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在欧洲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
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

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内容摘要:浪漫主义文学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主流,其影响巨大且持续时间长。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是个政治风起云涌、工业变革的时代,在文化领域引起激荡,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便是一个直接反应。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叙述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背景一、政治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首先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震撼了整个欧洲,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拉开了一场持续几年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浪漫主义的产生就是这次大革命的直接反应。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然而,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推翻,人民生活更加恶化。
1799年11月,拿破仑政变,建立帝国,对内实行专制,对外连年发动战争,在对封建复辟势力进行斗争的同时,也进行独裁和侵略。
欧洲人们怨声载道。
1815年,拿破仑战败,俄、奥、普建立了“神圣同盟”,充当国际宪兵,镇压人民革命。
同年,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扶持下,法国波旁王朝复辟,称“复辟时期”(1815-1830)。
20年代,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高涨。
1830年7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
这短短几十年间,欧洲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宁中。
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民的普遍失望,拿破仑战争、欧洲“神圣战争”的镇压,封建王朝统治的恢复,使人民深受封建专制独栽的奴役,引起普遍的不满,向往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整个19世纪文学的精髓。
19世纪文学中的“世纪病”、“个人反抗”,都是在自由主义思潮的背景下产生。
浪漫主义作家把政治自由的原则广泛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
由此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它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文学艺术是社会的反映。
法国大革命没有彻底铲除欧洲的封建制度,资产阶级仍在曲折进行之中。
浪漫主义

1、时代风云的激荡浪漫主义是风云激荡的时代和特定的社会心理的产物。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以暴力革命的形式推翻了波旁王朝,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统治,吹响了个性自由与解放的号角,使人们长期被封建制度压制着的情感与欲望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各种各样的梦想与希望萦绕在人们的头脑中。
2、反击现实的浪潮法国大革命使封建贵族朝不虑夕;而无休无止的战争又使资产阶级民主派感觉人生无常。
其时社会上劳资矛盾日益尖锐,贫富悬殊愈趋明显。
这种现状催生了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失望和厌恶、对人生悲观绝望的社会思潮,引发了人们对于现实的自觉的“反击” 。
3、古典哲学的浸淫德国古典哲学作为哲学领域中的浪漫运动,其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心灵提到客观世界的创造主的地位,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客观唯心主义则把客观精神提到物质世界的地位,•然后把人提到精神发展的顶峰,因而都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抒情性和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4、乌托邦思想的影响圣西门、欧文、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十分投合浪漫主义者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的特殊心态,因而助长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5、文化传统的嬗变在文学传统上,浪漫主义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大致经过了中古传奇、感伤主义、哥特小说和前浪漫主义几个发展阶段,最终在1798年左右勃然崛起。
浪漫主义是对统治欧洲文坛200年之久的古典主义思潮的总清算,二者在20年代末期的法国文坛进行了“决战”,最后浪漫派大获全胜,古典主义被迫退出历史舞台。
1、强烈抒发主观激情“浪漫主义就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雨果“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华滋华斯“文学创作是心灵的直接表现”-拜伦“吐露出最哀伤的思想的歌”就是“最甜蜜的歌”-雪莱在时代的精神氛围中生发出来的抒情主义是浪漫主义最本质的特点:19世纪初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诗人们只能通过忆测去摸索社会生活的规律,用想象去创造和谐的社会现实的幻想,然后创造一系列抒情诗的图画和模糊而又虚幻的形象来填补他们对生活运动过程的理解。
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 、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 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 、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 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 、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 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第一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词义解析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
