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时间应该是()2.假如你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参观,请你告诉他应该去下列哪一城市()A.西安B.南京C.咸阳D.洛阳3.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立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首创的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该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5.在本课学习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6.相传秦朝的传国玉玺是用和氏璧镌刻而成的,上刻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八个字应该用哪种字体()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7.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临洮—咸阳B.临洮—辽东C.陇西—辽东D.临洮—函谷关8.右图是秦朝的疆域简图,其中缺少的地点应该是()A.岭西B.新疆C.陇西D.西亚二、非选择题9.中国历史实现真正的统一是从秦朝开始的,秦朝开创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今天就来探究学习一下辉煌的秦王朝。
【天下一统】材料一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1)“皇帝”是谁?“尽并天下诸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定国建制】材料二秦朝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力,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含答案)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图是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 )A. 皇帝制B. 郡县制C. 中央集权制D. 分封制2.为了加强各地联系,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人工水道。
这条人工水道是A. 灵渠B. 邗沟C. 江南河D. 永济渠3.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A. 刀币B. 贝币C. 五铢钱D. 圆形方孔铜钱4.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请判断公元前221年属于()A. 公元前2世纪前期B. 公元前2世纪后期C. 公元前3世纪前期D. 公元前3世纪后期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 夏朝B. 西周C. 秦国D. 秦朝6.秦朝时期,下列关于李家四兄弟的情况说法有误的是()A. 老大使用圆形方孔钱经商B. 老二被征去修长城C. 老三被征去与匈奴作战D. 老四整日在家读四书五经7.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A. 沿袭历史传统B. 开创一代帝号C. 加强思想控制D. 宣扬个人功业8.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B.C. D.9.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下列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秦始皇A. 统一了六国B. 任用商鞅实行变法C. 自称“始皇帝”D. 统一度量衡10.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世袭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于约______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于______年。
12.秦朝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13.曾经歼灭六国,自称“始皇帝”的是。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训练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训练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绘了嬴政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2.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3.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御史丞印南郡侯印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5.“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
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A B C D6.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 C.交子 D.银元7.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A.丞相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秦朝 C.隋朝 D.清朝9.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 C.帛书 D.金文10.公元前209年,邯郸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A B C D 11.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右侧“疆域四至”示意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12.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A.夏朝B.秦朝C.北宋D.元朝2.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特点是( )A.“家天下”B.君权神授C.皇权至上D.皇帝独尊3.“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
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设置丞相4.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5.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6.班固在《汉书》中写道:“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这表明他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D.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7.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设立了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进行管辖。
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专制主义集权达到顶峰C.解除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8.“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这描述的是秦朝()A.中央政权机构的设置B.幅员辽阔的疆域C.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D.巩固统一的举措9.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千米。
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
此举()A.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B.确立了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制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10.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堂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
”秦朝改变这一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A. 实行郡县制B. 统一货币C. 统一度量衡D. 设置丞相2.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A. 圆形方孔半两钱B. 五铢钱C. 交子D. 银元3. 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原因不包括( )A. 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B. 商鞍变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C.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D. 秦王赢政个人的政治才能4.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 洛阳B. 咸阳C. 长安D. 北京5. “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
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
”这个“庞大帝国”是( )A. 夏朝B. 秦朝C. 商朝D. 东周6.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中央集权制7. 《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垂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秦始皇时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 )A. 刑狱B. 军事C. 行政D. 监察8. 下图是秦朝统一文字后“马”的写法,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它是( )A. 大篆B. 小篆C. 隶书D. 楷书9. 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正在参与长城西起点地的修筑。
请你告诉老人他的儿子在下列哪个地方( )A. 临洮B. 咸阳C. 辽东D. 九原10. 秦朝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下列关于秦朝疆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北到长城一带B. 南到南海C. 西到临洮D. 东到东海11.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及答案

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C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2.美国史学家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统一的文字。
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作者所评价的历史事件出现于( C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B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车同轨4.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C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D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6.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C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C.陕西咸阳 D.河南登封7.秦朝时开凿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它沟通了( C )A.长江和珠江 B.长江和黄河C.湘江和漓江 D.漓江和淮河8.秦朝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下列关于秦朝疆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北到长城一带B.南到南海C.西到临洮D.东至东海9.某书信朗读节目第一期朗读的是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封家书:公元前223年农历二月,秦军将士“黑夫”和“惊”兄弟二人给大哥“衷”写了一封信:“战事不知要持续多久”。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含答案)2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含答案)11.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有利于巩固统一,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
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①实行郡县制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②建造阿房宫和④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不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秦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推行A.分封制B.县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设郡守,县设县令。
