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全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全解

高考语文一一文言文翻译全解【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考查形式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

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册h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那么为理清句意,二那么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留、册h换①“留〃,就是保存。

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假设强译,那么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研,如此罢了。

常见语文文言文翻译

常见语文文言文翻译

1.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处境困难时,就要努力完善自己;境遇顺利时,就要努力造福天下。

”5. 原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自己拥有的少,而要担心分配不均;不必担心自己贫穷,而要担心生活不安定。

”6. 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翻译:“在国内,没有法家和儒家思想的争执;在国外,没有敌国的侵扰。

”7. 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应该像天一样永不停息地自我加强修养。

”8. 原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翻译:“读万卷书籍,行万里路。

”9. 原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符合礼仪的不要看,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听,不符合礼仪的不要说,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做。

”10.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留原文的韵味: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和风格,尽量让现代汉语的表述与文言文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2. 理解词义: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汇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可能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

3. 注意句式: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存在差异,翻译时要根据句式特点进行转换。

4. 语境还原: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语境,确保翻译内容符合原文的意图。

5. 适度润色:在确保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以对翻译内容进行适度润色,使语言更加流畅、生动。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既考验知识储备又考验语言能力的任务。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07 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

07 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找准三大得分点,巧解翻译六字诀——文言文翻译题满分攻略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教学重点依据两原则,掌握翻译“六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答题方法,熟练准确解答此类题目教学过程【文言翻译·考势微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做到“信”“达”“雅”。

“理解”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并领会某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能理解句子内部以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理解句子的内涵和深层含意。

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需注意翻译的重点和翻译的方法。

【文言翻译·真题体验】【2024年文言文翻译题】(2024年新高考1卷)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答案】(1)我愿意亲自率领一支队伍,到兰干山南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不让他全力对付贰师将军的军队。

(2)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

他的背叛,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解析】得分点:(1)“当”,主持,引申为率领;“专”,专门,可意译为“全力”;“乡”,同“向”,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引申为对付。

(2)“得当”,适当的机会;“愧”,感到惭愧;“文”,文饰,掩饰。

(2024年新高考2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

【答案】:(1)我访求先生们好几年了,先生们都逃避我,现在先生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2)撤回军队,不去侵犯魏国领土,是因为秦军尊重段干木操行贤良,推崇魏文侯的礼义。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翻译形式,需要资深的创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以下介绍了6个基本方法供参考:1. 逐字翻译逐字翻译是最基础的文言文翻译方法,一般用于词语和词组的翻译。

通过对原文的逐字逐句理解,将每个字都找到对应的现代汉语表达。

逐字翻译可能会使得翻译结果的语序不够通顺,但有助于保留原文的古典韵味。

2. 词语置换翻译词语置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部分词语或短语用其在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形式进行替换。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明确对应关系的词语,可以使翻译结果更易于理解,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文言文特色。

3. 句式倒换翻译句式倒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句子结构调整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结构。

倒换句式有助于减少表达上的歧义,提高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要注意保留文言文的特点,不过度进行结构转换。

4. 补充解释翻译文言文中常含有一些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不具备明确含义的词语和短语。

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释性的补充,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

这可以通过添加括号注释、脚注等方式实现。

5. 上下联结翻译上下联结翻译是指通过掌握原文的上下文语境,在翻译中注意衔接前后句子和段落的关系。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还原原文的逻辑思路,提高整体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6. 诗意再现翻译文言文中常有富有诗意和修辞效果的表达方式,用现代汉语进行直译可能会失去原文的韵味。

在翻译时,可以尝试利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重新表达出原文中的诗意或情感。

以上6个基本方法不是孤立的,实际的翻译工作中经常会综合运用其中的多种方法。

创作者在选择翻译方法时,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灵活的处理,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使译文更易理解和接受。

文言文翻译要点

文言文翻译要点

文言文翻译要点文言文翻译要点翻译文言文,既要做到内容忠实于原文,又要做到文字通顺流畅。

翻译的基本方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落实即落实原文每个词、每句话的确切意义。

要通观全篇,仔细钻研字、词、句、篇。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有人把外人译为外国人有人译为世外之人,理由是桃花源是陶渊明空想的乌托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从《桃花源记》全文来看,后面还有此中人语云:‘不足以外人道也’。

此中人即桃花源中人,外人即桃花源以外的人。

二. 保持即审慎地辨别原文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保持原文的语气。

例如《陈涉世家》中的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句末的乎相当于现代的吗,似乎像疑问句。

但是细审句子的语气,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表示陈胜愤慨的激情。

三. 调整即对句子中的个别词序作必要的调整。

古汉语的语法与现代毕竟有所不同,有时就要调整词序。

如《郑人买履》中的何不试之以足?需要调整为何不以足试之?然后再译作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四. 增补即翻译时要注意把原句中省略的字、词补充完整。

如《登泰山记》: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要译成泰山的正南面有三座山谷。

当中一座的水道绕过泰安城的外边,那就是郦道元书里提到的‘环水’。

这样就便于读者理解。

五. 省略即文言文中的有些虚词或客套话,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而且也用不着,这就可以省去不译。

例如《公输》中的子墨子,不必译为我的老师墨先生,译成墨子或墨翟先生就可以了。

又如《曹刿论战》中的夫战,夫为助词,用于句首,无实际意义,不必翻译,译成打仗或作战就可以了。

这样既可使文字简洁,又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六、翻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表面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但测试的重点可能还是在于某一实词、虚词或者文言句式,其中又以考查把握多义实词的能力为主,涉及面广,因此说,对文言译句的复习,当是以字、词、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基础。

