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将被敌军抓住,此人身为副将却见死不救,时候竟被褒奖

合集下载

“见死不救”的国军将领李天霞

“见死不救”的国军将领李天霞

“见死不救”的国军将领李天霞在孟良崮战役中,李天霞因对陷入解放军重围的张灵甫和国军74师“见死不救”,而博得了“见死不救”将军的名号。

事后,李天霞用大把金条,不仅成功地平息了事端,免去牢狱之灾,而且还照样官至国军军长,活得有滋有味,直至去台湾。

李天霞,原名李耀宗,1907年12月23日出生于上海宝山县。

幼时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有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

当他得知黄埔军校开始招生的时候,便毅然携同邻县的李鼎三、李梦麟等人赶赴广州投考。

在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时,李天霞结识了同期同学王耀武,两人私交甚笃,据说李天霞后来的晋升之路,多得助于王耀武的提携。

因李天霞就学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毕业之后被留校任职,先后担任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第1团3营8连排长、第五期步兵科第1总队区队副等职。

等到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毕业后,李天霞便向上级呈送了下部队的申请报告。

正好李天霞的好友,时任第22师4团2营营长的王耀武下属有一个连长的位缺,于是在王耀武的帮助下,李天霞接任了连长职务。

担任中下级军官时的李天霞,是个敢打敢拼的年轻军人,王耀武每升一级,便将原职交由李天霞接掌。

等到王耀武当上国军74军军长之后,接任第51师师长的李天霞俨然是该军中的二号人物。

在1939年就当上国军师长的黄埔三期学生屈指可数,李天霞对此是十分自豪的。

然而,平步青云的李天霞似乎到此就停了下来,因为国军74军里涌现出了另一位杰出的优秀年轻将领――张灵甫。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天霞、张灵甫两人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中出生入死,互相帮助。

在抗战的洗礼下,他们的感情似乎十分融洽,配合得也十分默契。

在武汉会战中,张灵甫立功受奖,王耀武拟提张灵甫为旅长,征求李天霞的意见时,李二话不说,当即表示愿意交出旅长之职。

在南昌会战中,张灵甫亲自率部进攻日军时不幸右腿负伤。

李天霞得知后立即下命令将张灵甫抢下火线,迅速转往后方治疗。

在南昌会战中,李天霞开始暴露了缺乏果断见解以及综观全局的毛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导学案(2)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闫春霞审稿人:【学习目标】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1、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2、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3、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1.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3—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

“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对比阅读部编版(含答案解析)阅读文言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选段)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隐土之北/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C.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D.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链接材料】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④之矣。

”曰:“奚⑤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⑥,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⑦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新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⑧。

”——《歧路亡羊》节选(有删减)注释:①杨子:即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②党:乡党,邻友;③竖:仆人;④亡:逃;⑤奚:怎么,表疑问;⑥之:去,往;⑦怪:(认为)……奇怪;⑧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丢失了根本(生命)。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及翻译译文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及翻译译文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及翻译译文1、《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及翻译译文《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及翻译战国策原文: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住,身自罢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解】①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译文:魏文侯同管理苑固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

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

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

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文侯与虞人期猎》2、《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及翻译译文《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及翻译战国策原文: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住,身自罢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解】①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译文:魏文侯同管理苑固的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

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

文侯要出去赴约,左右的侍臣说:“今天饮酒非常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打猎的时间,虽然现在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文侯停止了宴席,亲自前往。

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文侯与虞人期猎》3、《三国志·虞翻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三国志·虞翻传》原文及翻译三国志原文: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①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

朗不能用。

拒战败绩,亡走浮海。

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

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

”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析契诃夫的《变色龙》

析契诃夫的《变色龙》

析契诃夫的《变色龙》《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

它没有风花雪月的景物描写,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安排,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其简炼、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

《变色龙》按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节):写“案子”的发生。

是故事的开端,交代了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主要事件(一件狗咬人的小事)和事件发生的地点。

作家运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便勾勒了当时社会冷落肃条的情景,“四面一片寂静……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这不是一般的环境描写,而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工业危机和经济萧条的一个侧面,是社会不景气和俄罗斯人民生活贫穷的真实写照。

作者把人物和故事安排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二部分(6~27节):写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的全过程。

是故事的发展。

这一部分根据警官对“案子”处理的三次变化反复,又可分为三层:第6节~13节为第一层,是“案子”的第一次反复,也是警官嘴脸的第一次暴露。

第14~20节为第二层,是处理“案子”的第二次反复,再次暴露了警官的奴才丑态。

第21~27节为第三层,是对“案子”处理的最后一次反复,彻底地暴露了警官的奴才真面目。

第三部分(最后2节):写“案子”的结局与开头遥相呼应。

写警官抖着威风扬长而去,赫留金遭到一顿训斥和一阵嘲笑。

现在我们就来剖析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主要人物形象:我们说奥楚蔑洛夫是一条沙皇的走狗,这在故事一开头,人物一出场,就能识别出来的。

