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翻译 教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翻译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几种实用的技巧——留、删、换、调、补、贯2、运用方法翻译课外文言文语段3、让学生逐步体验竞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学生体验竞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更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为中考做准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

二、热身运动1、朗读《东施效颦》原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2、四人小组讨论《东施效颦》的大意我们这节课打算用男女生竞赛的形式,看看谁表现最好,最后夺魁。

3、让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译文,请大家指出其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译文:西施得了心病总在家里皱眉头,家里的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美,回家也捂着心皱眉,有个富人想见见她,但西施坚持不出门贫穷的人见到了她,却带着妻子离开她她知道皱眉头的美丽,却不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

4、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1)关键词不落实2)省略成分补充错误3)代词指代不准确4)望文生义太死板这些都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下面让我们来小试牛刀,一起去寻找答案。

三、小试牛刀(明确标准、方法指导):“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的之的文言文翻译教案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的之的文言文翻译教案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的之的文言文翻译教案教案: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之的文言文翻译【教学目标】1. 了解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之的背景和含义;2. 学会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课本或相关文言文材料;2. PowerPoint或黑板/白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介绍和解释“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之的”这个词组的背景和含义。

指出“赵将马”是指将军赵奢、大将军马服,而“服君”则是指饰以丈夫地位。

Step 2:讲解词组结构1. 分析词组结构,指出“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之的”可以分成三部分: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2. 给学生逐一解释词组中的成分含义:赵将马 - 赵奢与马服(赵国将军);服君 - 饰以丈夫地位;赵奢之妻 - 赵奢的妻子。

Step 3:讲解文言文翻译方法1. 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分析句子结构、理解词义、按语序翻译,尽量保持原文风格和修辞特点。

2. 提示学生注意常见的文言文翻译困难,如虚宾、虚主、倒装等,以及常见的翻译技巧,如适当运用词汇替换、修辞手法等。

Step 4:翻译实践让学生尝试将“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之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并给出合理的翻译,然后进行比较和讨论。

Step 5: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鼓励学生多进行文言文翻译的练习,提高翻译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解读“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之的”词组的背景和含义,以及讲解文言文翻译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和例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可以设计更多的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教育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教子篇》古之善教者,必先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

是以父兄之教,严而有恒;师友之辅,和而有序。

教子之道,非一日之功,在乎积德累行,养成其德。

夫教子,首在立志。

志者,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父母当以正道导之,使之立大志,怀大德,志存高远,不为小利所惑。

是以古之贤者,皆以修身齐家为第一要务。

次在立品。

品者,德之基,行之本。

父母当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使子侄辈见贤思齐,以品立身。

教子立品,须从幼年始,培养其孝顺、友爱、诚实、正直之品性。

又次在立学。

学者,智之基,才之本。

父母当广开知识之门,导之读书,使之博学多才,不泥于一家之言。

教子立学,宜以经史子集为纲,旁通诸子百家,涵养其道德文章。

至于立业,则在成人之后。

业者,事之成,功之就。

父母当因材施教,导之立业,使之有所作为,以成家立业。

教子立业,宜以勤勉为本,以智慧为舟,勇往直前,无惧困难。

夫教子,亦非一成不变之道。

时而严,时而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若严而不当,则伤子之心;宽而不肃,则失教之序。

故教子之道,在乎得其中,而为之权衡。

翻译:《教子篇》古代善于教育的人,必定先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因此,父母的教育,严谨而有恒心;师友的辅助,和谐而有秩序。

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在于积累德行,培养其品德。

教育子女,首先在于立志。

志,是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父母应当用正道引导他们,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怀有伟大的品德,志向高远,不被小利益所迷惑。

因此,古代的贤人,都将修身齐家作为首要任务。

其次是立品。

品,是德的基础,行的根本。

父母应当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子女看到贤人就能想到自己,以品德立身。

教育子女立品,应该从幼年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孝顺、友爱、诚实、正直的品性。

再其次是立学。

学,是智慧的基础,才能的根本。

父母应当拓宽知识的大门,引导他们读书,使他们博学多才,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教育子女立学,应以经史子集为主,旁通诸子百家,培养他们的道德和文章。

文言文翻译的教学反思

文言文翻译的教学反思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以其言简义赅、含蓄深邃,故而难以通晓。

然古文之美,实为中华文明之瑰宝,故而吾辈学子,必须通晓之。

然文言文翻译教学,实为教育之难点,如何使学子们能理解、掌握文言文,实为吾辈教师之责任。

今日,余就文言文翻译教学进行一番反思。

一、重视文言文词汇教学文言文词汇繁多,且许多词汇在今人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文言文词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常用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具体做法如下:1. 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帮助学生查找生僻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词汇的语境义,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汇。

3. 通过词汇类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文言文词汇。

二、注重文言文语法教学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文言文语法教学,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语序等语法特点。

