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的概念
浮力ppt课件

将已知量代入公式计算未知量。
02 浮力的应用
船只漂浮
01
船只利用浮力原理在水面上漂浮 ,通过空心的船体设计,使船只 整体受到的浮力与船只重力平衡 ,从而实现漂浮状态。
02
不同类型的船只根据其功能和用 途,采用不同的船体形状和材料 ,以实现最佳的浮力效果和稳定 性。
潜水器设计
潜水器利用浮力原理在水下进行工作 ,通过调节潜水器的重量和体积,使 其在水下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平衡,从 而实现悬浮状态。
探索深海中的浮力现象
深海生物
深海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生物种群,它们在适应深海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存策 略和生理特征。研究深海生物的浮力现象,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深海矿物资源
深海中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如锰结核、多金属软泥等。这些矿物资源的开采需要克 服深海的高压、低温、黑暗等恶劣环境,而浮力现象的研究对于深海采矿技术的发展具
。
船只的稳定性与浮力密切相关, 设计合理的船只能够更好地适应
水面的变化,保持稳定。
船只的浮力主要来源于船体浸入 水中的体积,通过优化船体设计 可以提高船只的浮力和稳定性。
潜水时的浮力调节
潜水时,需要调节自身浮力以保持在水中的平衡。 通过调节潜水服的充气和放气,可以改变身体与水接触的体积,进而调节浮力。
潜水员需要掌握浮力调节技巧,以确保在水下安全停留和移动。
05 浮力与物理现象
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 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实验材料
一个弹簧秤、一个金属块、一根 细线、一杯水。
阿基米德原理的验证
实验步骤 1. 将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下,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浮力的基本概念

浮力的基本概念1. 概念的定义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是由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产生的。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完全或部分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时,液体(或气体)会对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以及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2. 重要性浮力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了浮力的重要性:2.1. 物体浮沉与漂浮浮力是物体浮沉与漂浮的基本原理。
当物体比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大时,物体将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时,物体将浮起来。
这一原理被广泛应用于船舶、潜艇、气球等的设计和建造中,使其能够在液体或气体中保持平衡和浮起。
2.2. 建筑和结构设计浮力的概念对于建筑和结构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设计桥梁、水坝、塔楼等大型结构时,需要考虑到浮力的作用。
特别是在水下结构中,如深水悬浮桥梁、海底油井平台等,必须充分考虑到浮力以及它对结构的影响。
2.3. 水下勘测和油气开采浮力的概念在水下勘测和油气开采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浮力的原理和特性,可以计算和估算出水下物体的重量、密度以及体积等参数,进而对水下资源进行勘测和评估。
在油气开采中,通过了解浮力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使用油井、管道等设施,提高开采效率。
2.4. 运动力学和飞行器设计浮力对于运动力学和飞行器设计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中,浮力是分析物体在流体中运动和飞行的基本力之一。
通过研究浮力及其与其他力的相互作用,可以优化飞行器的设计和性能,提高其机动性和燃油效率。
3. 应用浮力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以下是几个重要应用的示例:3.1. 船舶设计与潜艇建造浮力是船舶设计和潜艇建造的基本原理。
根据浮力原理,设计者通过合理设计船体的体积与排水量,使得船舶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使船舶能够浮起来。
类似地,潜艇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浮力的作用,通过控制潜艇的浮力和重力,使其能够在水下航行和浮起。
浮力的基本概念

浮力的基本概念
浮力是描述物体在液体中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它是由液体对物体施加的压力造成的。
浮力是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种气动效应,它取决于物体重量、液体及其深度。
例如,小的、轻的物体会在其浮出水面而获得较大的浮力,而大的、重的物体则会在其沉入水面而获得较小的浮力。
浮力的基本概念是建立在向上的压力力和向下的重力力之间的平衡点上的,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的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重力力恰好相等,物体就可以停留在水波面上。
另外,浮力还取决于物体的体积,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的体积越大,那么其浮力就越大。
浮力也可以被用于船只的航行,也就是船只所使用的推进力。
当船只在水中航行时,水对它施加的浮力会使船只推进。
浮力的大小取决于船只的大小、重量及其水深。
因此,不同大小的船只在水面上推进的速度是不同的。
浮力对各种各样的物体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淡水湖的水面不会因为没有维持浮力而开裂。
而如果没有浮力,水面会开裂,导致破坏。
另外,浮力也常用于立体建筑物,比如桥梁、覆盖的厂房等,它们会建在水波上方以获得更大的浮力。
- 1 -。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浮力是我们常常接触到的一个物理现象,它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要深入理解浮力,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思考。
