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5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解析人民版

合集下载

精选推荐019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5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精选推荐019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5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五)(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0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B.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C.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B[材料中并没有对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的提及,故A项错误;从1894年至1920年,中国的无产阶级数量激增了100多倍,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涉及,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的数量剧增并不等于新型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故D项错误。

]2.“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

”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B[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

] 3.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这表明中共成立后,要进行()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革命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合,故A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题干不符,故C 项错误;据材料中“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5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5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民版必修1

课时作业5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一时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2.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A.北伐战争B.百团大战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3.(2013·江苏徐州摸底)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部队工作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其中三大纪律的内容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由此可见新式军队与旧军队的根本区别是( )A.代表工农利益B.战斗力强C.服从指挥D.注重战术4.图1是发行于1934年的纸币。

当年发行该纸币的银行旧址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B.②C.③D.④5.“我们要保证,一方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

”从这份电报的内容可以判断,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B.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6.“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

”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B.九一八事变C.伪满洲国建立D.苏联对日宣战7.(2013·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质检)《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含解析)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含解析)人民版

综合检测(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

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 )A.维护政局稳定B.进行革命动员C.建立统一战线D.培育国家认同解析:选D 维护政局稳定是北洋政府统治者的目的,而材料强调的是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没有进行革命斗争,故B项错误;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故C项错误;由材料“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可知,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民族意识、国家认同思想得到发展,故D项正确。

2.表格内容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史实是 ( )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D.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解析:选B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火线,故A项错误;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均说明学生在运动中有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据材料“北京”“北京学界”得出并不是所有的大中型城市,故C项错误;据材料“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可知是反对日本占领青岛,营救同学,不是盲目排日,故D项错误。

3.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

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解析:选C 题干中的文化运动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政治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而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故选C项。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5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民版

(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5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人民版

【优化指导】(新课标)202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5 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50分)1.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通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

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

但目前仍然缺席。

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校长:L.H.泰纳(Turner) A.民族工业开展,劳动力需求增加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3.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4.1925年毛泽东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其中“谁主沉浮”提醒了作者当时思考的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是( )A.建立政党,发动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问题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展国民革命的问题C.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D.应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组建革命队伍的问题解析:选C。

此题考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1925年”“谁主沉浮”等信息可知正处于国民大革命的前夜,A、B、D三项在时间上不符。

5.(2023年安徽卷)以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展到底”解析:选B。

此题考察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北伐战争,意在考察考生获取地图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业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第5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业

课时作业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本溪高三评估]电影《我的1919》中,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不断被传诵复制。

目前学者们遍查资料档案,并未发现该精彩发言的记录。

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证明中国要求的合法性B.宁可信其有,不排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C.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D.该发言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也具有史料价值解析:电影不是真正的音像史料,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研究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依据法理、据理力争比“精彩发言”更重要,故A 项正确;不能把电影作为真实史料,故排除B项;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的,但不一定是合理的,故C项错误;“发言”与“史料价值”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9·银川高三摸底测试]中共一大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则指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各阶级有了清醒的认识B.中国共产党萌发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C.中国共产党逐渐正确认识了当时的中国国情D.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认识由幼稚走向成熟解析:中共一大规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因为当时中国的掌权者是北洋军阀而不是资产阶级,所以说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是不对的,而中共二大上提出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则是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的,故C符合题意,所以选C;A项不符合史实,中共萌发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是在中共二大之后,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在1927年之后,故排除A、B、D民运动的发展,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开始后,随着农民运动格局北移,广东农民运动不再高涨,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
返回
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返回
01 自主学习区
知识成串· 记得更快
02 认知深化区
史料印证· 学得更清
03 综合提能区
纵引横连· 掌握更全
04 达标检测区
每课一评· 步步提能
返回





返回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
返回
返回
返回
轻巧识记——五四爱国运动
返回
概念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D
返回 3.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
略是要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同时,又提出“打破 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 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当时 A.中共中央对时局估计过于乐观 B.革命形势利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不断完善 D.中共党内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 )
返回
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 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 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 军委 佳亥(9日21~23时)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和“华 东局、华北局、中原局”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 战役是淮海战役,故选C项;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发生在抗日 战争时期,当时并没有所谓的“华东局、华北局、中原局”, 排除A、B两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1日,这与材料中 的“9日”不符,排除D项。
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
解析:根据材料中“广州军”“吴佩孚”等信息可知是国 民革命军的北伐,它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故C项正确; A项是遵义会议,B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D项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

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备战2021) 05 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训练

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备战2021) 05 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专题训练

备战202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05 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2021陕西百校联考〕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向前,可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可看到各式各样的“救亡〞和“强国〞的实践。

在这承前启后的时点,五四运动轰然爆发,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无视的坐标,具有永恒的意义。

这主要说明,五四运动()【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坐标〞性意义主要表达在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开展的全方位的影响上,即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A项正确。

B、D两项只是五四运动影响的一局部,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表述与材料中“承前启后的时点〞“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无视的坐标〞等信息不符,故排除。

2.〔2021湘东七校联考〕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二大明确规定了党的组织原那么,说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排除A项;这些组织原那么并不能防止右倾时机主义错误的出现,故排除C项;中共自成立起就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故排除D项。

3.〔2021河南信阳一中阶段性检测〕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

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识到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在此根底上,中共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C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于1924年,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于1922年,中国革命领导权掌握在工人阶级手中,故A、B、D三项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练习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练习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后限时集训(五)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合肥三模)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

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C[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开始的,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东北人民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战场问题,故B项错误;面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决心抗击日本的侵略,可见东北人民是抗日的先锋,故C项正确;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D项错误。

