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个案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幼儿期是身心发展最关键的阶段,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问题日益突出。

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研究,找出其原因和对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1.挑食幼儿期是口味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一些幼儿却出现了挑食的问题。

他们对于食物的口味、香味、颜色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有时候只吃一样食物或者几样食物。

这种不良饮食习惯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营养摄入。

2.偏食有些幼儿出现了偏食的问题,比如只爱吃肉类,不爱吃蔬菜水果,或者只爱吃零食,不爱吃主食。

这种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使得幼儿的营养摄入不均衡,容易导致健康问题。

3.暴饮暴食一些幼儿在饥饿或者遇到心情波动的时候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过度摄入食物造成营养过剩,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二、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1.家庭环境幼儿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如果家长本身就有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家里经常食用油炸食品、零食、饮料等不健康的食物,那么孩子也容易养成相同的习惯。

2.社会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幼儿的饮食习惯。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看到同伴吃零食,自己也想尝试;或者在电视广告中看到美味诱人的食物,也会增加幼儿对不健康食物的追求。

3.学习压力一些幼儿在接受学习教育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幼儿产生饮食上的情绪问题,比如暴饮暴食、挑食等。

三、改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对策1.家长的引导家长在孩子的饮食习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要从自身做起,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并且要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

饮食不健康的食品要少购买,少放在家中,多引导孩子食用营养均衡的食物。

2.学校的教育学校也要加强对幼儿的饮食习惯教育,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教育幼儿正确饮食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问题日益凸显。

幼儿期是人的生长发育最为关键的阶段,饮食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工作繁忙等,导致许多幼儿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问题普遍存在。

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肥胖等健康问题。

据统计,我国幼儿肥胖率逐年上升,而营养不良的幼儿也不在少数。

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改善幼儿饮食习惯,提升幼儿的营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本文旨在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深入探讨,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并探讨影响幼儿饮食习惯形成的各种因素。

通过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可以更好地阐明饮食对幼儿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提出有效改善幼儿饮食习惯的建议。

研究幼儿饮食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为幼儿园和家长提供重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关注和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幼儿饮食问题,促进幼儿饮食习惯的良好形成,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2. 正文2.1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概述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指的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或者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等。

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肥胖、甚至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幼儿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饮食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由于幼儿在这个阶段对于食物口味的偏好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不足,很容易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体因素密切相关。

家长的饮食观念和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饮食选择,而广告、同龄人和学校食堂等外部环境也会对幼儿的饮食习惯产生影响。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摘要】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和成长。

本文通过分析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影响和原因,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并总结了相关调查结果。

研究表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主要表现为偏好高糖、高脂肪食品,长期消耗这类食品会导致健康问题如肥胖和糖尿病。

而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往往源于家庭环境和社会影响。

为了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可以加强教育、提倡均衡饮食等措施。

未来研究可以重点关注幼儿饮食行为的形成机制,寻找更有效的干预方法。

建议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原因、改善措施、调查结果、建议、研究方向、健康、营养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饮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不良饮食习惯逐渐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良饮食习惯指的是幼儿过度依赖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缺乏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食欲不振或偏食等现象。

幼儿期是形成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还会增加日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研究,探究其表现、影响、原因以及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相关问题,可以为幼儿的健康发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引起社会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幼儿的饮食状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问题,为提升幼儿饮食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及影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通过研究幼儿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同时也能为幼儿饮食教育和幼儿园饮食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相关调查结果,可以为相关机构和家长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幼儿健康饮食意识的提高,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幼儿饮食问题。

幼儿园个案分析(精选10篇)

幼儿园个案分析(精选10篇)

幼儿园个案分析(精选10篇)幼儿园个案分析(一):班级:小二班幼儿姓名:xxx性别:女年龄:4岁教师:初梓然一、案例背景经过观察该幼儿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存在。

总是推迟吃饭时间,每次吃饭都比别的小朋友晚。

吃饭前总会有各种事情。

不是要去上厕所就是还有东西要玩,不能做到按时吃饭。

二、案例分析1.该幼儿在家时家长异常疼爱,幼儿每次吃饭都要家长哄着才会吃。

入学前幼儿每次吃饭家长都要给其一些玩具玩或哄好久才会吃,这就养成了幼儿吃饭前的一些不良习惯。

三、应对措施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二周)经过谈心和说教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按时吃饭。

