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篇经典的文言文原文,并提供相应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些文言文之美。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及时实践,感到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不会生气,难道不是一个君子的表现吗?”二、《红楼梦·贾宝玉初丧奶娘》原文:“夜来金风送春归,飞雪迎春舞凤鸣。

教坊犹为留丹桂,校门何日复何年?弟妹羽娘歌舞过,哥哥翠墨才人宠。

舞罢歌终还散后,散后人空知晓情。

”翻译:“夜晚,金色的风送走了冬天,飞舞的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教坊里仍掛着红颜美玉,学校的大门何时才会再开呢?妹妹羽娘的歌舞结束了,哥哥翠墨才人的宠遇也到了尽头。

歌舞结束后,谁能真正了解他们之间的情感呢?”三、《孟子·告子上》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翻译:“舜从事农田管理开始,傅说则是从做土木工程开始,胶鬲则是从管理盐业开始,管夷吾则是从做士人开始,孙叔敖则是从管理海洋开始,百里奚则是从在市场中工作开始。

所以,上天会把重任寄托于这些人身上,必然要先让他们经历心理上的磨难和挫折,劳动他们的筋骨,使他们饥肠辘辘,使他们的身体疲惫。

”通过对以上三段经典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的阐述与呈现,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韵味,更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智慧。

阅读文言文,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阅读能力和修养,拓宽我们的知识面,丰富我们的内涵。

尽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但通过阅读和研究,我们能够逐渐掌握其中的规律与技巧。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原意,并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使之更加贴近当代读者的习惯与需求。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大全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大全

文言文短篇及翻译大全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族族人写作或翻译使用的一种古代汉语书写体系。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表达方式,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个优秀的文言文短篇及其现代汉语的翻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和内涵。

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岱宗的尊严还有多少呢?齐鲁之地的美景无法尽览。

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划分了日夜的交替。

我心情激荡,曾经的思念像云朵一样,眼泪已经流向了回家的鸟儿。

当我们登上最高峰,俯瞰群山,才会发现它们是如此渺小。

二、《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翻译:豫章是古代的省城,洪都是新建的都府。

星星分布在天空,地势接连连绵的山;襟怀之间有三江五湖,掌握蛮夷和楚荆越人。

这里物产丰饶,宝贵的东西千篇一律,龙光照耀在人类生活的中心;这里人才辈出,徐孺在陈蕃做官的名床上。

州府的雄伟楼阁云集,才华横溢的人物星光熠熠。

州城的神灵守护着夷人和夏人之间的交流,宾客们尽情欣赏着东南地区的美景。

当地的都督阎公以其雅望领导着这里,王侯宇文新州的风范,使这里更加繁荣。

十天的假期,好友们犹如云朵般聚集;千里迢迢而来,高朋满座。

孟学士运用千变万化的词句,如腾蛟起舞,舒展自如;王将军则有着威猛的武库,紫电青霜一样的气势。

我是宰相的家属,出行必经名士集聚之地;幼稚的童子哪知道,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

三、《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古代经典文言文翻译大全【五篇】

古代经典文言文翻译大全【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古代经典⽂⾔⽂翻译⼤全。

欢迎阅读参考!【篇⼀】古代经典⽂⾔⽂翻译:墨池记 朝代:宋朝|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以临于溪,⽈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以长,⽈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尽⿊,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尝极东⽅,出沧海,以娱其意于⼭⽔之间。

岂有徜徉肆恣,⽽⼜尝⾃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 其所能,盖亦以精⼒⾃致者,⾮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告于巩⽈:“愿有记。

”推王君之⼼,岂爱⼈之善,虽⼀能不以废,⽽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之有⼀能,⽽使后⼈尚之如此,况仁⼈庄⼠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年九⽉⼗⼆⽇,曾巩记。

译⽂ 临川郡城的东⾯,有⼀块地微微⾼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

新城上⾯,有个池⼦低洼呈长⽅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苟伯⼦《临川记》⾥说的。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尽⿊”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出游东海,在⼭⽔之间使他的⼼情快乐。

莫⾮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

那么他能达到这步,⼤概也是靠他⾃⼰的精神和毅⼒取得的,并不是天⽣的。

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是不是后⼈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呢?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担⼼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请求我说:“希望有⼀篇(墨池)记。

”推测王先⽣的⽤⼼,是不是喜爱别⼈的优点,即使是⼀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推⼴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也想推⼴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个⼈有⼀技之长,就能使后⼈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尚、⾏为端庄的⼈,遗留下来令⼈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说了! 庆历⼋年九⽉⼗⼆⽇,曾巩作记。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

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译:然而庭前台阶总是静悄悄的,小鸟时常飞下来啄食,即使人来了它也不飞走。

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译:项羽军队驻扎在鸿门下,刘邦军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译:刘母对儿女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译: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长安,贬官养病在这浔阳城。

62.劝果行,国人皆劝。

译:伐吴行动坚决地这样做了,国内的人民都相互勉励。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而且宋荣子即使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更加受到鼓励;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感到更加沮丧。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译: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

63.却却坐促弦弦转急。

译:然后回到座位上,将弦调得更紧弹得更急。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人七百多里。

64.如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译: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回忆旧日的这些事情,觉得它们好像发生在昨天,让人忍不住要长声号哭。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译:沛公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是抵挡不住的,怎么办才好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而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65.若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译: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四方的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徐公不如您漂亮啊!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译:你进去上前给他们敬酒祝寿,敬酒祝寿之后,就请求舞剑助兴,趁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译:秦朝的天下并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样。

