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 - 话题作文】【篇一】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世说新语》二则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故事?(讲述故事)“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个这样的人物。
二、整体探究1、了解作者、作品(完成目标1)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明确:《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完成目标2)三步走:一读:注意特殊读音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通否)二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读: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请同学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3、探究(完成目标3)①、《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明确:“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提示: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
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三、小结第二课时一、导入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两个,华歆王朗2、短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明确:语言描写3、除了通过语言来刻画,还通过什么来刻画了呢?明确:心理,动作(从文中找找,读一读。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1.教学重点举例
-《咏雪》:分析“谢公因子弟咸有慧业”一句中,“咸”字的含义和用法,举例说明在其他文言文中的运用。
-《陈太丘与友期》:探讨陈太丘守信、诚实、礼貌的品质,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举例
-文言文朗读与节奏划分:以《咏雪》为例,指导学生正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并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部反映魏晋时期文人言行的著作,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品质和礼仪。它是研究古代文化、礼仪的重要资料,对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分别展示了古人在应对不同场合时所展现的智慧和品质,以及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词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人物品质、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词语、句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角色扮演,模拟古人交往的场景,体会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文言文词语活用:通过分析《咏雪》中的“慧业”一词,让学生尝试在其他文言文中找出类似用法的词语,并进行讨论分析。
-人物品质分析: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方面,深入剖析陈太丘的品质特点。
-文章主题思想提炼:在讲解《世说新语》二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总结出主题思想,如诚信、礼仪等,并通过讨论、练习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中的两则故事。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文本内容,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古代名士的言行举止,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2.1 两则故事的重点字词解释。
2.2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2.3 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3.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3.2 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四、教学方法4.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4.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
4.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古代文化氛围中,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作者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解决字词解释问题,了解故事情节。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探讨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5.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
5.5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分析文本解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5.6 情感体验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5.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5.8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背诵两则故事,翻译并分析文本中的重点句子。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八、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九、教学资源9.1 教材:《世说新语》9.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教案、辅导书等。
十、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案进行不断的改进,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优秀8篇)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词句的翻译。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做点拨。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
(2)分析和欣赏《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概括和提炼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理解和翻译。
(2)对故事中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写作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准备:《世说新语》两则故事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语言特色。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互相交流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行为,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类似的微型故事。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升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阅读经典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分析《世说新语》的文学特点及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选篇,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第二章:《世说新语》选篇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选篇中的词汇和句式。
引导学生体会选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选篇一的内容讲解。
分析选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及寓意。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选篇一,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主阅读选篇,进行词汇和句式的学习。
第三章:《世说新语》选篇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选篇中的词汇和句式。
引导学生体会选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选篇二的内容讲解。
分析选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及寓意。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选篇二,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主阅读选篇,进行词汇和句式的学习。
第四章:小组讨论与分享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选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选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分享和展示。
4.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讨论主题。
各组进行分享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程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5.2 教学内容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感悟。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感悟,进行拓展讨论。
第六章:文学鉴赏与分析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6.2 教学内容分析《世说新语》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引导学生欣赏选篇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选篇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世说新语》优秀教案篇一导学目标1、背诵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导学重点1、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导学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2课时预习导引1、朗读课文,力求做到准确、流畅。
2、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把不会翻译的句子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一、导入:《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
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 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三、朗读《咏雪》。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四、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探究质疑: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
2、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2)能够把握两则故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分析并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优美语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对比分析,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学会抒发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2)学习古代人物的品质和精神,提升自身道德修养;(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2. 两则故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 古代文学作品的优美语句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境的理解;2. 学会对比分析,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 学会抒发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文学价值及两则故事的主题思想;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两则故事的异同,提高鉴赏能力;4.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教学内容1. 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价值;2. 讲解两则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和《杨氏之子》的主题思想;3. 分析两则故事的的艺术特色,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优美语句;4. 进行对比分析,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5. 模仿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世说新语》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两则故事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两则故事的异同,提高鉴赏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深入解读两则故事的内涵和意境。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模仿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提升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更倾向于后者,最后两句强调谢道韫身份,暗示了作者对谢道韫 才情的赞赏。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分别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友人与元方? 参考:友人: 勇无 于信 自无 责礼
诚信 礼貌
元方: 有聪 正颖 义机 感智
3,《咏雪》中留下了喻雪的千古佳句, 你能再说出几句有关于雪的古诗句么?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正午时分),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丢下他离开),去后乃(才)至(到)。元方时年 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舍弃)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就)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拉)之。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教学目标: 1,了解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学会自主学习和借助工具翻 3,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及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文言文常见词语的翻译,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语的意义。
师生互动
谈谈你所知道的 古代智慧 少年的故事, 比如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王冕学画等。
古今异义
古:约定(动词) 古: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
期
今:日期(名词)
儿女
今:儿子、女儿
古:离去
古:拉
古:回头看
去
今:前往
Hale Waihona Puke 引今:引用顾
今:照顾
思考探究
1,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作者更倾向于哪个?
参考:前者写的好,因为学的颜色和形态跟盐相似(形似)
后者写得好,因为雪的纷纷扬扬与柳絮的飘飞神似
认识《世说新语》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人编纂的 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 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原八卷, 36门,课文两则分别选自《言语》 和《方正》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与儿女(家中子侄辈)讲论文义(文章义理)。俄而雪骤 (急),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 扬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可 以相比)。”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 柳絮乘风飞舞)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 之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