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最后发的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幼儿期是身心发展最关键的阶段,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问题日益突出。
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研究,找出其原因和对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1.挑食幼儿期是口味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一些幼儿却出现了挑食的问题。
他们对于食物的口味、香味、颜色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有时候只吃一样食物或者几样食物。
这种不良饮食习惯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营养摄入。
2.偏食有些幼儿出现了偏食的问题,比如只爱吃肉类,不爱吃蔬菜水果,或者只爱吃零食,不爱吃主食。
这种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使得幼儿的营养摄入不均衡,容易导致健康问题。
3.暴饮暴食一些幼儿在饥饿或者遇到心情波动的时候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过度摄入食物造成营养过剩,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二、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1.家庭环境幼儿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如果家长本身就有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家里经常食用油炸食品、零食、饮料等不健康的食物,那么孩子也容易养成相同的习惯。
2.社会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幼儿的饮食习惯。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看到同伴吃零食,自己也想尝试;或者在电视广告中看到美味诱人的食物,也会增加幼儿对不健康食物的追求。
3.学习压力一些幼儿在接受学习教育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幼儿产生饮食上的情绪问题,比如暴饮暴食、挑食等。
三、改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对策1.家长的引导家长在孩子的饮食习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要从自身做起,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并且要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
饮食不健康的食品要少购买,少放在家中,多引导孩子食用营养均衡的食物。
2.学校的教育学校也要加强对幼儿的饮食习惯教育,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教育幼儿正确饮食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开题报告)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幼儿不良饮食惯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预计篇幅为5000字左右。
本研究旨在从家庭教育的视角研究幼儿生活惯的养成,以丰富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生活惯养成的理论基础。
同时,本文提出的家园配合的一些对策以及建议,可以为幼儿园以及家长开展幼儿生活惯养成教育提供理论借鉴。
幼年时期养成稳固且良好的生活惯是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本研究可以为家长及早开展幼儿生活惯养成教育提供借鉴,有助于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惯,从而为今后的研究、生活乃至于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国外关于幼儿饮食惯养成的研究较为丰富。
XXX等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幼儿经常饮用碳酸饮料会提高其患龋齿的风险;加霍尔布鲁克等对年龄在15个月到5岁的43名幼儿调查研究发现,幼儿经常吃含糖量高的零食患龋齿的概率较大。
XXX、XXX的研究表明,幼儿患龋齿与经常吃糖果有关,每天刷牙不到两次的幼儿会增加患龋齿几率。
XXX、XXX等认为,偏食对儿童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和自身的认知发展存在影响。
XXX也证实了幼儿的饮食惯对其认知和发展的影响。
我国目前关于幼儿饮食惯的研究也已经较为全面。
XXX的研究表明,有68.60%的幼儿就餐在20-30分钟左右;XXX等的研究发现,1/3的儿童存在进食过快现象。
XXX等的调查发现,幼儿存在偏食现象的比例为82.40%,有“零食偏好”的为51.70%。
XXX指出幼儿进餐时看电视所占比例较大;XXX 等指出“边吃边玩”、“边走边吃”和“吃饭太少”是学前幼儿最突出的三大不良饮食惯。
XXX研究表明,不能独立进餐的幼儿有45.9%。
XXX、XXX、XXX研究均指出幼儿中存在“零食偏好”、“餐前吃零食”等不良行为。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惯的成因及解决方案。
幼儿偏食、厌食,不按时吃饭,吃零食而不吃晚饭等不良饮食惯对幼儿的发展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幼儿不良饮食惯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摘要】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和成长。
本文通过分析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影响和原因,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并总结了相关调查结果。
研究表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主要表现为偏好高糖、高脂肪食品,长期消耗这类食品会导致健康问题如肥胖和糖尿病。
而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往往源于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
为了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可以加强教育、提倡均衡饮食等措施。
未来研究可以重点关注幼儿饮食行为的形成机制,寻找更有效的干预方法。
建议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原因、改善措施、调查结果、建议、研究方向、健康、营养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逐渐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良饮食习惯指的是幼儿过度依赖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缺乏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食欲不振或偏食等现象。
