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社交文化下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探究——以nice为例

合集下载

nice营销价值挖掘-SOCIALONE营销创新价值系列(预览版)

nice营销价值挖掘-SOCIALONE营销创新价值系列(预览版)

用户
广告 / 互动解决方案
5. 同城
在“同城”的页面中,用户可 以根据不同的标签和地点看到 本地用户分享的照片,不需要 受限于好友关系和首页推荐。
喜欢这份报告? 点击购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 © Copyright SOCIALONE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购买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 您可以微信咨询 SOCIAL ONE 客服 扫一扫
喜欢这份报告? 点击购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 © Copyright SOCIALONE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在购买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 您可以微信咨询 SOCIAL ONE 客服 扫一扫
渠道研究 :nice 营销价值挖掘研究
产品
105 万
每日新增照片
1000 万
注册用户
nice 在 5 月 10 日 开始被 AppStore 推荐为优秀 app 日新增 5W+
数据来源 :官方 nice 2014 Q3 在购买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 您可以微信咨询 SOCIAL ONE 客服 扫一扫
目前所有数字基本上 都保持 20 - 25% 的周增长
产品
用户
广告 / 互动解决方案
1. 以品牌标签为首的各类标签
nice 是一款基于品牌标签的图 片分享社区,用户可以在照片 上打上各种标签,如品牌、地 点、兴趣,或者其他任何你能 想到的有意思的标签,然后将 这些打上标签的图片和好友进 行分享。目前 nice 涵盖了衣食 住行等上万个品牌,如常见的 Apple、Coca-Cola 等, 而 且 nice 对品牌标签做了相应的归 类匹配,如无论用户在打标签 的时候,用的是 Apple 还是苹 果,都会自动匹配到 Apple 这 个品牌。

手机上的兴趣社交三种玩法十个案例

手机上的兴趣社交三种玩法十个案例

手机上的兴趣社交三种玩法十个案例中国文化中一直不乏以酒为媒以诗会友的佳话。

到了今天,这种以“兴趣”为结点的社交更是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演绎得风生水起。

传统网络社交(如Facebook)是基于”IknowU“的社交图谱,多是线下社交关系在线上的直接反映或延伸,故范围非常有限;而兴趣社交则基于“Ilikeit”展开,是直接对关注点、甚至话题的高度瞄准,“人”从对话中抽离出来,双方无需认识,这也就意味着更开放更高效的交流。

PC端早有百度贴吧、豆瓣坐镇,而移动端上也不乏各种尝试,既有全新的、纯为兴趣社交打造的移动应用,也有像陌陌、来往这样的、本身功能已相对成熟的应用新推出群组功能……凡此种种,已经足见这块市场的号召力。

一、轻兴趣+轻社交:兴趣社交的擦边球:对用户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进行标签化分类,再以兴趣标签为索引向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引导。

其实这类应用很大程度上做的还是特定形式内容的分享,却纷纷打上了“兴趣社交”的标签,大有赶潮流之嫌。

就兴趣层面来说,这类应用做的事情主要有两点:①对用户发布内容进行分类,关于这一块,有些应用会通过用户自定义标签的形式来完成,有些则通过后台完成。

②给用户提供各式类别的标签。

这一工作可能会在用户初次使用应用时完成,也可能贯穿整个软件的操作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应用提供的所谓兴趣标签其实更多的一种审美偏好,比如“复古”、“萌”、“日系”等,就算是给出“旅行”、“美食”、“美容”的标签,受形式所限,内容以主题相关图片分享为主。

从社交的角度来看,这些应用上几乎不见有用户就某一兴趣爱好的交流,通常是对图片好看与否点个赞或评论两句。

一饱眼福可以,但如果非说满足了某种兴趣需求则比较勉强。

:1、NiceNice的前身是个名为“KK购物”的时尚导购电商,由潮流先锋团队打造,创始人周首。

相较于同样是潮流媒体+电商模式,却已完成D轮融资的YOHO,潮流先锋无疑是个青头小子。

在7月30日上线的两周后,“由于市场环境的因素决定转型”,“KK购物”出走电商圈,Nice得以诞生。

nice基于态度的社交关系,标记并分享美好生活

nice基于态度的社交关系,标记并分享美好生活

nice基于态度的社交关系,标记并分享美好生活“乐于标记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分享自己所热爱的生活的人,是nice典型的用户。