我们看,警官这一天巡街回来,走过市场的广场时,穿的是“新的军大衣”,提的是“小包”;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巡警,“端着一个筛子,上面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明眼的读者一下子就看得清,原来,警官这一天为沙皇维持所谓社会秩序,其成绩颇为卓著,其手段也必然相当精湛;怪不得他是那样踌躇满志,八面威风,俨然象个常胜的将军。

水浒传人物介绍之林冲

水浒传人物介绍之林冲
冲断后,拼死救回受伤旳晁盖。 • 6、收关胜之战——林冲为主力之一,与秦明大战关胜,
并率部击败关胜副将郝思文并生擒之。 • 7、东昌府收张清之战——林冲为主力,活捉张清副将龚
旺,并率军将张清逼下水,由水军活捉
人物评价
• 金圣叹评林冲“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 人怕。
• 林冲是一种最令人同情旳悲剧人物,他十分冤枉。作为东 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活得很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 旦夕祸福,厄运来到他旳头上。高衙内采上他旳女人,紧 接着便是拦路调戏,哄骗诱奸,栽赃,发配充军、暗杀。 一连串旳打击,都倾泻到他头上。一开始林冲没有对抗, 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一味地退让、委曲 求全,总想寻找一种避难所,继续过他教头平静旳生活。 林冲旳退让是自然旳,是由他本身旳地位所决定旳。他继 承祖职,有一套祖传旳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 但是,林冲还有性格旳另一面,他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例 如像柴进、鲁智深等,都是有正义感旳人物,加上他对统 治者有一定旳认识,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 明主,屈沉于小人之下,受这般窝囊气”旳不满情绪。
林冲上梁山旳起因经过
• 因他旳妻子长得漂亮,所以被高俅儿子高 衙内调戏,林冲被当朝权奸高俅听取了富 安旳奸计之后设计误入白虎堂,蒙冤刺配 沧州。
• 在发配沧州途中,高俅买通了公人在野猪 林杀了林冲,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暗中相 救,才保住性命。
• 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 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 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案
座次:6 ,天罡星 星名:天雄星 绰号:豹子头
原职: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 教头 梁山司职;马军五虎 将第二 所用兵刃:冷月枪 出场回目:第7回 花和尚倒 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 堂(百回本) 死亡回目:第99回 原因: 受风、瘫痪(百回本) 住所位置:正西旱寨 同住: 董平、单廷圭、魏定国 绝招:冷月索命舞

【民间传说(六)】百胜将军张沧海神偷洗冤

【民间传说(六)】百胜将军张沧海神偷洗冤

百胜将军张沧海宋朝皇帝登基,龙椅还没坐热乎,敌国国王又派大兵犯境。

此时,国内战乱未平,京城军从不多.新皇帝接报,立即派大将军张苍海为兵马都招讨使,率军3万,拒敌于国门外。

这张苍海乃国家的得力大将,此人文武双全,博古通今,奉命出征,胜百战而无一次失误,人称百胜将军。

难得的是他器量不凡,喜怒不形于色,大乱不惊,大胜不喜,派这样的人去边关,皇帝哪能不放心。

张苍海率军来到代州城,敌周的兵也恰到城下。

代州城州尹吴诚禀报道:“下官看敌兵形势,也不过3万人,而我国新军、旧部足有4万精锐之众,以逸待劳,以众敌寡,乘此良机出击,必能一举获胜。

”张苍海笑了笑,说:“有如此容易,皇上还费那事派我来干什么?诸位想啊,敌军远足疲劳,难道自己不知道?他为什么直逼城下?他有恃无恐啊。

离城不足10里,群山叠嶂,那里定有伏兵。

”见众人不以为然,他叹了口气,“乾坤新定,各位必不服我。

这样吧,姑且出城一战,可知虚实。

”张苍海吩咐,令先锋率兵1万,出击敌兵3万,以精锐部队在前,如果敌兵奋力拼杀,则急退,后备骑兵以强弩硬弓掩护回城;如果敌兵不堪一击,那不是疲劳所致,说明人家已有埋伏在后,是故意诱我深入的,那时,不得穷追;如敌兵回身再战,则诈败伎俩已暴露无遗,前锋只须闪开通道,让骑兵射手放箭射杀冲过来的敌兵,然后将对方丢弃的马匹器械抢回城内,即算首功。

先锋得令出城,张苍海率吴诚等文武将官登高台观阵。

果然敌兵交战片刻便逃,而且退得极有秩序。

可怎余张将军早已预料到了,先锋遵令,并不追赶,而是将前锋阵脚闪开。

敌军见诱敌不成,正欲同头再战,宋军阵中却突出数千骑兵,箭如飞蝗,敌军纷纷落马,宋军高喊着杀过去,敌军此时真的是仓皇溃退了。

宋军夺得无数马匹器械回城,众人齐贺张将军神机妙算。

张苍海淡淡地说:“我身为上将军,连这点雕虫小技都值得夸奖么?”此时,部下已将城中粮草统计数报上,张苍海皱了下眉头:“只能够半月,而后再运粮草,必被敌虏所获。

”他命令从战场上俘获的300匹战马中,挑未受伤的替换老弱马,将老弱病马立即杀掉犒军。

三国演义分集简介..

