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出炉
2020高考北京语文作文评析

2020高考北京语文作文评析: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气息2020-07-07 14:59:41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大作文题目:今年高考大作文题仍为“二选一”,分别为: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整个系统55个卫星织成一张“天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以材料“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人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字数仍要求不少于700字。
2020北京高考作文评析1、总评大作文依旧采用二选一的模式,议论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气息。
整个文题能够激活考生思辨能力,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也就意味着考生要关注年初到考前的时政热点和新闻。
2、议论文审题立意考生应该看清今年的作文题命题者的意图,从“结合时代背景发挥自我价值、个人与集体、大我与小我、命运共同体、责任担当、文化自信,积极态度”解构。
(1)个人价值——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对社会集体所做的贡献。
现实生活中多是“大我”与“小我”牵手并肩的画面,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2)命运共同体(3)责任担当3、记叙文审题立意记叙文部分倾向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要学会辨别和思考,综合分析。
构思过程中要善于联系实际,体现生活场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细节。
引导语给出的思维导向,包括“引发感悟”“影响生活”“振奋”“愧疚”“辨别真伪”,其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辨别真伪”,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合理想象,故事紧扣“信息”,体现写作意图。
2020年北京新高考作文题目一议论文“北斗导航”题目二记叙文“一条信息”范文

2020年北京新高考作文题目一议论文“北斗导航”题目二记叙文“一条信息”范文2020年北京新高考语文题目一议论文“北斗导航”范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下水作文】争做美妙音符,共谱复兴华章个体与整体,共生共荣。
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系统之所以能发挥服务全球之大用,是因为系统里的每一颗卫星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而我们生活的集体之所有能发挥巨大作用,得益于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唯有将每一个个体融入集体并嵌入恰当的位置,方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作为国家这个大集体中一员的我们,当立志成为国家复兴乐章中的美妙音符。
个体只有将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激发个人生命的活力与潜力,进而充分显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脱贫战场上的“新愚公”黄大发投身乡村振兴的大业中,带领乡亲们筑起“生命渠”,改写了草王坝缺水的历史,成就了村官典范。
“冰川哥”王相军投身全球环保事业,立志用冰川消融的视频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气候环境”这样的科普命题得以破圈而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展示与发言充分彰显了他的独特价值。
黄大发与王相军这样的个体,其生命价值得以丰盈,仰赖于他们把自己当成伟大集体事业的一分子并为之不懈努力。
如若将自己孤立于集体事业之外,纵是才能兼具,亦难成其大。
每一个独立个体除了融入集体,还应当在集体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唯此,方能各尽其能,进而成就集体。
全民抗疫中的凡人英雄汪勇,作为一个普通的快递小哥,能够利用自身优势组织队伍接送医护人员,在自己人平凡的位置上尽力而为,成为抗疫大军中顶天立地的英雄,助力疫情阻击战。
2020北京卷 高考语文作文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北京高考语文2020年试卷公布(文字版).doc

北京高考语文 2020 年试卷公布(文字版)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 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 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 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 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 5 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 . 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参考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审题限制性1.典型任务的限制。
从命题样式上看,高考北京卷的第一道作文题采用了材料加话题的命题样式,要求以“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主题进行写作,并且只能写议论文,这是一个典型任务的限制。
话题的设置实际上是对考生写作方向的一个引导,话题隐喻了“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关系,考生只需由此联想开去,思维的起点是单颗卫星和全部卫星的关系,思维的落点是个体和团体的关系——每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不可替代的功用。
如果只关注材料本身所反映的前沿科技,就算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立意。
此外,如果在论证时牵扯整个论证系统,那也一定只能是一般的关联,而不能把整个卫星天网作为论证的重点。
2.价值判断的限制。
就作文命题取材来讲,北斗组网是我国科技进步和自主研发建设取得突破的重大标志事件,既有科技意义,更有战略意义,如此取材,旨在引导考生关注重大时事,激发自信力,生发自豪感。
就作文题旨来讲,旨在引导考生认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即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放性1.立意是开放的。
本题的表达重点应该是,在整体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与分析个体(每一颗)的价值定位与追求。
个体作为团体的组成部分,虽然渺小,但并不需要妄自菲薄,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不断努力,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高考2020语文年试题(文字版)