文言文全部翻译中文

文言文全部翻译中文

原文:游园不值,方知有客至。

偶值主人出,把酒话桑麻。

山色远含烟,竹影深依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游历园中,却发现并无价值,正当我疑惑之际,忽有客人来访。

恰好遇到主人外出,我们拿起酒杯,谈论起农桑之事。

远处的山色被淡淡的烟雾笼罩,竹林里的影子依偎在房屋旁。

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弹奏着琴,又放声高歌。

深林中的人们不知道,明亮的月光却来与我相伴。

原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登上高山,极目远眺,天地间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

浩瀚的大江奔流不息,一去不复返。

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白色的波浪九道流转,如同雪山般巍峨。

我兴致勃勃地吟咏庐山的歌谣,灵感源自庐山的美景。

闲暇之余,我凝视着石镜,清澈的水面洗净了我的心灵。

谢公曾经走过的地方,如今只剩下苍苔覆盖。

我早年服用仙丹,超脱了尘世的纷扰,琴音三叠,道行初成。

遥望那仙人,在彩云之中手执荷花,朝拜玉京。

我期待着在九垓之上,与卢敖一同游历太清仙境。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译文:明月何时才能出现?我举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又担心那琼楼玉宇,高处的寒冷难以承受。

起身舞动,清影相伴,何如人间?转瞬间,朱红色的阁楼,低垂的绮户,照亮了无眠的夜晚。

不应该有遗憾,为何总是在离别时月亮圆满?。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篇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篇

【导语】⽂⾔⽂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原⽂及翻译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原⽂及翻译 画蛇添⾜原⽂ 楚有祠者,赐其舍⼈卮酒,舍⼈相谓⽈:“数⼈饮之不⾜,⼀⼈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持卮,右⼿画蛇⽈:“吾能为之⾜。

”未成,⼀⼈之蛇成,夺其卮⽈:‘蛇固⽆⾜,⼦安能为之⾜?’遂饮其酒。

为蛇⾜者,终亡其酒。

翻译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祭祀完了以后,拿出⼀壶酒赏给门⼈们喝。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家都来喝则不⾜够,⼀个⼈喝则有剩余。

我们各⾃在地上⽐赛画蛇,先画好的⼈就喝这壶酒。

”有⼀个⼈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拿着酒壶,右⼿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

”没等他画完,另⼀个⼈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为蛇画脚的⼈,最终失去了酒。

画蛇添⾜,语出《战国策·齐策⼆》。

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后⽐喻做了多余的事,⾮但⽆益,反⽽不合适。

也⽐喻虚构事实,⽆中⽣有。

【篇⼆】经典⽂⾔⽂原⽂及翻译 精卫填海原⽂ ⼜北⼆百⾥,⽈发鸠之⼭,其上多柘⽊,有鸟焉,其状如乌,⽂⾸,⽩喙,⾚⾜,名⽈:“精卫”,其鸣⾃詨(⾳同“笑”)。

是炎帝之少⼥,名⽈⼥娃。

⼥娃游于东海,溺⽽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之⽊⽯,以堙(⾳同“⾳”)于东海。

漳⽔出焉,东流注于河。

——《⼭海经》 翻译 再向北⾛⼆百⾥,有座⼭叫发鸠⼭,⼭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有⼀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的嘴,红⾊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名叫⼥娃。

有⼀次,⼥娃去东海游玩,溺⽔⾝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上的树枝和⽯块,⽤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向东流去,注⼊黄河。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欢迎查看!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典故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经典文言文及翻译篇一《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洵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人。

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但在参加进士及特殊才学的考测中,都没有如愿以偿,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达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地。

至和、嘉..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将他们父子三人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朝廷将这些文章刊印出来之后,士大夫们争相传阅,一时间,学者们写文章都仿效苏氏文风。

长生猪
据胡御史牧亭说,他老家有一个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家的老翁便瞪着眼睛发怒猛奔过去咬他,见到了别人却没有这种情况。

最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杀了吃掉。

不久醒悟道:“这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这世上并没有不可解的冤仇啊。

”于是用高价买下这头猪,并把它送到佛寺里作为“长生猪”养起来。

从此,这头猪见到老翁时,就耷拉着双耳靠近他,不像往日那凶恶的样子了。

崔光
南北朝时的北魏自从于太和年间由平城迁都洛阳以后,国家富裕,府库充盈,以致连国库的走廊、廊屋里也堆满了不加覆盖的钱币和绢帛,清点也困难。

一天,太后突发奇想,何不将多余的绢帛赏赐百官,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奖励,也可减少库存压力。

条件是只能自取,量力而行。

在太后的督导下官员们大都凭自己的力气扛回绢帛。

只有章武王元融和尚书令李崇,因扛得太多而跌倒伤及踝骨。

太后认定他俩违规,责令其空手回去,一时成为众人的笑料。

当时任侍中的崔光也在场,但他只拿了两匹绢帛。

太后见了问道:“侍中啊,你怎么只拿这么点?”崔光回答说:“臣只有两只手,所以只能拿两匹,但这已经够多的了。

”朝廷中人都服膺他的清正廉洁。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

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

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

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