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东会馆与粤商的本土化发展——以广西为视域
从会馆到商会:近代广西民间商业团体的嬗变

广 西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No v . 2 0 1 4
第3 5卷第 6 期 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x i T e a c h e r s E d u c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Vo 1 . 3 5 N o . 6
影 。学 术界 普遍 认 为 , 会 馆 是 伴 随 着 明 清 时期 中 国大规 模跨 省域 移 民 的发 生 而 出 现社 会 组 织 , 主 要 功能 是聚 集 乡人 , 联结 乡谊 , 帮扶 同 乡 。从 会馆 建 立 和经 营 的主体 看 , 以工 商 移 民为 主 体 的 会馆 大 体属 于商 业会 馆 ; 但 在京 都 大 邑也 不 乏 主要 服
谋发 展 的传 统 。学 术 界一 般 认 为 , 会 馆 公 所 是 近
明清时 期 中 国封 建社 会 日渐 走 向没 落 , 政 府
对 社会 的控 制力 逐 渐 衰 微 , 民 间社 会 势 力 因此 得 以抬头 发展 。与此 相 适 应 的是 , 会 馆 作 为一 种 重
要 民 间 社 会 组 织 快 速 崛 起 于 中 华 大 地 。 会 馆 的发
务 于 同乡科 考 的科举 会馆 。从 笔者 掌握 的文献 资 料 来看 , 清 代外 省 商 民 大举 进 入 广 西 各 地 城镇 经 商贸易, 建 立 了数量 众多 的商 业会 馆 。
陲, 近代 风气 之开 化虽 较 内地与 沿海 迟滞 , 但就 商
论广府文化对壮族文化的影响

论广府文化对壮族文化的影响韦亮节(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摘 要:广府人与壮族民众同居岭南,前者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后者。
粤语与壮侗语互涉共生,粤语中存在诸多壮侗语底层词,而部分壮族民众也使用粤语。
“粤商入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壮族经济生活,既促进壮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强化壮族民众的崇商心理。
粤语视听作品的辐射、壮族外出务工人员作为媒介的传播使壮族社会广泛吸收广府文化。
探讨广府文化对壮族文化的影响,有利于民族团结、粤桂合作及区域发展。
关键词:广府;壮族;语言;文化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22)05-0067-08先秦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及南部地区,诸如当今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一带生活着人数众多的百越族群[1]。
壮族先民是百越族群之一,也是岭南地区的世居民族。
单就地名而言,茂名信宜古有“罗宾峒”,广州番禺有“古楼”,江门新会有“那伏”等。
徐松石认为,某些地名含“峒”“古”“那”的地方基本反映“古代僮人(即壮族——引者)在广东分布的大略情形”[2],且这些地名用字在现今广西的壮族地名中依然可见。
广府人则“与汉族的入粤,以及入粤汉族与粤地土著族群的互动有密切的关系”[3]。
在广府人的父系DNA 中,越人血统约占40%;在母系mtDNA中,越人血统占80%[4]。
这说明包括壮族先民在内的越人很早就与南迁的汉族不断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广府人。
入粤的移民还“带来了中原及各地的文化元素与文化圈子,在广东地区与原有的文化思潮交流融汇,生根发芽,进一步丰富了广府文化的内容”[5]。
因移民,广府开拓创新、务实崇商等文化品质被传播到海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①。
然而,国内的区域性迁移及广府文化的区域传播研究相对较少。
实际上,广府人作为一支民系,沿溯西江,徙入今广西境内,除了桂东、桂南,“乃至进入桂中(部)邕宁等地”[6]。
这使得广府文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壮族文化。
粤东会馆文化包装