教导幼儿按时吃饭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经过一些漫画故事来教育幼儿,好孩子是要听教师的话按时吃饭的。

并且和家长达成共识来一齐引导幼儿,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少幼儿饭前的玩玩具等的不良习惯。

初期改变幼儿不良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打骂幼儿。

要以缓和的口吻来引导幼儿,让幼儿自我意识到饭前要有好的习惯,不按时吃饭对身体是不好的。

幼儿才会去改变,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第二阶段:(第三周至第四周)经过和家长达成共识督导教育幼儿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

经过第一阶段的引导慢慢减少幼儿饭前玩玩具时间直至幼儿养成饭前不玩玩具和按时吃饭的习惯。

在此过程中不能太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渐减少幼儿饭前不良习惯。

当幼儿饭前习惯有所好转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经过赏识教育让幼儿有成就感,幼儿发自内心的去改变饭前不良习惯。

幼儿改掉饭前不良习惯后,家长要配合教师使幼儿这一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四、矫正结果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芷煊的观察与指导,天乐基本上改变了饭前玩玩具的不良习惯。

此刻,孩子饭前习惯良好,能按时吃饭,即使偶尔饭前想玩玩具,教师和家长经过引导幼儿也会放下玩具,按时吃饭。

家长反映,此刻我的孩子按时吃饭了,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为此他们多次感激教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园个案分析(二):一、案例实录(一)早上,铭铭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班里仅有一个小朋友.两人在放好书包之后坐在一齐开始聊天......突然,铭铭冲我大声的说:"教师,乐乐带玩具了,幼儿园不许带玩具."还没等我说话铭铭很快从她的手里将玩具抢了过来拿给我.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要得到表扬.一旁的乐乐却哭了起来......二、案例分析长期以来幼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她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不属于我为什么你有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渐渐构成了妒忌心理。

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研究及策略

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研究及策略

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研究及策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学者研究认为,3—6岁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良好进餐教育是幼儿健康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本班幼儿观察发现,幼儿的进餐方法有很多不正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确立了个人小课题是《幼儿进餐礼仪品格培养策略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粗浅的策略及方法。

一、幼儿形成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

现在的年轻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通过观察发现: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

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

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

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

经过调查分析,形成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一)幼儿的身体状况。

1.有的幼儿患有上呼吸道疾病,不能吃得太快或太猛,否则会发生危险,这样时间一长,这类幼儿进餐就会比较缓慢。

2.有的幼儿患有胃肠道疾病,平时食欲不振、胃口不好,饭量比较小。

这类幼儿往往家长都特别注意孩子的进餐问题,时间久了,喂饭就成了习惯。

3.有的幼儿有龋齿现象,牙齿一旦不好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咀嚼能力,造成挑食、偏食、吃饭速度缓慢。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1.家长的溺爱、过于迁就幼儿。

如今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健康,生怕孩子长得太瘦,总是希望让幼儿尽可能地多吃一些。

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就允许幼儿边玩边吃或边看电视边吃,有时还变着花样哄孩子吃,而幼儿其实已经吃饱了,他们并不想再吃。

这样时间久了,促使幼儿养成了挑食、厌食、偏食、吃饭慢等不良的习惯。

2.家庭中太过自由的饮食习惯。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是儿童健康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的饮食习惯逐渐走向不健康化的趋势。

研究表明,现代幼儿普遍存在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

而幼儿期正是身体和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会对他们的生长发育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饮食习惯形成,因此有必要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深入研究,为有效干预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幼儿饮食习惯的研究,可以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关注和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为幼儿饮食教育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策略。

1.2 研究目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幼儿饮食习惯的问题,分析其现状和危害,并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一是了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普遍现状,探索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二是探讨不良饮食习惯对幼儿健康的影响,如肥胖、生长发育受阻等问题;三是探索有效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幼儿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四是评价不同教育策略的有效性,为未来的幼儿饮食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旨在为提升幼儿健康水平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期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饮食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发育。

通过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原因和危害,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饮食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方案。

幼儿期是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对幼儿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今后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深远的影响。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幼儿不良饮食习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受到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快节奏,工作忙碌,家长们也往往忽略了对幼儿饮食的重视,导致了许多幼儿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