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amance,最初义为 , 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 用通俗语言写成的东西。 罗曼蒂克” 用通俗语言写成的东西。“罗曼蒂克” (Romantic)一词由此转化而来。 )一词由此转化而来。 英语用此词最初义为“传奇般的”、“幻想 英语用此词最初义为“传奇般的” 不真实的” 有贬义否定性的内涵。 的”、“不真实的”,有贬义否定性的内涵。 到18世纪,这个词才转变为褒义词,有感情丰 18世纪,这个词才转变为褒义词, 世纪 多情善感的意味。 富、多情善感的意味。
三、浪漫主义艺术
(一)浪漫主义画派
(法)籍里柯的 (法)德拉克洛瓦 (西班牙)戈雅 西班牙) (英)透纳 链接: 链接:浪漫主义绘画作品
(二)浪漫主义音乐
舒伯特、 舒伯特、柏辽兹 门德尔松、舒曼、肖邦、 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威尔第
柴可夫斯基、李斯特、 柴可夫斯基、李斯特、 瓦格纳
(二)浪漫主义音乐
二、浪漫主义运动
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 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 法国大革命 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 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 高涨时期的产物
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概述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sm)是19世纪初期至19世纪中叶的一种文化运动。
它起源于欧洲,逐渐传播到全球各地,影响深远。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重要性,追求自由、独立、真实和原始的艺术和文学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浪漫主义时期的起源、主要特点以及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起源浪漫主义时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不安定,许多人开始反思现实生活的局限性和制约。
他们渴望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浪漫主义也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英雄主义、自然崇拜以及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为浪漫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特点1.感性与理性的对立:浪漫主义强调情感、个人体验和直觉的重要性,与启蒙时代强调理性和科学的精神形成对比。
2.自然与超自然:浪漫主义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与自然界的神秘和超自然元素相联系。
自然被视为灵感的源泉和人类与上帝之间的中介。
3.爱情与独立:浪漫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意志。
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恋爱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文学和艺术作品的重要主题。
4.情感的充沛和强烈: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充沛和强烈表达。
作品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情绪,以及读者或观众对作品产生的情感共鸣。
5.反对现实的逃避:浪漫主义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社会等方面的失望和反抗。
许多浪漫主义作品具有理想化的情节和人物,以逃避当时社会和政治的局限。
1.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常涉及到爱情、自然和个人命运等主题。
代表作包括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拜伦的《唐璜》,以及高尔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2.音乐:浪漫主义对音乐的影响巨大。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追求音乐的装饰性和超越传统规范的创新。
贝多芬、舒伯特和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都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精神。
3.艺术:浪漫主义艺术作品追求个人创作和想象力的自由。
《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特点1. 历史背景浪漫主义是一种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的文化运动,它在文学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和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背景:1.1 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与欧洲社会中的大规模变革和政治动荡密切相关。
这包括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其他国家中爆发的民族解放斗争。
这些事件触发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和个体权利的思考,并激发了浪漫主义作家追求自由和反抗旧体制的情感。
1.2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工业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但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人阶级的困境。
这种现实情况使得浪漫主义作家关注社会不公平、环境破坏以及人际关系缺失等问题,他们通过艺术表达来探讨人类情感、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
1.3 古典主义的衰落在浪漫主义出现之前,欧洲文学以古典主义为主导,注重理性、秩序和规则。
然而,随着18世纪后期对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怀疑,人们寻求反叛和个体自由的渠道。
这种对古典主义观念的挑战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土壤。
2. 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2.1 强调个体情感与体验浪漫主义作品强调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作家通过展示角色的深情厚意、激情澎湃以及苦闷孤独等复杂情感来吸引读者。
他们追求真实自我的表达,倡导诗意生活和灵魂之旅。
2.2 对自然的崇拜与画面化描写浪漫主义者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并认为大自然是一种超越理性的存在。