在本文中,将从浮力的定义、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浮力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1. 浮力的定义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就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时,物体就会上浮。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排开的体积成正比。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施加的压力不平衡所引起的。
具体来说,液体或气体上下部分所受到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上部分所受压力较大,而下部分所受压力较小。
这种压力差使得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支持力,即浮力。
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以及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排开的体积有关。
当物体的重量较轻、液体或气体的密度较大,以及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排开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反之,浮力就越小。
此外,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形状也会对浮力产生影响,例如球形物体的浮力要比同等质量的立方体物体的浮力大。
4.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是浮力的应用于船舶和潜水艇的浮沉调节。
通过控制船舶或潜水艇内部的水的进出,调节船舶或潜水艇的浮力,从而使其能够在水中浮起或下沉。
此外,浮力还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概念设计和研发过程中。
通过合理设计飞行器的形状和使用适当的轻质材料,可以减少飞行器所受重力,从而提高其浮力,实现飞行器的飞行。
总而言之,浮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其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以及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排开的体积等因素有关。
了解和掌握浮力的概念与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的运动和行为,并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浮力知识点总结漂浮

浮力知识点总结漂浮一、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当物体部分或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液体对物体的支持力叫做浮力。
浮力是由液体对物体的压力差引起的,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和液体对物体表面的作用有关。
二、浮力的大小和方向1. 浮力的大小与被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即F=ρVg,其中F为浮力,ρ为液体的密度,V为被排开液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2. 浮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和液体表面,即向上的方向。
三、浮力的应用1.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问题:利用浮力可以解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问题。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上;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沉入液体底部。
2. 潜水运动:潜水运动中,潜水员需要利用浮力的原理来控制自己的漂浮和下沉,调节潜水衣和气囊的空气压力来改变体积,从而改变浮力,实现潜水的深度和速度。
3. 船只浮沉问题: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船只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通过浮力的支持,船只能够在水面上行驶。
四、浮力的影响因素1. 物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越大,被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大,浮力也就越大。
2. 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也就越大。
3.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影响着浮力的大小,重力加速度越大,浮力也就越大。
五、浮力的计算1. 当涉及到浮力的计算时,需要确定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以及重力加速度的数值,然后代入浮力的计算公式F=ρVg进行计算。
2. 例如,一个木块在水中的浮力为多大?假设木块的体积为V=0.2m³,水的密度为ρ=1000kg/m³,重力加速度为g=9.8m/s²,代入公式F=ρVg,得到浮力F=1000*0.2*9.8=1960N。
六、优势与劣势1. 优势:浮力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工程、航海、潜水等领域。
物理浮力的详细的知识点

物理浮力的详细的知识点一、浮力的概念浮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压力的差(合力)。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这两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即F 浮=F 向上- F 向下。
三、阿基米德原理1.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 表达式:F 浮=G 排=m 排g=ρ 液gV 排。
3. 理解:- 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体积、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无关。
- 适用范围: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1. 当F 浮>G 物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此时F 浮'=G 物。
2. 当F 浮=G 物时,物体悬浮。
3. 当F 浮<G 物时,物体下沉。
五、浮力的应用1.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使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2. 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
3. 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靠空气的浮力升空。
