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名人和明星

合集下载

文化名人周国平

文化名人周国平
Page 3
Page 4
Page 5
Page 6
Page 7
写作特色:
在精神上,周国平感性而善思。 他以敏锐的洞察与深刻的思考透过事 物表象解释生 活的真谛。 有的文字朴素、通俗、纯真,注重记叙生 活琐事来体现出他对生活、家人的深爱。 有 的以他哲 学家的视角去阐释生活的哲理 , 含 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 袁中郎 一 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 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但他所说的不是 道理,而是自己的感觉。 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 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 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 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Page 14
他说:
• “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真性情。 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 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 生。 所谓真性情, 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 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Page 15
周国平,在他自己的自传中写道 ,他的性格是脆弱、清高。
• •


迷恋周国平文学性质的哲学, 正是对自然、人文,对美真正的回归。
Page 16
Page 17
谢谢大家。
2013。12.7
索媛源
Page 11
他的精彩论述:
1. 我害怕说出平庸的话,这种心理使我缄口。当我被迫说话时,说出的往往的确是
诠释平庸的话,唯有在我感到自己非说不可的时候,我才能说出有价值的话。 平时我受不了爱讲废话的人,可是,在某些社交场合,我却把这样的 人视为救星。他一开口,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保持缄默,不必为自己不善于应酬 而惶恐不安了。 -----------《节省语言》 3.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当一个人没有任何欲望而又渴望有欲望之时,他便感到无聊。 4.叔本华把无聊看作欲望满足之后的一种无欲望状态,可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全 全无欲望是一种恬静状态,无聊却包含着不安的成分。人之所以无聊不是因为无 欲望,而是因为不能忍受这无欲望的状态,因而渴望有欲望。 5.排遣无聊的方式因人而异,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格,越浅薄的人,其无聊越容易排 遣。现成的办法有的是:面对电视机一坐几个钟点,天天坐到头晕脑胀然后上床 去,差不多是现代人最常见的消磨闲暇的方式,--------或者说,糟蹋闲暇的方式。 2. 6.无聊是意义的空白。然而如果没有这空白,我们又怎么会记起我们对于意义的渴望 呢?当情人不在场的时候,对情人的思念便布满了爱情的空间。 7.在有些人眼里,人生是一碟乏味的菜,为了咽下这碟菜,少不了种种佐料,种种刺 激。他们的日子过得真热闹。 8.如果消遣也不能解除你的无聊,你就有点深刻了。 -----------《论无聊》

周国平名人名言

周国平名人名言

周国平名人名言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

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人生意义取决于灵魂生活的状况。

其中,世俗意义即幸福取决于灵魂的丰富,神圣意义即德性取决于灵魂的高贵。

人应该活得真实。

真实不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态度,是我们终于为自己找到的一种生活信念和准则。

当生活中的小挫折彼此争夺意义之时,大苦难永远藏在找不到意义的沉默深渊里。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

古人曾云:忍为众妙之门。

事实上,对于人生种种不可躲避的灾祸和不可改变的苦难,除了忍,别无他法。

一个自己有人格的尊严的人,必定懂得尊重一切有尊严的人格。

同样,如果你侮辱了一个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

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

讲道德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在人类的基本价值中,有一项久已被遗忘,它就是高贵。

不纯净的美使人迷乱,纯净的美使人宁静。

爱是苛求的,因为苛求而短暂。

友谊是宽容的,因为宽容而长久。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

有爱心不求回报,对被爱知珍惜却不计较,人就爱得有尊严,活得有气度了。

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震中在四川汶川,不在我居住的地方,这不过是碰巧罢了。

我们都是幸存者。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

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会斤斤计较。

因为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

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浮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十位名作家(林清玄、王小波、周国平、余秋雨等)经典议论语段,极好的高分素材!

十位名作家(林清玄、王小波、周国平、余秋雨等)经典议论语段,极好的高分素材!

十位名作家(林清玄、王小波、周国平、余秋雨等)经典议论语段,极好的高分素材!于老师说:今天将十位著名作家的经典明断分享给大家,对大家来说是极好的高分素材,小伙伴们记得查收啦,也希望可以动动你的小手指,转给身边需要的小伙伴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满分佳作吧……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

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也是的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灵原有的氤氲馨香。

因此,佛陀说:一个人战胜了一千个敌人一千次,远不及他战胜自己一次!——林清玄《木炭与沉香》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维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林清玄《玄想》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但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

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林清玄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通过窗子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能看见自己的污点。

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

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你的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你的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

