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月光曲导学案1
26课导学案

四、【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积累贝多芬的一些名言。
【达标检测】
一、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lái yīn hélàzhúmánɡgūniánɡmòshēnɡ
( ) ( ) ( ) ( )
qín jiàn wēi bōlín lín shàshíjìlù
港南区八塘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课题:26.月光曲
班级:
小组: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2.我还知道了:
三、细读感悟,入情入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会“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为什么给穷兄妹俩弹了一首曲子?而且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贝多芬再一次弹着的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见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描写实实在在的景物?哪些句子是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再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流程:
一、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我能圈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两遍。
3.在这些生字中我想提醒同学4.我能写出有关本课生字中有价值的形近字(或多音字)
5.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通过细读课文,我知道本文讲述了____国著名音乐家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创作出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的故事,既表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善良品格——对穷苦人民的和,又表现了他丰富的和。
最新人教语文六年级上导学案26 月光曲

最新人教语文六年级上导学案26 月光曲第1课时学校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预习导航】一、 走近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二、温馨提示:1.“霎”读“sh à”,“券”读“qu àn ”,“恬”读“ti án 2.“琴键”的“键”与“健康”的“健”区分开。
3.“盲”要与“育”区分开来。
4.“录”下面不要写成“水”。
三、读读写写下面的词语。
记录 幽静 蜡烛 陶醉 纯熟 清幽 琴键 莱茵河 霎时间 微波粼粼四、读课文填空。
《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 )国著名音乐家( )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 ),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 )的传奇故事。
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 )之情。
【课堂探究】一、细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2.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3.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想象描绘的景象。
4.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分辨本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
二、品读课文,赏析重点句子。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月光曲导学案(精选2篇)

月光曲导学案(精选2篇)月光曲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的生字:芬、券、盲、纯、汹。
学习的新词: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主要通过研读重点段:第8、9自然段,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来解决。
链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1792 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 自由、平等” 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 。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1、我要推荐的生词是:2、我会运用的生词有:3、说说课文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创作的?把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是那些段落?二、研读课文:1、学习第一段。
26月光曲导学案(教师版)

26、月光曲(教师版)主编人:吴小月审核人:王美容时间:2014/12/7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分辨课文中哪些事实在实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作用。
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2、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了解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著名音乐家,他从小就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与作曲,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贝多芬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
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
他的音乐创作,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对欧洲音乐艺术的革新与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2、看拼音把词语写正确,相信你是最棒的!lái yīn hé làzhǔ mòshēng máng gū ni ang(莱茵河)(蜡烛) ( 陌生 ) ( 盲姑娘 ) qín jiàn wēi bō lín lín shàshí jìlù( 琴键) ( 微波粼粼 ) ( 霎时 ) ( 记录)3. 根据句子的意思,概括词语。
(1)、指功夫深,技能熟练。
(纯熟)(2)、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月光曲》 导学案

《月光曲》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
2、感受文中所描绘的月光下的美景,体会音乐的魅力。
3、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受艺术之美。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2)感受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文中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和想象。
三、知识链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其代表作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
四、课文解读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贝多芬为什么会为盲姑娘弹曲子?从兄妹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她的善解人意,这深深打动了贝多芬。
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虽然眼盲,但依然热爱音乐,并且非常懂音乐,他认为遇到了知音。
(2)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贝多芬被盲姑娘的话所感动,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于是决定再弹一曲。
盲姑娘的话让贝多芬产生了创作的激情,他想把心中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3)皮鞋匠兄妹听着琴声,联想到了什么?皮鞋匠听着琴声,联想到了大海和月亮的变化。
妹妹仿佛也看到了这些景象,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3、研读重点段落,体会情感(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段文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这些联想中,你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是怎样的?(2)“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6月光曲》公开课导学案_0

