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将军始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将军》阅读答案(优秀12篇)

《大将军》阅读答案(优秀12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编辑老李给家人们整编的12篇除虫大将军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大将军》阅读答案篇一司马颖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
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①相图。
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
乐令既允朝望②,加有昏③亲,群小谗于长沙。
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注释:①构兵:出兵交战。
②允:确实。
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
③昏:通“婚”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
(4分)⑴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⑵遂构兵相图()⑶群小谗于长沙()⑷徐答曰()2、请给下面句子断句。
(2分)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3、结合原文说说尚书令乐广是怎样的人。
(2分)参考答案:1、⑴嫁给⑵图谋⑶说坏话⑷从容2、王兄长沙王/ 执权于洛/ 遂构兵相图3、从他神态自若的。
回答长沙王的查问,可看出他的从容镇定;从他的答话“岂以五男易一女?”,可看出他机智善辩;从“乐令既允朝望”,可看出他有威望。
(答出一点即可)《大将军》阅读答案篇二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陶渊明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
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
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
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
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
冲默①有远量,弱冠俦类②咸敬之。
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
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
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
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
辟君部庐陵从事。
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
对曰:嘉不知,还传③当问从吏。
亮以麈尾④掩口而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附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 jià) 宰.割(zăi)可歌可泣.(qì)B.弥.高( mÍ) 赫.然(hè)气冲斗.牛(dŏu)C.簇.新(cù) 校.对(xiào)鲜.为人知(xiān)D.草率.(shuài)揩桌子(kāi) 深恶.痛绝(wù)2、下列各项中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原委吝啬刨根问底道听途说B.云宵烂漫漠不关心当仁不让C.慷慨倜傥意味深长力不遐供D.鉴赏题纲真知灼见诲人不倦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要达到“问责必严”这一要求和目标,必须揪住问题不放、针对问题“不求..甚解..”。
B.他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C.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
B.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管理。
C.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D.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甘肃省博物馆获得历史文物藏品近82 000多件。
5、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比喻拟人对偶排比B.比喻排比对偶拟人C.排比对偶比喻拟人D.拟人排比比喻对偶6、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八上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八上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1. 8年级课外古文阅读及答案(一)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诋毁,指责)处,姑置之。
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
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
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
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
齐己《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
”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
”齐乃下拜。
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以示皎然。
皎然曰:“‘波’字不佳。
”某怒而去。
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
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姑置之(2)方敢示人(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2下列黑体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D策之不以其道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2)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文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5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二)唐太宗论弓矢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
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
更,轮流。
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黑体字。
(1)朕少好弓矢(2)皆非良材(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2 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D咨臣以当世之事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三)鲍君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注:①罝:网,用以捕鸟兽. 1解释文中黑体字。
河南省孟津一高2022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6)

河南省孟津一高2022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6)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有删改)秦二世立,不行仁政,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
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此之谓也。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
是二世之过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中》)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故周五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王大将军始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王大将军始下①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乘中鸣云露车径前②,曰:“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事克,当相用为荆州。
”既而忘之,以为南郡。
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免。
后兼三公③,署④数十人为官属。
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
于时称其知人。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始下”:指晋明帝时王敦起兵造反,东下京都一事。
②
中鸣云露车:一种车子,车上有望楼以窥敌进退。
中鸣,指云车中设
置鼓锣,指挥军队进退。
③三公:指三公尚书。
④署:任命。
1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A.一进而捷./ 捷.足先登
B.事克.,当相用为荆州/攻无不克.
C.明帝收.朗,欲杀之/收.放自如
D.帝寻.崩,得免/寻.欢作乐
13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135.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杨朗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答案】
133. B
134.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135.①王敦起兵造反,杨朗极力劝说: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
②作战时亲临战场指挥,“一进而捷”:善于指挥,有军事才能。
③提拔没有名气的人做官:有识人用人之明。
高考文言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人物传记类)