北京高考2020语文年试题(文字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年,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术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职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营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①深度解析及范文作文题【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审题限制性1.典型任务的限制。
从命题样式上看,高考北京卷的第一道作文题采用了材料加话题的命题样式,要求以“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主题进行写作,并且只能写议论文,这是一个典型任务的限制。
话题的设置实际上是对考生写作方向的一个引导,话题隐喻了“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关系,考生只需由此联想开去,思维的起点是单颗卫星和全部卫星的关系,思维的落点是个体和团体的关系——每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不可替代的功用。
如果只关注材料本身所反映的前沿科技,就算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立意。
此外,如果在论证时牵扯整个论证系统,那也一定只能是一般的关联,而不能把整个卫星天网作为论证的重点。
2.价值判断的限制。
就作文命题取材来讲,北斗组网是我国科技进步和自主研发建设取得突破的重大标志事件,既有科技意义,更有战略意义,如此取材,旨在引导考生关注重大时事,激发自信力,生发自豪感。
就作文题旨来讲,旨在引导考生认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即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放性1.立意是开放的。
本题的表达重点应该是,在整体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与分析个体(每一颗)的价值定位与追求。
个体作为团体的组成部分,虽然渺小,但并不需要妄自菲薄,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不断努力,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出炉!猜猜中考作文会怎么考?
导语
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高考作文随即出炉,一起来看看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吧!
2020高考作文题目
北京卷
2020年北京高考大作文“二选一”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整个系统55个卫星织成一张“天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以材料“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人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字数仍要求不少于700字。
微作文
微作文题目仍然为“三选一”,150字左右。
分别为一: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
对你此有什么看法?阐明你的观点。
二、学校举办“生活技能大赛”,同学们可展示烹饪、插花、做手工、修器具等技能。
请你介绍一项自己擅长的生活技能。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
150字左右。
三、请为新冠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
150字左右
附:2020中考作文话题预测
下面跟大家分享下2020年中考语文作文热点话题方向预测,梳理了5大关键词:家国情怀、文化传统、城市和我、青春风采、抗疫,建议考生们抓紧看看!提前准备
关键词1: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这个词我们在2019年的作文的素材当中经常出现,你要了解一下事件大概的经历背景,还有背景下的人物特点。
你还记得4月份的这样一条新闻吗?四川凉山木里县立尔村森林火灾,失联的30名扑火人员全部遇难。
真的是“太平本是烈士定,从无烈士享太平”,我想我们应该都能记住这句话,你以为的现实安好,不过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一张中考的语文试卷的作文命题绝不会拿这件事让你进行一个分析或者评论,并不是那样的,而是因为这一年有这些事情,很有可能会朝着一个什么方向去命题,
比如勋章、荣耀、光荣、英雄、誓言、践行、笃定、目标、理想、逆向的背
影等等,有太多可以去写的,这才是我们应该准备的方向。
关键词2:文化与文化传统
我们接着来看第二个关键词——文化和文化传统。
文化包含了我们现代的潮流,包括了传统文化,还包括了新旧文化的对接和过渡包容和碰撞。
文化传统是习俗,是民族的品格,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地方的城市风貌,包括市民的风格。
每一年,我们的出题老师都会找一些当年的流行语来作为可以衍生或者变通的命题
指向。
这里大家提供一个素材,那就是网红李子柒。
李子柒做的东西主要是围绕着衣食住行,她要做一个东西,就从种食材开始,要做一件蚕丝的衣服,就从养蚕开始,这是一个过程。
北京曾经考过一个作文叫日积月累,我觉得放在李子柒的身上,真的特别合适。
所以作文也是一样,涉及到文化和文化传统类的写作,我们的内容一定要大题小做,以文化为背景的自己的生活和故事,立意是小题大做,给生活的场景寻一个文化的根。
关键词3:城市和我
第3个关键词是城市和我,深圳,广州都写了我和城市的故事,北京已经写了好多年了,上海已经考过了记叙文上海从何来,所以,你们一定要知道这是一个朝向,是一个命题的方向。
我特别希望,如果现在还能够有时间,每一位同学真的该写一写自己的家乡,你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一天又一天用脚步丈量过的城市,用灵魂思考和心灵,去认认真真的看一看它有哪些细节值得去发掘。
关键词4:青春风采
最后的关键词是青春风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这也是中考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
盘谁,盘困难,盘理想,盘目标,盘一切,万物皆可盘,我太难了,太难了怎么办?是放弃还是奋起直追,所有的这些都跟青春是紧紧的合在一起的。
我们希望大家呈现出来的青春,不一定非要活的比别人厉害,但是一定要让你自己活成一个有趣的灵魂,这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青春的风采,初心理想,勇气,胆识,热爱朝气,这些就是我们应该在作文里呈现出来的东西。
关键词5:抗疫
2020年新年伊始,就给了我们重重一击。
当然,目前疫情得以缓解,相信在所
有人的努力下,尤其是我们的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抗疫英雄(钟南山、李兰娟等)和武警战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病毒不久就会远离我们。
病毒虽然走了,但是我们的思想却不能随着病毒的离开而松懈。
吃一堑长一智,这个寒假宅家的日子不能白宅,我们的思考,病毒带给我们什么?我们是不是该反思?相信在这个节骨眼上,中高考都躲不开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