幼儿期是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还会增加日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研究,探究其表现、影响、原因以及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相关问题,可以为幼儿的健康发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幼儿的饮食状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问题,为提升幼儿饮食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及影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通过研究幼儿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同时也能为幼儿饮食教育和幼儿园饮食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相关调查结果,可以为相关机构和家长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幼儿健康饮食意识的提高,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幼儿饮食问题。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受到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快节奏,工作忙碌,家长们也往往忽略了对幼儿饮食的重视,导致了许多幼儿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
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情绪和行为。
长期以来,儿童肥胖、营养不良、疾病增多等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表现、危害以及教育策略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表现和危害,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为改善幼儿饮食习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引起社会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问题的重视,提高相关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的认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幼儿饮食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为减少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带来的健康风险,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
1.3 意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幼儿期是人生中成长发育最为关键的阶段,饮食习惯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良饮食习惯逐渐在幼儿群体中流行起来,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
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情绪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进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和危害,总结有效的教育策略和实施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加科学地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有效预防和改善不良饮食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越来越普遍,如嗜吃零食、偏食、挑食等,这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教育研究,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原因1. 家庭环境因素:幼儿在家庭中往往受到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如果家长本身也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就容易影响到幼儿的饮食习惯。
2. 同伴影响:幼儿在幼儿园或社交场合中,往往会受到同龄伙伴的影响,如果周围的同伴都喜欢吃垃圾食品或偏食,幼儿也容易模仿和跟风。
3. 广告宣传的诱惑:现代社会广告宣传泛滥,其中包括很多针对幼儿的食品广告,这些广告通过色彩、形象和音频等手段,对幼儿的欲望产生诱惑,导致幼儿对这些食品特别迷恋。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对身心健康的影响1. 营养不良:垃圾食品和偏食都会导致幼儿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均衡,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
2. 容易患病: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肥胖、缺乏活力、易感冒等问题,从而增加幼儿患病的风险。
3. 心理问题: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幼儿的自信心下降,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易怒等心理问题。
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策略1. 家长引领:家长作为幼儿最主要的养育者和榜样,应该成为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引领者。
家长要给予幼儿正确的饮食教育,让他们了解营养的重要性,并尽量避免自己不良的饮食行为对幼儿造成的影响。
2. 学校引导:幼儿园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引导和教育,向幼儿传授正确的饮食知识,培养他们对健康食品的兴趣和喜好。
3. 广告控制:广告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政府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限制对幼儿的不健康食品广告的播放,减少幼儿的诱惑,提高他们对垃圾食品的抵抗力。
4. 同伴教育:同伴的影响力较大,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饮食健康教育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健康的饮食心得,共同提高对健康食品的认识和接受度。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的饮食问题已经成为了家长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饮食卫生对于幼儿的成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家长们的疏忽和不良习惯,导致了幼儿们的饮食不规律、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改善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了解幼儿在饮食上的特点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食欲最旺盛的时期。