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情绪和行为。

长期以来,儿童肥胖、营养不良、疾病增多等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研究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表现、危害以及教育策略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表现和危害,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为改善幼儿饮食习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引起社会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问题的重视,提高相关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的认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幼儿饮食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为减少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带来的健康风险,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

1.3 意义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幼儿期是人生中成长发育最为关键的阶段,饮食习惯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良饮食习惯逐渐在幼儿群体中流行起来,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等。

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情绪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

进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和危害,总结有效的教育策略和实施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加科学地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有效预防和改善不良饮食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

关于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幼儿期是人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营养摄入对于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非常普遍,例如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健康问题。

一、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充分关注幼儿的饮食习惯;家长忙于生活,没有时间做饭,只能购买便利食品,有些便利食品营养不足,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2. 学校环境:许多幼儿园的食堂餐饮质量不高,菜单重复、单调,缺乏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很难满足幼儿日常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3. 社会环境:市场上流行着各种糖果、薯片、饼干等高糖、高盐、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食品,这些食品口感美味、色香味俱佳,容易引起幼儿的食欲,但是其中的糖分、盐分、脂肪含量偏高,摄入过多会损害健康,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

1. 营养不良:幼儿时期是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缺乏各种所需营养素,如钙、铁、锌等。

营养不良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力等方面的健康状况。

2. 肥胖和代谢疾病:过量的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食品容易引起幼儿的发胖,由此可能引发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风险。

3.心理健康:不良饮食习惯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的挑食偏食会导致幼儿的心理负担增加,容易感到焦虑、沮丧、自卑等情绪问题,缺乏自信和独立性。

三、如何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1.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陪伴孩子进行健康食品的食用和营养的摄取,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

2. 学校措施:幼儿园应该建立科学的饮食制度,提供多种自然、新鲜、轻松消化的食品,避免过多的糖分、盐分、油脂等。

3.社会监管:社会应增加对快餐食品等高热量、高糖分、高盐分、高脂肪的限制,减少不良食品的流入市场,保证幼儿能够接触到更加健康的食品。

同时,要加强对食品的监管,尤其是幼儿食品的质量监管。

4. 教育孩子科学营养知识:教育孩子健康的饮食知识,从而塑造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孩子的健康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1月(上)186科教导刊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个案研究张芳银[1]钱敏[2]([1]安康市政府机关幼儿园陕西·安康725000;[2]安康学院陕西·安康725000)摘要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

本论文选取一名3岁8个月男孩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发现其在园表现良好,在家存在不良饮食习惯,通过分析原因,分别从制定干预目标和计划,改变家长的烹饪方式,利用故事、游戏、实践参与法等多种途径激发对食物的情感,代币制,创设良好的用餐环境五个方面进行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饮食习惯不良幼儿个案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1.093Case Studies of Children's Poor Eating HabitsZHANG Fangyin [1],QIAN Min [2]([1]Ankang Municipal Authorities Kindergarten,Ankang,Shaanxi 725000;[2]Ankang University,Ankang,Shaanxi 725000)AbstractMental health is a sound basis of children.This paper selects a 3-year-old boy eight months as a case study,through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found in the garden of good performance,the existence of bad eating habits at home,by analyzing the causes of,respectively,from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vention goals and plans,changes in parents cooking methods,the use of the story,in many ways the game,practice participation method to stimulate feelings of food,on behalf of the currency,the creation of good dining in five aspects of the intervention,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Key wordseating habits;bad;children;case study《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营养是决定幼儿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缺乏营养、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是营养不良的三大主要表现,直接影响健康,只有吃得合理才能活得健康,因此要保证幼儿的健康,就必须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与成年后的健康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3~6岁正是学前儿童进入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阶段,对孩子一生有重要影响,此阶段正是儿童的辅助食品添加修正和巩固时期,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教育和干预的最佳阶段。

我园2013年申报了一项省级课题,该课题以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家、园、社区协同合作的角度对幼儿的饮食营养进行了研究,本课题的一项研究内容为针对该园存在不良饮食营养问题的幼儿进行个案干预。

在个案干预中特别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充分体现家园的密切合作,从包围在幼儿周围的不同环境中寻找影响因素,协同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保证幼儿均衡的饮食和营养。

