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G皮站飞站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最终定稿编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基站动力配套建设指导意见

移动通信基站动力配套建设指导意见

目录一、总则 (1)二、规范引用文件 (2)三、基站动力配套设备配置原则 (3)1 基站交流供电系统配置原则 (3)2 基站直流供电系统配置原则 (3)3 基站电源线的选择原则 (4)4 基站供电系统组成 (4)5 基站空调配置原则 (5)四、新建基站动力配套设备配置要求 (6)1 基站电力引入 (6)1.1市电引入 (6)1.2直流远供 (7)1.3新能源供电 (7)1.4引入电缆要求 (8)2 开关电源 (8)2.1室内型开关电源 (8)2.2户外型开关电源 (9)2.3开关电源配置建议 (10)3 UPS (10)4 蓄电池 (11)5 交流配电箱 (13)5.1规格要求 (13)5.2安装配置要求 (15)6 交流防雷器 (15)7 空调 (17)四、现网基站动力配套设备改造要求 (19)1 基站电源改造原则 (19)2 基站交流供电系统改造要求 (20)3 基站直流供电系统改造要求 (20)4 空调设备改造要求 (21)五、配套设备施工规范 (21)六、工程验收 (27)1 工程验收总体要求 (27)2 基站施工工程验收 (27)2.1基站开关电源系统的验收 (27)2.2蓄电池的验收 (28)2.3交流配电箱的验收 (28)2.4空调的验收 (28)2.5验收表格 (28)一、总则为规范网络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特制定本建设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为新建和改造两部分内容,适用于中国XXXX有限公司XXX分公司业务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基站动力配套工程建设。

基站动力配套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验收在遵从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规范的同时必须遵从本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未包括的技术要求,可依据工程项目的技术规范书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执行。

在本指导意见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不一致时,应执行其中相对较高的标准。

二、规范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意见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内容。

本指导意见颁布时,引用文件所示的版本均为有效。

4G皮基站简介

4G皮基站简介

1、BBU与RRU一体化; 2、内置或者外接小型化天线; 3、GPS和1588v2同步; 4、与宏网独立,不能与宏网融 合。
1、需要宽带接入,无需Ir接口; 2、无需机房,AC供电; 3、通常挂墙或者吊顶安装; 4、传输可以采用PON、PTN、CMNET 公网。
第十五页,共16页。
结束语
谢谢聆听!
G+L和2L最大96个pRRU ,2L+G最大48个pRRU
RHUB3908
pRRU3901
DBS3900 DCU
RFC射频卡
容量能力
接口 供电 容量 接口(供电) 尺寸& 重量 内置天线 RFC射频卡 DPC容量 GSM射频卡 TDS射频卡
双模4pRRU 单模8pRRU 1小区, 单载波4 级级联,双载波2级级联 2*9.8G CPRI光接口, 8个以太网接口, AC 3RF card POE 230*230*50mm,2.6L/小于3kg 1710~2700MHz, Omni, 2dbi 6个射频卡
500mW)
20~50米
毫微微站、家庭级小基
飞基站 (FEMTO SITE)
100mW 以下(含100mW)

10~20米
根据设备形态,皮基站设备可分为分布式皮基站和一体化皮基站。
第一页,共16页。
华为分布式皮站Lampsite
TDS GSM RF RF
TDL RF
后续支持TDL/TDS/GSM三模:
第四页,共16页。
华为分布式皮站Lampsite
RHUB安装方式
第五页,共16页。
华为分布式皮站Lampsite
pRRU安装方式
第六页,共16页。
爱立信分布式皮站RDS

H32系列+GNSS+RTK系统使用说明书+2.0版(201211)

