿轮将带动齿条移动,并且将齿条固定在印刷版台的下部,以期实现齿条与版台的联动。
下部的齿条与有凸轮组成的补偿机构相连实现补偿。
其中凸轮与从动曲柄BB为同一构件,主动曲柄AA的转动与滚筒的转动同步。
当上部与版台固结的齿条的工作移动速度偏离要求的时候,可以通过凸轮的轮廓曲线进行调节,控制下部齿条补偿移动来补偿误差。
另一个传动机构Ⅰ设计为双曲柄机构,可以用于带动滚筒的转动。
各个杆的尺寸已知。
两个传动机构通过一对齿轮传动建立其运动关系。
实验一 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指导书.docx

实验一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设备和工具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1)五种平而低副II级组,四种平而低副II级组,各杆长可在80-340mm内无级调整,其他各种常见的杆纟fl可根据需要自由装配;2)两种单构件髙副杆组3)八种轮丿郭的凸轮构件,其从动件可实现八种运动规律:i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0mm,余眩规律冋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 , 近休止角30°,冋程运动角120。
,凸轮标号为1;ii)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冋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 , 冋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2;iii)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冋程,推程运动角180°,冋程运动角150° , 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3;iv)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冋程,推程运动角180°,冋程运动角180° , 凸轮标号为4;v)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冋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 , 近休止角30°,冋程运动角120。
,凸轮标号为5;vi)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冋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 , 冋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6;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冋程,推程运动角180°,冋程运动角150° , 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7;诚)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冋程,推程运动角180°,冋程运动角180° , 凸轮标号为8;4)模数相筹齿数不同的7种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分别为17, 25, 34, 43, 51, 59, 68,可提供21种传动比:与齿轮模数相等的齿条一个。
【精品毕设】平台印刷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构2的从动曲柄h则与滚筒同步转动。
(
Ψ=2*S/Rcir
式中S—滑块位移;Rcir—滚筒半径。
(
如图5所示,几何关系为:
h4^2+h3^2+h1^2-h2^2-2h1*h4cosΨ—1-2h1*h3cosΨ1cosΨ3-2h1*h3sinΨ1sinΨ3=0
A*sinΨ3+B*cosΨ3-C=0
生产率(张/小时)
4400~4500
滚筒直径( )
360
版台往复行程长度( )
795
电动机
功率(kw)
3
转速(r.p.m)
1450
2
传动机构I:机架长55.0 mm
传动机构II:h1=145.0mm,h2=178.0mm,h3=175.0mm,h4=65.5mm
齿轮传动的参数:i=1,m=4mm,z=105
四、
分析其运动特点,准备运动的分析计算公式和C语言程序.计算数据,绘制运动关系图.进行机构设计
1
(1)
如图3所示普通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标记曲柄长为r,连杆长l,偏心距e:
图3
引入参量λ=l/r,δ=e/l;
则有cosα=(1-sin2α)1/2 =(1-[(l/λ)sinΦ-δ]2)1/2,当(l/λ)和δ均较小时,将该示展开,得其近似值。
(图1)
图1
二、
1
(
1)传动机构I——从电动机到版台的运动链;
2)传动机构II——从电动机到印刷滚筒的运动链;
3)位移补偿机构。
(2)
1)传动机构I——把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版台的直线移动;
2)传动机构II——把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印刷滚筒的旋转运动;
平台印刷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平台印刷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班级:11001602学号:1100160223指导老师:杨运泽日期:2013年12月21日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简介机械原理是一门以机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是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将所学得机械基础理论运用于一个简单的 机械系统中,通过机械传动方案的总体设计、机构分析和综合,进一步巩 固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并结合实际得到工程设计方面的初步训练, 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技术资料,提高绘图、运算的能力。
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动手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机构的参数和机构的各种特性, 即机构分析和运动分析。
然后根据机构的参数和特性来设计机构,包括机 构的运动设计、机构的平衡设计以及速度的调节。
计算机在课程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运用 作图、Soliworks 软件仿真等。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设计。
的时间内,根据的要求,确定工作原理和绘图系统功能图, 明书。
