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如歌的行板 教案
如歌的行板教案

教材分析(一)《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1、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音乐神童”。
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其创作汲取奥地利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营养,作品清新,充满诗意,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
2、《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年8月10日。
这部作品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
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二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
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
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
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
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第四乐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
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
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
乐曲的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
其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括了两段风格不同的音乐:主部主题的开头是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一段旋律:这部分音乐用主、属***的分解***构成旋律,采用问答式的手法作为旋律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发展,给人以雄壮有力、流畅明快的感受。
随后,呈现了一段柔婉轻盈的旋律:这段旋律留给人们一种庄重典雅的舞蹈印象。
接着,乐曲把人们引向一种热烈欢快的景象之中。
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带有浓郁的维也纳风格。
它优美、抒情、温柔、靓丽,富于青春的气息。
其一这段旋律精巧、活泼,每句的后半部分多用跳进写成。
《如歌的行板》教案

《如歌的行板》教学目标:1、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聆听《如歌的行板》,感受、体验乐曲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能够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演唱《夜曲》。
教材分析:《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很多人把它称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做《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全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演奏时,四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
教学重点:体会第一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素材的音乐特征并作出分析。
教学难点:在音乐作品的学唱体验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大家熟悉的俄罗斯音乐,创设意境)问题一: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问题二:那同学们还有哪些会唱的俄罗斯歌曲呢?(请同学们哼唱)问题三:大家感觉俄罗斯音乐有什么特点呢?(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忧伤……)1、介绍作曲家:(播放视频资料,柴科夫斯基以及他的作品剧照)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
他是一个善良、忧郁的音乐诗人,被奉为世界级音乐旋律大师,也是浪漫乐派代表之一。
他动人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人民,提到俄国音乐家,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他,可以说他是俄国民族音乐继承者与西方音乐的汲取发扬者。
2、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
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
3、要求同学们重点记住他的三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二)聆听音乐《如歌的行板》并作背景介绍1、背景介绍1869年,青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
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在哼唱一支动人的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
《如歌的行板》教案

《如歌的行板》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感兴趣,并乐意了解柴科夫斯基相关的音乐作品;2、能让学生背诵《如歌的行板》主题旋律;3、引导让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引起共鸣与联想,能把乐曲忧伤、压抑、冥想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表现出来。
教学分析:1、《如歌的行板》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俄罗斯作品,它不仅是一个比较有深度、难度的内容,而且它那悠长缓慢、情感真挚的旋律非常富有内涵。
2、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教师应更多的引导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感受作品触及灵魂深处的真挚情感。
3、《如歌的行板》宛如一副美丽、忧伤的风景画,教师如果借助于俄罗斯的文学、美术等相关艺术内容,从多角度、多侧面丰富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性认识,并通过在反复的聆听中熟悉旋律,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通过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来挖掘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
