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我国将加大大气环境保护力度,制定了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通过多种手段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大气环境。
一、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背景我国实施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背景和现状是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染源种类不断增加,引起各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大气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原则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和保护大气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大气环境保护应遵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改革创新”的原则。
通过制定和执行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可行、可行性计划的大气环境保护规划,促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大气环境保护的任务和重点(一)加强大气污染源控制加强大气污染源控制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
应完善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和档案管理制度,切实推行“最严控制、最高标准、最严惩罚”原则,加强能源、交通、工业等行业和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二)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筑牢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要完善监测和信息公开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预警能力和防范措施,加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度,形成全民参与的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三)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实现“向洁净能源转型发展”的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注重开发利用清洁煤技术,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等清洁能源,推行废气利用、余热利用,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四)加快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科研力度,推动对大气污染规律和机理的探索和分析,研究和开发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在工业、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广应用。
四、大气环境保护的保障措施(一)创新治理机制,形成大气污染治理体系。
大气环境规划

• Cs为污染物年平均浓度的标准限值(mg/m3 )
• VE为通风量 (m2/s) VE u Hi
• 把L用城市等效直径代替: x 2 s /
• S—总量控制区面积(km2)
一般把总量控制周期T取为1年。整个城市的 排放量Qa (104t/a) :
Qaki Si Qak S
• 所以:
Qaki ACki
Si S
• 因此
Aki ACki
• 式中: A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系数,104t·a-1·km-1;
各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总量
Qaki Aki
Si S
n
S Si i 1
• Qa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 104t;
• S----总量控制区总面积,km2; • Si----第i功能区面积,km2; • A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
104t·a-1·km-1。
所以:
Qa ACs S
全区域以及各功能区某种大气污染 物排放总量:
n
Qak Qaki i 1
• 式总中 量: 限Q值a,k--1--0总4t;量控制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 • Q10a4kit-;---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年允许排放总量限值, • n----功能区总数; • i----总量控制区内各功能分区的编号; • a----总量下标; • k----某种污染物下标。
• q1—通风稀释作用;由区域的实际条件决定 (地理地形、气象条件、浓度控制目标)
• q2 —污染物沉积等迁移清除过程; • q3 —化学转化作用。
2.国标A值法计算公式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健全资源、能源和环保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 保护。
技术保障
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大气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研 发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 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提升监测能力
加强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 高环境监测自动化水平,实现重 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的有效监测 。
强化技术推广
积极推广大气污染防治先进适用 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 。
社会支持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鼓励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机制和渠道,鼓励公众参与重大决策和监督。
加强舆论引导
发挥媒体作用,及时公开环境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大气环境保护。
二氧化硫排放量
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二氧化硫排放 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二氧化氮排放量
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二氧化氮排放 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温室气体排放量
制定和实施各种措施,降低温室气 体排放量,达到国际减排目标。
时间节点
近期目标(2020年)
01
制定和实施各种措施,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 增加,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3
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也加剧了全球气 候变化。
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未 经处理直接排放。
