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摘要……………………………………………...................... 第1章设计任务……………………………..................... 第2章电气主接线图………………………........................2.1 电气主接线的叙述……………………………..2.2 电气主接线方案的拟定.....................................2.3 电气主接线的评定..................................................第3章短路电流计算……………………….....................3.1 概述........................................................ ..........3.2 系统电气设备电抗标要值的计算.................3.3 短路电流计算..................................................第4章电气设备选择……………………….....................4.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规则……………………….4.2 电气选择的技术条件…………………………….4.2.1 按正常情况选择电器……………………….......4.2.2 按短路情况校验……………………………........4.3 电气设备的选择………………………………….4.3.1 断路器的选择……………………………….4.3.2 隔离开关的选择…………………………….4.3.2电流互感器的选择.........................................第5章设计体会及以后改进意见…………........................参考文献……………………………………….......................摘要由发电、变电、输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他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为电能,再经过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个负荷中心。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发电机、变压器、配电装置等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原则,了解电力系统的高压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 学生能够解释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本电路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电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常规检查和简单故障排除。
2.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安全地完成模拟操作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气绘图软件,绘制基本的电气原理图和安装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在操作电气设备时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3.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技术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应为具备一定物理基础知识和电工基础的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应结合实际案例,以实物和模型展示电气设备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电气系统概述:包括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发电厂电气系统概述2. 发电机与变压器:讲解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类型;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主要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发电机与变压器3. 配电装置与保护:介绍配电装置的组成、类型及功能;电力系统保护的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 配电装置与保护4. 高压电气设备:阐述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高压电气设备5. 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讲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原则、方法以及故障处理。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摘要……………………………………………...................... 第1章设计任务……………………………..................... 第2章电气主接线图………………………........................2.1 电气主接线的叙述……………………………..2.2 电气主接线方案的拟定.....................................2.3 电气主接线的评定..................................................第3章短路电流计算……………………….....................3.1 概述........................................................ ..........3.2 系统电气设备电抗标要值的计算.................3.3 短路电流计算..................................................第4章电气设备选择……………………….....................4.1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规则……………………….4.2 电气选择的技术条件…………………………….4.2.1 按正常情况选择电器……………………….......4.2.2 按短路情况校验……………………………........4.3 电气设备的选择………………………………….4.3.1 断路器的选择……………………………….4.3.2 隔离开关的选择…………………………….4.3.2电流互感器的选择.........................................第5章设计体会及以后改进意见…………........................参考文献……………………………………….......................摘要由发电、变电、输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他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为电能,再经过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个负荷中心。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一、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发电厂的电气部分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技能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故障排除。