根据课程设计的任务,对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进行分解,由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图可知,机器由一台电动机驱动,运动由电动机经 过减速AutoCAD 软件要求在一周 并编写设计说其分解图如下:装置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传动机构I带动版台做往复直线运动,另一路经过传动机构II带动滚筒做回转运动。
当版台与滚筒接触时,在纸张上压印字迹和图形。
3平台印刷机的设计过程3.1、平台印刷机的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要求构思合适的机构方案实现平台印刷机的主运动:版台作往复运动,滚筒做连续或间歇运动。
(2)、为了保证印刷质量,要求在印刷过程中,滚筒和版台之间无相对滑动,即在压印区段,滚筒表面的线速度和版台的移动速度相等。
(3)、为了保证整个印刷幅面上的印痕浓淡一致,要求版台在压印区内的速度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小)。
(4)、设计参数:印刷生产率2000张/小时,版台行程长度730mm压印区段长度440mm滚筒直径232mm电动机功率1.5KW 转速940r/min。
包装印刷造纸机传动系统设计方案

根据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合适的控制程序,包括主程序、中断
程序、子程序等。
05
传动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及解决方法
负载特性分析
总结词
了解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负载特性是传动系统设计的关键。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造纸机的负载特性,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传动元件,如电动机、减速机、轴承等,以适应不同的工况 需求。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负载波动情况,如突然的冲击载荷或负载突变,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传动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化设计参数确定
齿轮设计
根据机器的运行特性,选择合适的模数、齿数、齿形等参数,以 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降低噪音和振动。
轴承选型
根据轴的尺寸和载荷分布,合理选择轴承类型、尺寸和配置方式 ,以实现轴承的可靠运行和支撑。
轴的设计
对轴的材质、截面尺寸、长度和刚度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以满 足机器的运行要求并降低成本。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 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的贡献。
包装印刷造纸机是现代造纸工 业中的重要设备,其传动系统 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部 分。
目前,包装印刷造纸机的传动 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传动效 率不高、维护成本较高等。
研究目的和意义
01
研究包装印刷造纸机传动系统设 计方案,以提高设备的传动效率 和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
06
包装印刷造纸机传动系 统优化设计建议
优化设计方法选择
1 2 3
模拟仿真技术
利用先进的模拟仿真技术对传动系统进行模拟分 析,以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前进行优 化。
有限元分析
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传动系统各部件的应力 、应变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强度和稳定性问题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

平台印刷机主传动系统一.平台印刷机的功能及设计要求[1]1.1机器的功能要求及工作原理(1)总功能要求实现将往复直线运动的铅版上凸出的痕迹借助于油墨压引导作圆周运动的滚筒表面的纸上,从而实现在平台上的印刷功能,与其一并存在的机构还有送纸机构与切纸机构,主传动系统为版台往复运动与滚筒的圆周运动。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如图1-1所示。
机器由一台电动机驱动。
运动有点动机经过减速装置i后分成两路,一路经传动机构1带动版台作往复直线移动,另一路经传动机构2带动滚筒作回转运动。
当版台与滚筒接触时,在纸张上压出字迹或图形。
图1-1 机构运动简图1.2机器的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选择合适的机构方案实现平台印刷机的主运动:版台作往复直线运动,滚筒作连续或间歇运动。
(2)为了保证印刷质量,要求在压印过程中,滚筒于版台之间无相对滑动,即在压印区段,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与版台移动速度相等。
(3)为了保证整个印刷幅面上的印痕浓淡一致,要求版台在压印区内的速度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小)。
(4)设计参数为:印刷生产率2000张/h,版台行程长度730mm,压印区段长度440mm,滚筒直径232mm,电动机功率1.5kw,转速为940r/min。
(5)要求机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制造方便。
二.机构运动循环图的确定[2][3]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机构的运动循环图。
对于平台印刷机的主传动系统,主要是版台的往复直线运动与滚筒的间歇圆周运动,其中为了将版台与滚筒分开,还有一个分离装置,因此运动循环图为次三个机构的运动先后顺序与协调配合。
如图1-1所示,以版台在最左边为起点,来回往复为一个周期,分为360度为横坐标,各构件的位移为纵坐标,绘制出机构的运动循环图。
图2-1。
图2-1 机构运动循环图上图为平台印刷机主传动系统的运动循环图,此图中版台作往复直线运动,印刷时速度较慢,且具有急回特性,滚筒在版台推程时转动,回程时停止转动,分离机构在版台推程结束时开始运动,三种机构相互协调完成整个主传动系统的工作三.课程设计的方案及方案的选择3.1平台印刷机版台运动机构方案设计平台印刷机的版台运动机构是作往复的直线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运动简图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运动简图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是印刷机的核心部件,其运动状态直接影响印刷机的印刷效果。