但是幼儿在饮食上有很多的特点,家长们需要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更好地照顾幼儿的饮食。
1、咀嚼和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因此,家长需要注意食物的质地和大小,以免引起噎塞现象。
2、消化系统尚未成熟。
消化酶分泌较少,对于脂肪、蛋白质等的消化能力不够强,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3、口感和食品形状对于幼儿是很重要的。
颜色、形状、口感等都能影响幼儿的食欲。
因此,家长需要注意食品的外观和口感。
二、掌握适宜的饮食方式1、合理的饮食结构:人体需要的五大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家长需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饮食结构,以满足幼儿的生长发育。
2、适量的食物:适量是很重要的,过量或不足都有可能影响幼儿的健康。
过量的食物会导致肥胖和消化不良,而不足的食物则会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不良。
3、多样化的食物:幼儿需要吃多种食物,避免偏食和挑食。
家长要多给幼儿尝试新鲜的食物,并适当调整口味,让幼儿能够接受。
同时也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1、培养幼儿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向幼儿灌输健康饮食的知识,让幼儿知道吃健康食物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
2、让幼儿参与到饮食的过程中来: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去购买食材,一起准备食物。
这样可以增加家长和幼儿的交流,也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自愿去尝试新的食物。
3、树立好榜样:家长应该做给孩子看,保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样孩子会学到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总结通过教育幼儿,掌握合理的饮食方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引言: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1.挑食:幼儿对一些食物产生厌恶情绪,导致挑食现象的出现。
长期挑食会导致幼儿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2.偏食:幼儿只喜欢食用一些特定的食物,而忽视其他食物的摄入。
偏食会造成幼儿摄入营养不均衡,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3.暴饮暴食:幼儿在饭前或饭后大量进食,或者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
暴饮暴食会引发消化系统问题,增加肥胖风险。
4.过多食用零食:幼儿过多食用零食会增加摄入脂肪和糖分的量,容易引发肥胖、龋齿等问题。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影响的原因1.家庭环境:家长的饮食习惯和态度会影响幼儿的饮食习惯。
如果家长对于营养均衡饮食缺乏重视,幼儿就容易培养出不良饮食习惯。
2.同伴影响:在幼儿园或托幼机构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会对幼儿的饮食习惯产生影响。
如果周围的同伴都有挑食或偏食的习惯,幼儿也容易模仿。
3.广告宣传:广告宣传中对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的推广,会引导幼儿产生对这些食品的偏好,从而养成不良饮食习惯。
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策略对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1.做出良好的榜样: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做出良好的饮食榜样,让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饮食教育:通过开展饮食教育活动,向幼儿普及营养知识,让他们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作用,培养正确的饮食观念。
3.多样化的食物呈现: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让幼儿学会尝试新的食物,从而减少挑食和偏食的现象。
4.合理的饭菜搭配:对于幼儿的饮食,需要合理搭配主食、蛋白质、蔬菜水果等多种营养素,确保幼儿获得均衡的营养。
5.对零食的控制:控制幼儿食用零食的频率和量,避免过度依赖零食导致营养不均衡。
结论:。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饮食习惯也越来越不良。
如今,很多幼儿经常吃垃圾食品,甜腻食品等,而忽略了均衡营养的重要性。
这对于幼儿身体的发育,健康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因此,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措施,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偏食:很多幼儿由于个人口味嗜好,又或者是遇到一些懒惰的妈妈,总是局限在那些认为可口的菜肴上,其他的食物一律拒绝。
2、挑食:幼儿有些时候会因为不喜欢食物的外观或口感等,或者是过多的抵触心理,而让他们对于某些特定的食物产生憎恶心理。
3、贪吃:儿童时期正处于快速生长和发育的阶段,若是孩子天天贪吃垃圾食品、零食等会导致摄入不良营养,不利于健康成长与发育。
4、不规律吃饭:幼儿食欲不振,长时间不想吃饭,或者是非常饥饿的时候却拒绝吃饭,导致身体的受到摄食紊乱的影响。
二、产生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1、家长不懂营养知识。
在给孩子选择食品方面缺乏专业知识,给予孩子食品不均衡,偏食挑食等习惯得以滋生。
2、家长不规律吃饭。
很多家长在太过忙碌的日常生活中难以规定孩子的饮食时间,孩子也会在这种环境中养成不规律吃饭的习惯。
3、长期吃垃圾食品。
糖果、零食是现在孩子们很迷恋的东西,若是家长把他们作为平时餐食中的重点供应,就很容易让他们抵触了其他食品,越来越贪婪的选购这些食品。
三、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1、教育幼儿饮食知识。
通过对幼儿进行饮食知识的科普教育,让他们了解食物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如钙质对于骨骼发育的作用、纤维素对于身体内部循环的帮助等。
2、营养均衡,慢慢改掉坏习惯。
亲子合理餐食可能是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关键所在。