郡县制的推行,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C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商鞅变法的措施,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管理。
B项不合题意;元朝推行行省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在地方推行”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从政治方面,在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同步练习】《秦统一中国》

《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
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推行郡县制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法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秦朝C.随朝D.清朝3.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4.鲁迅先生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
”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文字 B.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C.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D.秦始皇发布焚书坑儒令5.《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7.秦朝时,今潍坊大部分地区属胶东郡、齐郡、琅琊郡管辖,胶东郡使用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钱B.五铢钱C.交子D.会子8.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部编版)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1.右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秦朝B.周朝C.商朝D.夏朝2.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派蒙恬北击匈奴 B.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C.建立郡县制 D.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3.公元前209年,邯郸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 )A B C D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5.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秦始皇此举旨在( )A.维护国家统一 B.实行暴政统治 C.保障社会稳定 D.实现君主专制6.2017·柳州市期末考试右图是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它是( )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7.2017·北海市期末测查秦朝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掌管监察事务的中央政权机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述了嬴政(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9.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30年 D.221年10.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辉煌的秦王朝。
【天下一统】材料一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1)“皇帝”是谁?“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定国建制】材料二秦朝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同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加强统治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统一】材料三(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答案:1-9:ACABD DBAB10.(1)秦始皇。
统一全国。
(2)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郡县制。
(3)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3.9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识记: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能力培养:1、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2、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3的好处4、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5、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统一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23、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2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教师导入: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
秦国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
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多媒体出示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并向学生播放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二、学习新课:(一)秦灭六国1、读本节内容,思考:秦王嬴政在多长时间内、运用什么策略先后灭掉了哪六国?①指导学生运用第6取什么策略先后顺序灭掉六国的?比如:蚕食韩魏,利于东进;长平之战,伤赵元气;十年激战,兼并六国。
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230至公元前221221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秦统一的历史意义:一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混战的是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过渡语: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下面我们看看秦始皇是怎么做的——(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教师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什么是"中央集权"。
2、学生自读本节内容,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图示在黑板上归纳出秦中央重要官职及分工、地方主要官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中央集权"。
建立中央集续了20003、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可从巩固国家统一和加强统治两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看《秦朝疆域图》,了解一个国家的疆界四至。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在经济、文化、交通、军事方面秦始皇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呢?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回答:1、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2、文化上:统一文字。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建直道和驰道。
4、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
(教师可出示相关的秦统一六国货币图、文字图,由学生讨论回答统一的必要性;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优点。
我国文字发展的源流。
教师向学生讲解度量衡。
度,是指尺寸的长短;量是指升斗的容积;衡,是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还颁布了全国通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的计量标准。
先简介匈教师1组织学生开展对思考题“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道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课堂训练(略)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2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建直道和驰道。
4、军事上:修建万里长城。
《秦统一中国》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多、年代久,如何让学生对这一课感兴趣,又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有以下几点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
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
传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现在,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像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那教学效果也就好多了。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逐步培养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学生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评价秦始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示意图,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统一无论古今,都是大势所趋,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2)了解祖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民族平等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教法:讲授法、互动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自主探究式”法、讨论法、表演法。
五、教学时间:1课时家来完成了最后的统一。
一2.通过学生自行交流归纳秦王扫六合的过程及条件等,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讲授新课:一、秦王扫六合1、设问:东方六国在军事上无力与秦抗衡,秦又是在谁的领导下完成灭六国之重任?又是如何灭掉六国的?(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本目内容)。
2、秦国为什么能灭东方六国、一统天下?即其统一的条件有哪些?(学生思考,相互交流,畅所欲言,老师归纳)老师板书关键词商鞅变法、“远交近攻”、秦王嬴政等关键词进行归纳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本目内容后作答2.学生思考,相互交流,畅所欲言1、课件显示《战国形势图》,并按顺序删除六国的名称及时间,最后用散开式放大“秦”字,再从左嵌入“公元前221年”,并点击都城咸阳。
通过形象的画面以加深学生对扫灭六国过程的印象。
2.展示秦王扫六合所具备的条件。
出示秦始皇的画像。
3.通过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统一会给人民带来很多的好处,对于后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①出示李白古诗,通过古诗感受赢政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概。
②学生自由讨论分析秦王朝的统一对于当时及后世来讲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通过李白的诗句体会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雄姿和气概。
2、讨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1.推出李白诗句。
2、出示统一的历史意义。
4.通过讲述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政治上的措施,4.秦朝为巩固统一政治方面的措施。
过渡:我们都知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摆在秦始皇面前了,他该怎样巩固政权来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动1、学生自己归纳出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2、学生动手制1.用图标方式展示秦朝中央官职的设置。
逐步培养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逐步的讲授,使学生自己归纳出什么是专制,什么是中央集权。
摇?下面我们就将着重讲一下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方面——皇帝制度的建立通过学生自学回答,老师着重讲解①创造皇帝一词,并且自称为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