粤文化,阅文化——粤东会馆包装建议OOXX组2012年1月14日第一篇章粤东会馆的兴起及发展一、粤东会馆简介粤东会馆始建于乾隆年间,是当时旅居的商人集资兴建的,作为商会洽谈生意和同乡聚会的活动场所。
原建筑分为前、中、后三进,两侧有通道、厢房和戏台等。
会馆门楼为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为琉璃雕塑正脊,梁下外墙体上绘有精美壁画,廊檐立石檐柱4跟,石檐柱至前墙之间架三步梁,梁架镌雕历史人物故事,工艺精湛。
从道光年间至今,粤东会馆经过多次修缮。
60年代后期,中后两进及厢房被拆除,只保留原来的前进门及两侧的耳房。
现今会馆规模也从1200平方米缩减成800平米。
二、粤东会馆兴起自明清以来商业繁盛,买卖兴起,是南方经济繁荣之地。
古代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因此靠近邕江码头的沙街(现在的解放路)成为当时的商业繁华区。
、两湖、、、等外地商客纷纷进驻经商贸易,解放路一带也自然成为各省公馆在邕的居地选择。
清代及民国时期,各会馆都很流行,曾在沙街上辉煌一时,直至日寇侵占之时,各家会管的光芒才逐渐从人的视线中淡出,甚至消失。
“无东不城市”,粤商入桂,在邕江码头成一景。
明清至民国,成为对广西辐射影响最区。
据《邕宁县志》载:“历来为商务之场。
在前清时,各省商帮云集,故会馆书院各省俱有······在昔本埠商务,以湖广两帮为盛······独执商场牛耳者,厥为广帮。
”可见当时客商经商之厉害及帮会影响力之大。
广西民间还流传着“无东不成市”的谚语。
粤商成批入桂始于明朝,盛于清代。
因此,粤东会馆是清代时商客集资兴建的,供同乡互通信息,交换行情和买卖交易。
逢年过节他们还会在会馆聚餐联络感情。
粤东会馆也是当时各同乡会馆中规模最大、最堂皇雄伟的建筑。
它的出现,标志着粤商入桂定居人口在其地已形成相当规模,为广西的城镇和圩市注入了一支本地一直缺乏的基本的工商业经济力量。
2024届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全国乙卷文科)附答案

2024届高考历史终极押题密卷(全国乙卷文科)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
《左传》记载,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子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该故事反映了( )A.东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B.宗法制下士农工商“皆有等衰”C.周天子丧失“天下共主”地位D.虢国出现“臣弑君、子杀父”现象2.史学家顾颉刚在提及汉武帝的某一措施时指出:“学术的道路从此限定只有经学一条了,这比之始皇的高压手段统一思想还要厉害。
”这一措施指的是( )A.颁行“推恩令”B.任用酷吏C.实行中外朝制D.尊崇儒术3.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
如表,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史实结论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建立B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美国政治体制构建受启蒙思想影响C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成为许多国家颁布民法典的蓝本D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德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A.A B.B C.C D.D4.清代城市中的会馆和行会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
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
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这说明( )A.商帮积极参与基层治理B.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增强C.民间力量促成社会和谐D.商人对城市身份认同增强5.1914~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春天。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列强停止对华商品倾销B.国内小农经济的自我修复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D.民众“爱国心”的积极影响6.五四运动后,有不少知识分子对劳工界开展社会调查,如工人的工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衣食住行等内容,以具体的事例详实的数据呈现劳工“牛马不如”的生存状况。
从会馆到商会:近代广西民间商业团体的嬗变

从会馆到商会:近代广西民间商业团体的嬗变侯宣杰【摘要】Business groups are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carriers for merchants ,which change from individual traders to group holder .Folk business groups in Guangxi had profound evolution from geo‐politics guildhall to industrial associations in modern tim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uildhall , chamber of commerce has a largely open inclusiveness and legal specification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extensive trade associations have promoted a higher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the urban economy and society in Guangxi .%商业团体是商人由个体分散到抱团发展转变的重要组织载体。
近代广西民间商业团体经历了从地缘性会馆到行业性商会的深刻嬗变。
与传统会馆相比较,近代商会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规范性。
清末以来广泛建立的商会在更高程度上促进了广西城镇经济与社会的整合。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81-86)【关键词】会馆;商会;嬗变【作者】侯宣杰【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29社会组织是构建社会网络、集聚社会资本的战略支点,也是社会个体由分散走向整合,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媒介。
晚清民国时期广东粤剧向广西的传播

晚清民国时期广东粤剧向广西的传播
唐咸明
【期刊名称】《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3)005
【摘要】晚清民国时期,粤剧以广东为中心,以粤剧艺人等为传播主体,通过城镇商业网络、水路和陆路等传播客体,在广西城乡地区流传和发展.粤剧向广西传播有3次浪潮:清朝中叶、清末民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本土业余粤剧团体的兴起和发展,是民国时期粤剧西传的最重要结果.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唐咸明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6
【相关文献】
1.从广东到广西:抗战前粤剧的变迁 [J], 符桑尼
2.关于广西粤剧传承与传播的思考 [J], 廖华
3.新媒体背景下广西粤剧对外传播策略探析 [J], 吴曼莉;李剑
4.晚清民国时期广西茶业史略 [J], 郭红军
5.晚清民国时期广西六堡茶的外销之路及其群体互动研究 [J], 邵凡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代广西边疆的商人迁移与城镇商业经济开发