——林清玄《心无挂碍无有恐惧》禅宗说:“白马入芦花”有的人明明是白马,入芦花久了,白白不分,以为自己是芦花了。

本来面目非常重要,只有本来面目,才能使我们做一个完整的人,以及做一个独立和成功的人。

——林清玄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在燥热的暑天喝一杯茶。

在雪夜的风中看一盏烛火。

在黄昏的晚霞里观夕阳沉落。

在蝉声高唱的树林里穿行。

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远方的朋友。

在落下的一根白发里,浮出一生最爱的面容……——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欢》我常觉得,所谓“风水好”,就是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的所在。

周国平简介

周国平简介
除了哲学著名作品和翻译,周国平还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与童话之类的作品,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与文化影响。其散文常用近人的文学的形式谈深邃的哲学命题,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的意义、性格与品质、自我的价值、灵魂与超越的重大作用等。他孜孜不倦地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而他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美丽,融理性和品质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意义深刻。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理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是花季少年还是苍季老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启发。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百位名人

百位名人
1.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6.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7.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3.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
9.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4.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生活导师周国平

生活导师周国平

倍受女大学生追捧在中国文坛,周国平是个比较另类的人。

他是学者,但他却在学术界之外拥有大量的读者。

他是作家,却又极少参与作家们的各种活动。

他似乎生活在各种圈子之外。

与此同时,他的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却在不断扩大。

周国平在北大哲学系的第四年,被下放到湖南农场,他心里有数不清的疑惑。

革命的热情和对未来的迷茫,是他面对稻田时最沉重的心事。

从湖南农村到广西的山沟,周国平感受最多的是寂寞,当地的方言他懂,大伙在稻田里肆意讲黄段子时,他也跟着莫名奇妙地嘿嘿傻笑。

他无法走进仕途,在县委宣传部里常常和顶头上司辩论,下班后无法和同事一起打牌喝酒,他是那个脱离群众的人,改不掉知识分子的臭毛病。

四年之后,周国平去了县委党校,公社大队有干部培训的时候,他作为周老师给他们讲课。

批林批孔时他讲孔子,韩非子的法制理论是他系统研究的对象。

这和他此后的人生是连贯的,到现在,周国平仍走访各地给官员讲课,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给官员讲法治和民主。

周国平离开山沟时,对着自己呆了八年的地方拜了三拜,第一拜是为飞出牢笼而庆幸,第二拜是与埋藏在这里的珍贵岁月惜别,最后一拜是牵挂,“妻子作为人质留在这里了,我许下心愿,一定要回来接她”,后来事情并未如期发展。

1980年代的北京,周国平身上有使不完的劲,一切都仿佛正在开始。

他的研究方向是苏联哲学,虽然有很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并不完全封闭,他了解了大量西方哲学的内容,同学之间会常常进行辩论。

那时,出现了朦胧诗歌、星星画展、先锋文学、美学热、哲学热———这些也是周国平的思想催化剂。

尼采便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他的内心,“上帝已死”,一切的价值都需要重估。

而尼采热与其说是哲学热,不如说生活导师周国平p钟淑新16. All Rights Reserved.是青年人对自身意志的肯定和发现。

周国平在自己最有名的有关尼采的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上》中,借尼采之口说出了很多自己想说的话。

这本书一度热销,让他扬名天下。

从1990年代开始,周国平以每年出版几本心灵絮语的频率在进行创作,属于畅销书行业的常青树,也由此积累了从60后到90后,年龄跨度达三十年的一大批忠实读者。

周国平名人语录

周国平名人语录

周国平名人语录周国平名人语录(通用270句)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录吧,语录具有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语录才是优秀经典的语录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周国平名人语录(通用270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国平名人语录11、断肠人原是销魂客。

重情者最知岁月无情,无情岁月卷走了多少有情生涯。

2、舆论很清楚它的敌人是思想,但它从来不正面与思想交锋。

3、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

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4、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5、鼾声,响屁,饱嗝,这些声响之所以使人觉得愚蠢,是因为它们暴露了人的动物性一面。

6、心与心的距离是最近的,也是最远的。

7、适世是出世者的入世法,怀着大化的超脱心境享受人生。

8、在日记里留下的是时光,还是我自己,抑或只是文字的癖好?9、一群鸭子边叫唤边从我面前走过,我的头脑中冒出一个愚蠢的问题:去哪里?10、轮船把离岸的忧愁和靠岸的痛苦都藏在心里。

11、纵然苦难真有净化作用,我也宁要幸福。

12、对于男人来说,一个美貌的独身女子总归是极大的诱惑。

如果她已经身有所属,诱惑就会减小一些。

如果她已经身心都有所属,诱惑就荡然无存了。

13、人是情感动物,也是理智动物,二者不可缺一。

14、人们的心理可能是这样的:一方面,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竟然有人做了,于是嫉妒之情便化装成正义的愤怒猛烈喷发了。

