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合集下载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19张PPT)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19张PPT)
e df
镜另一侧可看到烛焰正立的放大的像。
的另一侧也看不到像。
(4):把蜡烛放在(
a b c
2F
2018/8/14
(5):若把蜡烛放在 的像离透镜最远。
d
点,屏上出现
(6):当把蜡烛由a点向d点移动,像的大 小 变大 ,像距 变大 . ( 7):把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光屏上得 不到像,请你想想是什么原因?
等大的、 实像。 实像位于凸透镜另一侧的2 倍焦距处, V=2f
物体与实像之间的距离是 4f 物体在凸透镜的特殊位置的成像特点(联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物像等大;像距=物距 ( 2f )
.
.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 u=f ),
不成像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 20厘米 时,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象,此时像距为1 3厘米,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D ] A:f>20cm C 10cm<f<13cm B 13cm<f<20cm D 6.5cm<f<1物距(u) 像距(v)
等大、倒立 的实像 缩小、倒立 的实像 放大、倒立 的实像 放大、正立 的虚像
2018/8/14
u=2f
v=2f f<v<2f v>2f
u>2f
f<u<2f u<f
·
·· · · ·
物距:U 像距:v
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U>2f ),成 倒立的、 缩小的、 实 像。 像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f<v<2f) 物体与 实 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2018/8/1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保持凸透镜的位置 不变,分别将蜡烛放在a、b、c、d、e、f点,并分别调 整光屏的位置,观察蜡烛在光屏上成的像,则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共30张PPT)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共30张PPT)
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固定好后,无论怎样移动 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可能有哪些?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实验中有关问题
实验中,蜡烛烧短了,则火焰的像会哪儿移动? 在观察屏上的像时,如果忽然有风把蜡烛的火焰吹向 左边,那么屏上的像向什么方向飘动?
实验中,将凸透镜用纸挡住一半,还能成像吗?成像 的情况有何不同?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像的性质
物距(u)
像距(v)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2f
倒立
u =2f
倒立
f<u<2f
倒立
缩小 等大 放大
实像 实像 实像
f<v<2f (物像异侧)
v=2f (物像异侧)
v>2f (物像异侧)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物像同侧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例1 有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此时在距透镜20cm光屏上
放大镜 思考: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 的像,她应该如何调节?
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课时
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实验中有关问题
组装器材时,自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 光屏,这个顺序可以改变吗?为什么?
器材依次放置好后,调整三者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什么?
例6 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为10cm, 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投影片距离镜头为4cm 时,屏幕上将( B ) A.得到正立、缩小的像 B.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C.得到一个小的光斑 D.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
例2 如图所示是透射式投影仪的原理图。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重要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装置
1、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刻度尺
2、安装:凸透镜在中间,两侧分别放置蜡烛和透镜
3、调试:调节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
目的: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二)重要名词
物距u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 :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操作步骤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太阳光、手电筒光),在另一侧来回移动光屏,直至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侧车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保持透镜不动,使烛焰从距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直至找到清晰的像。

辅导:如从离透镜很近的距离开始远离透镜,很容易一开始就是虚像,导致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有悖由易入难原则。

3、记录物距与像距,观察像大小、正倒、移动方向与物距的关系;
(四)实像规律
1、 物靠近,像远大;
辅导: 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
物体靠近透镜,像由缩小变为等大,直至放大。

u
v f 2f f 2f 2f f f
2f f f 2f
2f 物体移动方的向 像移动的方向。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 (共20张PPT)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 (共20张PPT)
【总结】
课堂总结:
1、凸透镜成像规律: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3、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
如果把今天在实验中用到的
凸透镜盖住一半,像会

C
A、像会消失 B、像剩下一半 C、像变暗 D、像不变
课堂练习:
攻关小练习 共分为三层 逐层增加难度
f大=10cm f小=5cm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 等
上图中几个元件的名称为:
A是:
光具座
,B是: 光屏

C是:
凸透镜
,D是: 烛焰

设计实验
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凸透镜、蜡烛、光屏如何放置?
注意:调整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实验数据(f=10cm)
像的性质 实验的次数
倒立、缩小

