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018年)

合集下载

200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安徽省统计局【发布日期】2004.02.18【实施日期】2004.02.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3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2月18日安徽省统计局)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一手抓抗击非典和抗洪救灾,一手抓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开拓奋进,扎实工作,保持了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97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增幅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其中,第一产业因受灾有所下降,全年实现增加值749.1亿元,下降3%;第二产业增加值1780.6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443.5亿元,增长10.2%。

三次产业比例为18.9∶44.8∶36.3。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6457元,比上年增加640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1278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

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上涨1.7%。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6.0%,其中鲜菜及油脂分别上涨28.7%和16.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居住类价格微升;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用品、交通和通讯等类价格仍为下降趋势。

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6.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544.9万人,比上年增加44.4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875.2万人,减少71.1万人;第二产业680.4万人,增加59.2万人;第三产业989.3万人,增加56.3万人。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下安徽省各地级市经济差异的比较分析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下安徽省各地级市经济差异的比较分析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下安徽省各地级市经济差异的比较分析马永梅;胡传双【摘要】针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在6个不同指标下进行聚类分析,为了保证聚类的有效性,首先对K值的选取进行了优化处理.经过综合分析,最终把16个地级市分成五类,即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经济一般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较缓慢地区和经济发展缓慢地区.最后,针对不同类别地区经济发展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并结合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分类给出相应发展政策建议.【期刊名称】《统计与管理》【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5页(P55-59)【关键词】k-means聚类算法;经济差异;区域经济;经济指标【作者】马永梅;胡传双【作者单位】巢湖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巢湖 238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38;巢湖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巢湖 238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安徽合肥 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4.1一、引言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水的内陆省份。

安徽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徽省的经济也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但是安徽省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1]。

胡俊等[2]认为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处在增速不断的扩大的增长过程中,且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各个区域内部差异构成。

王可侠和彭玉婷[3]研究发现安徽省总体经济实力增强,区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但仍存在中心城市规模较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大、结构性问题突出等问题。

闫化强[4]以安徽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过去10年的数据,测算了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演变过程,研究结果发现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皖南城投债观察

皖南城投债观察

内容目录1. 三市基本情况 (3)1.1. 地理交通和资源禀赋 (3)1.2. 经济财政及债务情况 (6)2. 三市产业发展情况 (11)2.1. 产业结构对比 (11)2.2. 马鞍ft市重点产业 (12)2.3. 宣城市重点产业 (13)2.4. 安庆市重点产业 (14)3. 三市城投债投资策略 (16)3.1. 平台梳理 (16)3.2. 投资建议 (16)风险提示 (18)信息披露 (19)图表目录图1:安徽省城镇空间格局图 (4)图2:安徽省中心城市图 (4)图3:马鞍ft市地形图 (4)图4:马鞍ft市交通图 (4)图5:安庆市交通图 (4)图6:安庆市地形图 (4)图7:宣城市地形图 (5)图8:宣城市交通图 (5)图9:2022 年安徽省各市常住人口分布(万人) (6)图10:22 年安徽省地级市公共预算(亿元,%) (7)图11:22 年安徽省地级市财政自给率(%) (7)图12:各市地方政府债务及城投有息债务增速(%,增速为17 至22 年) (7)图13: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全部债务增速(%,增速为17 至22 年) (8)图14:马鞍ft人口及人均GDP(万人,万元) (8)图15:马鞍ft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8)图16:马鞍ft政府债务率有所上升(亿元,%) (9)图17:马鞍ft近年消费能力(亿元) (9)图18:马鞍ft近年商品房销售情况(万平方米,套) (9)图19:马鞍ft市本级财政主要支出项目(亿元) (9)图20:安庆市人均GDP 与常住人口(万元,万人) (9)图21:安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9)图22:安庆市债务情况(亿元,%) (10)图23:安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0)图24:宣城市人均GDP 与常住人口(万人,万元) (10)图25:宣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0)图26:宣城市债务情况(亿元,%) (10)图27:宣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0)图28:安徽省2022 年各市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较(亿元) (11)图29:安徽2021 年各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及利润总额(亿元) (11)图30:安徽省地级市2021 年三次产业构成(%) (11)图31:马鞍ft工业产值增速情况(%) (13)图32:马鞍ft 2015-2022 年钢铁产量变化(万吨) (13)图33:收益率对比1(单位:%) (17)图34:收益率对比2(单位:%) (17)表1:2022 年马鞍ft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速(%) (12)表2:马钢股份财务情况(万元,%) (13)表3:宣城市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增速(%) (14)表4:安庆市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增速(%) (15)表5:平台列举(亿元) (16)表6:重仓券列举(单位:亿元) (17)1. 三市基本情况皖南城市圈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七市,东接南京都市圈,南临杭州都市圈,北有沿江城市带,淮合宣城市带自其东北穿过。

