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泽泻汤治疗内耳眩晕症效果分析
加味泽泻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状的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2019年第32卷6月Medical Information.Jun 2019Vol.32收稿日期:2019-05㊃中医中药㊃加味泽泻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状的临床分析郭春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西吉安343400)摘要:目的:观察加味泽泻汤联合倍他司汀改善患者眩晕症状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纳入研究的眩晕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给予加味泽泻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
结果:治疗7天后,干预组症状眩晕缓解例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5)。
结论:眩晕患者中使用加味泽泻汤联合倍他司汀能有效缓解患者眩晕的症状。
关键词:加味泽泻汤;倍他司汀;眩晕症。
头晕和目眩的综合为眩晕。
头晕可出现站立不稳,视物旋转,目眩即眼前发黑、视物模糊,两者常合并出现,同时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眩晕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之中经历过眩晕,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20%以上经历过严重的眩晕,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有些继发性眩晕时间持续数周或数月,眩晕可见于多种疾病,可靠研究有2000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因素能导致眩晕,临床与之相关的综合征可达300多种。
加味泽泻汤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状改善优于倍他司汀,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本文回顾我科2017年01~2018年03月收治眩晕患者病例50例,纳入标准及排除见以下资料,其中随机选取加味泽泻汤联合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25例,倍他司汀治疗眩晕25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总结分析我科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共收治眩晕患者50例,分别表现头晕、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或视物模糊等症状,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0-85岁(56ʃ3.2)。
其中眩晕包括颈性眩晕、内耳性眩晕、小脑梗死眩晕、良性位置发作性眩晕等。
随机分配治疗组合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泽泻汤加味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验案1则

耳石症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眩晕”范
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言:“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
”“苦冒眩”不同于普通的头目眩晕症,其
眩,泽泻汤主之.
有莫可言状之意.冒,指头晕而神不清;眩,指目眩,可见
眼花或眼前发黑.耳石症中“剧烈眩晕”“体位改变相关”
烈眩晕,自觉周身房屋 旋 转,伴 恶 心,于 平 卧 坐 起 或 左、
第 2 日 患 者 眩 晕 明 显 缓 解 ,但 有 头 昏 、头 沉 感 ,呈 持 续
性 ,时 有 恶 心 ,患 者 恐 惧 手 法 复 位 过 程 ,遂 予 中 药 调 理
治 疗 . 刻 下 症 :阵 发 性 眩 晕 ,头 昏 、头 沉 ,呈 持 续 性 ,偶
有 恶 心 ,纳 、眠 差 ,大 便 溏 泄 ,小 便 尚 可 ,体 态 偏 胖 ,语
声无 力 ,舌 苔 白 腻 ,舌 体 胖 大 ,脉 弦 滑 . 中 医 诊 断 :眩
晕 病 ,痰 饮 内 停 、上 犯 清 窍 证 . 治 以 化 痰 蠲 饮 、升 清 止
作者:李东方,
E
Gma
i
l:
i
dong
f
ang@163
c
om
yucheng_l
100 中国民间疗法 2020 年 5 月第 28 卷第 10 期
[
3]杨 继 维,王 重 新 舌 三 针 治 疗 脑 卒 中 后 假 性 球 麻 痹 疗 效 的
[
4]孟丽娜,张春红,石学敏“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卒 中 后 真
性延髓麻痹 22 例[
J]
中国针灸,
2014,
34(
8):
779
G
780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56例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56例内耳眩晕症又称美尼尔氏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笔者应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18~58岁,病程2~8年。
主要表现为眩晕突然发作,多呈旋转性,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严重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并可出现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震,病侧耳内有闭塞或饱胀感,患者发作时闭目卧床,不敢翻身或转动头部,体位变动时眩晕加重,并兼有耳鸣耳聋等症。
1.2 治疗方法: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
