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课件全面版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ppt课件

解析
提炼材料关键信息 “ 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
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 ” ,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 捷。
答案
A
7.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 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 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 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
解析
“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
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 项背离材 料,C、D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
A
5. 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C.轮船运输 B.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
解析
1872 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
A.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C.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的首映演出 D.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同盟会成立的新闻
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1915 年”,A 项出现在 1912 年中华
民国成立后;C 项在 1905 年拍摄;中国同盟会于 1905 年成立。 中国的航空事业起步于 1918 年,故 B 项符合题意。
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 业。这对于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具有积极意义,并在一定程 度上维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 C 项。
答案 C
6.“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上海世博会 上这句流行语彰显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 一个外销中心,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 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 A.电报业 C.铁路交通业 B.航空事业 D.轮船航运业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PPT课件

.
16
.
17
三、居室建筑的变化
四合院 传统建筑(北方)
上海滩老洋房 中西合璧
.
别墅 新式住宅
18
.
19
.
20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21
•
• 第二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基本要求:了解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了解电报、电话等 通讯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 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
12
四、原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
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侵略,
外因
西学东渐:
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 活方式的涌入;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 政治变革: 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
事件的推动;
经济发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
内因
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 1.发展历程
• (1)传统工具:轿子、马车
• (2)近代交通发展:
• A.人力交通工具:洋车、三轮车、自行车
• B.机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火车、
•
轮船、飞机
(3)新中国现代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多层次性
2.特点:(1)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2)各地发展不平衡
(3)各层次交通. 工具并行应用
体会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 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改 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22
• 第二节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 一、交通工具更新 • (表现、特点、原因、影响)) •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 (邮政通信、电报、电话的发展)
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

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之《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 习 方 案 设 计学校名称:河南省临颍县第一高级中学 . 课程名称: 高一历史 . 内容主题:《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材版本: 人 教 版 . 教师姓名: 陈俊淑 . 教 龄: .简介:我班实施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近两个月。
本课是高一历史《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课时安排为1课时,采用“问题综合解决课”.在本课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结构化预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以及探究学习,让学生掌握交通、通信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原因,交通、通信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上课年级高一历史学科主题《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学教师陈俊淑课时 1 课型问题综合解决课学习日期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认识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
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等,还有相关网址。
要求展示时间7分钟左右,方式不限。
重点难点1.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2.难点: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关键问题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走进文本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及重点难点3.展示交流法:通过小组展示,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学习工具单2.学生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工具和实物。
学习过程设计(一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学生行为一.创设情景呈现目标3分钟创设语言情景1[旁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2呈现实例3呈现学习目标通过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希望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二.预习评价,生成问题7分钟创设预习评价、问题生成情景[旁白]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情景,发现问题、评价问题,7分钟内完成,引导学生对生成问题进行整理。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特点?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影响? •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日常礼仪?婚礼 ?葬礼? • 以20世纪初为例,说明影响社会生活的因 素?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
趋势:推动近代化,但发展缓慢 (1).铁路 (2).水运(航运) (3).航空 (4).邮政 (5).电报电信事业
中国铁路发展史
时间 1876年 重大事件 英建泸淞铁路 自建唐胥铁路 结果及影响 赎回拆毁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洋务派
1888年 1909年
宫廷铁路
京张铁路 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 路建设未转入正轨
人拉火车
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民国
思考:探讨京张铁路修建背景?
国际: 国因: 交通: 西方工业文明传入;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矿权。 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观念转变和支持。 速度快、动力快、费用低廉,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1).地域角度: (2).进程角度: 地区发展不平衡。 起步晚,发展缓慢;先个别试办,然后 政府推广。
(3).趋势角度:
带有殖民色彩,朝着近代化进程 发展。
探讨: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 进步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1.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 念,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2.推动了近代化。 3.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4.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 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以轮船招商局为例,探讨兴办条件?并分析其 影响? 条件: (1)西方工业文明传入。 (2)洋务运动推动。 影响: (1)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了分洋 利目的。 (4)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目的,是封建官办企业。
第1213课近代社会上的变迁交通通讯的变化.ppt

