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与生命科学介绍

合集下载

光学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光学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光学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一、引言生命科学以生物现象和现象为对象,包括生态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是当今科学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光学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其高分辨率、无侵入性、高灵敏度和实时性等特点,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光学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显微镜成像技术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工具,也是光学成像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生命科学要研究的尺度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到器官、个体,而光学显微镜能够跨越这些尺度,从原子、分子水平到细胞、组织甚至整个生物体结构的观察和分析,能够实现受体、分子内部结构、肿瘤治疗等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探索和研究。

1.激光共焦显微镜成像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是一种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其优点在于非常适合于对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分子进行观察和分析。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利用可聚焦物镜(明场)、激光(激光变焦)、扫描镜以及光电二极管数组(探测)等部分,利用激光扫描样品内部,以快速获取有机体以及单个细胞在空间分布上的微小信息,其成像特点相对于单项成像技术更加细腻,不同层次下的信息相互衔接,完成器官系统及单细胞水平的空间方位组合、环境响应、细胞分支成形等多种信息研究。

2.百倍率显微镜成像技术百倍率显微镜(Bright field Microscopy, BF)成像技术是一种最基本的显微镜成像方法,这种方法利用透射光,使试样成像在亮底乌胶板(白底或透明背景)上,可以较好地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或生物分离的细胞及其他组织结构。

三、全息成像技术光学全息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产生干涉图像并将之转化为生物图像的一种方法,优点是直接记录了光场的波干涉图,因此可以获得很高的精度,从而使图像能保持光学各向异性和具有深度感。

在生命科学中应用较多的全息成像技术是数字全息成像技术(Digital Holography Microscopy, DHM),可以实现光学定量成像,其革新性在于可以实时测量生命实例的三维数据,提供具有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机会,并且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和样品准备。

光学显微镜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光学显微镜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光学显微镜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生命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生物特征和生物学结构的综合科学。

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光学显微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着重介绍光学显微镜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一、细胞学领域的应用细胞是构成生物的最小单位,研究细胞是生命科学的基础。

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例如,亮场显微镜可以观察细胞内各种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等;荧光显微镜可以标记特定的蛋白质或核酸,并可实时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转移和作用,为研究细胞信号转导、分化和凋亡等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生物化学反应和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内容的科学。

光学显微镜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共聚焦显微镜、两光子激光显微镜等高分辨率显微镜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观察细胞内复杂的分子结构,如微管、细胞骨架网络等;还可以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恢复等技术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质与DNA、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三、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疾病的科学。

光学显微镜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多光子激光显微镜、成像荧光共轭焦外显微镜等高分辨显微镜可以观察神经元和突触的形态和结构,及其在发育、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光遗传学技术可以通过激光的光刺激方式,精确操纵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以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神经网络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综上所述,光学显微镜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并且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新型设备的诞生,光学显微镜技术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更加精确、敏感和高效的手段。

生命科学中各种光学方法

生命科学中各种光学方法

生命科学中各种光学方法
生命科学中应用了多种光学方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光学显微镜: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光学方法,用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通过这种技术,科学家可以观察细胞器的形态和分布,以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利用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标记样本,然后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激发这些荧光物质,使其发出荧光。

通过观察荧光的分布和强度,可以研究生物分子的定位和动态变化。

3. 共聚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采用激光作为光源,通过聚焦到样本的特定深度并逐层扫描,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观察活细胞或组织的动态过程。

4. 光学活体成像:光学活体成像技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穿透生物组织,并检测组织内部的荧光信号。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组织的情况下观察生物分子的定位和动态变化。

5. 光学干涉仪:光学干涉仪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测量微小位移和形变。

在生物学领域,它可以用于测量细胞和组织的机械性能,如硬度、弹性和粘弹性等。

6. 光学散射仪:光学散射仪利用光的散射原理测量颗粒或组织的粒径和形状。

在生物学领域,它可以用于测量细胞、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形态。

这些光学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活动的机制和生物分子的功能。

光学仪器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光学仪器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光学仪器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光学仪器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显微镜、光谱分析、成像和检测等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生物体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光学仪器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一些关键技术和实例。

显微镜技术显微镜技术是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光学显微镜利用光学原理将微小生物体或细胞放大,使我们能够观察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高分辨率显微镜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揭示细胞内部的细节。