4. 密度计:利用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工作,刻度不均匀,上小下大。
六、浮力的计算方法1. 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 F 向下。
2. 称重法:F 浮=G - F 拉(G 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F 拉为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 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ρ 液gV 排。
4. 平衡法: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F 浮=G 物。
七、浮力中的液面变化问题当物体放入液体中时,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则液面上升;反之则液面下降。
八、浮力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常与密度、压强、力的平衡等知识结合考查。
九、实验探究浮力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十、浮力在生活中的实例如船在海上航行、人在死海能漂浮、曹冲称象等,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

浮力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浮力的定义浮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上下表面受到流体压力差而产生的向上的力。
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
例如,将一个木块放入水中,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这就是因为水对木块产生了浮力。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向上,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向下。
由于下表面所处的深度较大,受到的液体压强也较大,所以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浮力。
以一个长方体浸没在水中为例,其前后、左右两个相对面在水中所处的深度相同,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压力也相等,相互抵消。
而上下两个面由于深度不同,压强不同,压力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了浮力。
三、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计算的重要依据。
其内容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表示为:F 浮= G 排=ρ 液 gV 排。
其中,F 浮表示浮力,ρ 液表示液体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通常取 98N/kg ),V 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例如,一个铁块浸没在水中,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就等于铁块自身的体积。
通过测量铁块的体积和水的密度,就可以计算出铁块受到的浮力。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浮力大于重力(F 浮> G 物)时,物体上浮。
最终会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2、当浮力等于重力(F 浮= G 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可以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深度。
3、当浮力小于重力(F 浮< G 物)时,物体下沉。
比如,一个密度小于水的木块放入水中,会因为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一个密度等于水的物体在水中会悬浮;而一个密度大于水的铁块放入水中则会下沉。
五、浮力的应用1、轮船轮船是利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轮船的排水量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轮船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的水的重力,所以排水量越大,轮船能够承载的货物就越多。
高三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浮力知识点总结浮力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中关于浮力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浮力的概念浮力是由于流体压强的不均匀分布产生的力。
当一个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入流体中时,流体会对物体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排开的流体体积成正比,与流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二、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浮力大小的基本原理。
原理指出,任何完全或部分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这个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量。
数学表达式为:F = ρVg,其中F表示浮力,ρ表示流体密度,V表示物体在流体中所排开的体积,g表示重力加速度。
三、浮力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浮力的计算通常涉及到物体的体积、流体的密度以及重力加速度。
对于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其受到的浮力可以通过上述公式直接计算。
对于部分浸没的物体,需要先计算出物体在水中的体积,再应用公式计算浮力。
四、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在流体中的浮沉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流体的密度。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流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上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流体的密度时,物体会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流体的密度时,物体会处于悬浮状态。