教学准备:相关声像资料(或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或声像播放机)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课前播放俄罗斯音乐,通过欣赏该音乐把同学们带到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氛围中。
(二)导入师:“请同学们在老师钢琴的音乐(如歌的行板)伴奏下,欣赏几幅不同时期的油画,并说出钢琴演奏的音乐比较适合哪一幅画的意境?为什么?”欣赏油画:(1)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3)莫奈《草地上的晚餐》(三)教授新课1、完整地欣赏《如歌的行板》师:“你们聆听到了什么,宛如看到了什么?”教师引用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感慨:“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2、用呼吸来感受第一主题乐句(1)每个小节处呼吸的感受怎样?(呼吸比较顺畅)(2)每个乐句呼吸的感受怎样?(呼吸比较困难,时而气长,时而气短)3、唱、奏师:“请同学们跟着弦乐四重奏的音响唱会“主题一”音乐,并模仿小提琴的弓法来体会音乐的分句。
欣赏 如歌的行板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如歌的行板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行板在乐曲中的作用和特点。
2.能够欣赏和分析如歌的行板乐曲。
3.能够结合中亚西亚草原的风景,理解如歌的行板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行板的概念和特点。
2.如歌的行板乐曲欣赏和分析。
3.中亚西亚草原的风景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过程1. 概念解释行板是一种缓慢节奏的乐曲,常被用于表现沉思、思考的情感,通常具有哀伤、忧郁等情绪。
行板乐曲通常是由弦乐器演奏,具有浓重的室内音乐气息。
2. 如歌的行板乐曲欣赏和分析选择如歌的行板乐曲《草原之夜》进行欣赏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行板在乐曲中的作用和特点。
首先,播放整首乐曲,让学生感受整个乐曲的气氛和情感。
然后,分段播放乐曲,引导学生仔细听取每个乐器的演奏和乐曲的节奏变化,同时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寻找并分析其中的行板部分。
最后,让学生就乐曲的乐器演奏、节奏变化、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就如歌的行板乐曲与其他类型的乐曲进行比较和分析。
3. 构建情境中亚西亚草原是如歌的行板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的文化背景,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了解中亚西亚草原的景色和生活习惯,构建情境,深入理解如歌的行板。
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以中亚西亚草原为背景,创作自己的行板乐曲。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行板在乐曲中的作用和特点,能够欣赏和分析如歌的行板乐曲,同时也能够结合中亚西亚草原的风景,深入理解如歌的行板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通过音乐创作,也能够让学生发挥创意,体验音乐的魅力。
《如歌的行板》音乐教案:让学生感受音乐韵律的教学设计

在音乐教育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韵律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将以《如歌的行板》为例,探究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设计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音乐韵律。
一、音乐欣赏与分析通过音乐欣赏与分析,让学生对《如歌的行板》的音乐风格进行了解与理解,以便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与表现音乐中的情感。
1.音乐素材的分析要对音乐素材进行分析,包括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方面。
学生可以尝试唱出旋律,较准确地感受和领会旋律的韵律特征。
同时,分析音乐的节奏、和声和音色等,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夯实对音乐的理解。
可以选择一段喜欢的音乐,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理解音乐的组成,增加音乐素材识别能力。
2.音乐情感的分析对于音乐作品,绝不仅只是音乐素材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表达音乐的情感。
学生通过欣赏《如歌的行板》,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学生听一段音乐,并着重分析情感表达。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敏感度,提高学生对音乐感染力的认知。
二、音乐表达与演唱在分析音乐素材及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演唱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韵律。
1.灵活运用呼吸呼吸是演唱中的关键,也是和声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掌握适当的呼吸方法,灵活运用呼吸,清晰地表达音乐。
《如歌的行板》中充满了夹杂呼吸的音乐节奏,学习和练习使呼吸融入到演唱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2.用感情表达音乐情感在演唱音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在演唱时,要运用适当的情感表达,仔细体会和表现音乐情感,并在口语上有效地传递感觉。
对于一些高难度的音乐,如何进行情感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
3.掌握声音的技巧在教学中,要教授学生一些声音的技巧,如发声、调节、共鸣等,对学生声音的保护非常有帮助。
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音乐中不同节奏的特点,增加学生对节奏的感觉,培养和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三、音乐创作与作品评价通过音乐创作与评价,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技巧。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如歌的行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如歌的行板_音乐_初中__课题:《如歌的行板》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聆听《如歌的行板》,感受乐曲充满诗意并略带压抑、沉重的情绪。
2、从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入手,感受乐曲;演唱主旋律。
3、了解室内乐、弦乐四重奏、复三部曲式。
重点与难点:正确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并记住作品主题。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欣赏法、情景感染法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开门见山直接提问以前以前学习过的柴可夫斯基作品,介绍曲作者引出音乐知识:室内乐和弦乐四重奏。