清代广西边疆的商人迁移与城镇商业经济开发《传承》2010年第2期地处中国西南边疆的广西,历史上素以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文化落后著称。
然而,时到清代,随着盐法改革,龙州、梧州、南宁开埠等一系列重大变革的相继发生,广西边疆的商业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商业利润的安全系数明显增大。
商业人口,或曰商人,是传统社会中见多识广、善于应变的阶层。
他们长于不断捕捉社会变迁中随时出现的新信息,不断自我调整以实现商业利润的增值。
因此,清代广东、江西、湖南等邻省的商人大批迁入广西,形成了一个经济性移民的高潮,入迁商人或择地坐商,或长途行商,对清代广西边疆城镇经济的开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商人迁移的指向受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地理交通条件以及人文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清代入迁广西的商人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本文参照清朝后期广西省的行政区划,结合广西河流的走向,大体分湘江———桂江流域城市(含桂林府、平乐府)、郁江———浔江流域城市(含梧州府、郁林州、浔州府)、红水河———黔江流域城市(含柳州府、庆远府、思恩府)以及左右江———邕江流域城市(含南宁府、太平府、镇安府、泗城府)四大区域对清代入迁广西的外省商人对当地城镇商业经济的开发活动加以分区考察。
一、湘江———桂江流域城市桂林府地接湖南,是广西与中原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这里以桂林为枢纽,桂林长期为广西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是广西城乡经济开展程度最高的地区。
自清初起,桂林“郡城内外商贾云集,粤东江右从居多”[1]。
近代以来,商业更加发达,广东商人、江西商人、湖南商人共同掌控着桂林的经济命脉,其他商帮则望尘莫及[2](P119)。
其中,又以广东商人势力最盛,故史载之,“(光绪年间)城内外商贾云集,广东商人仍执桂林商贾之牛耳”[3]。
有清一代,桂林府临桂县共有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四川、云贵等地商人到此经商,“侨寓桂林省会者已实繁,生齿既殷,而老死者亦伙”[4](P332)。
清代广东移民与广西的社会变迁——以桂东南地区为重点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清代广东移民与广西的社会变迁——以桂东南地区为重点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20070101清代广东移民与广西的社会变迁—以桂东南地区为重点研究生:邵华年级:2004级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向:社会问题中文摘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口的流动从来没有停止过。
人口迁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文章由前言、论文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首先就前人对移民与社会变迁问题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进行简单的回顾,然后界定论文的研究对象,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并谈了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主体部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对清代广东移民迁移桂东南地区的情况进行描述。
文章在回顾清代以前广东移民迁移桂东南地区情况的基础上,对清代广东移民移居这一地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移民的迁移过程进行了一般性的描述。
文章认为,历史上有记载的该地区的广东移民是在唐宋时期,但是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原因的限制,人口迁移的总体规模小,数量少。
进入清代以来,随着广东人地矛盾的不断升级以及土客之争,大批移民开始不断地进入与之相邻的桂东南地区,形成了移民潮。
与前代相比,清代的广东移民以经济型移民为主,迁入时间要早于进入广西的其他地区的时间,客家移民所占比例大,广东移民多于其他地区的移民也是桂东南地区移民的一大特点。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广东移民对桂东南地区社会变迁的影响。