二、设计目标1.理解发电厂的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学习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
3.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技巧。
4.能够进行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三、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设备的功能。
•了解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分析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运行特点和需求。
2.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学习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原则和方法。
•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技术。
•学习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和优化方法。
3.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方法。
•学习电气设备的故障检修和故障排除技巧。
•了解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和预防措施。
4.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掌握电气系统的改进和升级技术。
•进行实际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四、设计步骤1.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进行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和配套计算。
3.编制电气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
4.安装和调试电气设备。
5.进行电气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6.掌握电气设备故障排除和分析方法。
7.对电气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
五、设计要求1.设计文档需要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编写。
2.文档字数不少于1200字。
3.图表和表格需要清晰明确,便于理解和演示。
4.设计步骤需要详细说明和解释,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步骤进行实际操作。
六、评估方式根据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和设计文档的质量,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实际操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表现和操作结果进行评估。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1 设计原始题目1.1 具体题目某400MW发电机组采用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
发电机额定功率400MW,额定电压25kV,cos=0.85ϕ,额定电流10200A。
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尺寸:导体外径为W 500Dφ=mm,导体厚度为W 12δ=mm,外壳外径为s 1000Dφ=mm,外壳内径为s 984dφ=mm,外壳厚度为s 8δ=mm,相间距离为a=1.4m。
封闭母线铝导体最热点温度为W 90t=°C,铝外壳最热点温度为s 70t=°C,周围环境温度为s 38t=°C。
当封闭母线额定电流取12500A,试计算该封闭母线的发热量和散热量,并做热平衡校验。
1.2 要完成的内容母线是电力系统内部的电力线路,它连接着各种电机和电器以传输电流和功率,并通过配电装置分配电能。
在发电厂和变电站中,母线大多采用硬铝或铝锰、铝镁合金做成。
无论正常情况下通过工作电流,或短路时通过短路电流,母线都要发热。
为使母线发热温度不超过最高允许温度,需要分析发热过程并进行计算。
2 分析要设计的课题内容2.1 计算的意义导体的发热计算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即导体产生的热量与耗散的热量应相等来进行计算的。
导体的发热来自导体电阻损耗的热量。
热量的耗散有对流、辐射和导热三种形式。
封闭母线的发热由母线导体发热和外壳发热两部分组成。
散热是以辐射和对流形式将热量从母线导体传至外壳(介质),再从外壳(介质)传到周围空气中去。
针对本题的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首先要校验导体的热平衡,然后校验外壳的热平衡,最后校验封闭母线的总发热量和总散热量,根据其比值确定发热与散热是否符合要求。
对封闭母线热平衡进行校验可以用于设备的选型,防止设备烧坏,为系统设计,新建站设备选型,运行方式制定,继电保护整定等环节提供依据。
若封闭母线的热平衡不能满足要求,则对设备和电站都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对母线热平衡进行校验是十分重要的。
2.2 热平衡校验2.2.1 导体的发热、散热与热平衡(1)导体的发热 ①集肤效应系数[][]3.75w w w w wfw 10.0016(75)10.0016(75)10.03 1.0510K D θδθδ⎧⎧⎫⎫----⎪⎪=+⨯=⎨⎬⎨⎬⎪⎪⎭⎭⎩⎩②90℃时单位长度导体电阻620w w wfw w w[10.004(20)]2.15510(/m)π()R K D ρθδδ-+-==⨯Ω-③当通过电流w 12500A I =时,导体发热损耗量 22wR s s w s 336.719(W/m)Q I R I R ===式中 w R —母线导体的电阻; wf K —导体集肤效应系数; w θ—导体最高运行温度; w D —圆管导体外径; w δ—圆管导体壁厚; 20ρ—导体电阻系数。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3)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1.本文档旨在设计一门关于发电厂电气部分的课程,为电气工程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发电厂的电气设备和系统。
