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七《诗词五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诗词五首》

26 诗词五首
知识备查
写作背景
26 诗词五首
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间, 是陶渊明的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 为第五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 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 篇。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 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 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 其深永。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26 诗词五首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安的 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所见 国破草深
春
所感 触景生情
望 所盼 家书Leabharlann 金所思 战休国安26 诗词五首
翘首 望景 忧
国 思 低头 亲 思亲
26 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26 诗词五首
精读细研
26 诗词五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房子东面的篱笆下采一朵菊花,悠闲自在地看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佳:美好。 相与:相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 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这里强 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归隐乃是诗人的人生真 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精读细研
26 诗词五首
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 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示例:超然物外 悠然自得
心志高远 闲适豁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思想主旨、重点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思想主旨、重点问题24.诗词五首1.思想主旨《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渔家傲》: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2.重点问题(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
“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
“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
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2)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3)赏析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4)赏析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
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杜牧之所以这样写,除了为表现出非凡的见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迈胸襟。
诗词五首八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诗词五首八年级上册课堂笔记以下是《诗词五首》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一、重点词语解释: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采撷菊花。
见:看到。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建造房舍。
喧:声音杂乱。
3.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策:拄着。
流憩:到处走动、休息。
时:有时。
矫首:抬头。
遐观:远望。
4.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景:日光。
翳翳:昏暗的样子。
入:落山。
抚:抚摸。
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
5.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良辰:好的时光。
孤往:一个人前往。
或:有时。
植杖:把手杖插在田边。
耘籽:给田地除草培土。
6. 临清流而赋诗。
临:面对着。
7.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聊:姑且、暂时。
化:自然界的运转和变化。
归尽:至死方休。
奚疑: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奚,哪里。
8.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后来多用来指理想的境界或美好的地方。
期:期望、期求、希望。
9.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良辰:好的时光、好天气、好时机等。
这里指好的时机或时间。
10.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或:有时、或者、或许等。
这里指有时或偶尔的意思。
11.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
窈窕:幽深的样子,这里指曲折幽深的山谷或水沟等地方。
12.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向荣:繁荣茂盛的样子。
涓涓:细水流动的样子,这里形容泉水流淌的样子。
13.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得时: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等意思,这里指顺应自然规律和时机等意思。
行休:行将结束、即将结束的意思,这里指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的意思。
14.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已矣乎!感叹词,表示完了或无可奈何的意思。
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或人世间等意思。
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听凭自然地生死存亡而不强求生或死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还惶恐不安地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呢?曷不委心任去留和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都是反问句,表示反问或质问的语气,委心任去留和遑遑欲何之都是宾语前置句(倒装句),即“曷不委心任去留(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之”。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一、《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The bright moonlight before my bed, I thought it was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observe the bright moon, and lower it to miss my hometown.二、《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f you desire to see a thousand miles, go beyond the next floor of the tower.三、《望天门山》 - 杜甫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Translation:The Tianmen Mountain interrupts the Chu River, the blue water flows back here.四、《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Translation:The wind is fast, the sky is high, the apes wail sorrowfully.The clear lake has white sand, birds fly back.Endless fallen leaves are falling, the Yangtze River keeps rolling.五、《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

陶渊明( 365-427),字元亮,浮阳柴桑 (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业 的抱负,后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 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四十一岁时弃官 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 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 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 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 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有《陶渊明集》。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 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 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 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 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 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 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 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 ,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 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 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 解。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 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参考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
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
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
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
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八上诗词五首说课稿

八上诗词五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八上诗词五首》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课,本课选取了五位古代诗人的代表作品,分别是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夕》。
这五首诗词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 通过对五首诗词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通过对诗词的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主要内容:1. 《将进酒》:表达了诗人李白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月夜忆舍弟》:杜甫借月夜之景,抒发了对远行弟弟的思念之情。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以草为喻,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4. 《登鹳雀楼》:王之涣通过描绘壮阔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
5. 《秋夕》:杜牧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朗读五首诗词,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
(2)了解五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
(3)学会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五首诗词的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2)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把握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运用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八年级上五首古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五首古诗
1. 《野望》(刘桢·汉)
陵阜崇岗,翠柏郁纷。
岂不尔思?室彼燕云。
越野望之,翩翩者鹤。
子谓我何?淤泥之貉。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 《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五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不同场景下的离别、望乡、忧国等情感。
在学习这五首诗时,我们要关注诗人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以更好地领会古诗词的魅力。
同时,通过反复诵读和默写,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26课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26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古体诗、近体诗、词的特点,体会诵读时不同的韵律。
2.背诵并默写古诗词,体会和理解诗词中所寄寓的作者情感。
3.学会“知人论世”,品析诗词传情达意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1.了解古体诗、今体诗、词的特点,学会“知人论世”。
2.体会和理解诗词中所寄寓的作者情感,品析诗词传情达意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5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学习《饮酒(其五)》一、导入新课1.猜猜诗人根据下面三句诗,猜一猜,这三句诗都写的是谁?①秋丛绕舍似陶家,便绕篱边日渐斜。
②古来圣贤多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③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明确:陶渊明。
①句点明其姓“陶”,“秋”“篱”很容易让人想到“采菊东篱下”;②句说他嗜酒;③句道其诗歌语言特点。
2.导入新课历代文人素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一是赋诗。
陶渊明也喜欢喝酒,常酣饮赋诗,在他现存的174诗文中,有56篇都写到饮酒,其中《饮酒》是其辞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组诗,一共有二十首,多为酒后即兴之作,都用“饮酒”命名,大多直抒胸臆。
他不仅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还是文学史上大量写饮酒诗的第一人。
他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饮酒》组诗中名气最大的第五首,体裁是五言诗,咏怀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
三、活动一:解“饮酒”之题1.释题诗题为《饮酒》,诗中为何无“酒”?明确:《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写作背景: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