1个案基本情况在个案选取上,本课题主要针对存在偏食挑食、挑食、吃饭困难等不良饮食习惯,或由于饮食营养造成生长发育问题的幼儿。

本个案选取了小裕,一名3岁8个月男孩,中班。

家庭成员有爸爸和妈妈,在周末偶尔会去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

平时由妈妈负责小裕的饮食起居。

小裕的爸爸是司机,每天工作时间较长且不固定,妈妈全职在家照料孩子。

小裕的父母均为高中文化水平。

小裕的性格比较倔强,并且爱发脾气,喜欢唱歌和跳舞。

2个案基本表现及原因分析2.1个案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小裕在园表现较好,不仅可以自己吃饭,而且每顿饭能吃1碗,有时还要添饭。

唯一不好的是不太喜欢吃水煮蛋和蔬菜,比较喜欢吃肉。

但如果是炒鸡蛋或蒸蛋花,小裕又愿意吃;对于青菜也并不是一点都不吃,如果切得比较小,在老师鼓励下,小裕也并不排斥。

因此,在园中小裕的饮食状况及习惯较好。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小裕在家吃饭的状况让妈妈特别头疼,不仅严重挑食,不愿意吃青菜和蛋类,还需要喂饭,吃饭的时候总是喜欢看电视。

小裕如果挑食或者不吃饭,妈妈劝说或勉强他吃时,小裕就会发脾气。

小裕妈妈说:“他不吃饭的时候,我就叫他,叫他吃饭嘛,他如果不吃的话,就先说特别好吃,你先尝一下,他有时候就是不尝,我们孩子挺犟的,他不尝,说‘不吃就不吃’,然后他还生气,就是说你让他吃他就是不吃。

”可见,小裕在园与在家的表现不同,在家时表现出不良的饮食习惯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这小裕妈妈,妈妈一直觉得孩子越来越瘦,但又一直没有办法改善或解决。

2.2个案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分析(1)家长饮食制作方式缺乏变化性,不符合幼儿的饮食特点。

小裕今年3岁8个月,从个体生理发育的特点来看,该个1872015年1月(上)科教导刊案幼儿的咀嚼能力、消化能力还不完善。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该幼儿的挑食主要表现在不喜欢吃青菜,但是如果青菜剁的比较细碎,他又可以吃,这说明他并不是不能接受青菜的味道,而是和青菜的烹饪方式有关。

个案妈妈说:“有日子,我专门给他下了菠菜面,小白菜面,我就给他切的很小放到里面,但是他都吃。

我给他炒个小白菜啥的,他就不吃就那种。

”幼儿的消化道粘膜柔嫩,消化道相比成人更长且狭窄,在制作青菜的时候应该尽量细碎且柔软。

综合以上分析及访谈所得,可以发现小裕妈妈在烹饪方式上对幼儿的消化系统特点及口味考虑有所欠缺,造成个案在家的挑食问题。

(2)幼儿不定时、无规律的食用零食,造成食欲下降。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小裕非常喜欢吃零食,且最喜欢泡面、洋葱圈等不健康的零食。

每天回家后晚饭前总是要吃点零食或者喝罐奶,等到吃饭的时候就吃不下主食,如果不让吃就哭,妈妈最后也只能妥协。

个案妈妈说:“他说他不想吃,吃饱了。

过一会又说是肚子饿了,我就说那你吃饭,他说不,我要吃零食,他就这样的……他故意的,过一会就说饿得狠,他还挑,你说做米饭,他说不吃,做面,他说不吃,他说我要喝罐奶,要不然就说要吃零食,要不然就说给他煮包泡面”。

孩子平时也不喜欢喝水和吃水果,渴了就喝奶,水果要隔上一两天,想起来才吃。

人体在渴的时候最需要的盐和水分,而牛奶不能很好的补充所需成份,且长期吃过甜的食物,会造成食欲下降。

因此,个案偏好零食,不规律的食用零食,造成了对正餐的摄入量降低。

(3)幼儿家长的引导方式过于单一。

在案例中,小裕妈妈一般会先采用说好话的方式劝说个案吃饭,但是结果一般都不能如愿,反之如果采取强制、威胁的方式,则幼儿会服从。

如个案妈妈说:“我说你不吃小心我一会打你,然后不吃我就说那你小心着,小心我打屁股啊啥的,他说他还是不吃。

有时候我假装生气,他害怕打他就过来吃两口,就在那发恶心……”因为个案曾经被妈妈打过,因此威胁和强制的手段反而会更有效,但效果并不持久。

爸爸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也是采取强制、威胁的方式,且父母认为强制的方式更有效。