组方:泽泻15 g,白术12 g,云苓18 g,桂枝9 g,甘草9 g,半夏12 g,陈皮12 g,生姜9 g,生龙牡各18 g(先煎),水煎内服,每日1剂,分2次饭前服用,7天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诊断标准》。
痊愈: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全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眩晕基本控制,耳鸣消失但仍有听力减退。
进步:眩晕明显好转,但仍有耳鸣及轻度听力障碍。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
1.4 结果:痊愈31例,显效16例,进步6例,无效3例,总有效为94%。
1.5 典型病例:患者,男,44岁,农民,发作性头眩晕已7年余,每年发作2~3次,头晕恶心呕吐,时轻时重,近几天呕吐加重,活动受限,经西医检查,神经系统无特殊异常。
就诊时闭目卧床,如坐舟车,不得移动体位,右耳耳鸣如蝉,听力障碍,脉弦细,舌苔白,舌质边有齿痕,西医诊断为内耳眩晕病。
脉症合参,为水邪上逆,肝阳不潜所致,方用云苓18 g,白术12 g,泽泻15 g,桂枝9 g,甘草9 g,半夏12 g,陈皮12 g,生龙牡各18 g(先煎)。
服中药7剂后,眩晕呕吐大减,但体痛乏力,前方加防己10g,秦艽10 g,再进7剂而痊愈,随访2年余未复发。
2 讨论内耳眩晕病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以突发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感到天旋地转为主。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内耳眩晕是由于内耳前庭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症状,表现为头晕、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
该病病因复杂,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近年来,中医治疗内耳眩晕疗效显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本文将introduce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例。
一、病例概述患者男性,50岁,于一周前出现突发性头晕、眩晕、雪盲感和恶心,体检发现前庭功能失调,初步诊断内耳眩晕。
由于病情加剧,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前来中医科求治。
二、中医辨证分析中医认为内耳眩晕病因不一,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因此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分析。
经过仔细辨证分析,本病患者属于肝肾亏虚,脾胃不和之证。
患者平时熬夜较多,饮食不规律,情志不舒畅,加上年龄较大,导致肝肾亏虚,脾胃失调,形成内耳眩晕的病症。
三、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辨证分析,本病品种采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治疗。
泽泻汤是中医经典方剂,具有滋阴润燥、利水渗湿的功效,对治疗内耳眩晕、水肿、尿路感染等症效果显著。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胃虚弱的方剂,可以帮助调和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对失眠、腹泻、胃痛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本病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加入制何首乌、枸杞子、麦冬、阿胶等药材,以滋补肝肾、调和气血、润肺止咳等功能,形成“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剂。
四、疗效评价患者经过一周的治疗,症状明显减轻,头晕、眩晕感消失,恶心、呕吐也得到了缓解。
经体检发现,前庭功能已经恢复正常,病情已经稳定。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疗效非常满意。
本病方剂治疗内耳眩晕的效果显著,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案。
五、总结内耳眩晕是近年来越来越普遍的疾病,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中医有很多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方剂作为中医新兴的治疗方案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也避免了副作用明显的西药治疗,让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泽泻汤加味治疗内耳性眩晕

血 色红 充血 阶段 , 火 、 、 为 热 燥邪 伏 于肌 膜 、 血 脉 之 中与 血 相 搏 l 润 、 燥 阶 段 , 火 、 欠 干 由
热、 燥邪耗伤津液所致 , 因热邪盛衰津伤程度
轻重不同, 则肌膜失于濡养之轻重有别, 故表
现有 欠润 、 干燥 之 差异 l 裂 出血 阶段 , 火 、 脆 为
热、 燥盛之极期 , 局部肌膜律伤 已甚 , 失于潘 润, 热伤阳络 , 易致络伤膜破而迫血外溢。总 之, 在鼻衄发病过程中, 除有火 、 、 热 燥邪的致 病 因素 外 . 液 的盈 亏 衰 , 定 鼻衄 的发 津 盛 决
脾 肾 虚弱 . 檄 下 注 外 溢是 导 致 蛋 白尿 的 主 精 要 原 因, 白丢失 日久 . 必 耗 损 阴 精 . 蛋 势 且小 儿 又 睥常不 足 , 运化 功 能 尚未健 全 , 谷精 徽 水
18 太腹皮 lg 陈皮 1g 桑 白皮 1g 生山 0, 5+ 0, 0, 药 3g 白术 1g 麻黄 5 , 0. 0, g 黄芪 lg 水煎, s, 每 日一剂 服药 3荆 后 尿量 明 显 增加 , 肿 减 浮
轻 , 部 较 前 明显 缩小 , 腹 自觉 膜胀 明 显碱 轻 ,
不能化生气血而酿成湿浊 , 湿蕴化热, 渐致湿 热搏结 , 而形成气阴两虚, 湿热 内停的虚实夹 杂证候, 此种证候 治疗棘手 , 利水则更伤 阴,
精神较前好 。继服 6 浮肿全消, 剂, 腹水征阴 性. 尿检验蛋白( ++)原方去麻黄 , 桑皮 , 加
。.