2. 课程目标•了解发电厂的基本原理和电气系统的组成•掌握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和运行原理•掌握发电厂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技术•能够设计和优化发电厂的电气布置和传输系统3. 课程大纲3.1 发电厂基本原理和电气系统的组成•发电厂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发电机的结构和原理•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的作用•电气系统的组成和互连3.2 电气设备的选择、安装和运行原理•发电机的选择和参数要求•变压器的选择和安装要求•开关设备的选择和运行原理•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布置和连接3.3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技术•电气设备的故障类型和原因•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步骤•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维修和保养技术•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3.4 发电厂电气布置和传输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电气系统的布置和传输线路设计•电气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方法•新型电气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4. 课程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给学生提供课程所需的理论知识。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验,加深对电气设备和系统原理的理解。
•个人和小组项目:学生将进行个人或小组项目,例如发电厂布置和传输系统设计,以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5. 评估和考核•课堂测验:课堂小测验将用于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个人和小组项目:学生将提交个人和小组项目的报告和演示,以证明他们对课程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 参考资料•电气工程基础教材•发电厂电气设备和系统设计手册•电气设备运行和维护手册7.本课程设计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理论教学、实验实践和项目设计,学生将获得充分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维护和优化的挑战。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结果总结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结果总结一、设计概述本次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发电厂的电气系统设计。
通过本次设计,我们不仅要理解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设计,还要掌握短路电流的计算、主要设备的选择与校验、以及配电装置的布置与优化。
二、设计实施过程1. 电气主接线设计:根据给定的条件,我们设计了发电厂的电气主接线。
在设计中,我们考虑了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以及扩建的可能性等因素。
2. 短路电流计算:利用标么值法,我们对系统进行了短路电流计算。
通过计算,我们确定了短路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为设备的选择和校验提供了依据。
3. 主要设备选择与校验:基于短路电流的计算结果,我们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等主要设备进行了选择和校验。
确保所选设备能够承受短路电流的冲击,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4. 配电装置的布置与优化: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和维护便利性,我们对配电装置进行了合理的布置与优化。
考虑到设备的布局、进出线的方式以及操作走廊等因素,进行了综合的规划设计。
三、结果分析1. 电气主接线: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所设计的电气主接线在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同时,考虑到未来扩建的可能性,主接线设计也预留了扩展的空间。
2. 短路电流计算: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准确的短路电流值。
这为设备的选择和校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所选设备能够承受短路电流的冲击。
3. 主要设备:基于短路电流的计算结果,我们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等主要设备进行了选择和校验。
所选设备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能够保证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4. 配电装置:通过对配电装置的布置与优化,我们提高了运行效率和维护便利性。
设备布局合理,进出线方式得当,操作走廊宽敞,这些都为后续的运行和维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我们不仅掌握了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的核心知识,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力求做到最优化的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报告

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课课程设计题目热电厂电气主接线系统办学学院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学习中心松花江林区奥鹏专业层次专升本年级0709学生辉学号DH1072r70012011年2月18日一、设计依据和原始资料分析1.热电厂环境概况1.1地理位置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市动力区安通街125号。
是中国省省会,是我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1.2交通条件铁路:铁路主要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