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随着大批广东移民进入,不仅使得广西人口分布的格局发生了变化,桂东南地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处在了广西的前列,而且对桂东南地区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广东移民的参与和带动下,桂东南地区的土地得到更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农业耕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商业 网络 , 有效 地 降低异地 经营 的成本 , 动 自身 的本 土化 发展 , 推 促进 了清代 广 西 商 业经 济 的发 育
成长。
关键 词 : 广 东会 馆 ; 商 ; 土化发 展 ; 西 粤 本 广 分类号 : G9 2 1 1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1 3 2 0 ) 4 0 8 5 1 0 —8 1 (0 6 0 —0 5 —0
t ero o aiai n a d p o td Gu n x o h i wn l c l t n r mo e a g i mmeca c n my g o h i n n sy z o c r il o o r wt n Qi g Dy a t . e
Ke r s y wo d :Gu n d n i l;Gu n d n s n s me a g o g Gu l Ha l d a g o g Bu i e s n;t e d v l p n fl c l a i n; h e eo me to a i t o z o
一
、
粤 商在 广 西 兴 建 会 馆 的 历 史 背 景
风 险则 立 即转移 经 营 地 , 迅 速退 出市 场 , 致 贸迁 或 导
地 商 品经 济 发展 剧烈 的起 伏波 动 。另一 方面 , 区域 跨
贩 运 贸易频 率 的加 大则使 粤 商家居 时 间越来 越短 , 超
清 前期 , 随着 战 乱 的平 息 和 市 场规 模 的 扩 大 , 两
Ab ta t n Qi g Dy a t a g o g b sn s me n ee a g i i e n o st sa — sr c :I n n syGu n d n u i e s n e tr d Gu n x t sa dt wn o e tb ci
l h a d d p n n g i al ,p o e td t erp o e t i n e e d o ul h l s d s r tc e h i r p ry,c n t u td c m me ca ewo k t r u h o sr ce o riln t r h o g
20 年 8 06 月
Au . 0 6 g 2 0
清代 广 东会 广 西 为 视 域
侯 宣 杰
( 四川 大 学 历 史文 化 学院 , 四川成 都 6 0 6 ) 1 0 4 摘 要 : 清代进 入 广西城 镇 的粤 商创 立并依 托会 馆 , 护 其 产权 利 益 , 保 构建 以亲情 乡谊 为基 石
收 稿 日期 : 2 0 0 —2 06 3 1
展进 程 , 为 推 动 清 代 广 西 商 业 经 济 开 发 的 主导 力 成 量 , 特定历 史时 期整 个 广西城 乡经 济 的发育 成长 意 对
义深远 。
贩 广西 的粤 商 , 方 面 , 一 无论 是 职 业 商 人 , 是农 民 、 还
地 主等 兼职 商人 , 多追 求 短 期 效益 以避 开 风 险 , 每遇
运 的商 品 主体是 农 产 品 , 产 具 有季 节 性 , 商 难 以 生 粤
在 固定 产地 和销 售 市场觅 得恒 定 的商业 利润 , 因而他
在商业 利 润的驱 动 下借 助 西 江 航 道 之便 大 规 模 进 入
广西 , 创建 同乡会 馆 , 以之 为依 托 , 并 开启 本土 化 的发
H 0U a — Xu H ie i
( o lg o soya dCutr Sc u nU iest , C l ef Hi n 『 e r tr ue, ih a nv i r y
Ch n d ,Sc u n6 0 6 ,C ia e g u ih a 1 0 4 hn )
Th v l pm e fGu ng o u l a l n e De e o nto a d ng G id H ls a d
Gu n d n uies n’ o aiain i n y a t a g o gB s sme SL c l t nQigD n s n z o y
维普资讯
第1 卷第4 9 期
Vo. 9 No 4 11一 .
广 西 右 江 民 族 师 专 学 报.
J OURN AL OF YOUJ AN TE CHE O1 E OR NAT ONAL T E I G A RS C GE F L I I I S GUANGXI
们 多游 走不 定 , 贸 四方 , 贩 一般 一年 仅往 返数 次 , 冠 被
以流寓 的称 呼 。清 光绪 《 乐府 志 》 发 生在 入 桂 粤 平 对 商 身上 的这 种现 象 作 了 生动 的记 载 :城 外 街 民大抵 “
流 寓者 , 服贾 至 此 , 则粤 东 , 远 近则 全州 ”1 [ 。然 而 , ] 游
ma i g fi n s i m o g t wn p o l ,wh c fe tv l e u e h o t o u i e s d v l p d k n re d h p a n o s e p e i h e f c i e y r d c d t e c s f b sn s , e eo e
G ua ngx i
清代 的广西 是全 国经 济最 落后 的地 区之 一 , 与 但 商 品经 济 发展程 度较 高 的东南 沿海地 区相 比 , 市场 开 发力度 较小 , 具有 广 阔 的开 发 潜 力 。 因此 , 东 商人 广
广 间 的长途 贩运 贸 易臻 于空前 的发 展 阶段 , 由于贩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