交通污染
城市交通拥堵和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汽 车尾气排放不断上升。
生活污染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大气环境规划

(二)SO2总量控制-1
SO2
总 量 控 制 技 术 路 线
SO2排放源
电厂 燃煤 源
供热 燃煤 源
工业 燃煤 源
民用 燃煤 源
环境空气 质量模型
绩效综合分析 基准允许排放因子
综合调节系 数
污染源初始允许排放量
否 环境质量达标
是 允许排放总量
❖大气环境评价和预测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三)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各功能区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对各污染源排放量的限值(为了达到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以本功能区和相关功 能区的环境容量为基础,包括允许排放量 指标和污染物削减目标)
(三)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气象、气候指标(风速、风向、温度、湿度) ❖大气环境质量指标(SO2、NO2、PM2.5) ❖大气污染控制指标(SO2、NOx、颗粒物) ❖区域环境建设指标(集中供热普及率) ❖社会经济指标
(四)大气环境功能区划-2
功能区
பைடு நூலகம்
范围
执行标准
一类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地 一级
二类区 三类区
居民区、商业区、文化区 居民混合区、农村
工业区、交通枢纽等
二级 三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四、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一)颗粒物总量控制
❖颗粒物总量控制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对颗粒物实施目 标容量总量控制,应考虑各源类对环境空气中 颗粒物的现状排放量和贡献值,并通过一定的 技术方法和手段制定各源类的目标允许排放量 和贡献值。
大气环境规划
大纲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四)大气环境功能区划-2
(2)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功能区划时应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生态 等自然条件。比如:
利用自然界线(山脉、河流、道路)作为 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方便管理,不需 特意去进行边界的处理。
风向问题---应重点保护的一类功能区放 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三类放下风向。
(二)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ADMS大气扩散模型
“ADMS-工业” 可计算来自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的 污染浓度,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连接。 “ADMS-环评”可以处理一个区域或城市所有的污染源类 型,包括工业源,道路交通源,面源,体源和网格源等; 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连接。 “ADMS-城市”是ADMS模型系列中最复杂的一个。它用 于计算来自大区域和城市的污染浓度或空气质量。
(二)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ISC-AERMOD模型
ISCST3模型: ISCST3扩散模型的核心是高斯烟流模型,可模拟大气主要 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及危险废弃污染物质的连续排放。处理多 重来源,包括点、立体、线、面和露天矿等。
ISC-PRIME模型: 专门针对当烟流经过两个建筑物时产生气流下洗的基本特 点而设计。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1
大气环境系统---大气环境规划对象
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日常所说的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污染源 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污染源控制、清洁生产、 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 城市生态子系统:大气环境保护的保护对象, 以人为主体,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 系统(教育、医疗、居住)
4.2-5.6
3.5-4.9
0.15
0.20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第六章⼤⽓环境规划第六章⼤⽓环境规划第⼀节⼤⽓环境现状评价⼀、确定需要调查的⼤⽓污染因⼦重点城市空⽓环境质量达标规划主要污染因⼦确定为:PM10(或TSP)、SO2、NO2或(NOx)及该城市的特征污染物,超⼤城市增加O3。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污染源的调查原则充分利⽤现有研究成果和资料,可在其基础上补充和验证,避免重复⼯作。
调查所得的基础资料和数据,以能满⾜环境污染预测与制定污染综合整治⽅案的需要为前提。
2、⼤⽓污染源收集的基准年3、规划范围:城市市区⾏政管辖区域4、⼤⽓污染源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业污染源、⽣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依据排放源⾼度,将各排放源按点源与⾯源进⾏统计(机动车排放污染较重的城市还需进⾏线源统计)。
并给出规划区域范围内的⼤⽓污染源分布图,标明污染源位置,污染排放⽅式,并列表给出污染源排放清单。
⼤⽓点源排⽓筒底部中⼼坐标;排⽓筒⾼度(m)及出⼝内径(m);排⽓筒出⼝烟⽓温度(℃);烟⽓出⼝速度(m/s);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kg/h)。
⼤⽓⾯源(两种⽅法)(1)按⽹格统计将规划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格化。
以规划区的左下⾓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
⽹格单元,⼀般可取1000×1000(m2),城市较⼩时,可取500×500(m2),按⽹格统计⾯源的下述参数:a.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b.⾯源排放⾼度(m),如⽹格内排放⾼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度;c.⾯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当其⾼度差较⼤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度将⾯源分为2-3类。
(2)按⾯源的实际⾯积统计a.⾯源中⼼坐标(相对值或经纬度);b.⾯源平均有效⾼度(m );c.⾯源东西向宽度(m )、南北向长度(m );d.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 或kg/h )线源调查内容对于机动车排放污染较重的城市,需要将⾼速路、快速路和主⼲路作为线源,进⾏统计。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四、大气环境功 能区划分 大气环境功能区是因其区域社会功能不同而对
环境保护提出不同要求的地区,功能区数目不 限,但应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 城乡总体规划划分为一、二、三类大气环境功 能区。