二、发展阶段:1、创作背景介绍引出:俄罗斯民歌2、聆听俄罗斯民歌引出四度下行表现的音乐风格思考:歌曲给你的感受,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选择从音乐中,感受到充满诗意?活泼、高兴?略带忧伤?轻松?忧郁?压抑?苦难?3、学唱俄罗斯民歌,感受四度下行的音乐风格。
4、分析四度上行表现的音乐风格A、出示《歌唱祖国》歌谱找出四度上行的地方B、哼唱《歌唱祖国》感受四度上行的音乐风格。
C、总结四度上行和四度下行多表达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5、完整欣赏《如歌的行板》A、俄罗斯民歌出现在整个乐曲那个部分?(前中后)B、总结《如歌的行板》分为三部分ABA6 、聆听第一部分A、俄罗斯名歌在第一部分中出现几次?(引出第一部分有三个乐段组成)B、以俄罗斯民歌为基调的变奏出现几次?C、这段音乐的音色是朦胧的还是明朗的?D、第一部分表现了沙俄时期人们怎样的心情?7、欣赏第二部分A、这段音乐的力度和速度有什么样的变化?(分析得出第二部分有两部分组成)B、感受这部分的情绪是明朗了还是更加沉重了?C、复听第二部分感受三连音和符点音乐表达了人们怎么样的心情?D、第二部分给你的感受是什么?8、聆听第三部分A、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严格再现还是变化再现?(分析总结第三部分有三个部分组成)B、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流畅连贯还是断断续续有停顿?)这样的演奏表达了什么样的艺术形象?C、乐曲结束在什么情绪上?(引出宗教变格终止)9、讲解复三部曲式(分析全曲三部分的展示图)10、讲解如歌的行板的含义11、小结:推荐作品《1812序曲》【学情分析:】如歌的行板_音乐_初中__初三是一群正值青春叛逆喜欢流行音乐的孩子。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如歌的行板教案1

《如歌的行板》教学目标:1、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聆听《如歌的行板》,感受、体验乐曲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能够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演唱《夜曲》。
教材分析:《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很多人把它称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做《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全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演奏时,四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
教学重点:体会第一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素材的音乐特征并作出分析。
教学难点:在音乐作品的学唱体验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大家熟悉的俄罗斯音乐,创设意境)问题一: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问题二:那同学们还有哪些会唱的俄罗斯歌曲呢?(请同学们哼唱)问题三:大家感觉俄罗斯音乐有什么特点呢?(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忧伤……)1、介绍作曲家:(播放视频资料,柴科夫斯基以及他的作品剧照)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
他是一个善良、忧郁的音乐诗人,被奉为世界级音乐旋律大师,也是浪漫乐派代表之一。
他动人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人民,提到俄国音乐家,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他,可以说他是俄国民族音乐继承者与西方音乐的汲取发扬者。
2、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
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
3、要求同学们重点记住他的三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二)聆听音乐《如歌的行板》并作背景介绍1、背景介绍1869年,青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
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在哼唱一支动人的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
如歌的行板教案

如歌的行板教案教案标题:如歌的行板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歌曲《如歌的行板》。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并表达出来。
3. 学生能够在合唱中合作并协调。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和表达。
3. 合唱的合作和协调。
教学准备:1. 歌曲《如歌的行板》的录音或视频。
2. 歌曲歌词的打印件。
3. 合唱指挥棒或其他合唱指挥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歌曲《如歌的行板》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播放歌曲录音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歌曲学习:1. 分发歌曲歌词的打印件给学生,让他们跟随歌词一起听歌。
2. 逐句解释歌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3. 分段学习歌曲,先教唱第一段,然后逐渐加入后面的段落,直到整首歌曲都能够顺利演唱。
4. 强调歌曲中的表达技巧,如音准、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等。
情感表达:1.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通过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2.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成员观看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 整合各小组的表演,形成完整的情感表达。
合唱练习:1. 引导学生分成不同的声部,如高音、中音和低音。
2. 指导学生通过合唱指挥棒或其他指挥辅助工具的指导,练习合唱的协调和合作。
3. 反复练习合唱部分,直到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合作和协调能力,并能够流畅地演唱整首歌曲。
总结:1. 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强调合作和协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合唱活动中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让学生编写自己的歌词,或者改编《如歌的行板》的旋律。