26、《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善良、易感的音乐家,经久不衰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真情。
本教学设计重在读和悟上,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领悟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贝多芬,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以及贝多芬那善于倾听、易感的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善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重点:通过抓住语言描写,领悟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难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解读文本内容,了解贝多芬1、了解贝多芬(师:一千多年前,中国出现了一位诗圣。
他就是伟大的诗人——杜甫;两百多年前,德国出现了一位乐圣,他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
(板书)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贝多芬吗?快读吧)课件出示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10岁举行首次演奏会,12岁开始作曲。
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
28岁时,因病两耳失去听力,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信与人交谈。
但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
世界名曲《英雄交响曲》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命运》、《田园》、《合唱》、《月光曲》等。
2、《月光曲》是贝多芬于1801年即兴创作的一支钢琴奏鸣曲。
(板书:月光曲)齐读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位乐圣的人格魅力,感受《月光曲》的艺术魅力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出示自读提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①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6《月光曲》导学案(一)

大流乡小学导学案
主人姓名;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小组名;
2、读课文6、7自然段,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由此你联想到什么?
3、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4、文章中的人物都有谁?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课堂检测我最棒】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琴声)的浪花()的意志
( )的大海)的月光(的小路
2、按要求改写句子。
一阵
风把蜡烛吹火了。
(改为“被”字句)
兄妹俩被美好的琴声陶醉了。
(改为“把”字句)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转述句)
3、填空
贝多芬是______国最伟大的________ 家之一,被尊称为“ __________ ”。
代表作品有_______ 、、__________ 、0。
26、《月光曲》

26、《月光曲》导学案一草碧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班姓名: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清幽、陌生、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准确分辨课文中那些是实在的事物,那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中的感情变化。
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学法提示:本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
建议同学们置身于文中,入情入境地读,边读边想象。
注重感受描写《月光曲》的句子和贝多芬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用不同的线分别勾画描写的实在景物和想象的景物,驻足品读,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品味艺术的美。
学习准备:学生搜集关于贝多芬的故事,教师可以准备《月光曲》选择时机在课上播放,让学生聆听,感受音乐旋律。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温馨提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把生字读正确,理解难懂的词语。
1、我能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券()粼()霎()键()卷()鳞()刹()健()3、选词填空幽静清幽恬静清秀干净()的脸()的月光()的小路()的教室她的脸很()4、课文读熟后,我知道文章讲了这样一件事5、我还知道贝多芬是一个的人。
盲姑娘是一个的人。
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26、《月光曲》导学案二草碧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班姓名:合作探究学法提示:在充分阅读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抓住重点句子或重点段落反复阅读,边读边想象,品味课文中的语言,结合自己搜集的知识和经验,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思考是怎样来的,就会有所收获。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会“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为什么给穷兄妹俩弹了一首曲子?而且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揣摩形象,领略人格.
本文塑造了几个人物?(学生回答:贝多芬、穷兄妹俩)你对谁印象最深刻?请说说你对他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这个故事本身,不仅表现了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而更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哇。”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哪!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5.精读第9自然段。
(1)读第9自然段,谈《月光曲》的内容及自己想象到的景象。(教师随机板书: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曲《月光曲》。
主
要
导
学
流
程
一、播放钢琴曲《月光曲》,导入课题。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同学们知道刚才听的乐曲是什么吗?关于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曲》。板书课题。
2.简介《月光曲》及贝多芬。读课后“资料袋”了解贝多芬。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细读3至10自然段,思考创作经过是怎样的?
(1)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
男的()地说。姑娘()地说。
(2)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3)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4)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a.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主
要
导
学
流
程
主
要
导
学
流
程
2.再读课文,说说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3.课文那些段落详细介绍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呢?
三、重点探究课文。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10自然段,思考:《月光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找出起因、经过、结果的段落。
3.读2自然段,思考“断断续续的琴声”说明了什么?
b.指导朗读,出示句子:“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5)指名读第七、八自然段。
贝多芬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只是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当时他想到了( ),想到了( ),想到了( )。(出示投影,学生口头填空)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他还说:“如果我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计
自
我
反
思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使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贝多芬是个富有同情心、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重难
点
1.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的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使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法
指导
诵读、感悟法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后面三个自然段。
(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3)课文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记录下来,下节课讨论。
板
书
设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凤县新建路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
级
六年级
教师
王红丽
审核人
刘来元
授课时间
课
题
26月光曲
课
型
精读课
课
时
2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的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分清景物与联想。
①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兄妹俩)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好像)
②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那么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正从水天交接的地方升起来呢?
(3)想象这些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4)你听了这首曲子好像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