因此,通过设计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的运动简图,可以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提高机械设计的能力。
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运动简图,让学生通过实际设计,深入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提高机械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1. 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运动简图,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培养机械设计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1)通过对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的了解,设计出其运动简图。
(2)运用机械原理相关知识,通过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方法,验证运动简图的合理性。
(3)在设计运动简图的过程中,考虑机械原理和实际应用需求,使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3. 课程设计步骤(1)了解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的构成和原理。
(2)确定运动简图的设计要求,包括速度比、传动比、机构类型等。
(3)根据运动简图的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机构结构。
(4)运用机械原理相关知识,通过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等方法,验证运动简图的合理性。
(5)以运动简图为基础,设计出相应的零部件,确定材料和加工工艺。
(6)制作实物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对运动简图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课程设计评估课程设计将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进行评分。
评估标准主要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案、实验结果和综合实践等方面。
四、课程设计总结通过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生深入了解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提高了机械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设计中还考虑了实际应用需求,使设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机械课程设计平台印刷机

机械课程设计平台印刷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平台印刷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了解平台印刷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掌握平台印刷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理解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4.能够正确拆卸和组装平台印刷机。
5.能够调整平台印刷机的各项参数。
6.能够操作平台印刷机进行印刷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台印刷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1.平台印刷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平台印刷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平台印刷机的操作实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平台印刷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平台印刷机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平台印刷机的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平台印刷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平台印刷机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平台印刷机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工作原理
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是复印原理,即将铅板上凸出的痕迹借助于油墨压印到纸张上。
平台印刷机一般由输纸、着墨(即将油墨均匀涂抹在嵌于版台上的铅板上)、压印、收纸等四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平台印刷机的压印动作是在卷有纸张的卷筒与嵌有铅板的版台之间进行的。
整部机器中各机构的运动均由同一电动机驱动。
运动由电动机经过减速装置i后分成两路,一路经传动机构Ⅰ带动版台作往复直移运动,另一路经传动机构Ⅱ带动滚筒作回转运动。
当版台与滚筒接触时,在纸张上压印出字迹或图形。
版台工作行程中有三个区段。
在第一区段中,送纸、着墨机构相继完成输纸、着墨作业;在第二区段中,滚筒和版台完成压印动作;在第三区段中,收纸机构进行收纸作业。
图1-1
二、机器的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一)设计基本要求
(1)要求构思合适的机构方案实现平台印刷机的主运动:版台作往复直移运动,滚筒作连续间歇转动
(2)为了保证印刷质量,要求在压印过程中,滚筒与版台之间无相对滑动,即在压印区段,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与版台移动速度相等。
(3)为保证整个幅面上的印痕浓淡一致,要求版台在压印区内的速度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小);
(4)平台印刷机分为低速型和高速型两种类型,两种类型任选一种进行设计。
低速型所要求实现的成产率1920~2000张/小时、版台往复运动的行程长度为730mm,压印区段长度为440mm,滚筒直径为232mm,电动机功率为1.5KW,转速为940r/min。
高速型所要求实现的成产率4000~4500张/小时、版台往复运动的行程长度为795mm,压印区段长度为415mm,滚筒直径为350mm,电动机功率为3.0KW,转速为1450r/min。