宣城城市简介

宣城城市简介

宣城市基础资料第一部分宣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宣城,东邻江浙,西连九华,南倚黄山,北通长江,是安徽东南门户,辖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宁国五县一市,另设宣州区,为市政府所在地,全市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2万。

其中市区面积15.7平方公里,人口30万。

宣城是上海和南京经济区以及长江经济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连接浦东开发与皖江开发的陆上纽带。

这里公路四通八达,青弋江,水阳江与长江相接,皖赣铁路复线和宣杭铁路,318国道,205国道贯穿全境。

二、远景规划改革开放以来,宣城致力于经济发展,致力于基础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奋力赶超,争先进位,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大跨度,跳跃式的发展。

一时间宣城在全省发展最快,国内生产总值,农民收入全省第一,固定资产增速全省第二,职工年均工资增长在全省第三,人口自然增长在全区最低,宣城地区步入了发展快,人民得到实惠多,实力强劲,后劲增大的良性循环路子。

宣城,奋发昂扬的崛起,向世人展示自己新的形象,新的气魄。

三、经济状况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一主两翼”经济发展战略的决定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把宣城经济发展推向新阶段,宣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以新型工业为主体、以效益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2004年,宣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74.7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50%,为“九五“计划以来的最高水平。

全市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施工项目911个,比上年增加535 个,项目总规模1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9 %。

基本建设投资保持高位运行,成为投资高速增长的主导因素。

受交通建设项目和新建企业的影响,自年初开始,宣城市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不断涌现,投资始终保持高位增长。

增速始终处在高增长的平台之上,一季度为85.2%、上半年为140.5%。

更新改造投资开始走出低谷,出现快速回升势头。

长三角GDP能耗综合分析

长三角GDP能耗综合分析

长三角GDP能耗综合分析胡建一【摘要】根据最新统计资料,对“十一五”期间长三角能源消耗、经济发展规模、GDP能耗及比较等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为研究长三角能源经济发展提供依据.【期刊名称】《电力与能源》【年(卷),期】2011(032)006【总页数】6页(P440-444,448)【关键词】长三角;GDP能耗;综合分析【作者】胡建一【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01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十一五”后我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即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长三角二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土地面积占全国2.2%,人口占全国11.65%,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2010年消耗了16.55%的能源,贡献了全国21.51%的国内生产总值。

在整个“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通过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实施了对各地区的指导。

“十一五”期间长三角累计GDP能耗下降率20.97%,完成了国家降低20%左右的目标。

深入了解区域内的指标实现情况、准确地评价区域内的能源经济效率和纲要目标完成的情况,对长三角各省市“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速特点长三角年能源消费总量已突破5亿t标煤,能源消费增速呈倒马鞍形。

“十一五”期间长三角的能源消费总量从2005年的37 424万t标煤增加到2010年的53 800万t标煤(表1),能源消费总量比基准期增加了0.44倍,年能耗标煤突破5亿t。

5年间长三角累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36 969万t标煤,占国家同期1 462 279万t标煤的16.21%;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分别占国家比重的3.44%,7.62%和5.15%。

表1 “十一五”期间长三角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比重和能耗年增速1)注: 1)2011上海、江苏、浙江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公报。