H32系列+GNSS+RTK系统使用说明书+2.0版(201211)
欢迎使用海星达H32系列 GNSS RTK系统使用说明书,此说明书适用 于H32系列 GNSS RTK系统。
说明书简介
H32系列GNSS RTK是一款新型GNSS RTK数据接收机,本说明书对 如何安装、设置和使用H32系列GNSS RTK系统进行描述。
经验要求
为了您能更好的使用H32系列GNSS RTK系统,建议您仔细阅读本说 明书。如果您对H32系列GNSS RTK系统不了解,请查阅中海达的官方网 站: 。
我们已对印刷品中所述内容与硬件和软件的一致性作过检查,然而不 排除存在偏差的可能性,使用说明书中的图片仅供参考,若有与产品实物 不符之处,请以产品实物为准。
技术与服务
如果您有任何技术问题,可以电话联系各分支机构技术中心、总部技 术部,我们会及时的解答您的问题。
相关信息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找到该说明书: 1、购买海星达H32系列产品后,仪器箱里会配赠一本《H32系列 GNSS RTK系统使用说明书》,方便您操作仪器; 2、登陆中海达官方网站,在“下载中心”→“用户手册”→ “测绘 产品”里即可下载该电子版说明书。
II
H32 系列 GNSS RTK 系统使用说明书
地使用本产品。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不对您未按照使用说明书 的要求而操作本产品,或未能正确理解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而误操作本产品 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致力于不断改进产品功能和性能、提 高服务质量,并保留对使用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更改而不另行通知的权利。
H32 系列 GNSS RTK 系统使用说明书
手册修订情况
修订日期 修订次数


2012 年 05 月
1
H32 系列 GNSS RTK 系统使用说明书 1.0 版

16.中国移动-TDD-LTE一体化皮基站操作指导手册(ENB-35,A07型)

16.中国移动-TDD-LTE一体化皮基站操作指导手册(ENB-35,A07型)

密级机密中国移动-TDD-LTE一体化皮基站操作指导手册(ENB-35,A07型)文件编号:编制:余小劲审核:徐拾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2017 年 8月密级机密文件历史记录文件编号文件标题中国移动-TDD-LTE一体化皮基站操作指导手册(ENB-35,A07型)适用ERP码610005-000024-0000文件履历版本编制日期更改内容(条款)适用软件版本V1 余小劲2015.5 首发V2 李明2015.6 增加GPS安装,内容优化V3 杨德明2015.7 更新web参数页面、新增功能和常见问题添加;内容优化ENB35_A0ALV08.13.14.02V4 王海明2015.10 更新web参数页面、新增服务网站和用户管理功能;内容优化ENB35_A0ALV11.12.07.00V5 杨德明2016.2 取消网线安装、增加异系统操作ENB35_A0ALV11.1 2.07.00V6 杨文聪ENB35_A0ALV11.1 2.07.00CP01.33_ 52V7 张亮亮2017.8 调整结构和增加开通和优化参数ENB35_A0ALV11.1 2.07.00CP01.36- 1 -密级机密目录1适用范围说明 (1)2设备介绍 (1)2.1设备主要功能特性 (1)2.2关键性能指标 (2)2.3设备主要功能特性 (2)3设备安装 (4)3.1基站的安装流程 (4)3.2一体化皮基站安装要求 (5)3.2.1设备对外接口 (5)3.2.2设备指示灯 (5)3.2.3空间要求 (6)3.2.4工作环境条件 (6)3.2.5回传网络要求 (6)3.2.6电源要求 (8)3.2.7工具要求 (9)3.3安装步骤 (9)3.3.1主机设备安装方式 (9)3.3.2网线安装 (14)3.3.3PSE安装(可选) (14)3.4常规检查 (23)4快速开通 (23)4.1开站前准备 (23)4.1.2开站参数核对 (24)4.1.3开站工具准备 (26)4.2TD-LTE 参数配置指导 (26)4.2.1设备状态 (26)4.2.2执行设置向导 (27)4.2.3宏站与微站模式设置 (35)4.2.4邻区参数配置 (36)4.2.5时间服务器 (39)4.2.6重启基站 (39)5常用优化参数设置 (40)5.1重选控制参数 (40)5.1.1LTE重选公共参数 (40)5.1.2LTE同频重选参数 (41)5.1.3LTE异频重选参数 (42)5.2切换控制参数 (43)5.2.1同频切换设置 (43)5.2.2异频切换设置 (44)5.2.3异系统切换设置 (48)5.3参考功率 (50)5.4帧头定时偏移 (50)5.5X2组网IP配置参数 (51)5.6PRACH参数优化 (52)5.7流量整形参数 (52)5.8射频开关 (53)5.9命令模式 (53)5.10网络诊断 (54)6设备维护操作 (54)6.1版本升级 (54)6.2日志下载 (55)6.3告警查看 (55)6.3.1当前告警 (55)6.3.2历史告警 (55)6.4查看X2/S1链路状态 (56)6.5查询基站UE状态 (56)6.6GPS搜星情况 (57)7业务验证测试 (57)8常见问题分析 (59)8.1LTE常见问题分析 (59)8.1.1传输问题 (59)8.1.2小区激活失败 (59)8.1.3同步失败问题 (60)8.1.4接入问题 (60)1适用范围说明移动通信工程传统室分建设中,往往存在建设工程量大、物业协调困难、维护成本高等难点,京信公司推出一体化皮基站暨TD-LTE一体化皮基站,其遵循3GPP标准,支持PTN、XPON等IP回传,集成基带和射频,自带MIMO双天线,设备小巧美观,采用类IT部署方式,在新型室分建设中具备“建网便捷,灵活组网,容量优势”的特点。