主题词 鼻 中 医药 疗法 增液溺』 治井应用
增液汤出目吴鞠通( 温病条捌 》由玄参、 ,
加味泽泻汤治疗内耳眩晕疗效观察

内 尔 眩 晕 又 称 美 尼 尔 氏病 ,临 床 具 有 旋 转 性 眩 晕 、耳 鸣 、
耳 聋 三个 主 要 症 状 ,其 特 点 是 突然 发 作 ,发 作 期久 暂 不 等 ,个
年 以来 有 类 似 发 作 史 ,曾 多 次 送 院 诊 治 。查体 ,神 志 清 楚 ,呼
吸 匀 称 , 目紧 闭 , 耳 听 力 减 退 。 双 右 心肺 (一) 血 压 187mm , 1/6
2 0岁 以 下 1 ,2  ̄3 例 0 0岁 3例 ,3 ~4 1 0岁 8例 ,4 0岁 以 上 1 0
例 , 程 短 者 三 个 月 , 者十 年 不 等 ,临 床 分 型 为 湿 浊 内 阻型 。 病 长 2 治 疗 方 法 2 2例 门 诊 和 住 院 病人 不 使 用 西 医 疗 法 , 采 用 自拟 加 味 泽 均
—
e a izn s t i we e i e o t n h sag o fe t re r z i e s d wi J a i xe d c ci a o d e f c . h Z o
[ y r s J we Z xe e o t n In r a e io T M ea y Ke wo d ] i i e i c ci ; n e er r g ; C t rp a d o v t h
编 号 :E .0 0 8 4 ( 回 :2 1—01 ) R 1 10 0 修 0 01—8
达到-床 治愈。结论:加味泽 泻汤对 内耳 眩晕有 良好 的治疗作用 】 占
【 关键 词 】 加 味 泽 泻 汤 ; 内耳 眩 晕 ; 中 医 药治 疗
【 src] Obet e T bev e l i l f c o t aigi e r iz es t a i e id ccin Me o sT o s Ab tat jcv : oo sreh i c f t fr t n r a zi s wi J we Z xe eot . t d : oc oe i t cn ae e e n n e d n h i o h h
泽泻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眩晕症)

泽泻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眩晕症)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综合征又称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病,主要因膜迷路积水。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
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儿童少见。
目前已知的病因:各种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或声损伤)、耳硬化症、梅毒、遗传因素、过敏、肿瘤、白血病及自身免疫病等。
典型的梅尼埃病有如下4个症状:眩晕、耳聋、耳鸣及耳内闷胀感。
泽泻汤泽泻饮最早见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复见于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中的泽泻汤,原方以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主治“心下有支饮”而致之“苦冒眩”。
可见泽泻汤专治眩晕的症状。
机理泽泻汤可治眩晕的机理分析:中医认为有“支饮留于心膈,则上焦之气浊而不清,清阳不能走于头目,故其人苦眩冒也”。
方中泽泻泻水气,白术补土气以胜水。
安全性该方的安全性主要是泽泻的安全性。
在《医宗金鉴》中认为泽泻汤为平和之剂,在《本草纲目》中总结泽泻的缺点为:“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即在阴虚时需谨慎应用泽泻。
用量考证汉代1 两合公制15. 625g,则泽泻汤原方以泽泻五两、白术二两,换算为用泽泻78.125 g、白术31. 25 g,因原方水煎1 次分2 次服用 ,故每次用药量约合泽泻39g、白术15 g,比例为5∶ 2。
现代应用多以5∶ 2 或2∶ 1的比例为基准调整用量。
在应用时,眩晕较重或痰湿表现明显时则加大泽泻的用量,眩晕缓解或脾虚表现明显时则加大白术的比例。
现代应用现代常用于梅尼埃病的症状控制,通常可使症状较快缓解。
疗程一周左右。
泽泻汤加味治疗梅尼埃征30例临床观察

泽泻汤加味治疗梅尼埃征30例临床观察关键词梅尼埃综合征泽泻汤加味治疗梅尼埃综合征又称内耳眩晕病,是内耳膜迷路水肿引起自身或周围旋性平衡失常为主要突出病症,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
临床表现主要以头晕眼花如坐船车、景物旋转、不能站立、耳鸣、恶心呕吐、腰膝酸软等伴随症状。
由于病为慢性虚损疾病,常以反复发作,多以劳累或感冒后常诱发发病,采用泽泻汤加味治疗梅尼埃综合征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梅尼埃综合征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30位患者平均年龄32岁,年龄最大57岁。
病程在半年以上,均有自身或周围旋转伴恶心呕吐,均为反复发作。
治疗方法:泽泻40g,白术40g,钩藤20g,五味子9g,菊花20g,川牛膝10g,生地20g,桑叶9g,胆南星9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若有呕吐严重者加半夏9g,竹茹9g,代赭石30g。
在眩晕缓解期间加入炙黄芪以巩固疗效。
上药煎煮2次以后,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温服日1剂连服,4~15剂。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自身及周围景物旋转,头晕伴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停药半年不发作。
②好转:自身及周围景物旋转,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减轻或消失,发作次数减少。
③无效:自身及周围景物旋转伴随症状无改善。
结果4剂1疗程,其中1疗程治愈4例,2疗程治愈15例,好转8例,无效5例,治愈有效率83.3%。