(4)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影响进餐速度和食欲。

在访谈中了解到,小裕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对《喜洋洋和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情有独钟,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个案妈妈说:“他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饭,你给他关了他就哭,一碗饭端很长时间,都没吃完。

喂着吃一碗能吃完,自己吃半碗就不好好吃了。

”可见,由于小裕边看电视边吃饭,造成了吃饭速度和食欲都有所下降,妈妈只好喂着吃。

对于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家长做法是威胁,缺乏合理的引导。

3干预策略(1)制定干预目标和计划,保证家园联系的实效性。

综合个案存在的饮食习惯问题及原因分析,我们打算家园共同协作,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入手对小裕不良的饮食习惯进行矫正。

个案干预的目标有:能接受蛋类和青菜,均衡营养;能自己独立进食;能做到定时定点进餐,不乱吃零食;能做到吃饭时候不看电视。

矫治时间为4个月。

建立关于个案的档案,制定针对个案的家园联系手册,详细说明家长与教师需要做的事项,并建立定期反馈机制,确保个案干预的有效进行。

(2)改变家长的烹饪方式,激发幼儿食欲。

本个案的干预重点在于家长在烹饪方式及教育方式上的改变。

因此,在家园联系手册里,我们搜集了大量适合儿童的有关绿色蔬菜的做法,向小裕妈妈普及有关3-5岁幼儿消化系统及饮食特点。

小裕妈妈终于知道,对于幼儿的饮食一定要做到碎、细、软、烂,青菜的做法也开始考虑孩子幼儿消化道娇嫩的特点,切得细碎,添加淀粉,使其滑嫩可口。

在食物的造型上,我们建议小裕妈妈做到多变、形象、生动,如把胡萝卜切成小兔的形状,用蔬菜汁和面,制作小乌龟、小猪等可爱的动物造型,小裕果然对这些又好看又好吃的食物非常喜欢。

(3)用故事、游戏、实践参与法等多种途径培养幼儿对食物的情感。

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饮食的故事和绘本,如《一园蔬菜成了精》、《爱吃青菜的鳄鱼》、《小青菜找朋友》、《鸡蛋哥哥》、《最奇妙的蛋》等,请妈妈或爸爸讲给小裕听,使其从认知上认识到绿色蔬菜和鸡蛋的营养价值。

我们将幼儿园中一些游戏拓展到家庭中,如“帮鸡妈妈找蛋”,让小裕寻找藏在家中某个地方的蛋宝宝,找到后作为奖励做给他吃,小裕竟然能吃完一个蛋。

在幼儿园中,我们的课题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分别组织了“蔬菜一家亲”、“神奇的五谷杂粮”、“水果娃娃”、“我的蛋类朋友”、“可爱的豆宝宝”、“有趣的面食”等主题活动。

配合幼儿园的课题,我们建议让爸爸妈妈带领小裕在家自己动手种植常见的蔬菜,周末带小裕去菜市场买菜,做饭时请小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洗菜、摘菜等,无论做得如何,家长都给予表扬和奖励。

通过故事、游戏、实践参与法等,使个案的认知、情感上树立对事物的喜爱之情。

表1小裕的行为价值表能独立吃完一碗饭吃饭时不看电视饭前1小时内不吃零食、不喝奶愿意尝试新食物不乱发脾气愿意吃青菜或蛋类食物能在大人提醒下喝白开水每天能吃水果帮妈妈做摆碗筷帮妈妈洗菜、摘菜行为代币数1个笑脸2个笑脸2个笑脸1个笑脸1个笑脸1个笑脸1个笑脸1个笑脸2个笑脸2个笑脸表2小裕的代币价值表彩色橡皮蜡笔或水彩笔一支贴画陀螺汽车飞机积木去河边玩去儿童乐园去游乐场去奶奶家玩去野餐看喜欢的动画片20分钟奖励所需代币数5个笑脸5个笑脸10个笑脸12个笑脸15个笑脸20个笑脸20个笑脸20个笑脸30个笑脸30个笑脸15个笑脸50个笑脸15个笑脸(4)利用代币制,纠正个案无节制吃零食及看电视吃饭的不良饮食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