”在nice里用户给照片打标签不止是产品的玩法,而是通过标签呈现出各种喜好、生活方式以及态度等,标签让社交白然地发生关联。

nice用“图片+标签”的基本形式,配合贴纸,将一个人生活中的大部分给描绘出来,而不是紧紧抓住某一个强需求。

这让年轻人既能找到归属感,又保持了自己有个性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会为生活带来实际的帮助。

为此,《广告主》采访了nice创始人、CEO周首。

基于生活态度的社交关系nice作为国内首家创造“图片+标签”形式的社交产品,用户可在照片上打上各种标签,如品牌、地点、兴趣,或者其他任何你能想到的有意思的标签,然后将这些打上标签的图片和好友进行分享,所有的标签还可以相应的归类匹配。

nlce的初衷是满足时尚年轻人对fashion、个性的表达,图片是最高效且最适合移动端承载内容和社交信息的方式,而标签则将图片与生活方式、人连接在一起。

用户在nice上分享内容,满足“晒”的需求的同时,可以发现更多有意思的内容;在发现内容的同时,用户可以建立起社交关系,获得新的内容,然后再将新的内容分享到社区,形成一个社交闭环。

nice形成的是一种熟人+陌生人的社交关系,这种基于生活方式建立的社交关系显然更年轻。

nice发展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对标签的理解都不同。

从最初的只能选择数据库里面的品牌标签,到任何品牌、地点标签、人的标签、白定义的标签,这些都是通过照片+标签的方法去让用户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方式,让用户形成一种新的社交关系,尤其图片是最高效和最适合移动端的承载内容和社交信息的方式,nice 不断地更新,加入私聊,加入“小圈”功能,都是为了让用户发现更好的内容,进一步增强社交属性,同时让产品体验上升到新台阶。

像nice这样“标签+图片”的社交产品,现国内外也有不少产品在功能上非常类似,开始出现同质化的竞争,虽然标签的形式可以模仿,但对用户的理解和标签背后的逻辑是很难模仿的。

图片社交正当时:in & nice 史上最详细产品分析报告(下)

图片社交正当时:in & nice 史上最详细产品分析报告(下)

如今,微信好友上千、群组过百、微博大号泛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人脉与社交信息已然过载,超出了我们所能承受和消费的范围。

因此,大家都在积极地探索新的社交产品和社交方式。

近期,图片社交市场骤然兴起,被看好是一个10亿美金的市场蓝海,不禁让众人垂涎期待。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以“标签+贴纸”这一新颖方式切入图片社交市场的黑马App:in和nice这两款产品史上最详细的产品分析与解读。

由于整体内容较多,将分为《上篇:图片社交市场分析》、《中篇上篇当中我们分析了in和nice这两款图片社交应用翘楚的产品定位与战略、目标用户与特征,并且对两款产品的功能与信息架构做了详细的梳理、对比和分析。

今天则要对这两款产品进行交互设计上的分析,并且对其未来发展与方向做粗浅的探讨。

测试环境产品交互分析产品界面对比打开2款App,一眼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各具自己的风格。

in采用了讨好女性的红色系,配以浅灰和白色作为辅色,美丽不失气质。

同时从中心按钮到用户头像全部使用圆形,所有方形要素都使用了圆角矩形,整体设计柔和,但兼顾了简洁大方。

nice采用了非常出跳的亮黄色作为主色,配以深灰和黑色作为辅色,有型、有范儿,潮味儿十足。

同时从中心按钮到用户头像再到内容要素全部使用矩形,只有很少部分按钮用了很小角度的倒角。

整体风格偏锐利,线条感强烈,四处散发着酷酷的感觉。

从整体布局上,两者都采用了突出中心按钮的底部5屏舵式标签导航。

下面就主要页面进行对比分析。

拍照与发布拍照与发布是这两款产品的核心功能,同时也是所有其他功能的基础与起点,操作流程分别如下。

in拍照发布流程3部曲nice拍照发布流程6部曲不难看出,虽然具体的功能几乎相同,但是in将整体流程整合的很好,仅仅3步,简洁高效。

而nice 将流程打得太散,用户发布一张照片的步骤太多,给予用户强烈的繁琐感,增加了用户生产内容的成本,对平台内容的生产率造成负面影响。

具体问题我们就在下面进行每一个步骤的分解剖析。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服务买单,为技术买单,为流行元素买单,在这个新的时代,服务,技术,流行元素都是为了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只有让用户拥有良好体验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产品设计的好坏与功能的关系将会变弱,更多取决于用户心理的价值认同。