不管什么样类型的考题,都应该把确定重点词语和翻译时上下文作为解题的两个关键环节,打通了这两个环节,任何类型的考题都会迎刃而解。

专题04文言翻译之三翻译原则技巧考点解析(课件)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

专题04文言翻译之三翻译原则技巧考点解析(课件)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
④对互文句的翻译,应结合上下句翻译。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 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将军百战 死,壮士十年归”中的“百战死”“十年归”,翻译为“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 ,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⑤运用典故的翻译,结合典故灵活翻译。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 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 遍意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中的“元嘉草草”“封狼居 胥”,翻译为“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年间草率出师北伐,本想建立像汉代霍 去病封狼居胥那样的功绩,却落得个望着北方追来的敌军而仓皇南逃的下场”。
五.文言文翻译的四种意识 1.强化人物意识——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 2.强化语境意识——①灵活推断难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②推断被省略成分的内容,完整表达句意。 3.强化采点意识——有的放矢,一举得到关键词的3分!!! 4.强化连贯意识——让句意通顺合理,增强大意1分的把握度!!!
(节选自《晋书·郭舒传》) 【答案】(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 (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称赞他为人仗义。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 ,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 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 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替换法) ①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 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宫门,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诊之。太子遂得复生。天 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②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 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知识点精讲】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

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

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

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

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

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

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

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

”人莫之徙也。

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

”人争徙之。

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人争趋之。

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

”令下而人皆疾习射。

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于亲,举以为官师。

明年,人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

子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蛙,乃为之式①。

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

”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

韩昭侯使人藏敝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敝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

”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

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

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注:①式:通“轼”,在这里是凭轼致敬之意。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1)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

答案:(4分)(1)等到(后来)有搬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赏赐他。

(2分)(2)第二天将要攻取(那)岗亭,有能率先登上(岗亭)的,任命他当国大夫。

参考译文:越王向大夫文种询问道:“我想讨伐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了,我们的奖赏优厚并且讲诚信,惩罚严厉而且坚决实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导读:1.三标准——信、达、雅“信”,真实,不歪曲,不遗漏;“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雅”,优美,造句考究,文笔优美。

文言翻译的三标准,我们只记于口,未落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翻译时抛于九霄。

请看下面对《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译。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

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这段翻译粗看好象还通顺,但仔细推究,里面存在不少问题。

“解”译为“杀”,不准确;“牛头”、“牛脖子”、“牛肚子”、“牛身子”原文没有此义;“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也属无中生有。

两个“合乎”缺少宾语,“一个厨师丁”、“杀牛刀在前进”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

可见,“信”、“达”都没做到,就更不用说“雅”了。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用“信、达、雅”来要求并检验文言文翻译。

2.五步骤——审、切、连、验、誊(1)审。

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

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

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

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

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

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请看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16题,翻译划线句子。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①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②……首先“审”。

分析①句的语境,太宗将杀“受馈绢一匹”的官僚时,裴矩当廷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也接受了裴矩的观点,教育“百僚”时讲了一段话,由此推断,“廷”、“面”是名词做状语,“遂”是竟然,“折”是反驳。

分析②句,“恶”与“乐”是反义,“忠”与“佞”是反义,再结合全段可翻译。

[]4.十注意(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如:①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好”原指女子的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

(词义扩大)②丈夫亦爱其子乎?“丈夫”原是男子的通称,今指妻的配偶。

(词义缩小)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原指地位低下,学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

(词的感情色彩变化)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原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现在指为正义的目的舍去自己的生命。

(词义转移)(2)注意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

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

“云、响、影”是名词作状语,译时加“像……一样”。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洲之地。

“固”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坚固的地方”。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动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

且庸人尚羞之。

“羞”意动用法,译为“认为……羞耻”。

以愚黔首。

“愚”使动用法,译为“使……愚昧”。

(3)注意句子的主谓关系。

如:焚百家之言“言”是“焚”的宾语,应译为“记载言论的书籍”。

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

“怒”为“牛”的谓语,应译为“发狂”。

(4)注意固定结构和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是固定结构,应译为“与……比,那一个……”。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是固定句式,应译为“恐怕……吗”(5)注意古代汉语修辞格及翻译。

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藩篱”译为“边防”(比喻)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译为“高官厚禄”。

(借代)吾与大王会猎于此“会猎”译为“交战”。

(委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译为“时值深秋九月”。

(互文)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译为“进去”。

(偏义复词) (6)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判断句——译出“是”;被动句——译出“被”疑问句——译出疑问语气省略句——补出省略成分变式句——还原位置(例句略)(7)注意文言句内、句间对称的特点,学会推断词义。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根据“用”推断“以”的意思是“任用”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根据“择”推断“简”的意思是“选拔”(8)注意翻译字字落实,句句对应的特点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②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

译:现在形势危急求你帮助,是我的过错了。

以上两句翻译都未做到字字落实,①句的“以”字未翻译,②句的“是”字未翻译。

(9)注意专用名词不译的原则。

(见六方法“留”)(10)注意译时句不离篇的原则。

(见五步骤“审”)总之,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在平时学习中就应不断地训练这种能力。

在高考备考时,在应对文言句子翻译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严格的步骤、科学的方法。

为了便于记忆,可牢记如下翻译口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助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课堂练习:断句翻译唐雎说信陵君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过关演练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译文:(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文:2.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

”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

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

”宓之贱曰:“善。

”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道路。

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1)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译文:(2)子亦有以送仆乎?译文: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

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译:4.翻译下面画线句子。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夫犬、马上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2)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

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注]①头风:头痛病。

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尉黄琬辟征召B.应便拔针,病亦行差减轻C.恒事攻治,可延岁月经常D.若其虚诈,便收送之逮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B.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C.无所知,因破取佗久远家思归,因曰D.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3)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组是(3分)A.语其节度,舍去辄愈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B.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佗针鬲,随手而差C.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佗之绝技,凡此类也D.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

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