具体做法如下:1. 分析文言文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特点。

2. 讲解文言文语序,如主谓宾语序、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语序特点。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的敏感性。

三、强化文言文翻译技巧训练1. 注重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使译文通顺易懂。

2. 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如增、删、调、换、补等。

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3. 注重翻译的准确性。

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意义,避免出现误译、漏译等现象。

四、加强文言文阅读训练1. 鼓励学生多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可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言文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 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句子结构、段落大意等。

3.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总之,文言文翻译教学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

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

“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

“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1.三字要领:“信”“达”“雅”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正确达意,必定依照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能够够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看作增补,特别句式的翻译也要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畅达。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正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理解畅达,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饶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添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节余、负担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别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地址,更好地吻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出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矛盾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增添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利害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序次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驾轻就熟一、录“录”,就是把文言词句子中不用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用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又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用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用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说。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准。

2、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3、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翻译并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一种意识:得分点意识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字标准:“信”“达”“雅”四个步骤:审、译、连、誊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②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

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

”故曰:观过知仁。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③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1)孔子为什么三次提到“女安”?(2)宰我认为守丧一年即可,孔子觉得“予之不仁也”子路“期而不除”孔子亦“非之”结合材料,简述孔子这样评价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TR1: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一、同步知识梳理知识点1: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

“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

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知识点2:文言文中的互文句,翻译时多将上下句合为一句。

例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五、调换顺序文言文中有一些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换顺序。

例7: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一、专题精讲苏世长讽谏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

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

一人得之,万夫敛手。

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

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

”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

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

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

若是陛下所造。

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

当此时,亦以为足。

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③(选自《唐语林》)注:①畋:打猎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

鹿台:纣王所修的台。

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4分)(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传·桓公三年》:“古者不盟,结言而退。

”尔,你的意思,这应该不难。

审,一定地,果然,成语“审如其言”。

在这里延伸为“确定,肯定”。

再就是要注意结合原文注意意译及反问语气。

②毕,这里只要能通过组词法联想到“毕业、完毕”等词,推敲其中有“完结”的意思,学生就能明白。

奉,在这肯定不是奉献,学生可以想想小说中常出现的“奉送”及“原物奉还”等词语,不难猜出这里是“送”的意思。

【参考答案】①分别已有两年,千里外约定的话,你为什么对它这样确信呢?②你给我料理完丧事,多余的银两就送给你了。

检测题2:(10年杭州)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至楚境,关吏絷①之。

尊卢沙曰:“慎勿禁我,我来为楚王师。

”关吏送诸朝。

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②,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③。

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尊卢沙愈怒,欲辞去。

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

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为坛而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王尚得奠枕⑤而寝耶?”楚王起问计。

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王曰:“然。

”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

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

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

尊卢沙瞠目视,不对。

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⑦耳。

”王怒,囚之三年,劓⑧而纵之。

【注】①絷(zhī):拘捕。

②敝邑:己国的谦称。

③上卿瑕:一个名字叫瑕的高级官员。

④趣:催促。

⑤奠枕:稳稳地安放枕头。

⑥有如日:古发誓用语⑦平:讲和。

⑧劓(yì):割鼻。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②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解析】①此句翻译应注意存在实词活用情况,客,在这里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以宾客之礼对待”,“问之如大夫”翻译需注意语序,应为“如大夫问之”。

②此句注意“为”在这里应为“给,替”的意思,“与”在这里不是“和”的意思,而是“给予”,耳,语气词。

【参考答案】①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

②(我)认为大王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与晋国讲和。

三、学法提炼1、专题特点:2、解题方法3、注意事项一、能力培养综合题1(12年杭州)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

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

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

孔子日:“欲速则不达。

”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

”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

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

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

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

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

②芒芒:疲倦。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①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课后作业作业1:【难度系数★★★】【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

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

②釜:锅子。

③齑(jì):腌菜或酱菜。

④啖:吃。

⑤留守:官职名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解析】结合语境并注意重要词语的意思。

①虽:即使。

卒:终于。

②遽:就。

盛馔:丰盛的饭菜。

啖:吃【参考答案】(1)所以我即使愚笨,终于还是有所收获。

(2)我现在就享用丰盛的饭菜,那以后的日子怎么能再吃得下这样的粥呢!作业:2:【难度系数★★★】[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①仪轨:礼仪制度。

②约:省减,简约。

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指人,百姓。

⑥亚匹:同一流人物。

亚:同类。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解析】结合语境并注意重要词语的意思,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①悉:都。

咨:询问。

行阵:军队。

②纤:细微,轻微。

贬:惩罚。

【参考答案】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2分)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2分)作业3:【难度系数★★★★】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华峤《谱叙》曰:“歆为下郢令,汉室方乱,乃与同志士郑太等六七人避世。

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

皆哀许.之,歆独曰:“不可。

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

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

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

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

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

”卒共还,出之而.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