五、浮力的应用浮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船只的设计和浮力的利用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漂浮。
此外,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也是通过调节内部压力来改变自身的密度,进而改变受到的浮力来实现的。
六、浮力的实验验证在物理实验中,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浮力的存在和计算方法。
常见的实验包括测量物体浸入水中前后的重量变化,或者通过浮力秤来直接测量浮力的大小。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还能够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七、浮力与生活浮力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比如,救生圈、游泳板等救生设备的设计就是基于浮力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的概念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漂浮于流体表面或浸没于流体之中的物体,受到各方向流体静压力的向上合力。
其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流体的重力。
例如石块的重力大于其同体积水的重量,则下沉到水底。
浮木或船体的重力等于其浸入水中部分所排开的水重,所以浮于水面。
气球的重量比它同体积空气的重力小,即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会上升。
这种浸在水中或空气中,受到水或空气将物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例如,从井里提一桶水,在未离开水面之前比离开水面之后要轻些,这是因为桶受到水的浮力。
不仅是水,例如酒精、煤油或水银等所有的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都有浮力。
浮力的作用点称为浮心,浮心显然与所排开液体体积的形心重合。
[编辑本段]产生浮力的原因产生浮力的原因,可用浸没在液体内的正立方体的物体来分析。
该物体系全浸之物体,受到四面八方液体的压力,而且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
所以这个正立方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都受到液体的压力。
因为作用在左右两个侧面上的力由于两侧面相对应,而且面积大小相等,又处于液体中相同的深度,所以两侧面上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力彼此平衡。
同理,作用在前后两个侧面上的压力也彼此平衡。
但是上下两个面因为在液体中的深度不相同,所以受到的压强也不相等。
上面的压强小,下面受到的压强大,下面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上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液体对物体这个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这个力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当一个浮体的顶部界面接触不到液体时,则只有作用在底部界面向上的压力才会产生浮力。
至于一个位于容器底面上的物体,并和容器底面密切接触,那它就只能受到向下作用于物体表面的液体压力下,所以这个物体不受浮力作用,这种现象并不多,因为只要其间有一层很薄的液膜,就能传递压强,底面就有向上的压力,物体上下表面有了压力差,物体就会受到浮力。
[编辑本段]浮力公式的推算浮力公式的推算假设有一正方体沉于水中,F浮=F下表面-F上表面=ρgh2*S-ρgh1*S=ρgS*Δh=ρgV=mg=G排液当物体悬浮在液体上时(当未受外力时),F 浮=G物稍加说明:(1)h2为正方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1为正方体上表面到水面距离,Δh为正方体之高。
(2)“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F浮=ρ液gV排的公式推导:浮力=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排液=m排液•g =ρ液gV排(3)给出沉浮条件(实心物体)ρ物>ρ液,下沉,G物>F浮ρ物=ρ液,悬浮,G物=F浮(基本物体是空心的)ρ物<ρ液,上浮,(静止后漂浮)G物<F浮ρ物<ρ液,漂浮,G物<F浮(因为是上浮的最后境界,所以ρ物<ρ液)ρ物>ρ液,沉底,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三力平衡)阿基米德(4)给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题的重要公式如果漂浮(这是重要前提!),则: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它的变形公式1.(ρ液-ρ物)∶ρ液=V露∶V物2.ρ物∶(ρ液-ρ物)=V排∶V露…………………………………………证明:∵漂浮∴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即ρ液V排=ρ物V物,即ρ物∶ρ液=V排∶V物(交叉相乘)另外液体还可以产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所受浮力但是液体可以产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排液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排开的液体是当液体凝固时,将固体拿出,用同种液体将空档填满,用来填充的液体量就是排开的液体量所以产生十牛的浮力不一定需要十牛重的液体,液体可以产生比自身重力大的浮力例如:一个底面积为30平方厘米的容器中有50牛重的水,将一个底面积为25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柱体(密度大于水)放入水中沉入水底(主体下方有少量水,忽略不计)。
水上升至10厘米高。
排水量为250立方厘米,浮力为250牛,而水只有50牛,产生的浮力是液体本身重力的5倍。
当物体在水中完全和地接触是就没有浮力了,因为底部没水就不存在浮力了。
[编辑本段]浮力之惑质疑篇一、压力差的局限性一个底面积为12.56平方米,高2米的木质圆锥体,锥尖向下浸没于水下20米处。
因为压力等于压强乘以面积,所以它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大于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根据压力差推论,它会沉没水底。
但阿基米德定律认为,它的物重小于它排出的水重,木锥会浮出水面。
何况圆锥体是木头做的,而木头会浮出水面,这是自然现象的常识。
1、为什么压力差的推论与自然现象相反呢?2、圆锥体锥尖向下或向上,根据压力差计算的结果,它们受到的浮力是不相同的。
但它们排出的水都一样重,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它们受到的浮力应相等。
为什么压力差和阿基米德定律得出的结论不一样?3、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水中的形状、形态有关吗?4、压力差能不能解释各种形状(包括不规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及其产生的原因。