公路:102国道(京哈高速公路)、202国道(-)、221国道(-同江)、301国道(满洲里-绥芬河)四条国道呈辐射状通向全国各地。
省有-、;-、绥芬河;-、鹤岗三条高速公路。
水路: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乌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国和东南亚地区。
1.3企业现状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制造并安装的高温、高压热电厂,股东分别是省电力、能源投资公司、省电力开发公司和电力股分。
1.4气象条件位于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都市。
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而夏季则显得短暂凉爽。
的集中降水期为每年7至8月,集中降雪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
年平均温度3.6℃。
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13.2℃至零下24.8℃,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18.1℃至22.8℃。
2.原始资料2.1毕业设计原始资料:1.电厂为3台100MW 汽轮发电机组,一次设计完成。
2.有220KV 和110KV 两级电压与系统连接,220KV 出线有4回,每回出线最大输送容量为50MVA ,220kv 电压等级最大负荷250MW ,最小负荷200MW ,110KV 出线有3回,每回出线输送容量为35MVA 。
本厂无6~10KV 及35KV 出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报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2×25MW+2×50MW火电厂主接线设计学生:指导教师:摘要本次设计是火电厂主接线设计。
该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2×25MW+2×50MW =150 MW。
高压侧为110Kv,四回出线与系统相连,发电机电压级有10条电缆出线,其最大输送功率为150MW,该电厂的厂用电率为10%。
根据所给出的原始资料拟定两种电气主接线方案,然后对这两种方案进行可靠性、经济性和灵活性比较后,保留一种较合理的方案,最后通过定量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终的电气主接线方案。
在对系统各种可能发生的短路故障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气设备和导体的选择校验设计。
在对发电厂一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发电厂的配电装置布置、防雷保护做了初步简单的设计。
此次设计的过程是一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初步过程,起到学以致用,巩固和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建立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观念,提升了自身设计能力。
关键字: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计算,设备选型,配电装置布置,防雷保护。
课程设计任务书ϕ,U=,发一、原始资料:某新建地方热电厂,发电机组2×25MW+2×50MW,8.0cos=电机电压级有10条电缆出线,其最大综合负荷30MW,最小负荷20MW,厂用电率10%,高压侧为110KV,有4条回路与电力系统相连,中压侧35KV,最大综合负荷20MW,最小负荷15MW。
发电厂处于北方平原地带,防雷按当地平均雷暴日考虑,土壤为普通沙土。
系统容量2000MW,电抗值(归算到100KVA)。
二、设计内容:a)设计发电厂的主接线(两份选一),选择主变的型号;b)选择短路点计算三相对称短路电流和不对称短路电流并汇总成表;c)选择各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支柱绝缘子、穿墙套管、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并汇总成表;三、设计成果:设计说明计算书一份;1号图纸一张。
设计时间:两周。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概述课程设计的目的本次课程设计为初步了解设计流程,建立设计项目的整体观念,融会贯通本学期所学知识,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内容1.2.1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1)、电厂分析及发电机、主变选择。
(2)、电气主接线设计。
(3)、短路电流计算。
(4)、选择短路点计算三相对称短路电流和不对称短路电流并汇总成表。
(5)、选择各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支柱绝缘子、穿墙套管、电抗器、电流互感器)并汇总成表。
1.2.2 本次设计最终的设计成品(1)、设计说明计算书一份。
(2)、主接线图一张。
第二章电气主接线设计原始资料分析2.1.1 原始资料ϕ,U=,发电机电压级有10条电缆出线,其发电机组2×25MW+2×50MW,8.0cos=最大综合负荷30MW,最小负荷20MW,厂用电率10%,高压侧为110KV,有4条回路与电力系统相连,中压侧35KV,最大综合负荷20MW,最小负荷15MW。
发电厂处于北方平原地带,防雷按当地平均雷暴日考虑,土壤为普通沙土。
系统容量2000MW,电抗值(归算到100KVA)。
2.1.2 原始资料分析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资料可知:该火电厂为小火电,不担任重要负荷的供电,对设计的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等没有很严格的要求,拟定4台变压器。
其地形条件限制不严格,但从节省用地考虑,尽可能使其布置紧凑,便于运行管理。
另外,周围的环境和气候对设备的选择的制约也不大。
综上,在设计中要充分分析所给的原始资料,同时结合实际的情况,做到设计的方案具有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
电气主接线设计依据电气主接线设计是火电厂电气设计的主体。
它与电力系统、枢纽条件、电站动能参数以及电站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等密切相关,并对电气布置、设备选择、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必须紧密结合所在电力系统和电站的具体情况,全面地分析有关影响因素,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地选定接线方案。
电气主接线的主要要求为:1、可靠性:衡量可靠性的指标,一般是根据主接线型式及主要设备操作的可能方式,按一定的规律计算出“不允许”事件的规律,停运的持续时间期望值等指标,对几种接线形式的择优。
