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 识字2传统节日 教案教学设计含随堂检测一课一练 (4)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春节相关习俗。
2.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学习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喜爱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贴”字。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生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童谣激趣,目标导学1.童谣激趣,课前导入。
(1)师:听,什么声音这么热闹?(课件出示图片)一群小朋友在大街上又唱又跳的,我们也来加入他们吧。
(齐唱儿歌)新年到,大团圆,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
见面说声新年好,大家一起乐淘淘。
(2)师:这么热闹,这么高兴,过的是什么节呀?生齐答:春节。
师:过节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春节是人们对新年的企盼和祝福。
每个节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堂课我们要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写课题。
(1)师: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2)齐读课题——2.传统节日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1.检查生字读音预习情况(1)初读课文师:同学们将书翻到31页,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
师:大家读得真用心,课文中的生字,你会读了吗?(3)请学生读第一组生字,请同学评一评。
师:大家都跃跃欲试,请你先来读第一行。
师:听他读完,谁能来评一评?(预设):有学生指出不足。
师评价:你指出的问题很细小,说明你听得认真,你来读一读。
(4)请学生读第二组。
师:你读的真不错,可以请你当小老师吗?师:掌声送给他。
(5)请学生读第三组。
刚刚这几位同学,老师听到了他们的声音,读得很不错,其他同学呢?(6)开小火车读。
师:小小火车从哪儿开。
(评价:小火车载着同学们稳稳当当地开到了终点)(7)齐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 人教(部编版)

《传统节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4.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二、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三、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包含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搜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做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辨猜节日,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
贴春联放鞭炮(春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3.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设计“听词猜节日”的游戏环节,既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牛郎织女贴窗花赛龙舟艾香月饼赏菊祭扫乞巧①相机强调“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②依次单击词语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会认字。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等13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贴窗花、转眼”等9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培养观察、表达、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语,书写生字。
3. 谈谈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2.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3. 学习生字、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讲解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 书写生字: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书写生字,教师检查书写情况。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识字2《传统节日》2. 生字:传、统、贴、窗、花、炮、龙、舟、灯、闹、情、怀、转眼3. 词语:贴窗花、转眼、团圆、中秋节、贴对联、龙舟、粽子、春节、元宵节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我国的传统节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传统节日》,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节日相关的视频、展示节日图片或讲述节日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窗”等8个字,会写“贴窗花、放鞭炮”等6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和习俗,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定义与重要性:介绍传统节日的概念,强调其在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2. 主要传统节日的介绍:详细讲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3. 识字与写字练习:通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学习新字,练习写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和掌握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生字和词语,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和习俗。
2. 难点:正确书写和运用新学的字词,理解传统节日的深层文化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知讲解: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重要性和主要节日的习俗。
3. 识字与写字练习:通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学习新字,练习写字。
4. 互动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板书设计识字2《传统节日》主要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生字:传、统、节、习、俗等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吃月饼等作业设计1. 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
2. 写作题:写一段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的短文。
3. 实践活动: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过一个传统节日,记录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纠正。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接收、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2传统节日学习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它们都有哪些习俗,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故事。
识字方法(部件识字法)部件识字法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字的偏旁,进行识字的方法。
如“充”,加上“”,就是本课生字“统”;“吃”去掉“口”,就是本课生字“乞”;“拼”去掉“”,换上“”,就是本课生字“饼”。
本课生字“传、转、贴、宵、巷、郎、赏”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语境识字传统节日带给我们很多乐趣。
春节最热闹,大家贴春联,庆团圆。
元宵节,人们大街小巷赏花灯。
端午节,大家扫庭院,挂艾蒿,赛龙舟。
乞巧节,人们想象着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转眼中秋节来到,家家满堂月饼香。
重阳节,人们登高、赏菊,乐无穷。
词语扩展“大~小~”式成语:大街小巷大材小用大呼小叫大惊小怪大题小做大同小异词语解释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窗花:剪纸的一种,多做窗户上的装饰。
例句:奶奶剪的窗花十分好看。
元宵节:我国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十五日。
从唐代起,在这一天夜晚就有观灯的风俗。
也叫灯节或上元节。
大街小巷:大的街道,小的巷子。
泛指城市的各处街巷。
例句:大街小巷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祭扫:在墓前祭奠打扫;扫墓。
端午: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日。
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也叫端阳。
乞巧:旧俗,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牛郎织女:神话人物。
从牛郎星、织女星衍化而来。
相传织女为天帝孙女,因配牛郎,天帝大怒,责令他们分离,每年七月七日夜才能相会一次。
比喻长期分离的夫妻。
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重阳节: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
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