此外,荧光显微镜通过使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样本,使特定分子或结构发光,从而能够观察到细胞内的特定过程。

这些显微镜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光的谱性质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一种技术。

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光谱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分析、DNA测序和化学成分分析等方面。

通过分析样本的光谱,可以得到有关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信息,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功能和机制。

成像技术光学成像技术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光学显微镜成像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实时观察细胞内部过程的程度。

此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细胞和组织图像,用于研究细胞行为和组织结构。

光学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肿瘤研究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的检测和监测。

光学传感器能够检测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细胞活动和组织功能等。

它们在生物医学检测、药物筛选和生物传感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些光学仪器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中应用的实例:1.荧光显微镜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通过荧光显微镜,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信号传递过程,进一步了解大脑的功能和疾病机制。

2.光谱分析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通过光谱分析技术,可以鉴定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为蛋白质功能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生物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生物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生物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光学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

它利用光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特性,实现对生物进程的观察和操作,为生物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

下面将从多方面介绍生物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光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光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历史悠久,最常见的是在显微镜中的应用。

从17世纪末的单透镜显微镜到现在的复合显微镜,显微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微小的细胞结构和有关生命过程的信息。

而生物光学技术更进一步,通过合成荧光探针、光操作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手段,实现对细胞和分子机制的更为精细的观测和操作。

荧光成像技术与蛋白质结构研究荧光成像技术是在生物光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通过荧光探针标记目标分子,用光谱仪或荧光显微镜实现对其成像,从而对细胞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

其中,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SPALM、STORM、PALM)更是突破了传统显微镜的限制,实现了对细胞亚细胞结构的超分辨率成像。

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中,荧光标记也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完整的蛋白质结构的决定是通过高分辨技术,如X射线晶体学实现的,而X射线技术要求蛋白质必须形成晶体,这使得很多重要蛋白质的结构无法被解析。

而荧光标记则可以通过鲁棒的共轭环结构和氨基酸靠近的空间关系,刻画蛋白质结构,对于某些无法通过X射线技术解析的蛋白质结构,荧光标记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光遗传学光遗传学是近年来兴起的生物光学技术。

它利用来自蓝细菌的绿色荧光蛋白(GFP)为基础,构建如C1V1、ChR2等绿色荧光蛋白靶向激活或靶向抑制等光控蛋白质,这些光控蛋白质可以被光实时操控,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理活动,如脑神经元兴奋性调控、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例如,在脑神经元兴奋性调控方面,ChR2是一种可以被蓝光激发的离子通道蛋白家族,能够调控神经元的兴奋性。

由于光的穿透能力限制,ChR2等的调控仅限于表层神经元的激活,但是Chrimson相应地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可以实现对神经元的深层激活。

生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光学技术

生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光学技术

生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光学技术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自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飞速发展,光学技术的种类也不断增加,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本文将介绍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常用的光学技术。

一、荧光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中最常用的光学技术之一。

荧光显微镜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荧光标记把需要研究的生物分子标记上,然后加以检测。

通过选取与荧光标记的激发光波长相应的检测滤镜,能够将荧光信号分离出来,从而完成信号的检测。

荧光显微镜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细胞膜、生物小分子等)的研究中。

二、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显微镜技术之一。

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能够在光学切片扫描中进行三维成像,使3D物体的各个细节都得以呈现出来。

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原理是将脉冲激光反射到同一焦点上,通过光学手段解决了传统显微镜分辨率受限的问题。

由于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能提供高分辨率成像,因此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三维形态解析和细胞成像中。

三、全息显微镜技术全息显微镜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干涉的原理对物体进行三维成像的技术。

它将激光束分裂成一个参考波和一个信号波,将这两个波合并之后,通过干涉的原理得到三维成像。

全息显微镜技术因其非接触式成像和高分辨率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及其组成结构、细胞生理活动以及神经元轴突成像等方面的研究中。

四、双光子显微镜技术双光子显微镜技术是一种具有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光学成像技术。