2、灵活性:投切发电机、变压器、线路断路器的操作要可靠方便、调度灵活。
3、经济性:通过优化比选,工程设计应尽力做到投资省、占地面积小、电能损耗小。
主接线图见附录图(a);(b)由于图(a)设计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皆强于图(b),故选择图(a)为主接线设计方案。
发电机的选择由原始资料可知,需选用两台25MW发电机G3、G4,同时选择两台50MW发电机G1、G2。
查《电气工程手册》可知这两类发电机参数如下:G 1、G2的参数:8.0cos=ϕ;X’’d2=;G 3、G4的参数:8.0cos=ϕ;X’’d1=;主变压器的选择火电厂的厂用电较少(10%),且没有地区负荷,因此,选择主变压器的容量应大致等于与其连接的发电机容量。
水电厂多数担任峰荷,为了操作方便,其主变压器经常不从电网切开,因此要求变压器空载损耗尽量小。
2.5.1相数的选择主变采用三相或单相,主要考虑变压器的可靠性要求及运输条件等因素。
根据设计手册有关规定,当运输条件不受限制时,在330KV及以下的电厂及变电所均选用三相变压器。
因为三相变压器比相同容量的单相变压器具有节省投资,占地面积小,运行过程损耗小的优点,同时本电厂的运输地理条件不受限制,因而选用三相变压器。
2.5.2绕组数量和连接方式的选择(1)绕组数量选择: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规定:“最大机组容量为125MW及以下的发电厂,当有两种升高电压向用户供电与或与系统相连接时,宜采用三绕组变压器。
结合本电厂实际,因而采用双绕组变压器。
(2)绕组连接方式选择:我国110KV及以上的电压,变压器绕组都采用Y连接,35KV一下电压,变压器绕组都采用∆连接。
结合很电厂实际,因而主变压器接线方式采用0/Y∆连接。
2.5.3普通型与自偶型选择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规定:“在22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才宜优先考虑采用自偶变压器。
自偶变压器一般作为联络变压器和连接两个直接接地系统。
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本电厂实际,选用普通型变压器。
综上所述,需要两种容量的变压器:20000KVA(两台台)和6300KVA(两台)。
结合本电厂实际,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选择型式为:110kV级三绕组电力变压器SFS9-20000/110和双绕组电力变压器SF9-6300/110。
第三章短路电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的基本假设(1)短路过程中各发电机之间不发生摇摆,并认为所有发电机的电势都相同电位。
(2)负荷只作近似估计,或当作恒定电抗,或当作某种临时附加电源,视具体情况而定。
(3)不计磁路饱和。
系统各元件的参数都是恒定的,可以用叠加原理。
(4)对称三相系统。
除不对称短路故障处不对称之外,实际系统都是对称的。
(5)忽略了高压线的电阻电容,忽略变压器的电阻和励磁电流,这就是说,发电机、输电、变电和用电的元件均匀纯电抗表示。
(6)金属性短路,即不计过度电阻的影响,认为过渡电阻为零的短路情况。
电路元件的参数计算选取基准容量为150MVA ,归算到100KV 侧进行标么值计算。
具体的计算过程详见设计计算书。
网络变换与化简方法综合运用Y —∆变换,网络中间点消去法,对该电厂的接线与外界接线进行变换和简化。
具体的计算过程详见设计计算书。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方法工程计算中短路电流的计算常采用实用曲线法,其计算步骤如下:(1)选择计算短路点;(2)画等值网络图;A 、选取基准容量100B S MVA =和基准电压B av V V =。
B 、首先去掉系统中的所有负荷分支。
线路电容、各元件的电阻,发电机电抗用次暂态电抗d X 。
C 、将各元件电抗换算为同一基准的标么值电抗。
D 、汇出等值网络图,并将各元件电抗统一编号。
E 、化简等值网络:为计算不同短路点的短路电流值,需要将等值网络分别化简为短路点为中心的辐射形等值网络,并求出各电流与短路点之间的电抗,即转移电抗sf X 以及无限大电源对短路点的转移电抗sf X 。
(3)求出计算电抗,jsi X =(1,2,3.....)Ni if B S X i g S =式中Ni S 为第i 台等值发电机的额定容量。
(4)由运算曲线查出个电源供给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标么值(运算曲线只作到3.5js X =)。
(5)计算无限大功率的电源供给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
(6)计算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名值和短路容量。
(7)计算冲击电流。
(8)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表)。
具体的计算过程详见设计计算书。
第四章 电气设备选择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规定选择与校验电气设备时,一般应满足正常工作条件及承受短路电流的能力,并注意因地制宜,力求经济,同类设备尽量减少品种,同时考虑海拔、湿热带、污秽地区等特殊环境条件。
本设计主要考虑温度和海拔两个环境因素。
4.1.1 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电器、电缆允许最高工作电压max U 不得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g U ,即max g U U >;电器、导体长期允许电流e I 不得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max I ,即max g I I >。
在计算发电机变压器回路最大持续工作电流时,应按额定电流增加5%。
这是考虑到在电压降低5%时,为确保功率输出额定,则电流允许超5%。
在选择导体、电器时,应注意环境条件:1、选择导体、电器的环境温度一般采用表所列的数值。
表 选择导线、电器时使用的环境温度0C按《交流高电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规程》规定:电器使用在环境温度高于+400C(但不高于600C)时,环境温度没增加10C,建议较少额定电流%;当环境温度低于+400C,每低10C,建议增加额定电流%,但最大过负荷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20%。
2、110KV及以下电器,用于海拔不超过2000米时,可选用一般产品。
4.1.2 按短路条件校验包括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的开断电流,一般按三相短路验算。
1、短路热稳定校验式中:.t I t —电器设备允许通过的热稳定电流及相应时间kQ —短路电流产生的热脉冲计算kQ 用下式:式中:"I 、/2k t I 、k t I —分别为短路发生瞬间、12短路切除时间、短路切除时间的短路电流周期性分量(KA )k t—短路切除(持续)时间,为继电保护时间与断路器的全开断时间之和(S )T —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等效时间,对于发电机出口可取~,发电厂升压母线取~,一般变电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