在人类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时代,柯达和诺基亚曾是相机和手机行业中的绝对老大,但是今天柯达已经倒闭,诺基亚也被收购,拥有是基础,拥有,也会成为负担,老时代特别的拥有者在新时代面前丧失了应有的敏感。

在互联网时代,全球所有的计算机、存储器,包括所有的人都将被连为一体。

在这个无所不包的连接体中,产品拥有了新时代全然不同的价值内涵,有用才被设计的时代结束了,一切能够被设计的都会是有意义的。

设计师必须在飞速成长的网络面前重新审视产品设计。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产品设计不再属于功能和技术,不再属于成熟和阅历,它属于随时随地,属于每个人的参与与体验,属于对未来的把握。

产品的功能在工业时代,复杂的产品的确很吸引人,但是增加的功能越多,就越难发现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新功能,而且盲目添加的新功能早晚会成为垃圾功能。

用户也会对产品越来越不满意,因为增加的复杂性导致他们很难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功能。

况且,一想到为那么多没用的功能买单,他们就更加不舒服。

拥有更多的“产品特性”,被证明只能保持短时间的竞争优势。

随着功能的不断膨胀,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笨重、越来越难以使用,最后使用者对产品丧失兴趣。

这样增加复杂性会导致产品维护成本越来越高,而且也越来越难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所以不断向产品中增加功能,是不可持续的。

产品越复杂,确定如何向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就越困难。

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每一个新增的特性、功能或步骤,都增加了导致用户体验失败的机会。

用户体验对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痛下决心,砍掉不必要的功能,要强过无意义地堆砌功能。

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体验在过去产品设计是由功能决定的――就像现代主义大师们所说的那样“形式服从功能”。

互联网时代下图片社交应用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图片社交应用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图片社交应用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图片社交应用在过去几年迅速发展。

从早期的 Flickr 和 Photobucket 到 Instagram 和Snapchat,图片社交应用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图片社交应用的发展及其影响。

一、图片社交应用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图片社交应用相对单一,主要是共享照片和相册。

用户需要注册账户,然后将照片上传到相册中,其他用户可以浏览、评论、分享等。

这类应用的代表是 Flickr 和 Photobucket 等。

随着移动设备的出现,图片社交应用逐渐转向基于移动设备的应用。

Instagram 在 2010 年推出后迅速火爆,其特点是用户可以拍照、应用滤镜、加上文字和标签,然后分享到自己的主页上。

用户可以互相关注,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关注的其他人的照片。

Instagram 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社交体验,让用户可以通过图片表达自己的内心和情感。

随后,出现了短时效图片分享应用 Snapchat。

Snapchat 让用户可以发送一段时间限制的图片或视频,这些图片或视频在接收方观看后会自动消失。

这种限时的分享方式让用户的交流更加真实和即时,同时也更加私密和安全。

二、图片社交应用的影响图片社交应用的这种分享方式让人们更容易表达自己,同时也让人们更加依赖社交网络。

它们塑造了今天的社交文化,使人们更加容易与远方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也帮助了许多人建立社交圈子。

同时,图片社交应用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有些用户为了追求更多的关注和赞,会刻意地制造出一些虚假的场景和照片。

这导致了一些用户体验到了社交媒体上的焦虑和压力。

外界的负面评价和标准也会让一些用户感到不安和失落。

三、图片社交应用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图片社交应用将不断有新的进步和创新。

例如,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用户可能可以通过神经接口等技术进行更加直接的沟通和交流。

虚拟现实技术也可能带来更加沉浸式的社交文化,让用户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更加真实和即时的交流。