室分新设备应用指导手册中兴

室分新设备应用指导手册中兴

室分新设备应用指导手册(中兴)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移动项目部2017-1目录1 一体化皮基站..............................................................1.1NANOCELL..........................................................1.1.1设备型号及其参数..............................................Naocell产品简介.....................................Naocell产品优势特点.................................Naocell组网规范.....................................覆盖能力介绍........................................无线参数设置........................................1.1.2安装及维护操作方法............................................1.1.3适用新建场景..................................................1.1.4适用存量场景..................................................1.1.5经典应用案例..................................................长沙移动华兴德智园代办点应用案例........................Nanocell吉林外场商用验证................................ 2分布式皮基站..............................................................2.1QCELL.............................................................2.1.1设备型号及其参数..............................................QCELL产品简介...........................................QCELL产品优势特点.......................................QCELL组网规范...........................................PRRU覆盖能力介绍(QCELL 2.0)...........................办公区设计方案....................................活动区设计方案....................................无线参数设置............................................GSM信源馈入方案介绍.....................................电梯覆盖方案介绍........................................2.1.2安装及维护操作方法............................................MAU单板安装解决方案.....................................PB安装解决方案..........................................pRRU安装解决方案........................................PEX安装解决方案.........................................网线安装制作规范........................................产品安装质量标准........................................主设备安装规范....................................线缆安装规范......................................装配及标识........................................2.1.3适用新建场景..................................................2.1.4适用存量场景..................................................2.1.5经典应用案例..................................................黄石Q-CELL应用案例.....................................哈顿广场解决方案..................................开通效果..........................................总结..............................................郴州市四医院新楼弱覆盖案例..............................弱覆盖问题与描述..................................弱覆盖解决方案....................................Qcell开通前后对比.................................郴州市天池酒吧弱覆盖案例................................弱覆盖问题与描述..................................弱覆盖解决方案....................................Qcell开通前后对比................................. 3微站......................................................................3.1PAD RRU...........................................................3.1.1设备型号及其参数..............................................PAD RRU产品简介.........................................PAD RRU产品优势特点.....................................PAD RRU组网规范.........................................PAD RRU覆盖能力介绍.....................................3.1.2安装及维护操作方法............................................设备安装空间............................................安装设备................................................维护方式................................................3.1.3适用新建场景..................................................3.1.4经典应用案例..................................................PAD RRU广州滨江路二街案例...............................弱覆盖问题与描述...............................................弱覆盖解决方案.................................................开通前后对比...................................................PAD RRU武汉舒家街案例...................................弱覆盖问题与描述...............................................弱覆盖解决方案.................................................开通前后对比...................................................3.2iMacro............................................................3.2.1设备型号及其参数..............................................iMacro产品简介..........................................iMacro产品优势特点......................................iMacro组网规范..........................................iMacro覆盖能力介绍......................................3.2.2安装及维护操作方法............................................设备安装空间............................................安装设备................................................维护方式................................................3.2.3适用新建场景..................................................3.2.4经典应用案例..................................................北京石景山依翠园小区南侧................................弱覆盖问题与描述...............................................弱覆盖解决方案.................................................开通前后对比...................................................新余移动iMacro试验点...................................弱覆盖问题与描述...............................................弱覆盖解决方案.................................................开通前后对比...................................................1一体化皮基站1.1NANOCELL1.1.1设备型号及其参数Nanocell作为宏站覆盖的一种补充,能够有效补盲、补热,不但能够提升网络的整体覆盖性能,同时能够吸纳业务流量。

