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合集下载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

(2)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与某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等。

(3)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用途,并能解释其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用途。

2、教学难点(1)氧气与某些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理解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硫、木炭、铁丝、蜡烛、氧气(储气罐)、水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与氧气有关的图片,如潜水员在水下呼吸、火箭发射、医疗急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氧气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二)新课讲授1、氧气的物理性质(1)展示一瓶氧气,引导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并让学生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2)通过实验,比较氧气和空气的密度。

将一瓶氧气倒扣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一瓶等体积的空气,观察天平的倾斜情况。

(3)演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实验。

将一集气瓶装满氧气,倒扣在水槽中,观察集气瓶中水位的上升情况。

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支持燃烧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然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在燃烧匙中放入少量硫粉,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主要用途;2.技能目标: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教学难点:氧气的制取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瓶装有氧气的图像或瓶子,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它有什么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引导他们进入学习氧气的永久。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概念:“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由氧元素(O)组成。

它是地球大气中气体的主要组分,占约21%。

而在地球上最重要的有机物是有机物。

”3.氧气的制取(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通过两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氧气的理解:实验1:过氧化钾制取氧气材料:过氧化钾、磁力搅拌器、烧杯、水槽、导管、橡胶塞、试管。

操作步骤: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钾;2)加热烧杯,将过氧化钾熔化,并用磁力搅拌器加热混合物;3)通过导管将产生的氧气收集到试管中;4)用火苗测试试管中氧气气体。

实验证明过氧化钾能够产生氧气,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方法的理解。

实验2:氯酸钾制取氧气材料:氯酸钾、试管、酸铁石或酸性高锰酸钾。

操作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酸钾;2)加入少量的酸铁石或酸性高锰酸钾反应;3)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用火苗测试产生的气体。

实验证明氯酸钾能够产生氧气,加深学生对氧气制取方法的认识。

4.氧气的用途(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氧气的用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学应用:氧气是呼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用于医疗救护、氧疗等。

2)工业应用:氧气广泛用于燃烧、切割、焊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

3)生物化学应用:氧气是细胞呼吸过程中的氧化剂,参与新陈代谢等生物化学反应。

4)矿业应用:氧气可以在地下矿井中提供呼吸环境,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课时)一.教学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用途。

3.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燃烧)。

4.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二.重、难、疑点1.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2.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3.疑点:氧化反应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为什么不提剧烈反应的〝剧烈〞两字。

4.解决办法(1)教师演示实验,并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概括归纳典型的氧化反应,并解释氧化反应定义中不写〝气〞字的原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

(3)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了解氧气的用途。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的含义,会分辨并准确地区分它们。

(二)整体感知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

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

为分解难点,本节可以介绍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如O2 (氧气)、C(碳)、P(磷)、S(硫)、Fe(铁)、CO2 (二氧化碳)、H2O(水)等。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空气含有哪些组分?各占多少?2.第一节习题第3题。

3.描述燃烧现象的程序。

[讲解]:说明研究物质的方法:存在、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其中性质是主要的。

[板书]:一.氧气的存在[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氧气供学生观察其物理性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优秀5篇《氧气》说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二、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与用途三、教学难点:掌握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

429g/L,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实验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初中化学教案之氧气和氧气的性质用途

初中化学教案之氧气和氧气的性质用途

初中化学教案之氧气和氧气的性质用途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学生回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P11【归纳板书】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克/升,(空气密度1.293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碳的燃烧【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化学方程式:C + O2 === CO2【板书】2. 硫的燃烧【归纳板书】现象: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②放出热量;点燃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 + O2 ==== SO2【板书】3. 磷的燃烧【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②放出热量;点燃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4P + 5O2 ==== 2P2O5【板书】4.铁丝的燃烧【归纳板书】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点燃③生成一种黒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 + 2O2 ==== Fe3O4【问题讨论】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解释】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板书】5、铜.铝也可以燃烧【板书】6、石蜡的燃烧【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化学教案-第一章 空气 氧

化学教案-第一章 空气 氧

化学教案-第一章空气氧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掌握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2.学生回答:空气主要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二、学习空气的组成三、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教师讲解氧气的用途,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谁能告诉我氧气有哪些用途?2.学生回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二、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1.教师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等。

三、学习氧气和氮气的鉴别方法1.教师讲解氧气和氮气的鉴别方法,如:用燃烧的木条检验气体。

四、课堂小结2.学生回答: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等。

五、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熟记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完成课后练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空气的组成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氧气的性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氧气支持燃烧,但本身不燃烧。

这时,我会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氧气能支持燃烧,但自己不燃烧吗?”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我会亲自演示如何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并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与运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与运用

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与运用一、氧气的性质氧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和运用。

本文将从物理和化学方面分析氧气的性质,并探讨其在生活、工业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1 物理性质氧气(O₂)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为1.429g/L。

它可以溶解在水中,每升水可溶解约30毫升。

低温下,氧分子会形成蓝色晶体,称为液态或固态氧。

此外,在高压下,氧成为淡蓝色液体。

1.2 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强烈的斯托克斯剂(助燃剂),能使物质更容易燃烧。

它本身并不可燃,但能维持和促进引起火灾或自由基的反应。

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反应时,氧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共价键结合。

二、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氧气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下列举了几个相关领域的应用。