(5)要求机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制造方便。
(二)主传动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根据前述设计要求,我们选用低速型,版台应作往复移动,行程较大,且尽可能使工作行程中有一段匀速运动(压印区段),并有急回特性;滚筒作间歇(滚停
式)或连续(有匀速段)转动。
这些运动要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
但一定要保证版台和滚筒在压印段内保持纯滚动关系,即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和版台速度相等,这可在运动链中加入运动补偿机构,使两者运动达到良好的配合。
由此出发构思方案。
1、版台传动机构方案
方案一:六杆机构。
图3-9所示六杆机构的结构比较简单,加工制造比较容易;作住复移动的构件5(即版台)的速度是变化的,有急回特性。
有扩大行程的作用;但由于构件数较多,故机构刚性差,不宜用于高速;此外,此机构的分析计算比较复杂。
图3-9 图3-10
方案二:曲柄滑块机构与齿轮齿条机构的组合。
图3-10所示机构由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与齿轮齿条机构串联组合而成。
其中下齿条为固定齿条,上齿条与版
C
台固连在一起。
此组合机构最重要的特点是版台行程比铰链中心点的行程大
一些。
此外,由于齿轮中心(相当于滑块的铰链中心)的轨迹对于点偏置。
所C A 以上齿条的往复运动有急回运动。
方案三:双曲柄机构、曲柄滑块机构与齿轮齿条机构的串联组合 图3-11所示组合机构的下齿条也是可移动的齿条。
故可由下齿条输入另一运动,以得到所需的合成运动;当不考虑下齿条的移动时,上齿条(即版台)运动的行程也是转动副中心点的行程的2倍。
这里用两个连杆机构串联主要是考虑到用曲柄滑C 块机构满足版台的行程要求,而用双曲柄机构满足版台在压印区中近似匀速的要求和回程时的急回特性要求。
图 3-11 图 3-12
方案四:齿轮可作轴向移动的齿轮齿条机构。
图3-12所示齿轮齿条机构的上、下齿条均为可移动的齿条.且都与版台固接在一起。
当采用凸轮机构(图中未示出)拨动齿轮沿其轴向滑动时,可使齿轮时而和上齿条啮合.时而和下齿条啮合,从而实现版台的往复移动。
若齿轮作匀速转动,则版台作匀速往复移动。
这将有利于提高印刷质量,使整个印刷幅面的印痕浓淡一致。
但由于齿轮的拨动机构较复杂,故只在印刷幅面较大(如),对印痕浓淡均匀性要求较高时采用。
2
22m
2、滚筒传动机构方案
图3-13 图3-14
方案一:齿轮齿条机构(转停式滚筒的传动机构)。
图3-13所示的滚筒是由版台上的齿条带动滚筒上的齿轮转动的,因而可保证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和版台速度在压印区段完全等的要求.
此种机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保证速度同步的要求。
但当版台空回时,滚筒应停止转动,因而应设置滚筒与版台运动的脱离装置(如滚筒与齿轮间装单向离合器等单向运动装置)及滚筒的定位装置(如图3-14)。
由于滚筒时转时停,惯性力矩校大,不宜用于高速。
方案二:齿轮机构。
图3-15所示的滚筒是由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及齿轮减速后,由齿轮机构直接带动的。
因而其运动速度是常量。
当与其配合的版台由非匀速机构(如前述版台传动机构方案1、2、3带动时,很难满足速度同步的要求,因而此种机构方案一般只和版台传动机构方案4(图3-12)配合使用。
图3-15 图3-16
方案三:双曲柄机构。
图3-16所示为双曲柄机构与齿轮机构串联组成的滚筒传动机构。
此传动机构为非匀速运动机构,但当设计合适时,可使滚筒在压印区段的转速变化平缓,这样既可保证印刷质量,又可减小滚筒直径。
因为这种机构的滚筒作连续转动,所以其动态性能比转停式性能简好。
值得指出的是:(1)印刷机主传动机构方案Ⅰ、Ⅱ中应加设滚筒与版台的运动脱离机构及滚筒定位机构;(2)在按主传动机构方案IV设计时,为了保证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与版台往复运动速度在压印区段完全一致,一般应加设运动补偿机构。
如图3-17所示凸轮补偿机构。
其它设计方案可由学生自行构思。
图3-17
(三)方案比较及组合
我们设计的是低速型,各版台传动机构和滚筒传动机构的优缺点在阐述方案时已详细说明,这不再重复,综合比较我们选用版台传动机构选方案二,滚筒传动机构选方案一的组合。
五、机器运动简图
六、运动循环图
曲柄:从0º—187º是版台前进,187º—360º版台返回
滚筒:323º—37º回落,37º—150º压印,150º—224º抬起,224°-323°抬起后停止
八、总结与感想
五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最终还是完成了,在这期间感受颇深,感触最深的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当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首先,增加了不少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更加学会如何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平时上课时间紧,所学内容很多是用于考试,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学过,但一用到实践就感觉到很不熟悉,于是就不断查课本,上网查资料。
熟悉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运用。
其次,作为组长的我更加学会了如何去安排时间,安排工作。
更加学会了如
何去协调,团结合作,增强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最后,大大提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接手这个课程设计题目,到分析,提出自己的方案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在实行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问题,遇到问题,可以找老师,找同学,上网查资料,我觉得大家一起讨论更是一种好方法。
九、参考文献
[1]西北工业大学孙桓等主编的《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七版
[2]上海机械专科学校马永林主编的《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3月第三版
[3]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隋明阳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2002年第一版
[4]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郭红星和张超主编的《机械设计基础》2006年第一版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审标准及成绩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