说说我对图片社交软件in的一些产品和运营思考

说说我对图片社交软件in的一些产品和运营思考

相较于国外,国内大众用户生产与消费高价值图片的整体需求与能力都偏低,这就决定了国内图片社交市场中消遣型用户是主流。

用户留存率较低,没有运营起自己的垂直领域,前期沦为微信微博等图片编辑器,没有强社交关系的捆绑与加持,图片应用就没法牢牢锁定用户,被替代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其实基于内容的社交平台,通常都有小部分的内容生产者和大部分的内容消费者,一般生产的内容最常见的有两大类动机:社会价值(寻找他人的认同感)和娱乐价值(传播乐趣)。

女性在社会认同方面则更多地体现在外表与视觉表达上,同时娱乐传播上也更乐此不疲于各种生活琐碎中的小物,所以——女性会是图片内容的生产和消费主力一般而言,图片的价值在于内容价值和形式价值的结合,也就是说,既可用于纪实性表达,图片内容展示,比如说标签、贴纸、拼图等,也可以进行美感性、情感性的表达,比如美颜、滤镜等。

腾讯大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女性对图片软件的需求排名:美颜、滤镜、配文、拼图。

而社交的根基在于,是否能提供一个足够满足女性生产和消费欲望的关联性舞台。

在这样一种大趋势下,以“贴纸+标签”以及热门话题切入图片社交市场的黑马——in成为国内较为有影响力的图片社交应用,但目前也依然在发展中,与Instagram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

in是什么?in是一款主打美图、心情和品牌潮物分享的女性移动终端社交软件,以图片为切入点,通过穿搭分享、品牌标签、贴纸、大头等多种趣味玩法,帮助用户全方位记录多彩生活。

同时也具备很多社交功能,如分享、关注、收藏、评论、私聊、话题、附近的人等,也有照片打印等额外功能。

由于in有着爱图购的天然基因,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女性做社交,瞄准的是女性最热衷于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都记录下来,并且可通过话题等与大家分享其中的趣味与欢乐,所呈现的内容全部都垂直于女人的喜好,融入到女性生活的点滴中。

目标用户为90后甚至是95后,更看重有趣和好玩,追求个性化,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或者说更偏好于图片内容的消遣和娱乐价值。

互联网产品界面设计案例

互联网产品界面设计案例

互联网产品界面设计案例1. 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产品的界面设计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界面设计可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促进用户的持续使用和忠诚度。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界面设计案例,以启发更多设计者的创意和设计思路。

2. 豆瓣读书豆瓣读书是一个广受欢迎的互联网图书社交平台。

它的界面设计简洁、清晰,注重用户体验。

首页采用了海报式的布局,突出了推荐图书的封面和标题,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框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图书,并查看相关用户的评论和评分。

每本图书都有详细的页面展示,包括作者、出版社、简介等信息,方便用户了解和选择。

豆瓣读书的界面设计给人以简洁、直观的感觉,让用户能够轻松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并与其他读者交流分享。

3. 腾讯微信微信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社交应用程序之一,其界面设计简单、易用,深受用户欢迎。

微信的主界面采用了底部导航栏的设计,包括消息、通讯录、发现和我四个标签,方便用户切换不同的功能。

消息列表采用了即时通讯的形式,用户可以与好友进行文字、语音、图片等多种形式的交流。

通讯录界面整洁明了,方便用户查找和管理好友。

发现界面汇集了微信的各种功能和推荐内容,例如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让用户在一个界面上即可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微信的界面设计注重简洁、易用,使用户能够快速地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分享。

4. 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是一款音乐播放和社交平台,其界面设计注重艺术感和个性化。

主界面采用了简洁的黑白配色和模糊背景,突出了音乐封面和歌曲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或推荐页面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创建和管理自己的歌单。

网易云音乐的界面设计还提供了个性化的推荐和定制功能,例如根据用户的播放历史和偏好推荐相似的音乐,让用户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享受音乐。