中国移动5G基站传送网规划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

中国移动5G基站传送网规划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

中国移动面向5G传送网规划建设指导意见(2018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8年11月编制说明本指导意见是面向5G传送网规划建设的总体指导性文件,主要目的是明确规划建设策略、建设节奏和建设重点,制定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具体措施,为5G传送网建设做好准备。

传送网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及文件更新情况如下:目录一、总体要求.................................................. - 4 -二、技术要求.................................................. - 4 -(一)5G应用场景.......................................................................................................... - 4 -(二)5G总体架构.......................................................................................................... - 5 -(三)5G核心网.............................................................................................................. - 5 -1.技术方案 ................................................................................................................... - 5 -2.部署位置 ................................................................................................................... - 7 -(四)5G无线网.............................................................................................................. - 7 -1.整体架构 ................................................................................................................... - 7 -2.前传结构 ................................................................................................................... - 8 -3.部署位置 ................................................................................................................... - 9 -(五)对5G传送网需求................................................................................................. - 9 -三、对基础资源的要求......................................... - 10 -(一)汇聚机房 ............................................................................................................. - 10 -(二)管道 ..................................................................................................................... - 11 -(三)综合业务接入区和微网格(需无线确认) ..................................................... - 11 -四、建设原则................................................. - 11 -(一)规划建设策略 ..................................................................................................... - 12 -(二)规划建设原则 ..................................................................................................... - 13 -五、建设方案................................................. - 14 -(一)网络结构 ............................................................................................................. - 14 -(二)各功能部分的基本要求 ..................................................................................... - 15 -(三)5G前传建设方案................................................................................................ - 16 -1.光纤直驱 ................................................................................................................. - 16 -2.无源合分波方案 ..................................................................................................... - 17 -3.有源系统 ................................................................................................................. - 18 -(四)5G中回传建设方案............................................................................................ - 18 -1.总体建设方案 ......................................................................................................... - 18 -2.网络组织 ................................................................................................................. - 21 -3.分层分域组织 ......................................................................................................... - 22 -(五)网管 ..................................................................................................................... - 24 -(六)系统功能配置 ..................................................................................................... - 25 -1.业务路径选择 ......................................................................................................... - 25 -2.带宽规划 ................................................................................................................. - 26 -3.带宽配置 ................................................................................................................. - 27 -方案四:L2+L3,二转三在普通汇聚节点:推荐采用配置策略一 ....................... - 28 -4.网络保护 ................................................................................................................. - 28 -5.网络切片 ................................................................................................................. - 29 -6.IP地址规划 ............................................................................................................ - 29 -附录1:名词解释.............................................. - 31 -附录2:SPN技术简介.......................................... - 32 -(一)技术特征 ............................................................................................................. - 32 -(二)分层模型 ............................................................................................................. - 33 -(三)管控架构 ............................................................................................................. - 34 -(四)物理组网 ............................................................................................................. - 35 -一、总体要求传送网是确保5G业务正常开展的基础保障,应按照面向未来、统筹需求、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分阶段、分场景、差异化、协同化的规划思路,紧跟5G整体建设节奏,积极储备基础资源、分阶段按场景建设网络、逐步优化系统能力,确保满足5G开通需求及未来发展需求。

中国移动4G(皮站、飞站)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最终定稿编)

中国移动4G(皮站、飞站)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最终定稿编)

中国移动4G一体化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随着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负荷的不断增长,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在物业协调、配套建设、深度和精确覆盖、扩容改造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以皮站和飞站为代表的小基站技术,采用低成本、小型化、低功率、低功耗的即插即用型接入设备,通过基于IP的有线宽带回传链路和小基站网关接入运营商核心网,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的有益补充。

经过前期总部计划建设部、研究院和试点省公司的大力推进和规模试点,4G小基站已基本具备全网规模部署推广的条件。

为指导各省公司开展4G 小基站建设工作,特制定4G小基站建设原则。

一、4G小基站总体定位4G小基站是指单载波(20MHz带宽)功率在500mW以下,集成了BBU、RRU、天线的一体化基站,按照单载波功率大小又可细分为皮基站(100mW-500mW)和飞基站(100mW 以下)两类。