高考文言文模拟练习题及答案(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共22分)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尊卢沙愈怒,欲辞去。
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
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
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
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王曰:“然。
”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
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
尊卢沙瞠目视,不对。
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
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终身不言。
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
尊卢沙,亦其一人也。
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
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师:以……为师B.王趣.见,未至趣:催促C.闻晋约诸侯图.楚图:谋取D.或可少售.其妄售:实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A.瑕客之.,问之如大夫顷之.未发,太子迟之B.尚得奠枕而.寝耶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作《师说》以.贻之D.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 ( 3分)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5.文言文中说:“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

部编教材推荐名著《世说新语》导读与精要练习作者简介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豫州刺史、荆州刺史等官职。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
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刘义庆组织他们编成《世说新语》一书。
他们根据前人的著作,广泛收集材料,再由刘义庆加以润色整饰,编纂成书。
因此,《世说新语》虽是一部采辑旧书之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
作品概述《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上卷“德行”“言语”“政事”“文学”4门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之王导愧不救伯仁(含答案)

王导愧不救伯仁【原文】王大将军起事①,丞相兄弟诣阙谢②。
周侯深忧诸王③,始入,甚有忧色。
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④周直过不应。
既入,苦相存救。
既释,周大说,饮酒。
既释,周大说,饮酒。
及出,诸王故在门。
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大将军至石头⑤,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
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
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
逮周侯被害⑥,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
幽冥中负此人!”(选自《世说新语·尤悔》)【注释】①王大将军:王敦。
起事:指王敦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以讨伐刘隗为名,从武昌起兵攻建康。
②丞相:王导。
诣:到……去。
阙(què):朝廷。
谢:谢罪。
③周侯:周觊,字伯仁。
深忧诸王:王敦是王导的堂兄。
王敦起兵后,刘隗劝晋元帝将王氏全部杀掉,所以周侯深忧诸王。
④百口:指全家人的性命。
⑤石头:石头城。
⑥逮:到。
【解词】①既释,周大说()②周侯可为三公不()③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④周侯由我而死()【答案】①既释,周大说(同“悦”,高兴。
)②周侯可为三公不(同“否”,相当于吗)③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于是,就)④周侯由我而死(因为)【译文】王敦起兵作乱,王导兄弟到朝廷请罪。
周觊很为王家人担忧,刚刚进宫时,脸上充满有忧愁的神色。
王导呼喊周觊道:“我全家百口人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周觊径直走过去没有应答。
进去后,周觊竭尽全力保全援救他们。
王导等被免罪后,周觊很高兴,喝了酒。
等到走出来的时候,王家人仍然在门口。
周觊说:“今年杀了那些逆贼,我要取颗斗大的金印挂在肘后。
”王敦打进石头城后,问王导:“周侯可以担任三公吗?”王导不回答。
王敦又问:“可以担任尚书令吗?”王导还是没有回答。
王敦于是说:“像这样,只有杀了他罢了!”王导又默不作声。
等到周觊被杀后,王导才知道周觊救过自己,叹息道:“我不杀周侯,周侯却因我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王大将军始下①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乘中鸣云露车径前②,曰:“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事克,当相用为荆州。
”既而忘之,以为南郡。
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免。
后兼三公③,署④数十人为官属。
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
于时称其知人。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始下”:指晋明帝时王敦起兵造反,东下京都一事。
②中鸣云露车:一种车子,车上有望楼以窥敌进退。
中鸣,指云车中设置鼓锣,指挥军队进退。
③三公:指三公尚书。
④署:任命。
13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
A.一进而捷./ 捷.足先登
B.事克.,当相用为荆州/攻无不克.
C.明帝收.朗,欲杀之/收.放自如
D.帝寻.崩,得免/寻.欢作乐
13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135.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杨朗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答案】
133. B
134.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135.①王敦起兵造反,杨朗极力劝说: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
②作战时亲临战场指挥,“一进而捷”:善于指挥,有军事才能。
③提拔没有名气的人做官:有识人用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