同时,用户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音乐分享和评论,增加了社交互动的乐趣。

5. 京东商城京东商城是中国领先的电商平台,其界面设计注重商品展示和用户购物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沿与动态100 / 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图片社交文化下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探究――以nice 为例RESEARCH ON INTERNET PRODUCT DESIGN UNDER IMAGE SOCIAL CULTURE — TAKE NICE AS AN EXAMPLE上海交通大学 杜亮熠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彼此双方情感连接和信息互换,但这种社交活动一般是发生在有一定情感基础的熟人之间,需要双方同时在某一地点进行,因此这种活动可看成是一种近距离的图片社交模式。

1.2图片的远距离社交文化我们可以把人们互相传递明信片的这种活动也理解成是图片社交的一种早期形式。

人们把图片当成是一种传递文字信息的辅助载体,除了最基本的通信外,上面的图片能唤起人们视觉上的吸引,更具有美学价值,促进人们更愿意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实际上就是帮助人们进行更频繁的信息传递和更紧密的情感联络,这对社交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

同时,这种以图片作为载体的社交模式突破了地理空间的局限,即使是在未曾谋面的人之间也可以进行,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远距离的图片社交模式。

1.3图片的虚拟社交文化随着网络信息化和体验经济的到来,纸媒业的衰落,新媒体的崛起,媒体网络也不无例外的进入了人类社交的部分[2]。

信息从单一的文字传播到纷繁复杂的网络传播,图片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大的门户网站所发布的内容均采用混动大篇幅的形式展示图片,并在下方设置了评论专栏,供网友留言,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微型图片社区。

同时,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让大众有更多的机会来创造并消费图片信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发现了有趣的东西,拿出手机,拍照,再实时传到社交网站,你的朋友们会立即收到你所发布的内容。

相较传统的文字社交,图片以直观的信息传递方式让图片社交成为当今社会更倾向的一种社交方式,产生了一种基于网络的虚拟社交文化。

2当今图片社交的特点图片社交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依托,图片分享信息为主要表现形式,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社交模式。

由于智能设备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提高,使人们进行图片社交时的终端得到了解放,对于图片信息的发送和接收都更加方便;而手机的高像素摄像头配置和相应软件的特效编辑降低了照片拍摄的技术门槛,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拍摄并上传照片;LBS 技术给图片社交注入了新的乐趣,拓展了图片社交的方式。

如今,图片社交表现出以下特点:1)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

进行图片社交的人经常利用坐车,排队,午休等零散的时间进行图片信息的浏览与分享,这种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和无需花费大量时间成本的社交行为使他们1图片社交文化的历史与发展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图形图像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在文化传播、沟通交流、艺术创作等领域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来,随着人类语言体系的不断成熟,图形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字作为其发展产物,与图画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系统[1]。

因此,自古以来图形除了是记录和描绘生活场景的基本工具外,还承担了一部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作用,带有着最原始的社交属性。

1.1图片的近距离社交文化随着图形文化的不断发展,它以一种更加普遍的形式――照片融入我们的生活,并不断改变着我们交流的方式。

社交的主体是照片的提供者和观看者,而照片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载体出现在这一社交活动中 ,起到引发话题,启动双方相互之间交流的作用,这种社交的实质是一个分享过程。

因此,在这种社交模式下,实体照片可以看作是具有社交属性的,它驱动摘 要:从原始社会象形文字的出现,到明信片邮寄通信的流行,再到网络信息时代图片社交软件的大量涌现,人类的社交方式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但图片社交文化早已渗透其中。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人们意识观念的改变与文化程度的成熟,图片社交已经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一种网络新兴社交方式。

nice 是国内图片社交软件的代表,反映了当下图片社交文化的盛行,对其在设计上的分析研究和以此给出针对性的设计评价与改进意见,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此类产品,从而指导相关领域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提升使用者的用户体验,并探究出基于图片更好的社交方式。

关键词:社交方式;图片社交;互联网产品;设计评价;nice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4-0100-02Abstract :From the emergence of primitive social hieroglyphs to the popularity of postcard mailing communications, to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social networking software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changing social patterns of human beings, the social culture of images has long since infiltr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smart phone technologies, people ’s awareness of concepts and the maturity of their education, photo soci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form of social networking. Nice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mestic picture social software, reflecting the prevalence of social culture in the current picture. Its analysis on the design and the use of targeted design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can enable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such products. This guides the design of Internet products in related fields, enhances user experience for users, and explores better social methods based on images.Key Words :Social way; Picture social; Internet products; Design evaluation; nice 作者简介杜亮熠/1992年生/男/吉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创新设计与前瞻策略(上海 200240)前沿与动态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101更愿意去尝试。