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
序号 单位名称
表 鸣凤城区锅(窑)炉统计表
锅炉数量 台数
型号、吨位
使用时间
1 武星公司
2 星球公司 3 德中公司 4 盼盼集团 5 远安宾馆 6 西湖建筑 7 县职教中心 8 江北厂 9 远安广安大众浴池 10 中医院 11 县医院 12 远安一中 13 县沮城宾馆 14 远安城南洗浴中心 15 县委党校 16 鸣凤宾馆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一 、大气环境规划 的 内容 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图6一1)
图6-1 弄清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建立源与目标关系
方案实施
确定优化方案
选择方法建立模型
二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一)大气环境系统 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概括为
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 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及城市生 态子系统,如图 6一2所示。
N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5t/a,PM10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 20 t/a, 城市控制区(1743.60km2)理想环境容量
经计算,远安城市控制区S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 5176t/a,N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2072t/a,PM10理想大 气环境容量为8282t/a,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规划
2
6t热载体、4t蒸汽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06章—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4学时

等比例分配原则
在承认区域内各污染源排污 现状的基础上,将总量控制 系统内的允许排污总量按各 污染源核定的现在排污量, 按相同的百分率进行削减, 各源分担等比例排放责任。
费用最小分配原则
以区域为整体,以治理费用 为目标函数,以环境目标值 作为约束条件,使全区域的 污染治理投资费用总和最小, 求得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负 荷。
根据EIA确定控 制边界
在进行项目EIA时,需要确定 其范围。对于一个区域而言, 在确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 边界时,可以将区域内各个项 目EIA的评价范围进行叠加, 作为总量控制边界。
35/69
6.2.2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36/69
区域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箱式模型
等效点源 模型
假设大气总量控制区域是一个矩形的箱子,便可 根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用箱式模型“反推” 区域大气环境的容许纳污量。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s,直接排放)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s,间接生成)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存在状态: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Aerosol,悬浮颗粒物) 气体状态污染物(Air Pollutants,气态污染物)
4/67
气态污染物及其人为源
特点
更具有可操作性; 降低污染控制成本; 严于浓度控制;更 关注连续达标。
每个 国家环境污染物排 可操作性较差;
污染 放标准
控制成本不合理;
源
关注瞬时排放;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以下简称总量控 制区)是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城镇规划、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要求而决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 行总量控制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9/10 2
图6-1
弄清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建立源与目标关系
方案实施
确定优化方案
选择方法建立模型
2013/9/10
3
二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一)大气环境系统 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概括为 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 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及城市生 态子系统,如图 6一2所示。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 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以人为 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而且关系到城 市社 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为了协调城市社会 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制 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大气环境规划 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2013/9/10
1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2013/9/10
6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大气环境规划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如大气环境评价、大气环境污染预测、大气 环境目标确定及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等。 这些内容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一方案,具 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 、大气环境评价和预测 (一)大气环境评价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是一个环境系统工程,一 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区域污染源调查和评价、 区域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及数据分析和区域大 气环境现状评价。下面就污染源调查、评价 和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两方面简要说明。
2013/9/10 7
1.区域污染源调查和评价 污染源调查的目的是弄清区域本地污染的 来源。根据区域内污染源的类型、性质、 排放量、排放特征及相对位置和当地的风 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分析和估计它们对 该区域的影响程度,并通过污染源的评价, 确定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2.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是弄清大气污染 物来源、性质、数量和分布的重要手段。