长江三角洲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长江三角洲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个层次 ( 4级指标分别记为 1级、 将 2级、 3级、 4级指标 ) 。总
体层是本研究的总体 目标 。系统层将 长江 三角洲循环经济发
展指标体系分解为相互联 系的 3个子 系统评价指标 , 分别 为
经济发展、 资源节约 、 环境保护 3 个子 系统 。状态层是建立在 系统状态的指标上 , 反映系统层 中各个方 面的因素 。变量层 是 由具体的变量来描述状 态层 , 以统计年鉴 的数据 的形式 且 来表现 。但考虑到综合评价 的可操作性 , 对于部分虽有价 值但无法统计或难 以取得数据的指标 , 暂不纳入 指标体系 , 基
样走向毁灭 。故需把依赖能源消耗 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 为资
源能循 环利用 的循环经济 。在循环经济 实证研究 中, 国 美
麻省理工学院为 了研究经济增 长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对应
关系 , 最早提出了“ 生态需 求指标 ” 简称 E I并从 此开始 了 , R, 循环经济综合评 价指标 的探索 。19 9 3年联 合 国统计署 和世
2 2 数据 来 源及 处 理 .
2 2 1 数据来源 .. 上式的分解是公共 因子与变量个数一样多的因子模 型的协方 差阵结构。采用 因子分析方法总是希望公共因子的个数小于
采用 20- 20 年长江三角洲 1 06 0 8 6个城市
的统计数据 ,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框架结
江苏农业科学 2 1 0 2年第 4 O卷第 3期
表 1 面 板 数 据
P1 P2

l 2
-・
1 m
I I
1 2
1m 2m

I 1 1

1 2 2 2

2011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2011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213 cn9-13.xls
214 cn9-14.xls
215 cn9-15.xls 216 cn9-16.xls 217 cn9-17.xls 218 cn9-18.xls 219 cn9-19.xls 220 cn9-20.xls 221 cn9-21.xls 222 cn9-22.xls 223 cn9-23.xls 224 cn9-24.xls 225 cn9-25.xls 226 cn9-26.xls 227 cn9-27.xls 228 cn9-28.xls 229 cn9-29.xls 230 cn9-30.xls 231 cn9-31.xls 232 cn9-32.xls 233 cn9-33.xls 234 cn9-34.xls 235 cn9-35.xls 236 cn9-36.xls 237 cn9-37.xls 238 cn9-38.xls 239 cn9-39.xls 240 cn10-1.xls 241 cn10-2.xls 242 cn10-3.xls 243 cn10-4.xls 244 cn10-5.xls 245 cn10-6.xls 246 cn10-7.xls 247 cn10-8.xls 248 cn10-9.xls 249 cn10-10.xls 250 cn10-11.xls 251 cn10-12.xls 252 cn10-13.xls 253 cn11-1.xls 254 cn11-2.xls 255 cn11-3.xls 256 cn11-4.xls 257 cn11-5.xls 258 cn11-6.xls 259 cn11-7.xls 260 cn11-8.xls 261 cn11-9.xls 262 cn11-10.xls 263 cn11-11.xls 264 cn11-12.xls 265 cn11-13.xls 266 cn11-14.xls 267 cn11-15.xls 268 cn11-16.xls

安徽省部分山丘区中小河流水文分析与频率计算

安徽省部分山丘区中小河流水文分析与频率计算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2期水文水资源安徽省部分山丘区中小河流水文分析与频率计算施文天(安徽省水文局宣城水文站,安徽芜湖241200)摘要:通过外业调查洪水宣城市11个乡镇3条河流共11调查点和内业数据分析,安徽省宣城市小河主要存在治理不完善,堤防达标率不高,防洪设施薄弱、标准低;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不足。

山区众多山溪性小支流,水土流失、河床淤积严重,且极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建议推进防洪治理工程,加强防洪安全教育,以提高防洪水平。