家长可以采取各种手段,例如在制作美味食品的同时,增加健康食品,选择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等让其滋润就好,慢慢改掉孩子们的坏习惯。
3、正确饮食观念。
指导幼儿吃饭习惯,让幼儿养成规律的进餐习惯,即每天固定的时间和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题目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姓名_________余小彬______ 教育层次_______ _专科___________ 学号__ 1333001416691 省级电大__ ___浙江电大_______专业___学前教育 ___ 市级电大____ ____温州___ 指导教师__ _ 梁世君_ 教学点__ _苍南____ _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摘要:早期营养为幼儿大脑及身心全面健康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对挑食偏食幼儿的防治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幼儿饮食习惯养成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
分析了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形成原因:受大人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幼儿的口味比较挑剔且与成人不同;强迫进食,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借此要挟,控制父母;疾病及药物的影响。
并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浅议一、挑食偏食的定义及其对幼儿的危害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
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
但是事实上,却看到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挑食偏食。
据调查,偏食儿童在广大农村约占35% 左右,在各大城市中高达50%以上。
营养摄入不全面、不平衡,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发育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注意孩子的全面饮食,帮助幼儿克服挑食偏食的毛病。
(一) 定义及其表现挑食偏食是指孩子爱吃某些食品或调味品,不爱吃另一些食品或调味品。
喜欢吃的就爱吃并且多吃,不爱吃的就不吃。
这种“喜欢吃的就没个够,不喜欢吃的就不沾边”的择食标准为挑食或叫偏食。
幼儿的挑食与偏食往往表现为:有的爱吃肉类而不爱吃蔬菜,有的只吃蔬菜而不吃肉,有的只吃鸡蛋,有的却怎么也不吃鸡蛋,有的爱吃甜食,有的只吃咸菜,以咸菜就饭吃等等。
(二) 对幼儿的危害两岁的凉凉只吃小菜,其他菜一律不吃,并且吃饭的时候要大人喂,不喂就不吃。
每次吃饭时总会把盛在碗里的晕菜挑选出来,还皱着眉头很不高兴。
她个儿长的非常瘦小,面黄肌瘦,走起路来感觉都不太稳,和同龄幼儿相比,显得有点不健康,就像营养跟不上的幼儿,动作发展也比较差。
可见挑食偏食对幼儿存在着一系列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①.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目前,挑食偏食是独生子女中最常见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专门喜欢吃某几种食物,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一点也不理睬。
久而久之食欲慢慢减退,有时甚至拒食。
由于进食的种类和数量过少,就会引起营养成分的不足,即医学上所说的营养素不足,从而不仅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幼儿患营养素缺乏性疾病。
如: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②.导致幼儿营养不良自然界当中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完全包括人体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素。
每一种食物只含有各自不同的营养素。
如果只偏爱某几种食物,是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的。
而不爱吃某几种食物 ,很可能就失去了补充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来源。
比如:许多幼儿不爱吃青菜,这会引起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不足,有时还会腹痛和便秘;还有些幼儿不吃海带就会引起碘的缺乏,严重者就会得“大脖子”病。
如果各种食物都吃,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就可以互相补充,保持合适的比例,达到平衡合理的膳食标准,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每种食物中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及水,对组成人体组织结构,发挥其特有的生理功能,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无论哪一种营养素都不能长期缺乏,哪怕有的营养素每天需要的量很少,如铁每日只需摄入约10毫克,缺少就易引起缺铁性贫血。
③.抵抗力下降挑食、偏食可能造成宝宝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
很容易引发一些疾病,比如感冒这样的常见疾病,还有肠胃疾病。
2.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危害挑食偏食对生长发育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危害。
若长期营养素缺乏,还会导致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创造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幼儿在入园后智力发育与同龄幼儿相比较缓慢。
有研究发现,有的幼儿挑食偏食,“大舌头”,上学时造句有困难,都与4-6个月时缺乏咀嚼训练,即没有吃泥糊状食物有关。
3.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营养素缺乏甚至还会影响到成人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开拓力。
幼儿时期的营养,其重要性还远不止眼前几年的生长发育,它还具有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一辈子。
因为从每日的饮食中,幼儿不仅要获取其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而且还要积累对人一生的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营养素,以保证老年时体内的营养仍能保持在一定的生理水平,来维持较好的健康状态。