2.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合唱成果。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帮助学生理解和演唱歌曲《如歌的行板》,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通过情感表达和合唱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并通过合唱展示他们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歌的行板》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聆听《如歌的行板》,感受、体验乐曲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能够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演唱《夜曲》。
教材分析:
《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很多人把它称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做《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全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演奏时,四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
教学重点:
体会第一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素材的音乐特征并作出分析。
教学难点:
在音乐作品的学唱体验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大家熟悉的俄罗斯音乐,创设意境)
问题一: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问题二:那同学们还有哪些会唱的俄罗斯歌曲呢?(请同学们哼唱)
问题三:大家感觉俄罗斯音乐有什么特点呢?(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忧伤……)
1、介绍作曲家:(播放视频资料,柴科夫斯基以及他的作品剧照)
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
他是一个善良、忧郁的音乐诗人,被奉为世界级音乐旋律大师,也是浪漫乐派代表之一。
他动人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人民,提到俄国音乐家,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他,可以说他是俄国民族音乐继承者与西方音乐的汲取发扬者。
2、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
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
3、要求同学们重点记住他的三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二)聆听音乐《如歌的行板》并作背景介绍
1、背景介绍
1869年,青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
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在哼唱一支动人的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
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记录下来,配上和声,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
两年以后,他在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又用这首民歌做为第二乐章的主题,这第二乐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2、聆听音乐,分析主题
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
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三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的旋律用变奏的手法重复了一遍,这就是第一主题,也就是《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曲调,由四二拍与四三拍混合作成,但是过渡却很自然、流畅。
(片段1)
问题一:同学们,这段旋律给你怎样的感觉?(旋律委婉,给人忧郁、沉思的印象,情绪十分压抑。
)
第二乐段的旋律是第一乐段的变奏:
此后,再重复第一乐段的内容。
乐曲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主题,由两段旋律构成。
(片段2)
问题二:同学们,从这两段旋律中,你感受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特别注意大提琴的固定音型,制造了怎样的气氛?
(前一段带有忧郁的情调,好像在祈求什么;后一段的情绪则悲伤而不安。
特别是大提琴拨奏的固定音型及两个内声部的切分音伴奏,犹如沉重的脚步声和不断的喘息声,从而使忧郁不安的情绪更为鲜明地突显出来。
)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
它好像有说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计地寻找解脱痛苦的方法。
3、全班讨论此曲的音乐特征和给大家心灵上的震撼
作品色彩忧郁、朦胧、暗淡,旋律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似诉说、似哭泣、似叹息。
这首《如歌的行板》,以轻吟低回、如泣如诉的琴声传达了沙俄时代专制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与难言的苦楚,这就是让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并说:“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的原因。
4、重点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并学唱:
(三)了解室内乐及其相关音乐知识
室内乐原指在客厅、房间内演奏的“家庭式”音乐,以区别宗教音乐及交响、歌剧、舞剧音乐。
现在的室内乐,是指各种器乐重奏曲及声乐中的浪漫曲、重唱曲。
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的地位。
通常,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
(四)欣赏本课歌曲《夜歌》,并进行模唱
刚才大家演唱了部分俄罗斯民歌,那你们听过这首歌曲吗?(播放歌曲《夜歌》)
课本中《夜歌》的填词着重表现游子思念故乡的情怀。
歌词的前半部分意在写景,以铺垫压抑、凄凉的气氛;歌词的后半部分是主题所在,即:游子孤独地流落异乡,落叶归根的强烈思绪促使他产生回归故乡的强烈愿望。
(同学们先跟音乐模唱,后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课堂小结:
《如歌的行板》旋律深沉、婉转、凄美,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感悟,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无可奈何,一首音乐能让我们感受如此深刻,带给我们这么多震撼,这就是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