他们追求那种迷人的、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并借助鲜明的画面化描写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2.3 反叛与幻想浪漫主义文学常常探索非传统思想和价值观。
浪漫主义者反对旧有体制和规则,倡导个性的真实和独特。
他们也渴望逃离现实世界,通过创造出虚构的理想境界和奇幻故事情节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愿望。
2.4 对历史、神话与传说的兴趣浪漫主义作家对历史、神话和传说怀有浓厚兴趣,他们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这种对过去时代和民族文化的回溯是为了寻找灵感,并加强作品的叙事力量。
外国文学

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P1621、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
2、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社会背景]3、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康德、费希特等古典主义哲学家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因而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预测,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思想基础]4、在文学传统上,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
而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繁荣铺平了道路。
[文学传统]5、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侧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6、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以勒内为代表的“世纪病”(忧郁病)是最集中的表现。
世纪病:出现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
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气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
欧洲十九世纪美术-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绘画
德拉克洛瓦(Ferdinand victor Eugene Delacroix,1798-1863) 法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和主将,有“浪漫 主义的狮子”之称。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 艺术成就,将法国的浪漫主义美术推向了高 峰,对以后的法国美术乃至西方现代主义美 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名作《但丁与维 吉尔》,代表作《希阿岛的屠杀》、《米索 隆基废墟上的希腊》、《自由引导人民》、 《阿尔及利亚的妇女》、《摩洛哥犹太人的 婚礼》、《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等。
其他国家的浪漫主义美术
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 福特· 马道克斯· 布朗:拉斐尔前派的画家们一直把他视为真 正的前导。主要作品有《劳动》《告别英格兰》等。 威廉· 霍尔曼· 亨特:他的作品往往是在真实的生活画面中包 含着哲理寓意。代表作有《受雇的牧羊人》《醒悟的道德》 《替罪羊》等; 约翰· 埃弗雷特· 米莱斯:米莱斯的作品有很强的表现力,多 以圣经故事和文学作品为题材,色彩富有装饰性,在构图 上能处理复杂的生活场面,画面上总是有股淡淡的悲剧氛 围,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也同样笼罩着一层哀愁。代 表作品有《奥菲丽娅》《盲女》《洛伦佐在伊莎贝拉家》 等; 罗瑟蒂:拉斐尔前派的核心和灵魂。他的主要成就是在 1854年拉斐尔前派兄弟会解体之后,他抛弃了早先的风格, 沉迷于柔和抑郁的情调和装饰风格,以神话为题材的绘画 带有一层梦幻色彩,在感伤的情绪后面还有性爱的目的。 代表作品有《受胎告知》《但丁之梦》《白日梦》等。
浪漫主义的雕塑
吕德(1784-1855) 19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雕塑 家,是法国浪漫主义在造型艺术上的代表人物(在 绘画上是德拉克洛瓦,在雕塑上是吕德)。著名的 代表作《马赛曲》《不朽的拿破仑的苏醒》《拿波 里少年渔童》等。 卡尔波(1827-1874) 浪漫主义重要雕刻家,师从 吕德。他在创作上对激情的强调和运动感以及光影 的巧妙处理给予后来的雕刻家以有益的启示,罗丹 从他那里就获益不少。《舞蹈》《四大洲》等。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来源于中世纪各国用拉 丁文演变的方言(Roman)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 即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后来浪漫主义运动 开始奉这些富于幻想、传奇色彩的文学题材和风格形式为 典范。首先提出的是席勒,他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中探讨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认为浪漫主义,即 感伤的诗,是“把现实提升到理想”,或者说“理想的表 现”。
1、 历史背景
•
A、 英国工业革命:一方面使人对自身的创造力有了 认识,自信精神,人的解放。一方面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 人向往回归自然、怀念往昔岁月。 B、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一 方面是启蒙理想的破灭,普遍的失望情绪。一方面是拿破 仑的功勋,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
2、社会思潮
• 浪漫主义者崇拜三个对象: • 1、对情感的崇拜和梦幻世界的爱好; • 在华兹华斯看来,“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目的是在真理,这种真理不是以外在证据做依靠,而是凭借热情 深入人心。” • 拜伦说得更为激烈:“难道热情不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 吗?。。。。。。诗是感情激动的表现。诗本身就是热情。” • 另一些作家则把梦幻看作解脱平庸的日常经验的束缚,进入被理性压 抑的黑暗的幻觉世界的通道。