这是近几年来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与成年人老化进程研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概念——“营养素银行”(是指在儿童期的早期,特别是出生第一年,如何给予均衡的、充足的营养素,使得肌体对营养物质的调节和控制模式达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可以保证年长期、青少年期,甚至于中老年期营养素的丢失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和速率内,防止提前出现一些那个年龄不该出现的疾病,这就相当于在银行里存了钱,等到需要钱的时候,可以从里面取出钱来使用,形象的比喻为“营养素银行”)。
从这个概念上可以看到幼儿早期营养对今后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挑食偏食对幼儿未来成长的危害性。
二、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些幼儿的挑食偏食很可能是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而绝大多数的幼儿挑食偏食和家庭环境有关。
婴幼儿对食物一般没有太多的选择,家庭给什么就吃什么,所以挑食偏食大多数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
孩子一岁以后,受周围家庭环境的影响,再加上自己从饮食中得来的经验,开始对食物进行选择。
因此,我们既不能忽视幼儿在遗传方面的生理特点,更不能忽视后天人为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造成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零食不离口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的诱惑力还是非常的大的,而现在大部分的家长,大多是对孩子过于迁就和放任,孩子喜欢吃什么零食,就给吃什么零食,一旦孩子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将会很有可能导致胃肠道消化液不停的分泌,胃肠缺乏它所需要的休息,最终将可能引起消化功能减弱,导致食欲下降。
(二)受大人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爸爸对妈妈说:“你怎么又做了胡萝卜,最不喜欢吃这种东西,真难吃。
”而妈妈不爱吃豆角,所以她几乎都不用豆角做菜,偶尔在别处见到豆角,便露出恶心的表情,“讨厌”。
客观的说,幼儿挑食、偏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受家长的“感染”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知道,幼儿时期是孩子规范饮食行为,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
这期间,孩子主要是模仿身边的大人,如果家中的成年人偏爱或者厌恶某类食物,孩子就会不自觉的表现出同样的态度,因为成年人自己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家里也就很少买,这样使孩子品尝这种食物的机会减少,对这种食物喜欢的程度就降低了。
有时候家人不经意说自己不喜欢吃什么食物,仅仅是这种说法就可以对孩子的饮食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使孩子对大人所说的这种食物也产生不喜欢的想法。
有些家长自己很喜欢吃零食,经常买许多零食放在家里,让幼儿跟着他一起吃。
俗话说“饿吃甜如蜜,饱时蜜不甜”。
孩子的胃本来就不大,吃进食物后,需要3—4小时才能把胃内食物排空。
如果在此期间不断的吃点心、锅巴、饼干等各种零食与饮料,乱吃乱喝,使胃里面总有食物,胃就得不到休息,等到吃饭时间孩子就没有了食欲,再好吃的东西也没胃口,自然就挑三拣四。
然而零食营养并不全面,不能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有的垃圾食品幼儿吃多了反而对身体有害,而且不定时的吃零食会增加肠胃的工作负担,影响消化功能,使营养吸收差。
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
甚至有些家长很喜欢带孩子到麦当劳、肯德基去吃号称美味又营养的洋快餐。
这些快餐是否真的可以提供每日所需的均衡营养呢?据医学营养家近来研究发现,洋快餐富含高蛋白、高脂肪和高糖分,但钙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都较低,而这些恰恰是幼儿脑组织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此外大多数洋快餐都含有较多的食品调味剂和添加剂,长期食用会造成锌铁缺乏症。
(三) 幼儿的口味比较挑剔且与成人不同幼儿需要清淡、甜味的食物,而大人的食物都味浓、调味复杂。
研究资料表明:成人感到咸味时氯化钠的浓度为0.9%,婴幼儿感到咸味时其浓度为 0.25%。
若按成人的口味摄入盐,小儿体内的钠离子会增多。
此时幼儿的肾功能未发育完善,没有能力排出血液中过多的钠,使钠潴留体内,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脑负担,引起水肿或者充血性心力衰竭。
因此,幼儿的饮食应以刚出现咸味为宜。
不要让幼儿吃太杂太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引起肠胃紊乱,从而影响幼儿的食欲。
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家长是“上班族”很少有时间,因此在做饭的时候马马虎虎,随便做点菜将就着吃。
不注意烹调的方法,不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形状的多样化,饮食过于单调。
如:有的父母天天给孩子吃蒸蛋,很少换花色品种。
孩子吃腻了自然就不再吃了,从而使幼儿形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四) 强迫进食或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孩子偶尔一两顿吃的很少,只要不是在生病的时候家长不必过于担心,等他饿的时候再吃一般都不会妨碍健康的。
但是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饭多才能长好身体,如果孩子的饮食量达不到标准,就想方设法让幼儿进食。
开始是哄喂,哄喂不行进而采取强制威胁,让幼儿在不愉快的情境下被迫吃下某些食物。
这样就会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一见到饭就想逃避,出现呕吐、拒食、厌食、不爱吃某类食物,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条件刺激。
比如:有一次在吃鱼时,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了喉咙,之后将有可能对吃鱼产生了阴影,从而拒绝吃鱼。
还有些家长在孩子没有饥饿感的情况下,强制性地把鸡、鸭、鱼、肉、蛋、高糖饮料及各种零食,一股脑儿的喂给孩子吃。
这样就破坏了幼儿肠胃消化的正常规律,使幼儿消化功能降低,食欲不振,从而形成挑食偏食的行为。
或者有些幼儿因身体原因(不适或胃口不好)偶尔对某种食物有过反感或不良的体验,有可能会造成对某种食物的拒绝,成人如果在幼儿饮食上过度迁就也会养成幼儿的挑食与偏食的不良习惯。
(五) 要挟家长、吃饭谈条件有些幼儿知道父母很在乎自己是否进食,很关注自己吃了多少,吃的好不好。
因此常利用挑食或偏食来要挟父母、控制父母,以达到某种目的。
例如:你要买一件玩具给我,我才肯吃某种食物,否则就不吃。
此时家长如果一味的溺爱迁就孩子,让孩子牵着鼻子走。
是很容易形成幼儿挑食偏食的坏习惯的。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致使幼儿以后对本不太喜欢吃的食物不屑一顾,甚至摆出恶心呕吐的表情。
如:一位儿童每次在吃饭前都要跟父母讲条件,要是父母不答应她所提出的条件,就拒绝吃蔬菜。
后来她只要一见到蔬菜就表现出“厌恶”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