的像

倒立、放大

的像

物距U/cm 40 30 15 12
实验数据(f=5cm)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 的像
倒立、放大 的像
实验的次数 ① ② ① ②
物距U/cm 20 15 8 6
像距v/cm
13 14.5 26 38
像距v/cm
5 7 12 18
第三关练习
5、一块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有一个物体,沿主 光轴从离凸透镜40厘米处逐渐移到15厘米处。在此过
程中像的大小变化情况…………………………(C )
A、都成放大的像 C、先成缩小的像,后成放大的像 B、都成缩小的像 D、先成放大的像,后成缩小的像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例1 [中考·淮安]如图2所示,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 位于凸透镜的_主__光__轴_上.
感悟新知
解析: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 屏的中央,要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都位于凸透镜的主光 轴上.
实验记录:
焦距f/cm 8 10
感悟新m
60~16.5
15.5~9.2
59~19.5
20.5~12
感悟新知
初步结论:物体在两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像在焦点和两倍焦距之间.
结论拓展 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靠近焦点;物体越靠近两倍
焦距,像也越靠近两倍焦距.
感悟新知
(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 则烛焰的像亮度将_变__暗___.
解析: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可以呈现完整的像,但像 会变暗些.
感悟新知
1.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如图3, 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
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 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此可以测出 凸透镜的焦距是__1_0_.0__cm.
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 观察 像的大小、倒立和像距是如何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
感悟新知
深度思考 什么情况下,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像距?如何调节光屏使成像最清晰?
深度思考 光屏上呈现的像最清晰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
距. 粗调光屏找到烛焰的像;左右微调光屏使像清晰.
感悟新知
感悟新知
3. 探究光屏呈现倒立、放大像的物距
实验设计:烛焰在“缩小像和放大像”“光屏上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典型例题
8、某实验小组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 验中,记录下了物距和像距的一些对应的数 据,并根据数据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请 你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观察并分析曲线, 确定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深度探究
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 高度上
深度探究
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拓展探究
思考
1、你能发现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你能发现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拓展总结
思考
2、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 什么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 减小,像距、像的大小是怎样变化的?
2、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 向如图(a)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 12cm时,如图(b)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 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像。 (完整叙述像的性质)
典型例题
3、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 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 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可推断:甲透镜的焦 距 乙透镜的焦距(填“小于”、“等于” 或“大于”)。
典型例题
4、凸透镜前一个物体,在镜后的光屏上 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如果将物体与凸透 镜的距离减小一半,则物体不可能成(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典型例题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 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 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 规律相同的是( )
2、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已经调 整在同一高度上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3. 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能够描述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三种情况。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白纸、直尺。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窗户外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线是如何从窗户射入教室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的基本原理,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和三种情况。

3. 实验演示:利用凸透镜、光屏、蜡烛等教具,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成像情况。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解决。

5. 知识巩固:通过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凸透镜成像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四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凸透镜成像的定义和原理二、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1.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2.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

3.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cm的位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求成像情况。

答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 题目:一个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0cm的位置,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求成像情况。

答案: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有了直观的认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共21张PPT)-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共21张PPT)-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2024/3/18
例: 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
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
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65cm处,则成像
的情况是 (
)
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 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
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u<2f,即 f<30cm<2f,解得:15cm<f<30cm,当物 距为65cm,u>2f。所以成倒立缩平台等的表示图标,
作图元素 立体部件化组合 数据库
作图元素
放一些财务数据或者市场 份额(国内、国际)、产 品归类、组织结构之类的 文字,反白字,加阴影。
TM
AGW
G
作图元素
产品示意图标,使用时标上名称。 (组网图不能使用产品实物图, 所以大家要善于运用此示意图标)
GK
C&C08 iNET
MSR多业务交换机 (ATM/IP/MPLS)
路由器
原则上产品 都要用右边 的符号,但 对于无法用 符号表达的 就用此色块 示意,标上 名称即可。
ATM交换机
MD
MPLS
Thank You!
图库用法指导
1、此图标库在色彩方面大致分为鲜亮色(符号及元素)和沉稳 色(各终端及实物场景),使用时,注意鲜亮色和沉稳色要 平衡,画面不要全是鲜亮色或者全是沉稳色。
Soft X (CS)
策略管理服务器
SGW 信令网关
GK
C&C08 iNET
MSR多业务交换机 (ATM/IP/MPLS)
路由器
原则上产品 都要用右边 的符号,但 对于无法用 符号表达的 就用此色块 示意,标上 名称即可。
ATM交换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点评(西安市铁一中贝鸿)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以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引导、课后巩固,避免了学生以往出现的对实验内容和方法不明就里,弥补了个别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并且在总结得到透镜成像规律后给予了及时的总结提升,再加以思考起来难度很大但是操作起
来结果一目了然的练习题,很好的解决了本节的拓展难题。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间紧的矛盾。

教学过程设计紧凑,学生活动设计比较丰富多样。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果教学设计中再关注到本节课的另一个重要教学难点,即是帮助学生记忆成像规律,会对以后教学中对于该知识的灵活应用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