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保证金交易的现状

合集下载

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

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

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现状、问题及完善一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的现状及问题(一)基本背景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人民币支付结算由此进入快车道,人民币国际化也因此加快进程,主要表现为:人民币跨境流通规模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深化;海外人民币产品日益丰富,衍生产品交易日益活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人民币在贸易结算、金融交易以及储备等方面的接受和使用程度都有较大提高。

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人民币已于2014年11月末取代加元和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据中国人民大学测算,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1.20,同比增长52.46%。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跨境人民币使用范围逐渐从贸易结算扩展至直接投资、外债、对外担保等投融资领域。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从2009年的35.8亿元快速增加到2013年的4.63万亿元;2014年1~10月,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已超过5.4万亿元,同比增长51.2%。

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本外币跨境收支总额的比重由2010年的1.7%上升到2014年第三季度的25%左右。

2014年1~10月,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金额累计达1448亿元,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结算金额累计达6516亿元。

为此,构建一个覆盖各主要时区和安全高效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系统,提高跨境人民币的清算效率,保证交易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构建之后,人民币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支付清算将更为普遍,会有更多的参与者参与人民币支付清算进程,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其次,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构建,能够使监管机构及时监测跨境资金流动的情况,并形成境内、境外双轨制的人民币监管服务体系,增加我国货币调控手段,增强货币调控的有效性。

再次,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的构建,能够引入新的竞争者和互补者,可以促进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改进技术与服务,提高效率,增强交易安全。

我国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建议(一)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历程远期结售汇业务在我国的开展始于1997年。

1997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这是首个针对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规范性文件,为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监管依据。

1997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中国银行首家试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当时仅有美元一个币种,最长期限为4个月。

随后,在2003年4月和2004年10月远期结售汇业务分别经历了两次扩大试点,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获准开办此项业务。

在之后的推广阶段,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市场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为扩大办理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银行主体;实行备案制的市场准入方式,加强银行的内控和自律管理;放开交易期限限制,由银行自行确定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期限结构、合约展期次数和汇率。

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通知》,允许银行可在规定价差幅度内自行调整当日美元挂牌价格,即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价由原来的一日一价调整为一日多价,并取消银行对客户的非美元货币挂牌汇价的价差幅度限制,以增强汇率定价机制的灵活性。

2005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调整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的通知》,自2006年7月1日开始,对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管理,允许银行对客户结售汇业务、自身结售汇业务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市场交易在资金实际收付日计入结售汇综合头寸,也就是说,远期结售汇签约时即可到即期市场平盘。

这些举措进一步打破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准入限制和交易限制,赋予银行更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与调整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与调整

中国国际储备及调整姓名:杨丹学号:201284370106 班级:10接贸1班内容摘要:通过对1995年-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数据的调查,运用外汇储备水平,储备/进口比例法,机会成本说,货币供应量决定论,储备/外债比例关系,影响国际储备总量的因素六种方法得出一致结论,国际储备规模过量。

并从7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并结合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的特点与各储备所占的比例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外汇储备在内部结构,自身结构,储备币种,成本与收益均存在不平衡,结合国情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字:国际储备规模国际储备结构外汇储备一、中国国际储备规模是否适度及依据(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是当今各国国际储备资产中最主要的储备资产形式。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十年以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回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发展历程, 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此后四年,储备增加速度比较平稳。

2000 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达到8188.72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

2006 年2 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 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

同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从1000亿到10000亿,中国仅仅用了十年时间。

至2009 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3991.52 亿美元, 超过G7 国家外汇储备之和。

截至2012 年6 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3.24万亿美元。

表1 中国近几年外汇储备总表(1995—2012年)单位:万亿美元年份外汇储备(亿元)外汇储备增长率(%)1995 0.07 42.571996 0.11 42.701997 0.13 33.191998 0.14 3.621999 0.15 6.702000 0.17 7.042001 0.21 28.152002 0.29 34.992003 0.40 40.802004 0.61 51.252005 0.82 34.262006 1.07 30.222007 1.53 43.322008 1.95 27.342009 2.40 23.2820102.85 18.68 20113.18 11.72 2012 3.24 3.89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约占国际储备的95%,所以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国际储备增长迅速,且规模大。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_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_问题及对策

182 2012.032012年03月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李燕 杨珂摘 要:表外业务作为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拓展的一个重点,它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都已经超过了表内业务,在银行业务结构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无论在业务规模上还是品种结构各方面都和国外相差甚远。

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发展的机遇,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努力拓展表外业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82-03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其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据巴塞尔委员会的标准划分,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虽然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和负债业务联系紧密,即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信托担保、金融衍生品、证券相关业务等;广义的表外业务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担保、代理等相对来所无风险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即包括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在于其基本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身资金来提供服务,并且具有易操作,金融杠杆高,风险巨大等特点[1]。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1、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表外业务在西方产生由来已久,但直到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扩大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表外业务才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的几家大银行如花旗银行、美洲银行从那时起就大力发展表外业务,自1988年以来,其表外业务所涉及的经营活动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7800亿美元;在90年代末期,表外业务已经超过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其平均增速到达了54.2%,远高于同期资产总额9%和资本总额21.65%的增速。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崛起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渐扩大。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外汇储备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外汇储备一般是指国家银行持有的其他货币和贵金属等货币和金融资产,以便用于应对国际支付和资本流动等需要。