三国演义分集简介..

三国演义分集简介第一集: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汉桓帝年幼,外戚专权,宦官干政。

桓帝死后,灵帝继位,权力落在十常侍手中。

他们卖官害民、横征暴敛,官逼民反,终于在东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正月,爆发了席卷中原的黄巾起义。

汉灵帝命地主豪强领兵镇压,各州募兵守备。

招兵告示张贴在涿县城门口。

围观群众中,有一位红脸大汉,他叫关羽,是河东解县人,因在家乡杀了豪强,流落到涿县,卖绿豆为生。

人群中还有一人看了榜文,叹了一口气。

在他身后一个黑脸大汉向叹气的人说道:“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反在此长叹,何为大丈夫?”那个叹气的青年名叫刘备,本是汉室宗亲,幼年丧父,跟母亲流落涿县,靠编席贩履糊口。

黑脸大汉名叫张飞,在本地开肉铺,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他常将卖不完的猪肉放在一口井里,盖上磨盘。

谁能挪开此磨盘,可以任取井中肉。

有人到张飞的肉铺来买肉,伙计却拿不出肉,关羽走过来将磨盘挪开,尽取井中猪肉分于众人。

张飞得知,想和关羽分个高下,两人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被一旁的刘备拉开。

由于三人志同道合,便在桃林中结拜为兄弟。

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接着兄弟三人来到铁匠铺各自打了兵器。

刘备使双股剑、关羽使青龙偃月刀、张飞使丈八蛇矛。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刘备立了不少战功,却只当了中山府安喜县县尉。

不久,十常侍命令各地太守派督邮下去查访,借机淘汰一批地方官吏。

本郡督邮来到安喜县视察,对刘备傲慢无礼,还索取贿赂。

张飞得知大怒,将督邮捆绑用柳条鞭打。

刘备闻讯赶来,见督邮求饶,令张飞住手。

关羽认为:“荆棘丛中,非栖鸾凤之地,不如弃官归乡别图大计。

”于是兄弟三人弃官而去。

•第二集:十常侍乱政黄巾起义军主力被镇压之后,地方割据势力迅速发展,外戚和宦官的斗争日趋尖锐。

由于灵帝病危,围绕立嗣之争,以张让为首的十位中常侍与国舅大将军何进之间展开一场激烈的斗争。

灵帝有两个儿子,何后生皇子辩,王美人生皇子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将被敌军抓住,此人身为副将却见死不救,时候竟
被褒奖
本文导读:
主将被挟持这个可能听起来是个很新鲜的事情,不过东汉末年三国乱世期间的确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

原来曹操在占据兖州后不久便开始兴兵征讨徐州的陶谦,曹操走之前将自己的亲信大将夏侯惇留守在了濮阳。

曹操离开兖州后不久张邈、陈宫等人便勾结吕布反叛,由于事出突然兖州地区几乎全部被吕布占领。

这个时候夏侯惇带兵屯驻在鄄城保护着曹操的家属,吕布于是派遣一队人马假装向夏侯惇投降然后趁夏侯惇不备的时候挟持了他。

此时曹操留守在兖州的人马几乎全部都归夏侯惇统率,曹军得知夏侯惇被吕布的人挟持之后顿时都惊慌了起来。

眼看曹军就要军心涣散之时夏侯惇的副将韩浩带着亲随士兵将夏侯惇的大营团团围住,然后韩浩又召集了夏侯惇帐下的其他将军让他们皆披甲执刃约束自己的部下不要随意妄动。

韩浩稳定军心之后便亲自前去和吕布的人交涉。

吕布的这些假装投降的士兵原来是想向曹军勒索财物,韩浩得知之后怒斥这些人说道:“你们这些反贼挟持了大将军还妄想得到财物生还吗?况且我有讨贼的任务在身岂会因为一个将军就纵容你们!韩浩说完这些之后哭泣着对夏侯惇说道:“国法面
前就不能保全将军你了!”随后韩浩命令亲随上前执拿挟持夏侯惇的人。

吕布的人一看立即慌了起来眼看求财不成反而要丢掉性命这些人立刻便认怂了,他们向韩浩哭拜乞求地说道:“我们只要能回去的路费就行了”。

韩浩命令士兵向前将这些人全部处死,夏侯惇也安全的被救了下来。

韩浩的表现后来被曹操得知,曹操对韩浩说:“你的做法值得作为万世之法”。

不久之后曹操便著出了军令,从今以后再有被敌军挟持的人军队不用考虑人质的安全只管上前击拿敌人就行。

后来曹操的军中再也没有发生过挟持人质的事件。

而韩浩不久也被曹操提拔为了中护军负责统领禁兵,韩浩后来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了不少战功。

曹操对韩浩的感情也很深厚,在平定汉中的时候曹操手下的将军都推举韩浩镇守汉中,曹操却对身边的人说道:“我的身边怎么可以少了护军(韩浩)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