4G小基站是一种低成本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可作为蜂窝网络的有效覆盖补充和容量扩充手段,主要用于网络覆盖或容量不足,建设难度相对较大且具备自有回传资源的场景。

一方面可用于家庭、小型企业、营业厅、超市等室内补盲补热场景,解决室内深度覆盖不足、降低用户投诉,提升业务分流能力、改善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无线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二、总体建设思路4G小基站建设要按照“室内补盲补热、SOHO接入平台、协同大网规划、按需适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建设。

室内补盲补热就是要通过4G小基站建设,以低成本、快速灵活的覆盖手段补充宏网覆盖盲点和弱覆盖区域。

SOHO接入平台就是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协同大网规划就是要在4G小基站建设的过程中,和现有宏网在覆盖区域、容量规划、频率规划、互操作策略、全网指标统计等方面协同考虑、统筹规划。

S3+ GNSS RTK接收机说明书

S3+ GNSS RTK接收机说明书
对说明书的编辑和印刷,我们进行过详细的检查,但不排除存在偶然偏差的 可能性,说明书中的图片仅供参考,若有与产品实物存在不符之处,请以产品实 物为准。
目录
第一章 S3+全功能 RTK 简介.......................................................................................................................1 1.1 引言 ......................................................................................................................................................1 1.2 产品特点 .............................................................................................................................................1 1.3 使用和注意事项 ...............................................................................................................................1
前言
说明书用途
此说明书适用于 S3+ GNSS RTK 接收机使用。
说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介
本说明书对 S3+接收机特点、基本功能、外业测量、手簿使用、主机 Web 应用进行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4G一体化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随着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负荷的不断增长,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在物业协调、配套建设、深度和精确覆盖、扩容改造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以皮站和飞站为代表的小基站技术,采用低成本、小型化、低功率、低功耗的即插即用型接入设备,通过基于IP的有线宽带回传链路和小基站网关接入运营商核心网,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的有益补充。

经过前期总部计划建设部、研究院和试点省公司的大力推进和规模试点,4G小基站已基本具备全网规模部署推广的条件。

为指导各省公司开展4G 小基站建设工作,特制定4G小基站建设原则。

一、4G小基站总体定位4G小基站是指单载波(20MHz带宽)功率在500mW以下,集成了BBU、RRU、天线的一体化基站,按照单载波功率大小又可细分为皮基站(100mW-500mW)和飞基站(100mW 以下)两类。

4G小基站是一种低成本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可作为蜂窝网络的有效覆盖补充和容量扩充手段,主要用于网络覆盖或容量不足,建设难度相对较大且具备自有回传资源的场景。

一方面可用于家庭、小型企业、营业厅、超市等室内补盲补热场景,解决室内深度覆盖不足、降低用户投诉,提升业务分流能力、改善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无线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二、总体建设思路4G小基站建设要按照“室内补盲补热、SOHO接入平台、协同大网规划、按需适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建设。

室内补盲补热就是要通过4G小基站建设,以低成本、快速灵活的覆盖手段补充宏网覆盖盲点和弱覆盖区域。

SOHO接入平台就是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协同大网规划就是要在4G小基站建设的过程中,和现有宏网在覆盖区域、容量规划、频率规划、互操作策略、全网指标统计等方面协同考虑、统筹规划。

按需适度建设就是要根据业务发展实际需求组织实时建设,结合家庭/企业自有宽带资源和市场推广策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4G小基站系统架构4G小基站系统主要的网元有4G小基站、小基站网关及网管系统。

4G小基站为终端提供LTE接入;4G小基站网关包括安全网关和信令网关两部分功能,安全网关对4G小基站设备进行认证并对传输数据进行安全保证,信令网关进行S1接口信令面的汇聚;4G小基站网管系统对4G小基站、小基站网关进行管理,实现系统的可管可控。