随着全球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汇储备的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中国的外汇储备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时期的自力更生和“封闭”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并不大。

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对外开放的实施,中国外贸、外汇收入和外资持续增加,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步扩大。

二、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现状截至2021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3.22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的外部负债相对较低,外汇储备可以有效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从外汇储备的构成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几种主要货币上,也包括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和黄金等。

可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多元化配置。

然而,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也经历了一些波动。

自2014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资本外流和贸易顺差减少等因素影响。

直到2018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才开始逐渐回升,主要得益于国际投资和贸易增长等因素的支持。

三、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化趋势中国外汇储备从19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在2014年左右开始出现了一些波动和下降。

具体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2014年达到顶峰,超过了4万亿美元,之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17年底降到了3万亿美元以下。

随着2018年中国经济的回暖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好转,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开始逐渐回升,2019年再次超过了3万亿美元,并保持了一定增长势头。

除了经济、贸易等基本因素影响外,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还与人民币汇率变化、境外投资和增值税退税等和市场因素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外汇保证金交易

第四部分外汇保证金交易

第四部分外汇保证金交易外汇保证金交易一.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基础概念外汇保证金交易又称合约现货外汇交易、按金交易、虚盘交易,指投资者和专业从事外汇买卖的金融公司(银行、交易商或经纪商),签定托付买卖外汇的合同,缴付一定比率(一样不超过10%)的交易保证金,便可按一定融资倍数买卖10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外汇。

由于这种投资所需的资金可多可少,因此,近年来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参与。

1. 保证金交易与实盘交易的成效差异假设:在1美元兑换135.00日元时买进日元,以上下浮动100点为参考值,以交易一个合约为标准,数据如下表:条件实盘交易保证金交易所需资金US$92,592.59 US$1,000.00盈利US$691.00 US$741.00盈利率691/92,592.59=7.46‰741/1,000.00=74.1%亏损US$681.00 US$735.00亏损率681/92,592.59=7.35% 735/1,000.00=73.5%从上表中能够发觉,实买实卖的与保证金形式的买卖在盈利和亏损的金额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不同的是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在数量上的差距,实买实卖的要投入9万多美元,才能买卖12,500,000日元,而采纳保证金的形式只需1千美元,两者投入的金额相差90多倍。

因此,采取合约形式对投资者来说投入小、产出多,比较适合大众的投资,能够用较小的资金赢得较多的利润。

个人观点,保证金更有魅力。

我告诉大伙儿如何在保证金帐户操作实盘交易。

2. 保证金交易的利息产出在合约现货外汇交易中,投资者还可能获得可观的利息收入。

合约现货外汇的计息方法,不是以投资者实际的投资金额,而是以合约的金额运算。

例如,投资者投入1万美元作保证金,共买了5个合约的英镑,那么,利息的运算不是按投资人投入的1万美元运算,而是按5个合约的英镑的总值运算,即英镑的合约价值乘合约数量(62,500英镑*5),如此一来,利息的收入就专门可观了。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关于外汇储备1、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2、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3、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

4、外汇储备的功能外汇储备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2) 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3) 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4) 增强综合国力,抵抗金融风险。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况1、外汇储备的规模—般来说,外汇储备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抗风险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匮乏,1979年国家外汇储备仅为8.4亿美元,而在1979年〜1989年间,外汇储备年均35亿美元。

此后,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累积,规模不断扩。

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

从2004年年末到2009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平均年增长率为31.69%,最高增长率达到43.32%,最低增长率也达到了18.68%0即使是在全球经济饱受金融风暴侵袭的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仍然达到2.3992万亿美元,增加值为4532 亿美元,增长率为23.29%,相当于七国集团(G7)的1.93倍。

中国国际储备现状问题分析

中国国际储备现状问题分析

中国国际储备现状问题分析摘要国际储备作为一国拥有的储备资产,在一国的国际战略的发挥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影响着一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储备现状的研究,发现了我国国际储备存在着机会成本过大,结构造成的波动性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外汇储备;黄金储备;人民币国际化;优化投资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特别是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带给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受各方面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处于“新常态”。

而在当今全球化进程如此剧烈的时代,要想能够进一步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仅要处理好国家内部事务,更要面对国际性的挑战。

国际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资产,在促进国家对外发展,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保障国际地位等方面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需要稳定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优化管理我国的国际储备显得尤为重要。

1国际储备概述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的国际储备现状,首先需要对”国际储备”这一概念有详细的了解,并进行全球性的解读。

1.1含义与构成国际储备也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各国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在一战之前的金本位时期,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黄金、英镑;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则主要是黄金、英镑、美元、法郎等关键货币;二战后,国际储备资产主要由黄金、美元构成,1977年后又增添了GDR(General Drawing Right,普通提款权)、SDR(Special Drawing Right,特别提款权)。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元与马克的崛起,国际储备货币也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进入21世纪,马克被欧元所代替,国际储备货币变为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黄金。