]2.(2019·贵州遵义航天中学二模)顾颉刚是“古史辩派”的创始人,他在1934年邀集同仁组建“禹贡学会”,致力于历史地理的研究,旨在“明辨疆域,昭告国人,神州版图,不容强邻侵吞”。

这表明他当时的着眼点在于( )A.通过研究历史地理来为中国当时的现实服务B.主要是想抵抗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C.服务于当时的经济建设运动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巩固资本主义制度A[材料“1934年”“明辨疆域,昭告国人,神州版图,不容强邻侵吞”表明,当时顾颉刚要通过研究历史地理来为中国当时的抗战现实服务,故A项正确;全面抗战时期是从1937年开始的,故B项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发展经济,故D项排除。

]3.(2018·太原二模)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

这些举动( )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C.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D[题干提及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打着民族复兴旗号,有利于激发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滨州高三期末考试题)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的了。

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由此可知( ) A.陈独秀反对学生的爱国行为B.爱国主义成为那一时期的主旋律C.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D.五四运动的浪潮阻碍了社会发展B[材料中陈独秀强调爱国“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也就是说他也肯定学生大多数的爱国行为,只是反对不合理的爱国,故A项错误;材料中陈独秀说“自从山东……十万八千丈”,爱国“天经地义”,这直接体现了在当时爱国是社会的主流意识,是主旋律,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山东问题后爱国声浪越来越高,并不是因山东问题才激发爱国主义,由于近代民族危机,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早就产生,故C项错误;材料是反对不理性的爱国行为,并非否定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因此不能体现五四运动阻碍了社会发展,故D项错误。

] 2.(2019·湖南十三校一联)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更名为国民革命军,初期国民革命军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领导。

党代表及政治部的设立( )A.使国民革命军主要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是学习美英等国军队建设的结果C.有利于提高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D.使国民革命军成为工农革命武装C[国民革命军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领导,可以提高军队的政治素养,有利于提高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故选C项;当时国民革命军主要是受国民党领导,故A项与史实不符;英美等国军队中并未设立党代表及政治部,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军并非工农革命武装,故D项错误。

]3.(2019·河南洛阳联考)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养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

这些情形的出现(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促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C.有利于团结农民共同抗日D.调动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A[本题考查国共合作。

根据材料中“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养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可知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动员农民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故A项正确。

]4.(2018·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一诊)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爆发B.中国共产党诞生C.国民革命运动开展D.南昌起义爆发D[由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失败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并未担当起领导责任,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D 项正确。

]5.(2019·湖南师大附中联考)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

”该思想( )A.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B.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认识C.应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D.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D[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根据材料中的“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可知已具备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思想,这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故选D项。

]6.(2018·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一模)1930年5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C.中国共产党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根据“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C项正确;由题干时间“1930年5月”可知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李立三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的国情,也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排除B、D两项。

]7.(2019·湖南十三校联考)下表是不同史料关于井冈山会师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B.井冈山会师的时间是1928年4月C.井冈山会师后首战失利退宁冈D.井冈山会师后军队称为工农革命军B[本题考查对井冈山会师的认识。

由第一则材料“四月,朱毛两部及湘南农军退到宁冈,再开始边界的割据”可知,朱毛两部先会师后再退居宁冈,这与第二则材料讲述的朱毛会师于宁冈县砻市不符,故A项错误;由第二则材料可知1928年4月朱毛会师,而其他两则出自1928年4月的材料均提到了朱毛两部会师,可用来印证第二则材料,故B项正确;第一则材料只提到朱毛两部退到宁冈,不能说明这次战役是朱毛会师后的首战,故C项错误;三则材料中均未提到朱毛会师后的军队名称,故D项错误。

]8.(2019·河南名校联考)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

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A[本题考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思考革命的新出路,材料中提及的“割据”体现了中共中央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提及“割据”不等同于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开始注重农民阶级的力量,故D项错误。

]9.(2019·湖南衡阳联考)下图是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示意图。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B.湖南农民运动高涨C.新的革命道路开辟D.工人运动转入低潮C[分析材料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以工人阶级为主,而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以农民阶级为主。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量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与革命人士,使中国共产党革命运动进入低潮,因而不会出现1928年农民大量增加的情况,故A项错误;经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湖南农民运动也进入低潮,B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转战井冈山,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的革命道路,因而大量吸引农民加入革命队伍,故C项正确;1927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工人运动,D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0.(2018·广东广州一模)1946年的政协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规定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规定省为地方自治最高单位,省长民选,各省制定省宪等。

政协会议做出的这些规定( )A.加快了国民政府改组的进程B.延缓了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的爆发C.成为国共重庆和谈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解放区政权的存在和发展D[政协会议做出的这些规定国民政府没有执行,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借政协会议准备内战,这些规定并不能延缓内战爆发,故B项错误;政协会议在重庆谈判之后,这些规定不是重庆和谈的政治基础,故C项错误;中央与地方分权、自治、民选、省宪等内容有利于解放区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故D项正确。

]11.(2019·江西百校联考)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

这表明( ) A.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B.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C.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D.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A[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

从材料信息看,国民党大量吸收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并组织培训,说明国民党企图在四川负隅顽抗,故选A项;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无法说明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故B项排除;C项明显错误;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并不能代表广大“民众”,故D项排除。

]12.(2018·江苏南通一模)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

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C[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相符,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福建连城高三测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材料三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即国民党一大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

终要把军阀来推翻,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

至于对外的责任,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摘自孙中山《国民党宣言的旨趣》(1)材料一中“奋斗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什么纲领?有何意义?(10分)(2)据材料一、三,分析指出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这对国共第一次合作起了什么作用?(9分)(3)从材料二来看,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怎样的组织形式与国民党合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看待国共两党的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