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同时激发自觉探究更多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种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儿歌诵读。
教学难点:了解传统节日的美好寓意,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儿歌中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生字卡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1.教师板书“节日”二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节日”的认知:生:我知道放寒假过后我们要过的节日叫“春节”。
生:我知道3月12号是“植树节”,在那一天我们要栽树绿化环境。
生:我还知道农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在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看龙舟赛。
师:大家刚才说到了很多节日的名称,但是在这些节日里,有一些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但外国人从来不过的节日,这些节日有一个有趣的名称一~“传统节日”(板书:传统)。
2.过渡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趣味儿歌《传统节日》,了解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
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强调读准“传统”,同时简单释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独有的节日)。
二、自主学习,了解节日1.课件播放儿歌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听读并注意儿歌中生字的读音,同时感知儿歌的节奏和韵味。
2.学生自主朗读儿歌,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练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的情况:(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卡片,指名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适时进行生字的朗读纠正指导,注意提醒读准“巷、郎、饼、赏”几个字的后鼻音,同时,注意“闹”字的声母是鼻音“n”,“转”是多音字,在本课应该读第三声。
(2)逐句出示儿歌,指名朗读,教师随文再次进行字、词的朗读强调,同时指导他们读好句子的停顿与节奏(大街小巷/人如潮、先人墓前/去祭扫、粽子艾香/满堂飘、十五圆月/当空照……)。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2 传统节日 学习目标 1. 认识 15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它们都有哪些习俗,了解节 日背后的文化故事。
识字方法(部件识字法) 部件识字法就是利用已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
一减、换一换”字的偏旁,进行识字的方法。如“充”,加上“ ” , 就是本课生字“统”;“吃”去掉“口”,就是本课生字“乞”;“ 拼” 去掉“ ”,换上“ ”,就是本课生字“饼”。本课生字“传 、转、 贴、宵、巷、郎、赏”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
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
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
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感受学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习快乐的积极性。
指名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重点指导 理解江畔、独步寻花、蹊、压枝低、留连、自
在)
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
()பைடு நூலகம்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案

2.传统节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和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朗读法讲解法自主探究学习等课型、课时:新授课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说说对自己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引入课2.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3.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4.5.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2.(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一个句号为一句)?几个节日?(2(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3.学生(1)本文一共有8句话,共7(2)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文讲述,如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四、总结,拓展。
学生畅谈本课学习所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检查生字听写和背诵。
1.2.抽背3.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课外拓展。
1、让2、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
(贴窗花放鞭炮)(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
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
二、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
(出示练习做一做)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号)
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4.连一连。
元宵七月初七
端午五月初五
中秋八月十五
春节正月十五
重阳正月初一
七夕九月初九
三、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
(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风俗:吃月饼,赏月。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3.拓展: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2.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踏秋、赏菊、登高)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2.读句子,填一填。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写春节习俗的词语。
(2)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请写出三个。
3.“清明节,雨纷纷”,会让想起诗句“,”。
4.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七夕又叫,跟这个节日有关的传说故事是。
5.找出与节日相对应的习俗,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吃月饼②登高③插艾草④看花灯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去搜
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识字二传统节日
一、把拼音和生字连起来。
zhōu tuán xiàng táng zhuǎn shǎng
堂赏转舟团巷二、看拼音,写汉字。
tiē jiēài râ nɑo
大香
三、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横线。
祭扫(s ǎo s ào) 扫(s ǎo s ào)帚 转(zhu ǎn zhu àn)眼 转(zhu ǎn zhu àn)门
四、比一比,再组词。
街(
) 团( ) 扫( ) 行(
) 困( ) 归( )
传(
) 赏( ) 乞( ) 转(
) 常( ) 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