通过双光子吸收产生原位激光光子,从而控制成像深度和分辨率。

双光子显微镜技术不需要荧光标记,直接对样品进行检测,使得该技术成为研究含水化合物、活体组织的一个重要手段。

双光子显微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元成像、病毒研究、肿瘤研究等领域。

总之,光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光学技术的种类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荧光显微镜技术、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全息显微镜技术和双光子显微镜技术等多种光学技术都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光学显微镜是一种使用光学原理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它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细胞结构的研究、微生物的观察、组织的形态学分析等方面。

细胞结构的研究光学显微镜是最常用的细胞研究工具之一。

通过显微镜,科学家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都是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

此外,显微镜还可以用来研究细胞内部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这些细胞器对细胞的正常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的形态和分布,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的生理过程。

微生物的观察光学显微镜不仅可以用来观察细胞,还可以用来观察微生物。

微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光学显微镜,科学家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状况。

这对于研究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生理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显微镜还可以用来观察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寄生虫与宿主细胞的关系等。

组织的形态学分析光学显微镜还可以用来观察和分析组织样本。

通过切片技术,将组织样本制成薄片,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

这对于研究组织的发育、病变和再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组织结构、细胞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的空间分布等。

这些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微小生物和组织结构的强大工具。

通过显微镜,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荧光显微技术的应用荧光显微技术的原理荧光显微技术是在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利用荧光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荧光的原理来进行观察的一种技术。

荧光显微镜通常使用紫外光或蓝光作为激发光源,激发荧光物质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样品发出的荧光信号。

荧光显微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良好的对比度等特点,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

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

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生物、生态、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包括细胞、分子、生态等。

在研究生命科学时,光学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

一、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光学显微镜是指通过光学方法放大物体视野的一种科学仪器,它的作用是放大物体的图像,使人们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细胞和分子的结构和变化。

光学显微镜对于生命科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使得生命科学的研究变得更加深入。

它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进一步研究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还能够研究微生物,以及其他常见生物或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形态。

通过观察这些显微镜图像,生命科学家可以了解到细胞和分子的行为和互动,并发现各种生理生化反应,为解决一些不同领域的生命科学问题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数据和见解。

二、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研究难度很大。

但是,光学显微镜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分子结构,快速掌握分子组成和活动的研究方法。

通过光学显微镜的应用,生命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研究细胞结构、活性、分成、内部运作和氧化还原过程等。

而且,光学显微镜还可以确定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质,探索细胞的活性、代谢过程和生物体的整体规律。

三、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应用领域的扩展光学显微镜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研究。

它在生命科学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1. 生物医学领域生物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医学专家可以更好的研究患者的病变、诊断、治疗和治疗进展等。

