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_教学设计_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材中选取的《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管宁割席》和《陈元方候袁绍》。通过这两则故事,使学生了解古代名士的品行和智慧,体会古代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及人际交往方式。教学内容涉及以下方面: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世说新语》二则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代礼仪、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更多的引导和讲解。
首先,关于古文阅读理解,我发现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对于文中的句子、词汇理解不够透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文阅读技巧,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古文阅读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阅读能力。
- 通过《陈元方候袁绍》的故事,强调古代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如陈元方以晚辈身份恭敬地等候袁,展现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2. 教学难点
- 古文阅读理解:学生可能对古文的语言表达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句意,影响对故事的理解。
- 人物性格分析: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教师引导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在观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我将在下一节课中,提前准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总之,在本次教学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将认真总结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说新语》二则的知识点。
2. 语言建构与应用: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掌握文中生词、词组,学会运用古文语言进行表达,提高语文素养。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 - 话题作文】【篇一】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世说新语》二则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故事?(讲述故事)“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个这样的人物。
二、整体探究1、了解作者、作品(完成目标1)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明确:《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完成目标2)三步走:一读:注意特殊读音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通否)二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读: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请同学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3、探究(完成目标3)①、《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明确:“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提示: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
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三、小结第二课时一、导入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两个,华歆王朗2、短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明确:语言描写3、除了通过语言来刻画,还通过什么来刻画了呢?明确:心理,动作(从文中找找,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 教案

态度。《咏雪》一文并末对谢家儿女的答案加任何
评价,但作者的意图一望而知,这也是本文叙事的 笔记
一大特点;二是语言简练。首句短短十五个字,涵
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
了解本文的写作 技巧。
说到了。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聪明过人,爱好文 学。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得到看重。13 岁 时,受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 规,袭封临川王,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 备受礼遇。历任左仆射、江州刺史。刘义庆 15 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 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 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 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 位极人臣。但此一时期,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 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 因此刘义庆也惧 有不测之祸,29 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 职。
(考题)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
补充 谢无弈之女 王凝之之妻
身份之贵 (侧面衬托)
学生做笔记。 给学生直观的感
欣道 赏韫 赞才 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
一起学习同样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作 者 展 示 预习结果 展示(分小 组展示预 习效果,其 他同学可 以作补充, 老师视学 生的预习 情况也可 以作补充)
刘义庆(403 年~444 年),字季伯,汉族, 学生做笔记。 原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世居京口(今 江苏省镇江市) 。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 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
主题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教案(全文5篇)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教案《世说新语》两则复习教案《咏雪》一、词语积累[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
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
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期行]约定同行。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世说新语》优秀教案篇一导学目标1、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导学重点1、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导学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准确、流畅。
2、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把不会翻译的句子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一、导入:《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
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 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三、朗读《咏雪》。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四、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探究质疑: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
2、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
最新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篇二】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
二、探索新知(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
(出示课件)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思考问题:(出示课件)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能够让我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自己的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世说新语》二则的讲解,让学生们体会古人的交往智慧。我发现,对于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学生们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理解古代礼仪规范上,似乎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让学生从文化背景出发,去感知和理解古人的行为动机。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让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和古代礼仪规范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也发现,通过角色扮演这种实践活动,学生们对古人的交往智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这也为他们的讨论和思考打下了基础。
-举例:解释《管宁割席》中“挥锄与瓦石不异”中的“挥”、“与”、“不异”等词语的含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古人的交往智慧: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动机,理解古人的交往智慧,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举例:《陈元方候袁公》中,探讨陈元方如何通过言辞和举止,展示自己的诚意与尊重,从而赢得袁公的好感。
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
1.教材章节: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阅读单元《世说新语》选读。
2.内容列举:
(1)管宁割席:通过讲述管宁割席的故事,学习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技巧,理解古人的交友之道。
(2)陈元方候袁公:分析陈元方与袁公的对话,掌握文言文中的礼仪用语,了解古代社会的礼节规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人的交往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流。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兴趣,培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介《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2.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讲解《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文化、笔记小说的兴起等。
3. 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如简约、明快、幽默、生动等。
4. 探讨《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如寓教于乐、微言大义等。
5. 引导学生阅读《世说新语》选段,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第二章:第一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一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一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士人阶层的矛盾、虚伪等。
5. 讨论人物性格特点,如聪明、机智、狡猾等。
第三章:第二则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二则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解析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及其作用。
3. 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和人物品质。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自读第二则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2. 讲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如主人公、配角等。
3. 分析故事中的心理描写、细节刻画等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4. 引导学生探讨故事所反映的人生哲理,如友谊、忠诚、勇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是立世之本。
3、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讲述故事
同学们,老师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你们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呢?(教师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注意技巧,恰当运用形体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学生复述故事作铺垫。
)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大家想想,老师为什么会对这个故事如此刻骨铭心呢?(引导学生说出故事蕴涵的道理。
)
2、导入新课
“诚信”是立世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诸如“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简介《世说新语》及其作者
三、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板书)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解说:①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②调动原有的积累,运用工具书,通过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③在对原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④小说的审美评价是多方面的,就初中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
要让学生知道评价人物的根据是人物的言行,评价人物的标准是正确的、人们公认的思想道德准则。
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
四、组织学生学习《期行》
1、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一阶段的学习。
(1)注意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
(2)学生自读课文,推敲朗读停顿;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二阶段的学习。
(1)请学生翻译课文。
(可一人一句,要讲清重点字句。
)
(2)通过讨论,梳理故事情节。
(可板书)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驳客,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3、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三阶段的学习。
(1)同座学生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体验开始时教师讲故事的语气、神态,力求能够绘声绘色。
)
(2)讨论: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明白怎样的道理呢?
明确: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4、引导学生进行文言小说第四阶段的学习。
《期行》这则文言小说短小精悍,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说说自己的看法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出陈太丘、元方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客”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
五、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文言小说的一般学习方法。
大家的悟性很高,顺利完成了《期行》这篇文言小说的学习任务。
下一堂课,我们将学习《乘船》,老师想放开手,完全由你们自己来学习这篇文言小说,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呢?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将《期行》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请他们给你评判打分。
(优、良、中、差)
2、如果你是学习小组的牵头人,你将如何组织你的小组成员按照老师介绍的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来学习《乘船》?请你设计一份内容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准备竞选《乘船》学习小组的牵头人。
附: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
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这话倒也灵验。
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
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
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
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
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