关键词:宣城;小河流;水文;频率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4)02-0032-02Hydrological Analysis and Frequency Calcul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s inSome Hilly Areas of Anhui ProvinceSHI Wentian(Xuancheng Hydrological Station of Anhui Hydrology Bureau,Wuhu241200,China)Abstract: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11survey points and internal data from11townships and3rivers in Xuancheng City,Anhui Province,it was found that the main problems with small rivers in Xuancheng City have such problems as incomplete governance,low embankment compliance rate,weak flood control facilities,low standards and insufficient ability to defend against flash floods.There are numerous small tributaries of mountain streams in mountainous areas,with serious soil erosion,riverbed siltation,and extreme instability.It is suggested to advance the flood control project an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flood control safety so as to improve flood control level.Key words:Xuancheng;small rivers;hydrology;frequency1研究区概况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土地总面积12340k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3 85.4 79.8 95.3 182.5 44.2 19.5
4.6 10.6 23.1
2.1 17.0
财政收入 (亿元 )
地方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
(亿元)
支 配收入(元)
3457.5 2655.3
895.3 490.7 811.9 661.7 218.4 745.2 2783.8
915.2
73.8 133.2 199.3
64.5 153.1
97470.0 88085.0 82695.0 75524.0 41088.0 43999.0 46865.0 50065.0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 元)
104.4 306.0 306.0 115.0 127.7 196.1 135.9 142.6 264.3 273.4 125.1 156.3 214.0 397.8 573.4 273.3 138.4 280.1 277.6 133.0
6341.0 16596.0
9816.0 4223.0 5820.0 8279.0 10942.0 1456.0 9411.0 6598.0 4788.0 4375.0 8488.0 8001.0 16972.0 6634.0 3847.0 5791.0 11445.0 6026.0 4049.0 2991.0 13538.0 13516.0 8399.0 12313.0
实际利用外商直 接 投资(亿美元)
173.0 68.3 43.2 31.4 12.7 13.5 3.2 4.2 2.9 38.5 37.2 24.2 45.3 25.8 9.1 12.2 8.7 15.1 32.3 29.2 24.9 3.3 2.6 13.9 4.0 11.2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5156.5
684.9 1317.2
135000.0 140180.0 132603.0 103858.0 101990.0 107853.0
73428.0 112490.0
80644.0 152886.0 174300.0 149275.0 173765.0 115320.0
75987.0 120944.0 126906.0 109988.0
712.0 956.3 930.1 289.7 641.6
工业增加值 (亿元) 8695.0 4160.0 4953.7 2387.2 1152.5 2234.2 1582.1
1895.3 4055.1 5009.3
3283.2 2090.1 2283.6
2119.0 2862.5
911.6 647.5
487.0 952.4 1378.3 603.1 270.7 180.5 308.9 324.5 107.2 240.1
7108.2 1825.1 1379.7
518.6 287.1 503.5 392.6 146.0 431.2 1470.0 1012.3 560.3 2120.0 606.2 381.0 340.0 301.5 366.6 712.5 318.1 151.0
86.9 50.0 200.0 220.7 75.0 135.4
第二产业 增加值(亿元)
9732.5 4572.0 5507.5 2624.5 1273.6 2611.8 1745.5
428.4 2182.6 4721.6 5464.0 3263.3 8933.3 3947.9 2436.5 2623.2 1976.6 2434.0 3612口计算; 表中数字为 2018 年快报数(后同)。
32679.9 13509.0 10745.5
4872.0 2719.1 5416.9 4100.2 1316.7 4874.7 12820.4 11438.6 7050.3 18597.5 8427.0 5487.1 5466.2 4050.0 5107.6 7822.9 3278.5 1918.1 1222.4 1917.6 1801.7
810.2 238.5 551.8
第三产业 增加值(亿元)
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 额
22843.0 8632.0 4932.0 2132.5 1317.8 2609.0 2218.9 745.7 2427.8 7825.4 5849.5 3630.7 9450.2 4081.4 2477.2 2569.6 1935.0 2393.6 3933.1 1434.9 803.3 460.3 761.3 650.9 320.3 540.2
2423.8 980.6 820.2 472.6 302.7 501.0 560.4 117.3 613.9 834.6 657.5 472.9
1072.2 731.0 720.0 453.1 319.6 463.6 808.7 374.8 233.7 162.9 469.1 411.4 147.4 264.8
1301.0 427.8
571.6
654.9 934.4
3541.1 2542.9
95.5 119.9 118.4 147.3 308.1
68.8 44.8 62.4 14.5 31.0
7.6 18.5
出口总额 (亿美元)
2071.7
841.7 305.9
555.0
378.8 567.8
2068.3 1676.9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018年)
地区
年末常住人口 (万人)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元)
上海市 杭州市 宁波市 嘉兴市 湖州市 绍兴市 金华市 舟山市 台州市 南京市 无锡市 常州市 苏州市 南通市 盐城市 扬州市 镇江市 泰州市 合肥市 芜湖市 马鞍山市 铜陵市 安庆市 滁州市 池州市 宣城市
12668.7 5715.0 4154.9 1938.6 1297.2 2007.6 2253.0 536.9 2366.9 5832.5 3672.7 2613.2 5746.9 3088.8 1778.7 1557.0 1360.9 1282.9 2976.7 1028.3 590.0 365.0 814.9 639.1 255.5 5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