2.1 呼吸氧气是人类正常呼吸所需要的重要成分。

在医疗领域,氧气常被用于治疗疾病或帮助呼吸困难的患者。

此外,在高海拔地区和航空航天领域,氧气供应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2.2 燃料与能源产生氧气是许多化学反应中燃烧和爆炸所需的氧化剂。

例如,在家庭中使用的一次性打火机中,内部含有压缩的液态丙酮和足够的氧气。

当按下按钮点火时,液体与空气混合并通过红色小管道喷出,遇到火花即可引起剧烈燃烧。

2.3 食品保鲜食品创新技术中广泛应用了氧气。

例如,在商业运输过程中,经常使用含有较低浓度氧气(如5-10%)和较高浓度二氧化碳(如20-60%)的MAP包装(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以防止食品腐败或保持新鲜度。

2.4 氧气制备和供应工业中的氧气产生系统通过将空气中的氮气与氧分离,以获得高浓度的氧。

这种制备方法常被用于在钢铁、化工、石油和医药等行业中提供纯净的氧气。

此外,在潜水、高原登山和深海探险等活动中,也需要使用专门设计的供氧设备。

三、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3.1 原料及反应剂氧作为重要原料和反应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和能源行业。

例如,在硝酸生产过程中,需使用纯净的质量紊乱O₂作为还原剂,同时生成N₂O₅;而在炼铁过程中,则需要向高温冶炼炉供应大量的O₂以达到合成铁与杂质甚至其他元素形成相对不稳定物质从而减少固体碳含量。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课时)一.教学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用途。

3.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蜡烛在氧气里的熄灭)。

4.氧化反响与化合反响。

二.重、难、疑点1.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响,氧化反响概念的树立。

2.难点:化合反响与氧化反响的区别。

3.疑点:氧化反响的定义中为什么不包括氧气的〝气〞’为什么不提猛烈反响的〝猛烈〞两字。

4.处置方法(1)教员演示实验,并组织先生观察、描画记载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2)经过对比五个化学变化引导先生依据实验结果剖析概括归结典型的氧化反响,并解释氧化反响定义中不写〝气〞字的缘由来处置先生学习中的疑点。

(3)采用先生讨论教员总结的方式来打破难点。

三.教学步骤(一)明白目的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息、形状、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了解氧气的用途。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氧化反响的概念,了解化合反响的概念的含义,会分辨并准确地域分它们。

(二)全体感知本节内容是先生看法详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末尾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动身,运用实验方法研讨物质的末尾,契合由浅到深,由复杂到复杂的看法规律。

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搜集预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熄灭与灭火储藏了理性资料。

为分解难点,本节可以引见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如O2 (氧气)、C(碳)、P(磷)、S(硫)、Fe(铁)、CO2 (二氧化碳)、H2O(水)等。

(三)教学进程[温习提问]:1.空气含有哪些组分?各占多少?2.第一节习题第3题。

3.描画熄灭现象的顺序。

[解说]:说明研讨物质的方法:存在、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其中性质是主要的。

[板书]:一.氧气的存在[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先生回答]:颜色、气息、形状、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教员活动]:展现一瓶氧气供先生观察其物理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教案-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 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 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 谨的优良的品质。

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

【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和用途三个方面着手。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提问】什么叫物理性质?【学生回答】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 状态、 气味、 熔点、 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导学生看书】根据物理性质的要求引导学生看书 11【归纳板书】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1429 克升,空气密度 1293 克升。

3、加压.降温条件下淡蓝色液体、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投影】课堂练习 1、液态氧为__色,由气态氧变为液态氧属于_ __变化。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学生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的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的燃烧【实验】 【实验 1-2】 【引 导学生观察】【归纳板书】现象①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②放出 热量;③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化学方程式+2===2 【板书】 2 硫的燃烧 【实验】 【实验 1-3】 【归纳板书】现象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 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②放出热量; 点燃③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2====2【板书】3 磷的燃烧【补充实验】磷的燃烧【归纳 板书】现象①,发出黄白色光;②放出热量;点燃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4+52====225【板书】4.铁丝的燃烧【实验】【实验 1- 4】【归纳板书】现象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②放出热量;点燃③生成一 种黒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 3+22====34【问题讨论】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底放少量 水,或在集气瓶底铺一薄层细沙。

【解释】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板书】5、铜.铝也可以燃烧【板书】6、石蜡的燃烧


【实验】 【实验 1-5】 【归纳板书】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 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点燃④瓶壁上有水雾产生。

化学方程式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小结】【作业】P141.2【教学反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 法。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 种类的归纳,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认识反应的本质。

重点、 难点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及对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初步了解氧气的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燃【投影提问】写出碳、硫、磷、铁、石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文 字表达式。

点 燃 【 学 生 板 答 】 化 学 方 程 式 +2===2 点 燃 +2====2 点 燃 4+52====2253+22====34 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板书】三、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归纳 板书】Ⅰ、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Ⅱ、特点多变一Ⅲ、表示方法+→【投影】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中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镁+氧气点燃氧化镁、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 二氧化碳、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点燃 2、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的是。

、+2-& ;===2 点燃点燃、+2====2 点燃、222+52==22+4-2、4+52====225 【板书】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讨论】1、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1、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例如石蜡的燃烧。

【板书】四、氧气的鉴定【讲解】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定.现象木条重 新燃烧【实验】鉴别氧气和空气【板书】五、氧气的用途【讲解】性质依 赖决定 用途【投影】医疗供给呼吸登山、潜水航空氧气的用途气割、气焊支 持燃烧炼钢宇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