2)操作简单方便。

目前的图片社交软件里的图片信息多采用瀑布式排列,方便用户去浏览,使其能瞬间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可以和信息发布者进行点赞、评论等最基本的互动。

照片发布的流程遵循最简单的垂直逻辑结构,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图片拍摄、编辑与上传。

3)信息传递更加直观多元,更容易被理解。

图片相比于文字的优势就是它所传递的信息量更大,更容易被人理解,用户很容易根据图片的内容和风格做出自己喜好的判断。

同时它也更能直观、具体的传达用户所要向外传递的信息,再现当时的体验场景。

4)浅层活动性更强。

进行图片社交的人通过图片这个载体会更频繁也更愿意的进行浅层互动,比如说对照片内容进行点赞、评论等,再找到其他兴趣点进行更深的交流,这既满足了自身的情感需要,又给他人以反馈,是一种低成本的社交模式,不需要太多情感基础。

用户使用图片社交软件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自我表达,通过记录生活中真实美好的情境,向外传达出一个符合他人标准的形象。

因此,进行图片社交的人所上传分享的照片主题大多是美好的:风景,美食,自拍,欢乐时光等,在展示自己个性的同时,向外树立了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有时甚至是理想化的虚拟身份假设,是现实生活的延伸[3]。

图片社交的模式可以分成三类:图片+强关系模式、图片+弱关系模式、图片+关系+LBS 模式[4]。

3图片社交软件的设计研究――以nice 为例nice 是国内较早的图片社交软件,在分享优质照片的基础上推出“照片+标签”的新玩法,这种彰显个性的展示形式更加满足年轻人对表达自我的需求,让用户方便结识到与其有共同生活方式或兴趣爱好的朋友,以此实现很好的社交功能。

3.1 nice 的特色nice 最显著的设计特色在于,通过多种滤镜特效美化照片后,具有能给图片添加标签和贴纸的功能,这样丰富了照片所传递信息的形式,精准的表达照片的深层含义,更有利于表达用户的个性与特点。

nice 上的图片核心价值主要是一定的形式价值(美感)和大量的内容价值(标签与贴纸内容)。

而这种形式又极易引发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促成有相似特征或爱好的群体之间的社交。

3.2 nice 主要功能梳理目前,nice 的主要功能有浏览图片和视频、评论和点赞、发布图片和视频、打标签、添加滤镜和贴纸、直播、nice 故事、私聊等。

3.3 nice 的用户类型基于设计心理学视角,梳理不同用户的需求和行为并映射到产品的各个功能,可以把nice 的使用者分为三种类型:浏览型用户、展示型用户、交际型用户。

1)浏览型:浏览型用户是产品内容的使用者而非生产者。

他们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浏览其他用户生成的内容,自身较少主动发布图片或主动与其他用户产生互动。

如果对他人发布的图片感兴趣,更愿意点赞而不是评论。

他们对产品的依赖性较弱(同样的内容其他平台也能提供)。

2)展示型:展示型用户的个人主页主要展示个人及和自己生活相关的各方各面。

相对于浏览型,展示型用户更乐意主动发布新的内容,试用产品新推出的功能,大部分时间用于发布内容。

展示型用户能够通过积极使用产品获取他人关注,满足认同感和虚荣心。

3)交际型:交际型用户对产品的各个功能模块使用强度较为平均,他们的目的在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交”,即通过产品和其他用户产生联系,因此不仅会大量发布内容,同时也会积极浏览他人的内容,主动点赞、评论和关注。

部分交际型用户可能满足于线上联系,也有部分会倾向线下的现实生活中发展联系。

3.4 nice 的设计评价和改进意见nice 的整个产品构架和使用模式契合了国内图片社交市场主流受众作为“消遣型用户”的行为特征和需求,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在知名度、影响力方面均已取得不错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