当然啦,决不能让那个得了便宜的人有好下场;另一方面,倘若自己也做了类似的事,那么,坚决向法庭认同,与罪人划清界线,就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仿佛谴责的调门越高,自己就越是安全。

因此,凡道德法庭盛行之处,人与人之间必定充满残酷的斗争,人性必定扭曲,爱必定遭到扼杀。

15、人活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违心做事。

但是,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最低限度。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周国平散文给人一种平实感,让人的心能够静下来。

那读者又有何感受呢?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读周国平散文有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篇一哲学是周国平的专长,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卢梭、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先哲圣贤仿佛都是周的好友,相聚在他的家中,谈古道今,谈笑风生。

他的散文大都关乎哲学,有的内容尽管讨论的不是哲学问题,但也饱含哲理,将哲学沉淀为文章的底色。

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诸如知识与智慧、生命与死亡、人生与自我、苦难与幸福之类的哲学命题。

在《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中,周说:“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在他看来,哲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若干范畴和教条,而是关乎人的根本、探讨人生的永恒问题、并散发着永恒魅力的诗。

在他的笔下,些小琐事能折射出宏大的人生主题,触目皆是的野花小草能生发出宇宙的浩瀚无垠。

他探索人生之谜、追问生命的价值,关怀当前人们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状况。

在当今这个日趋实利、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这种济世品质和人文情怀显得弥足珍贵。

谈论死亡是大部分人都避讳的问题,而他对死亡的探讨情有独钟,因为思考死对于生命是有价值的。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对死亡思考的如此透彻,如此全面,如此真诚。

文中在质疑了接受死亡的种种理由之后,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

”进而能让人“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遭际”,“在必要的时候甘于退让和获得平静。

”显然,作者并不是在这里悲观消极,而是为我们短暂的生命描摹出最后的底限,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生命。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篇二博学多才,深刻俊美,思辨清晰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每读一篇文章,总有那么些句子撬动心脉蹦跳不已,然后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一读再读,一品再品,犹如陈年好酒,纯真的、醇香的、淳厚的、沉醉的……“我们读一本书,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沉睡的感觉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这是周国平说的,也正是我阅读他的某些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国平:名人和明星
本文是关于经典美文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周国平:名人和明星
我们这个时代似乎是一个盛产名人的时代。

这当然要归功于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电视的普及,使得随便哪个人的名字和面孔很容易让公众熟悉。

风气所染,从前在寒窗下苦读的书生们终于也按捺不住,纷纷破窗而出。

人们仿佛已经羞于默默无闻,争相吸引传媒的注意,以增大知名度为荣。

古希腊晚期的一位喜剧家在缅怀早期的七智者时曾说:"从前世界上只有七个智者,而如今要找七个自认不是智者的人也不容易了。

"现在我们可以说:从前几十年才出一个文化名人,而如今要在文化界找一个自认不是名人的人也不容易了。

一个人不拘通过什么方式或因为什么原因出了名,他便可以被称作名人,这好像也没有大错。

不过,我总觉得应该在名人和新闻人物之间做一区分。

譬如说,挂着主编的头衔剽窃别人的成果,以批评的名义诽谤有成就的作家,这类行径固然可以使自己成为新闻人物,但若因此便以着名学者或着名批评家自居,到处赴宴会,出风头,就未免滑稽。

当然,新闻人物并非贬称,也有光彩的新闻人物,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明星。

在我的概念中,名人是写出了名着或者立下了别的卓越功绩因而在青史留名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历史,明星则是在公众面前频频露面因而为公众所熟悉的人,判断的权力在公众,这是两者
的界限。

明晰了这个界限,我们就不至于犯那种把明星写的书当作名着的可笑错误了。

不过,应当承认,做明星是一件很有诱惑力的事情。

诚如杜甫所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做明星却能够现世兑现,活着时就名利双收,写出的书虽非名着的新理解。

但是,我看不出被如此理解的文化与广告有何区别。

我也想像不出,像托尔斯泰、卡夫卡这样的文化伟人,倘若成为电视明星--或者,考虑到他们的时代尚无电视,成为流行报刊的明星--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姑且承认,凡有相当知名度的人均可称作名人。

那么,最后我要说一说我在这方面的趣味。

我的确感到,无论是见名人,尤其是名人意识强烈的名人,还是被人当作名人见,都是最不舒服的事情。

在这两种情形下,我的自由都受到了威胁。

我最好的朋友都是有才无闻的普通人。

世上多徒有其名的名人,有没有名副其实的呢?没有,一个也没有。

名声永远是走样的,它总是不合身,非宽即窄,而且永远那么花哨,真正的好人永远比他的名声质朴。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