1、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 2)德国中期浪漫派(1805年后) • 主要代表是阿尔尼姆、布伦塔诺、艾沁多尔夫、格林兄弟等。中 期浪漫派注重发掘民间文化遗产,搜集中世纪以来的民歌和民间传说, 经过加工改写后整理出版,重要作品有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合编的民 歌集《儿童的神奇号角》(1806-1808),格格林兄弟不仅发现了德 国文学中很多重要的文献,比如《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而且加工整 理出版了举世闻名的《格林童话集》。这时期成就最大的是诗人艾沁 多尔夫。他的诗歌颂大自然,质朴、明朗、乐观,据有民歌风格,没 有早期浪漫派那种朦胧、阴暗、神秘的情调。他的一些抒情诗经作曲 家门德尔松谱曲后,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漫主义在欧洲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
严格说来,它是文艺和美术在时代上的趋向,我们不妨用“到自然去”四个字概括它的精神。
欧洲大陆在l 8及19世纪之交深感自中古姒采残留的宗教噩丈化的影响,不舍时代,令人感到窒息。
艰漫主义的作家,脱离古典主义的羁绊,由各人自寻出路,以自己的情绪,作他们写作吟咏描画的引导线,因为如此,他们倒也有一种将世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趋向。
中目的魏晋南北期时期,并不是文人能自寻解放的时代,只是时局动荡,好多人觉得过去苦心孤诣学来的规矩方圆,到时全无用场,如此不如放浪形骸自求真趣:因为战事连绵不断,皇帝威信又名实俱亡;很多舞台上的角色,已不受道德上的约束,于是趋利附势。
他们自述胸襟怀抱,慷慨真切,全无腐儒气味。
做起事来.也是畅快淋漓;陈寿《三国志》之原稿.分为《魏书》《蜀书》和《吴书》。
因为缺乏一统的政治中心,所以作者就不颂迁就某个固定官僚集团的逻辑。
而这书又在南北朝时经装松之集注。
采用了很多当时公私著作,逐章逐节补充陈著之不及,也提出不少纠正及置疑之处。
因为其中资料五花八门,常有我们在正史里不容易见到的传闻。
由于选对不致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所以作史者可以有将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机会。
西方的社会学家,树立了一个“大传统”与“小传统”时立的观念。
他们认为一个社会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
小传统则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
它采取大传统的精义,融会简化而有时稍微歪曲之,只要不南辕北辙则可。
而且两者之交流也是相对的,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被大传统吸收。
中国之忠孝观念由四书五经阐述开来应属大传统。
《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也算是遗传统所笼罩的一部分。
但是因其中资料分歧,离奇的事物汇集,很容易为小说家抽取裁剪补缀而成半创作型的大众读物。
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后来又经过元明之间罗贯中等整理,促成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既称“通俗演义”.则照社会学家看来已属小传统之范畴。
所以周瑜见杏黄旗而托叫一声,孔明祭东风、孙权与刘备剑破石块成十字等更离奇的遭遗与真人实事混合以提高读者兴趣,都可以信口呵成。
其方法则是将信史更派漫化。
《三国演义》其译本标题为Romance of the Thrce Kingdoms(三个王国的浪漫史)不为无固。
而京剧跟随着以白脸表示曹操之阴脸.枣红面表示关羽之不可泯灭的忠厚,蝴蝶式的脸谱表示吕蒙之有心计,也是将历史传奇化和美术化。
1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A.趋向:挟步走 B.霸绊:束缚C.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 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12.第四段“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一句中.“它”指的是【】
A.中国之忠孝观念
B.《三国志》
C.离奇的事物
D.大众读物13.下列关于浪漫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与古典主义对立,是文艺和美术在时代上的趋向。
B.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深受自中古以来残留的宗教及文化的影响。
C.浪漫主义的精神是“到自然击”,提倡作家应到自然中去,对自然进行吟咏描画。
D.浪漫主义的作家常自寻出路,任情而为,有一种将世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倾向。
14.下列荧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社会的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
B.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融入大传统之中。
C.小传统常融会简化人传统的精义,而不是照搬,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
D.两方的社会学家,认为“大传统”与“小传统”是可以相可贯通、转化的。
15.下列划《三国志》一书呈现出传奇化和美术化倾向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三国志》将离奇的遭遇与真人真事混合在一起“提高读者兴趣,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信史更浪漫化。
B.因为当时缺乏统的政治中心所以作者就币颓迁就某个固定官僚集团的逻辑,选材不致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
C.此书又在南此朝时终裴松之集注,采用了很多当时公私著作.逐章逐节补充陈著之不及,也提出了不少纠正及置疑之处。
D.因为三国时期战事连绵不断.皇帝威信又名实俱亡,很多人已不受道德上的约束,自述胸襟怀抱,隙慨真切,全无腐懦气味。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撰写此文的目的是指出《三国志》一书选材没有统一的思想,其中资料五花八门,不可作为信史阅读。
B.小传统虽然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但出于对大传统有所歪曲、境界不高,所以应该在发展中向大传统靠拢。
C.《三国志》一书将历史传奇化和美术化,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曲角度去窥见中国历史运转之奥妙。
D.《三国志》中资料分歧,离奇的事物汇集,很容易被小说家抽取裁剪成大众读物,因此属于小传统范畴。
17.下列对《三国演义》成书过程及其历史影响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吸取《三国志》的精义,又将其浪漫化而成大众读物。
B. 《三国演义》虽然把真人实事与离奇遭遇相混合,但尚不至与历史南辕北辙。
C.白脸曹操和红脸关公正是罗贯中将历史传奇化和美术化的产物。
D.《三国演义》写了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但它是文人创作,不是正史。
1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意在批判小传统的穿凿虚妄。
B.本文重在阐述浪漫丰义的产生及其特点。
C.本文把法国大革命与魏晋南北朝作对比,探讨历史与文化的联系。
D.忠孝观念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是一以贯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