例1:患者,女,38岁,2005年3月初诊,半年前因工作繁忙出现头晕、耳鸣、视物旋转、病程半月余,有明显周期性发作,每到月底工作繁忙或感冒时发病,伴恶心呕吐不止、无法站立、腰膝酸软、脉眩细、舌质红,血压150/100mmHog。
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综合征。
服他药,诸症无见减轻,前来求中医治疗,中医辨证肾亏虚捒,肝气上逆夹饮于上,治宜平肝降逆、蠲饮化痰、滋阴替阳。
处方:泽泻40g,白术40g,钩藤20g,五味子9g,菊花20g,牛膝10g,生地20g,桑叶9g,生龙骨30g,胆南星9g,生牡蛎30g,半夏10g,竹茹10g,代赭石20g,水煎服日1剂服3次,服剂诸症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味泽泻汤治疗内耳眩晕症效果分析
作者:李文军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09期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泽泻汤治疗内耳眩晕症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内尔眩晕症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泽泻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加味泽泻汤;内耳眩晕症
内尔眩晕症又称为梅尼埃病,属于内耳膜迷路发生积水导致了特发性的内耳疾病,以耳鼻喉科患者较为常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出现波动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伴有耳鸣、耳闷感觉,间歇期则无眩晕,可出现持续的耳鸣[1]。
该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的方案,我院采用加味泽泻汤治疗内耳眩晕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治疗的内尔眩晕症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合治疗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梅尼埃病诊断标准[2]。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5.24±4.8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5.94±4.87)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10mg/次,1次/d,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加味泽泻汤进行治疗,用方如下:泽泻18g,云苓18g,生白术12g,法半夏12g,党参15g,山萸肉3g,生地黄12g,川牛膝12g,生牡蛎15g,钩藤15g。
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已经恢复正常工作;有效:患者眩晕基本控制,耳鸣消失但是仍伴随听力减退;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或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详见表1。
3 讨论
内耳眩晕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能明确,已经证实的是内耳的病理改变是由于内耳迷路内淋巴积水引发前庭功能的障碍,正常状态下交感、副交感神经神经通过相互协调来维持内耳血管收缩与舒张,当出现植物神经紊乱时交感神经占到优势,引发了迷路的小血管痉挛,造成内淋巴的生成过多与吸收的障碍,引发迷路水肿和内腔的扩大与内耳末梢缺氧和变形的发生。
中医学理论中没有此病,一般认为属于“眩晕”范畴,《内经》中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历代医家则看法不一,包含了平肝熄风、滋阴补肾、补气养血等多种治疗方法。
我们认为本病眩晕是由于水饮内阻,阳应风化导致,并非风痰之邪为患,《素问》中认为“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这表明脾运化功能失常,水谷入胃则不能散精化其气,则聚为水饮,水气交阻,清阳不升,浊阳不降,阳应化风则为眩晕,因此治水则眩晕自除[3]。
我院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加味泽泻汤进行治疗,重用大剂量的泽泻和云苓,两药甘淡如肾脾脏,利水功效增强,具有消除内耳迷路水肿之功,山萸肉、生地黄和川牛膝则具有补肾利尿的功效,钩藤和生牡蛎可以平肝熄风潜阳安神,现代药理学证实钩藤具有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扩张周围血管的功效,因此可以有效减轻并缓解内耳、迷路的动脉痉挛,党参与白术和法夏可以健脾燥湿益气化痰之功效,健脾则水湿运化,促进了水肿的吸收[4]。
全方合用则可以有效治疗《伤寒论》中提及的“支饮冒眩”之病,即符合内尔眩晕症,通过发挥调肝理脾、补益肝肾之功。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泽泻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内尔眩晕症疗效优于氟桂利嗪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彩莲,高瑾.苓桂术甘合泽泻汤治疗内耳眩晕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8,26(6):80-81.
[2] 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2:381.
[3] 周绎彬.守中定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60例[J]. 河南中医,2010,30(1):66.
[4] 陈学习,吴赟,曹育,等.泽泻汤辨治内尔眩晕症配伍规律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2):2543- 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