就目前总体上看,国际储备主要由外汇储备、黄金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组成。

而外汇储备作为占比最大的一部分一直是各国国际储备的主要内容。

1.2作用1.2.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理论与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交易中出现出口减少或因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突发情况而造成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而这部分逆差又无法依靠举借外债来平衡时,首要的选择就是动用国际储备来弥补此逆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外汇保证金交易的现状
1引言

2008年6月6日,银监会正式发布通知:银行业 金融 机构不
得开办或变相开办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作为OTC交易中的一种,外
汇保证金交易(ForexMargin)也被称作虚盘交易,是利用 经济 杠杆的
相关作用,以经纪投资商所提供的信托担保,用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从
事数倍金额的外汇投资,赚取汇差的交易。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该业务初登陆大陆市场,后被叫停,2006年银行才重新恢复交易,结
果不到两年时间又再次被叫停。叫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叫停会带来
怎样的影响?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未来何在?

2叫停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原因
(1)投资者风险大,损失严重。大量投资者对外汇、汇率方面
的基本知识、复杂的交易规则和手段了解有限,风险防范意识和承受
能力较弱。同时杠杆原理的运用,放大了损失额度,虽然国内银行规
定的杠杆上限是30倍,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对客户提供更
高杠杆率的现象,从而急剧扩大了可能的损失额度。并且,由于外汇
市场24小时运转且没有涨跌幅限制,波动剧烈的时候可能在一天之
内就波动数月才能积累的幅度。外汇的走势更受众多因素影响,很难
确切地判断汇率的即时变动。而每天外汇市场最为活跃的时段正对应
于我国的夜间时段,因此投资者一旦持仓过夜,损失的可能性极大。
实际的交易结果也显示绝大多数的投资者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
毕业论文

(2)市场投机行为过度,影响整体稳定。近年来热钱不断涌入 中
国 ,大批逐利资金有可能流入外汇保证金市场,进行非理性逐利和短
期投机,造成市场波动幅度加大。同时股票交易的减少,会对我国股
市的 发展 和国有 企业 的股份制改革造成很大的影响。
(3)服务配套和平台建设不足。银行提供的有关风险预测,汇
市走势等方面的信息量和技术指标很少;在分析预测市场走势和评估
风险水平等方面的准确性和能力也与国外的经纪商有较大的差距,这
都不利于正确引导投资者选择投资方向、提升投资水平。银行交易平
台的稳定性、时效性和业务员的熟练性不能完全保证,看盘和实际行
情可能会有不超过10个点的点差,会给保证金交易的投资者带来一
定的经济损失。
(4)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难以控制。因客观条件的制约(市场规
模小)和逐利的需求,交易的大部分头寸由银行持有进行对赌,没有
在国际市场对冲,一旦汇率的变动与敞开头寸的方向相反就将造成巨
额亏损。并且银行的角色从服务者转变为了参与者,面对潜在高额利
润的诱惑,银行能否坚持安全性的原则值得警惕。远至巴林银行的倒
闭案,近至法国兴业银行巨亏和美国次债危机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最后都必须以人民币反映,折算风险也
不可避免。更重要的是,若因银行的违规操作,或对风险的提示和交
易指导不充分,导致客户在交易中的严重亏损,将会影响公众对银行,
监管机构甚至市场的评价和信心。 作文 /zuowen/
(5)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和有效。 法律 体系散乱、不统一,法
律位阶低,权责不明,多头监管,自律监管缺位和法律老化。许多资
本市场发达的国家都有在原有证券期货法律的基础上扩充或加强了
对外汇保证金交易的监管。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尚
未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有效的、明确的监管法规体系。

3叫停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影响
(1)对于国家和监管者而言,面对外汇保证金交易实际操作中
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不采取措施,坐视大面积的投资者产生亏损,将
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热情,进而影响其对于商业银行、市场和政府的
信任,产生严重的联带效应,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和社会
的稳定。叫停可以迅速、直观的规避这一系列问题。
(2)对于银行的发展而言,从短期来看,银行在规避该业务面
临的经营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这项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来源稳定、盈
利能力强的业务;从长期来看政策的导向作用将不利于银行业对于衍
生金融产品的提供和金融创新的发展。
(3)对于投资者而言,面临两种选择:①进行平仓,承担已形
成的损失或收益,永久性退出市场;②将资金转移至境外交易经纪
商的平台。目前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投资损失惨重,但大部分投
资者反对叫停该业务。结合94外汇保证金业务第一次被叫停后大量
资金继续通过境外交易经纪商的平台流出进行交易的 历史 经验和
目前投资者动态,可以推断,在此次叫停后,必然会有大量资金再次
转入地下进行交易。但在地下交易中交易资金安全得不到保证,并且
由于缺乏法律保护,损失无法追讨。从短期来看,投资者的风险将会
从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关系中转移至与境外经纪商交易关系中,并
且有增无减。从长期来看,银行作为本身承受相对较小风险的主体规
避了风险(假设银行不会将抽出的资源投资于其他风险市场),而投
资者作为承受相对较大风险的主体却增大了损失可能。因此,在表面
矛盾淡化的情况下,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率的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