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一、知识要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二、跟踪训练1.我们所学的教材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2.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接近()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1月0 ℃等温线(局部)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和面积占全国比例的是()A.AB.BC.CD.D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A.热带和亚热带B.亚热带和暖温带C.暖温带和中温带D.中温带和寒温带5.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A.1月0℃等温线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6. 以下是家住图6中A处的小张关于其家乡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A.居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B.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C.一月平均气温﹣20℃D.农田类型以水田为主7.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1)图中的℃、℃、℃、℃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水热资源最丰富的是()A.℃B.℃C.℃D.℃(2)图中椭圆中,甲、乙、丙、丁中,交通网比较稠密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8.与北方比较,南方地区()A.冬季河流结冰B.民居屋顶坡度更小C.河流水量更大D.农作物生长期更短9.“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一、位置范围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回族。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温带水果。
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
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
四、风俗习惯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东北,华北:土坯垒墙,砖瓦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蓄马车;现代——铁路、公路。
运动项目:溜冰六、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长期的垦植开荒、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碱、风沙威胁;黄土高原——黄土裸露,沟壑纵横);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重建生态家园;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林网,改善土壤,减轻灾害;黄土高原:植树种树,退耕还林,退林还牧,发展生态农业。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概述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境内的一条重要地理线,它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贯穿了陕西、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份。
这条线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分布、生态系统等方面都起到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自然环境影响地质构造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地方经济、资源分布、气候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从地质构造上看,秦岭淮河一线处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地块的边界,是中国的东部与西部的过渡地带。
它由于构造岩和沉积岩层的堆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气候分布秦岭淮河一线在气候分布上起到了边界的作用。
它将中国的南方湿润气候与北方干旱气候分隔开来。
南边的秦岭山脉和淮河流域的地理特征使得这条线降水量丰富,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发展。
而北边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特征造成该地区的气候干燥,降水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对生物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
自秦岭淮河一线贯穿多个生态区和生态系统,使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秦岭山脉的湿润气候为该地区的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大量的植物物种在此繁衍生息。
同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还对动物种群的分布和迁徙起到了重要影响。
水资源分布由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特征,该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也具有明显特点。
将秦岭与淮河流域连成一线,为水资源的供应和调配提供了便利。
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水量丰富的河流之一,其河水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饮用水,也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保障。
而秦岭山脉的地形则为水库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也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保障。
经济影响农业发展秦岭淮河一线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淮河平原地区因为秦岭山脉的屏障作用,使得该地区拥有明显的农业优势。
阳光充足、水源丰富和土地肥沃,使得这一带的农作物种植产量高、品质好。
同时,秦岭淮河一线沿线种植业的发达也带动了农产品的贸易和加工业的发展。
2020年会考地理复习专题一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和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

专题一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和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基础知识概要一、主要考点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气温、降水、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2)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人口、城市、交通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上一条重要的分界线。
它与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水田与旱地、冬季河流有无结冰的分界线一致。
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 高 , 气温 逐渐降低。
南部长夏无冬,北部长冬短夏。
自东南沿海向 西北 内陆,距海越来越远, 降水 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 沙漠 、戈壁广布。
自西向东,地势呈 阶梯 状分布,逐级下降。
青藏 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C 界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主导因素是 气B 界线是:我国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地形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主A 界线是: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接近,主导因素是 降水 。
2.根据不同标准,我国可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它们的划分界限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如上图所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情况列表如下:二、典例解析[例题] 读漫画“秦岭南北”,完成下列要求: (1)秦岭一淮河一线与我国1月 ℃等温线一致,又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2)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结合漫画,谈谈你的想法。
(3)秦岭一淮河一线两侧,在气候、农业生产、社会生活等方面差异都很明显,请据此填出下表:(4)下面关于秦岭南北两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侧是向阳坡,南侧是背阳坡B.北侧是黄河水系,南侧是长江水系C.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是江汉平原D. 北侧是陕西省,南侧是湖北省 [解析]该题考察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8条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7、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8。
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作者:陈阳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08期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约1600千米,其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秦岭主峰太白山挺立于重峦叠嶂之上。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是我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海洋。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和华中的分界线,分界线两侧在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一、气候方面1.气温差异:秦岭—淮河线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冬季,秦岭一淮河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北方地区常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
秦岭一淮河线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二十多度。
南北两侧气温相差十几度,真是“一山之隔,如距千里”,景象迥然不同。
产生原因主要是:东西向山脉对冬季南下冷空气起着屏障阻滞作用,使山脉南北两侧气候截然不同。
2.降水差异:由于夏季风的强度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年降水量也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加上秦岭南侧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多降地形雨,使南方地区成为我国降水丰富的地区,也是水分循环最活跃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
秦岭—淮河线正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之地。
秦岭—淮河线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如郑州、北京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秦岭—淮河线以南雨季较长,如广州雨季长达五个月。
而且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气候类型:秦岭—淮河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该线以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该线以南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二、地形方面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如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机关运行的经典轴线。
1、政治意义:这条路线是汉、晋、唐以前朝代政府的脊背,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地域之一,是君主建立和维护机构的使用的重要线路。
2、经济意义:自秦始皇起,汉、晋、两晋、北魏、南齐、唐、宋以及明清十国时期,秦岭—淮河一线几乎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为中国的中央政府提供了政府行使权力和管理资源的支线。
3、文化意义:秦岭—淮河一线也曾成为中国历史上人文景观最为灿烂的一条线路,传播、传承着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几千年来刮及国家网络的庞大古代文化财富。
4、军事意义:早期的汉、唐、两晋、北魏、南齐实行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十分重视边境的安全,“秦岭—淮河一线”几乎成为每一部动荡时期官员出巡视察之路,使这条路线也成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防线。
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意义分界线1、气温:1月份0℃等温线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7、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14、我国华中和华北的分界15、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区域界限1、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
3、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
4、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5、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
6、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
7、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8、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
9、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0、一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2、农业:小麦主产区(北方旱作农业)与水稻主产区(南方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13、亚热带水果柑橘生长的北限(橘生南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知识讲解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旱作农业区与水田农业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例题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
图15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答案】(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
陕北:农林牧结合
【解析】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载体,考查地理图表判读、气温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结合图16可以很容易判断,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
(2)关中地区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为秦岭山脉,关中平原地势较低;且夏季盛行东南风,关中地区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
晋陕边界为黄河,黄河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散热慢,气温较高,所以24℃等温线向北凸出,其影响因素为地形。
(3)结合材料二可知,陕南为汉中谷地和大巴山、秦岭,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
关中主要为渭河平原(或渭河谷地),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由于降水减少,植被为温带草原(或森林草原)。
(4)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谷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广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所以陕南的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汉中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旱作种植业。
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牧业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