例如,光学显微镜可以通过液体活体动态显微镜技术来观察生物分子、单细胞、组织恶变和分化,还可以针对一个具体的分化群体细胞进行三维重塑。

并且,光学显微镜可以为人类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许多支持和指导。

2. 免疫学领域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科学,它的发现使生命科学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工作原理
双目视差基本原理:人眼从两个稍有不同的角度 观看同一场景时,三维客观世界分别投影到人左 右眼的视网膜中,形成两幅具有视差相关性的差 异图像,人脑根据视差自动计算出场景中各点与 人的距离,从而得到场景的深度信息形成立体感。 由于内窥镜探入到人体腔内,我们借助两个 CCD 拍摄到两幅具有视差相关性的图像并传输显示到 二维屏幕上,在显示端使用相应的图像分离技术 使左右图像分别进入人的左右眼,则人脑就可以 自动融合成立体图像,得到深度信息。
早期光学显 微镜
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 人们就已发现通过 球形透明物体去观 察微小物体时,可 以使其放大成像。 后来逐渐对球形玻 璃表面能使物体放 大成像的规律有了 认识。
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 1610年前后,意大 利的伽利略和德国 的开普勒在研究望 远镜的同时,改变 物镜和目镜之间的 距离,得出合理的 显微镜光路结构。
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 19世纪70年代,德国 人阿贝奠定了显微镜 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 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 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 的迅速发展,并为19 世纪后半叶包括科赫、 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 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 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 力的工具
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 1850年出现了偏光 显微术;1893年出 现了干涉显微术; 1935年荷兰物理学 家泽尔尼克创造了 相衬显微术,他为 此在1953年获得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工作原理
• 实现立体成像的最简单方法是将左右图像 同时显示在屏幕上,利用透镜改变光路使 左眼只看见左图像,右眼只看见右图像
四、发展现状
• 由于三维电子内窥镜的广阔前景,国外的 医疗器械公司早在 20 世纪90 年代就先后推 出了不同类型的立体电视内窥镜产品。其 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LOS 公司、美国 ASTC(American Surgical TechnologyCorporation)公司和日本Olympus 公司生产的立体电视内窥镜
二、立体电子内窥镜简介
• 立体电子内窥镜是在电子内窥镜的基础上 伴随着计算机显示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 内窥镜中图像采集装置所获取的图像是在 2D 平面上的,这样无法确定组织间的相对 距离,而立体电子内窥镜中立体显示技术 依据人眼双目视差基本原理,借助于成像 技术从图像中获取距离信息,从而大大提 高了医生判断的准确性。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电子束穿透样品后,再用电子透镜成 像放大。它的光路与光学显微镜相仿, 可以直接获得一个样本的投影。在这种 电子显微镜中,图像细节的对比度是由 样品的原子对电子束的散射形成的。由 于电子需要穿过样本,因此样本必须非 常薄。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不穿过样品,仅以电子 束尽量聚焦在样本的一小块地方,然后一行一行地扫描 样本。入射的电子导致样本表面被激发出次级电子。显 微镜观察的是这些每个点散射出来的电子,放在样品旁 的闪烁晶体接收这些次级电子,通过放大后调制显像管 的电子束强度,从而改变显像管荧光屏上的亮度。显像 管的偏转线圈与样品表面上的电子束保持同步扫描,这 样显像管的荧光屏就显示出样品表面的形貌图像,这与 工业电视机的工作原理相类似。由于这样的显微镜中电 子不必透射样本,因此其电子加速的电压不必非常高。
5、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
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 技术从原理上打破 了原有的光学远场 衍射极限对光学系 统极限分辨率的限 制,在荧光分子帮 助下很容易超过光 学分辨率的极限, 达到纳米级分辨率。 利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可以让科学家们在分子水平上对活体 细胞进行研究,如观察活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与细胞器微小结构 以及细胞功能如何在分子水平表达及编码,对于理解生命过程 和疾病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光学显微镜 VS 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下的红细胞
电镜下的红细胞
4、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或 电显,是使用电子来展示物 件的内部或表面的显微镜。 高速的电子的波长比可见光 的波长短(波粒二象性), 而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其使用 的波长的限制,因此电子显 微镜的分辨率(约0.2纳米) 远高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 (约200纳米)。
光学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的放大成像原理,将人眼不能分辨 的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处微 小物体对眼睛的张角(视角大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大)
光学显微镜发展
古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 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 的像。后来在显微镜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 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现代又普遍 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象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 显微镜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 整的图象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1、微观生命世界初探 2、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3、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4、电子显微镜的原理 5、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生命世界初探
微笑 的植 物细 胞
(๑•ᴗ•๑)
微观生命世界初探
丧心 病狂 的 HIV
w(゚Д゚)w
微观生命世界初探
???
(⊙_⊙)?
2、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近代光学显 微镜
电子显微 镜
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 1926年汉斯· 布什研制 了第一个磁力电子透 镜。1931年厄恩斯 特· 卢斯卡和马克斯· 克 诺尔研制了第一台透 视电子显微镜。1986 年卢斯卡为此获得诺 贝尔物理学奖。1937 年第一台扫描透射电 子显微镜推出。
3、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主要包括物镜、目 镜、反光镜和聚光 器四个部件。广义 的说也包括照明光 源、滤光器、盖玻 片和载玻片等。
内窥镜的模样
立体电子内窥镜
• • • • 一、前言 二、立体电子内窥镜简介 三、工作原理 四、发展现状
一、前言
自 1860 年德国人发明内窥镜应用于医学以来, 内窥镜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从硬/软式内镜 发展到现在的纤维内镜、电子内镜,其关键 是成像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内镜中光电 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将光信号 转变为电信号传输并显示到监视器上,使医 生能更方便准确的观测到体腔内情况。同时, 人们可以将模拟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传送 到计算机上,从而能对图像进行更多的处理 和应用,这也使得电子内窥镜很快应用到医 院各个临床科室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