四、建设原则(一)4G小基站设备建设原则4G小基站设备可重点部署于室内无覆盖或容量不足但具备回传资源的家庭和小型企业等场景。

根据覆盖面积和用户容量需求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设备类型和方案部署:(1)对于单点覆盖面积百平米左右、并发用户数少于8的家庭、酒店公寓单间、办公室等场景可部署4G飞基站设备,满足室内深度覆盖;(2)对于单点覆盖面积在数百至一千平米、并发用户数大于8的沿街商铺、营业厅、开阔单间等场景可部署4G皮基站设备满足覆盖和容量要求;(3)对于覆盖面积在数千平米的小型企业、超市、卖场、写字楼、教学楼等场景,可部署多台4G皮基站设备组网覆盖;(4)对于建筑面积1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开阔空间建筑,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由于缺少墙体和楼层隔离,皮基站间干扰不易控制,不建议采用皮基站覆盖;对于建筑面积1万平米以上的有墙体和楼层隔离的密集建筑场景,部署多台4G皮基站设备组网覆盖可作为传统室分、MDAS、分布式皮站等其他覆盖方案的补充方案。

(5)除用于整栋楼宇室内覆盖外,皮基站还可用于已有室内覆盖场景的局部区域覆盖或容量增强,实现按需灵活精确覆盖或补充。

(6)除用于常规应用场景外,一体化小基站系统还可用于对覆盖面积和容量要求不高的应急通信或特殊应用场景,发挥其快速灵活、配套要求低等优势。

(二)频段规划使用原则鉴于4G小基站主要用于室内覆盖,原则上使用E频段(2320 MHz -2370MHz)作为主要工作频段小站间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同频或异频组网方式,在重叠区域较大的场景采用异频组网,以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同频组网时尽量利用建筑物墙体等空间隔离。

时隙配比采用与室分相同配置,上下行时隙配比采用1UL:3DL配置,特殊时隙配置采用10:2:2。

(三)同步系统建设原则小基站设备主要部署于室内,无法普遍采用宏基站基于卫星同步的方案,优先采用空口同步作为主要的同步方案;企业场景及采用部署大量小站连续覆盖的区域可根据实际条件采用GPS或IEEE1588v2同步方案;家庭场景一般采用空口同步。

(四)回传网络建设原则4G小基站技术可使用移动自有回传(PTN回传、GPON/EPON)、自有宽带或第三方回传。

考虑到当前使用第三方或竞争对手的宽带网络回传质量难以保障,影响用户体验,小基站建设原则上以自有宽带、自有回传网络为主。

(五)安全网关建设原则各省需建设4G小基站安全网关保证小基站系统的安全。

通过小基站与安全网关的双向认证,防止非法AP接入;通过小基站与安全网关间的IPSec隧道实现对数据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并实现小基站与核心网跨域的连接。

安全网关部署位置初期应参照核心网网元(如MME/SAE-GW)集中部署,后期根据业务发展及核心网网元位置变动考虑下沉部署方案。

(六)信令网关建设原则为了实现小基站信令汇聚减少对核心网的负荷,同时考虑小基站系统网络架构的稳定性,各省原则上应部署4G小基站信令网关。

通过信令网关减少SCTP链路,降低对核心网信令负荷;实现使用28位ID的小基站与宏网络的互操作;通过S1-Flex功能接入MME Pool,实现MME负荷的分担。

信令网关部署位置同安全网关。

(七)网管建设原则4G小基站网管系统建设包括小基站网管和网关网管。

实现对小基站 AP、安全网关和信令网关的可监控、可管理,可操作维护。

小基站网管与小基站之间是标准南向接口,与综合网管OSS采用北向接口连接。

小基站与网关的网管可实现分权、分域的管理。

(八)计费网络建设原则TD-LTE 小基站发展初期,采用和宏网相同的资费,通过现有的数据计费网络,进行话单的产生和入账,不需对网络侧和BOSS进行额外的改造。

4G小基站系统后续应具备根据小区ID和CSG信息差异化计费的能力,为个人或企业用户提供特色业务。

(九)鉴权认证方案原则4G小基站的安全认证方式有数字证书认证和USIM卡认证。

数字证书实现设备认证,是国际标准方案,安全性高、组网简单、相对成本低。

证书配置在安全网关。

推荐使用证书认证方案,当前也可以使用USIM/软USIM的方式作为认证的过渡方案。

(十)配套供电建设原则1.供电方式4G皮基站设备在传输设备和基站设备具备能力的前提下,首选支持 POE/POE+的交换机、ONU设备对基站设备进行供电,不具备支持能力时视实际部署环境采用交流或直流供电方式供电。