【探究】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代服饰发生了变革?
有什么影响? 原因: ① 受西式服饰的影响。 ② 西方思想观念和中国近代工业对中国传统社会思 想的冲击
③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影响 ①人们可以选择和设计自己喜欢的服饰。
②洋装促使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
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剪辫
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报刊用大量篇幅报道时局和战
况,一时报纸成为抢手货。民众开始有 新闻的。概念
③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 响最大的报纸。1884年申报馆创办了《 点石斋画报 》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④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
⑤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的武器。
3.清末及民国期间: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在 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三、近代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1、历程: (1)航空事业的起步:福建马尾海军飞机工
程处研制水上飞机(1918) (2)民航业开始发展:北洋政府“筹办航空
事宜处”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2、特点:近代航空业起步较晚,并且 发展十分缓慢。
及国民革命运动对近代婚姻变革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3)范围:
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 地区,几乎没有变化。 近代中国绝大数地区仍以旧式婚俗为主, 即使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也是新旧杂陈;即使在民国时期, 纳妾现象仍然存在。
3、丧葬风俗的变革: (1)传统厚葬风气: (2)变革: ①原因: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②目的:是为维护专制统治秩序服务 (2)变化:由跪拜、作揖等向鞠躬、握手等转变。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史。由以上可知选B项。
2.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 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表 体现了交通工具数量的变化,④不能反映题意,排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资金不足
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
同治二年(1863)上海洋商禀请造上海至苏州的铁路时, 总理衙门即指示李鸿章:“铁路与发铜线,事同一律,万难 允许”,并要求“密致通商各口岸,一体防范”。
——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明令禁止
光绪五年(1879年),奕訢奏称:“电线铁路各事……应 由该督等随时酌度情形,奏明办理”。 ——《洋务运动》
地方试办
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
对话高考
(08宁夏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 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 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观念束缚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5.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 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 的四种交通工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 小火轮船、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 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 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四.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古代交通: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 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 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 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舟楫,轿子,马车;百姓步行!
2、近现代交通:Βιβλιοθήκη 图说历史(1)人力车
(近代城镇)
(2)自行车 (3)三轮车
发展 概况
开始传入,限 19C中后期: 于宫廷使用。 20C初期: 城市大街小巷 20C50年代: 主要代步工具
中 国 客 机
2012年3月珠海现中国首家私人飞机4S店成立,销售西 锐S22和S20两款型号,500万元以内和300万元以内 。
中国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1)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2)政府的大力提倡; (3)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5)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金版P50特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交通运 输工具开始发生质的改变, 从远距离的交通工具来说, 最先传入中国的是什么?
(4)轮 船
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 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 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蓝鼎和《鹿 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洋务运动的影响
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
事我 件国 。铁 年 路, 史青 上藏 具铁 有路 里全 程线 碑贯 意通 义, 的是
2006
(6)有轨电车
西门子1881年在柏林近郊铺设的第一条电车轨道; 1890~1920年大发展; 1899年北京出现最早的有轨 电车。 (1906年天津创办)
(7)地铁
最早是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 Metropolitan Railway;1969年北京,结束了 中国城市没有地铁的历史。
专题四: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
说说你知道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 具
轿 子
马 车
步 辇
通中 工国 具古 代 交
骑 马
南 船 北 马
可以吃到哦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杨贵妃能吃到真正新鲜的 荔枝吗?
1.近代交通业发展中都出现了哪些代步 工具?
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 略,便利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1.背景:
• 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 业的磅礴发展。 • 中国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 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
• 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 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建立,邮政脱 离 海关。通信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 城市。
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 术的传入。 2.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军事政治的需要。
2.积极影响
• 1.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航运、防汛 • 2.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3.加强了国防建设,提高了军情传递的及时 性与军队的机动性 • 4.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 发展 • 5.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 的社会生活。
人力车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2.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外因:1.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工业 革命成果传入中国。2.列强操控了中国 交通。
内因:1.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2. 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推动了 近代交通业发展。3.商品经济的发展4. 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各地交通发 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