2013/9/10
16
第六章到此结束,您可以:
返回目录 进入下一章 跳转上一章
2013/9/10
17
2013/9/10 10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根据一些基本要求和大气环境 的基本特征,可 以提出一般的大气环境 规划指标体系。 1. 大气环境规划指标 我国的大气环境规划指标应分为气象气候指标、 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指标、 城市环境建设指标及城市社会经济指标等。 2.筛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的方法 大气环境规划属于综合性的环境规划,因此指 标涉及面广,内容比较复杂。为了编制环境规 划,期望从众多的统计和监测指标中科学地选 取出大气环境规划指标,要进行指标筛选。一 般指标筛选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数法、层次分 析法、加权平分法和矩阵相关分析法等 。
2013/9/10 9
(一)大气环境规划 目标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和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 1.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是基本目标,依不同的地 域和功能区而不同,是由一系列表征环境质量 的指标来体现。 2.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是为了达到质量 目标而规定的便于实施和管理的目标,其实质 是以大气环境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 将污染物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其 余的部分作为削减目标或削减量。
二、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方法 A-P值法计算控制区域允许排放总量 1. A值法 A值法属于地区系数法,只要给出控制区总面积及各功能 分区的面积,再根据当地总量控制系数A值就能计算出该 面积上的总允许排放量。A值法是以地面大气环境质量为 目标值,使用简便的箱模式而实现的具有宏观意义的总 量控制;是对以往实行的P值法的修改。 2. A-P值法 在A值法中只规定了各区域总允许排放量而无法确定每个 源的允许排放量。而P值法则可以对固定的某个烟筒控制 其排放总量,但无法对区域内烟筒个数加以限制,即无 法限制区域排放总量。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则可以解决 上述问题。所谓的 A-P值法是指用 A值法计算控制区域中 允许排放总量,用修正的 P值法分配到每个污染源的一种 方法。
2013/9/10
4
图6-2 大气污染物 排放系统
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
大气环境过程系统 子过程
大气环境质量
城市生态子系统
2013/9/10 5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大气环境规划总体上划分为两类,即大气 环境质量规划和大气污染控制规划。这两 类规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 成了大气环境规划的全过程。
2013/9/10 12ຫໍສະໝຸດ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大气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 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值的方法。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实行浓度控制 和 P值控制已不能阻止污染源密集区域的形成,也不能实 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和城市现有大 气污染特征,提出在我国城市推行区域大气总量控制法。 一、大气污染物 总量控制区边界的确 定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以下简称总量控制区)是当 地人民政府根据城镇规划、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求而决 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总量控制区以 外的区域称为非总量控制区,例如,广大农村以及工业化 水平低的边远荒僻地区。但对大面积酸雨危害地区应尽量 2013/9/10 13 设置SO2和NO二排放总量控制区。
2013/9/10 11
三、大气环境功 能区划分 正确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是研究和编制 大气环境规划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 实施大气环境总量控制的基础前提。大 气环境功能区是因其区域社会功能不同 而对环境保护提出不同要求的地区,功 能区数目不限,但应由当地人民政府根 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城乡总体规划划分为 一、二、三类大气环境功能区。
2013/9/10 15
(三 )优化规划分配原则 1.源强优化规划分配原则 这种分配原则适用于多源模式,在控制区达到环境 目标值的约束条件下,使污染源排放量的削减量总 和或削减率总和为最小,从而求出污染源的允许排 放量和削减量 的最佳分配原则。 2. 最小治理费用的分配原则 这个分配原则也是用于多源模式。在控制区达到大 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约束条件下,使污染治理费用 投资总和为最小,来求解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量和 削减量的最佳分配原则。
2013/9/10 14
二、总量 负荷分配原则 如何将允许排放总量分配给每个污染源,是总量控制方法 中的技术核心。概括国内外一些作法,这种分配原则可以 分为以下几类: (一)按燃料或原料用量的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 ,就是将计算得到的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 按各污染源或工厂(烟源群)使用的燃料和原料用量进行 分配 ,从而控制全区大气污染的方法。 (二 )一律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 这种分配原则,通常是在使用大气扩散模式法模拟计算允 许排放总量过程中使用的,它是通过对所有源排放量都进 行削减 ,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 目标 ,从而确定控制区允 许排放总量,并且同时完成总量负荷分配到源的方式。这 种分配原则有如下三种: 1.等比例削减的分配原则 2. A-P值分配原则 3. 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
2013/9/10
8
(二)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在进行大气污染预测时,首先应确定主要大 气污染物,以及影响排污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然后预测排污量增长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这就需要确定描述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并 建立或选择能够表达这种关系的数学模型。 大气污染预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 一是污染物排放量(源强)预测,二是大气 环境质量变化预测。 二 、大气环境规 划目标和指标体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