4G飞基站设备主要采用就近交流供电方式,电源由家庭用户提供。

2. 电源保障4G皮基站设备优选可靠电源,应结合用户级别、业务特点、覆盖场景等多方面情况控制在有需要的热点使用。

飞基站设备暂不考虑电源保障。

五、网络配置原则(一)设备制式鉴于当前产业发展状况,在多模设备尚未成熟前,初期以TD-LTE单模设备为主。

(二)站型配置4G小基站按照O1站型配置,后续根据业务发展,可采用O2配置并引入载波聚合功能。

4G小基站采用设备自带天线,特定场景也可外接定向或全向吸顶天线扩大覆盖。

回传采用FE/GE自适应接口。

(三)基本功能配置支持TD-LTE R9基本无线功能,包括:10/20MHz带宽,灵活子帧配比,上行功控,链路自适应,无线资源控制,QoS,终端省电,同异频测量和移动性管理,接入和拥塞控制等。

支持S1/X2接口功能(包括接口管理,E-RAB管理,UE上下文管理,UE能力传递,S1/X2切换,寻呼,负载管理,NAS和SON消息传递等功能)(四)基站ID配置为节省基站ID资源,4G小基站配置28位基站ID,其中前8位由集团分配给各省,从左往右第9~20位由省内自行分配,第21~22位由集团统一分配(目前统一为00),第23~28位由省内自行分配。

为提高基站ID资源的利用率,以及考虑虚拟网关功能,小基站ID的第9~20位不能与宏站的相同。

(五)关键功能配置1、SON(自优化)功能4G小基站应支持自启动、自配置、自优化功能,实现即插即用。

具备侦听周边相邻小区频点的能力也可以自动配置本设备频点。

2、空口同步4G小基站需支持并开启空口同步功能,通过侦听周围基站的同步信号,保证相邻小区间同步。

同步精度满足:频率同步误差不超过±2.5ppm,时间同步误差不超过±1.5us。

3、虚拟网关功能信令网关应支持虚拟网关功能,信令网关可配置多个20位的虚拟eNB ID, 并且与省内其它宏基站的eNB ID不同。

考虑到小基站后8位eNB ID中的前两位由集团统一分配,每个虚拟eNB 可支持128个28位的ID的小站。

(六)移动性管理支持小站到宏站,宏站到小站,小站到小站的重选。

支持小站到宏站的S1切换,小站通过SON或手工配置宏站邻区。

原则上只对建筑物入口覆盖处配置宏站到皮站的S1切换,宏站通过SON或手工配置皮站邻区。

当宏站切换到皮站时,若现网设备不支持28位基站ID,使用皮站的虚拟网关20位基站ID作为目标基站ID,虚拟网关作为切换代理;当现网设备支持28位ID后,使用皮站的28位基站ID作为目标基站ID,采取标准切换流程。

对于部署在家庭的飞站,不配置宏站到飞站的切换。

支持小站间的切换,通过SON或手工配置小站邻区。

原则上在能建立X2路由的场景下,建议采用X2切换;无X2接口时,采用S1切换。

当有网关部署下,异厂商小站间采用S1切换。

(七)互操作4G小基站系统支持与2/3G的互操作,配置策略与宏网一致。

对于语言业务互操作,小站支持CSFB功能。

为支持CSFB,需要在小基站接入的MME配置小基站所在的TA与宏网LAC 间的对应关系。

对数据业务互操作,小站支持到2/3G的重选和数据业务连接态重定向功能。

(七)位置管理为避免小基站(特别是飞站)跨区域使用造成的市场管理混乱及用户计费错误,安全网关根据接入的IP地址、接入位置的GPS信息、周围的宏网位置信息(如LAC、TA)控制小基站的接入,实现接入区域的管理。

(八)TA设置原则为后续支持基于TAI的切换消息的转发,并且减少寻呼对网关的压力,小基站的TA和宏网TA区分设置。

为避免TAI数量的过多增加,建议为每个MSC POOL范围内的所有4G小基站配置一个单独的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