5、如果压力差的适用只局限在个别、少数形状的物体。
那么这个片面的推论能说明产生浮力的真正原因吗?二、压力差的矛盾性把一个底面光滑的木块放进装有底阀的玻璃缸内。
用手把木块按住,然后往水里放水,淹没木块后,又打开阀门把水放尽。
这时候拿起木块,如果检查它的底面与缸接触部位没有水。
就又重新放进缸里,再用手按住,放满水。
松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木块会自动浮起。
(也可以用一些辅助办法让木块的底面无水。
比如在木块与缸底接触的四周糊上浆糊,防止进水。
但不能增加木块上浮的外来阻力。
因为气体的浮力性质与液体相同,所以也可以在空气里作类似实验)根据压力差推论:如果浸没在缸里的木块底面没有水,那么它就没有受到水向上的压力,只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也就是说木块没有受到浮力。
即使我们松手后,木块也不能浮起。
1、为什么实验结果与压力差结论自相矛盾?2、实验中的木块在缸里排出了与它体积相等的水,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它受到了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出的水重。
为什么压力差却认为木块没有受到浮力呢?它们之间孰对孰错?3、如果浸没在水里的木块底面没有水,而它依然受到了浮力。
那么,这个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三、阿基米德定律的矛盾有甲、乙、丙三只同样大小的模型铁船,用手给甲船施加压力,使之沉入水底。
把乙船斜放入水,让其自然沉入水底,而丙船则浮在水面上。
1、从实验的结果来看:甲船排出的水最多,乙船排出的水最少。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我们知道:甲船受到的浮力最大,丙船次之,而乙船受到的浮力最小。
虽然甲船和乙船排出的水重各异,但由于甲船和乙船都沉入水底,它们相同部位在同一水平面上,受到的压强相同。
根据压力差计算,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应相等。
①压力差和阿基米德定律应该是什么关系?②它们之间为什么矛盾重重?这些矛盾该如何解释?2、根据书中浮力章节研究物体浮沉的实验得知:当物体排出的水重大于它的物重时,物体浮起。
可甲船排出的水重也大于它的船重,为什么甲船却没有上浮呢?3、丙船排出的水重大于乙船,受到的浮力也应比乙船大。
但乙船和甲船同沉水底,根据压力差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
而甲船排出的水重又大于丙,甲、乙、丙三船究竟谁受到的浮力最大?四、物体是怎样浮上来的沉没在水底的物体,当它的重量小于排出的液重时,物体就会浮上来。
物体浮上来,自然是因为受到了浮力,但浮力是怎样作用于物体而使它上浮的呢?压力差认为:物体四侧受到的压力平衡而相互抵消,只有底面受到向上的压力,上浮的动能理应由此获得。
但我们要注意,这个向上的压力是由水的压强产生,而在同一水面,水向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强相等。
向上的压力如同支持力一样只对物体起支撑作用。
并不能对物体作功而促使物体上浮。
既然物体底面的压力不能产生物体上浮的动能,那浮力是怎样作用于物体而让它上浮的呢?释疑篇一、无论是浮在液体表面还是沉没在液中,一切浸在液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产生的向上的托力,我们把这个向上的托力就叫着浮力.液体为什么能产生浮力呢?二、我们知道水能浮起皮球、树木、救生圈、橡皮艇等许多物体,但当水凝结成冰后,却对这些物体失去了浮力。
为什么同一种物质,当它从液体变成固体时就没有了浮力?1、这是因为浮力是液体的一种特殊性质。
2、浮力的产生是由液体自身的特性决定的。
①流动性:液体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或压强大的一方向压强小的一方流动。
如果没有流动性,物体就不会浮起或沉下,也不会有海洋暖流.②压强的特殊性:液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它向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强相等。
由于这个性质,液体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当它任何一点压强的改变,都能引起相邻液压的改变.3、压强是产生浮力的主要原因。
(讨论:如果液体之间没有压强,还会不会产生浮力。
)三、物体是怎样浮上来的把一个吸满水的塑胶瓶,瓶口向上。
然后挤出压瓶壁的两端,水就会从瓶口向上喷射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手指和瓶子都未向上移动位置,但为什么水却往上运动了呢?这是因为我们挤压瓶壁时,瓶中水的压强小于周围瓶壁、瓶底的压强,这些压强下面大、上面小,而水会向压强小的一方流动。
所以,当我们用手指挤压时,在瓶壁、瓶底合力的作用下,水就会向上运动。
水中的木块向上运动的原理与之相似。
只不过前者是液体装在固体里,后者是固体浸在液体里。
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运动物体的压强小于周围的压强,而且压强从下到上逐渐减小。
物体运动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浸没在水中的木块之所以会浮上来,就是因为自身的压强小于同部位水的压强,这样就出现了压强差。
木块便受到四周水的挤压,在底面和四周水压的共同作用下,木块就会向压强小的一方流动而浮出水面。
①物体上浮是在底面、四周侧面水压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②浮力是由合力形成的,并不单单是物体底面向上的压力。
四、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流动性,在重力的作用,便向容器壁、容器底流动而产生压力。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容器底和容器壁也对液体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反作用力在液体之间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压强。
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与深度成正比,同一水平面上,液体向各个方向产生的压强相同。
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液体保持静止状态。
因为液体具有压强,它们之间才会相互支持,相互联系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液体中任何一点液压的改变,都会形成压强差,从而引起相邻液压的改变。
液体就会打破平衡状态产生流动。
1、液体和液体之间相互产生浮力,压强是产生浮力的原因。
2、浮力和它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液体保持平衡状态。
3、浮力的性质、大小并不会因外来物体浸入而改变。
五、浮力定律压力差和阿基米德定律在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大小时,都必须要有物体浸在液体里。
液体没有任何外来物体浸入时,它还会不会有浮力?如果有,我们又应该怎样去解释产生浮力的原因和大小呢?其实,浮力是液体的一种属性,由液体自身的特点形成的,它不会因外来物体的浸入而增大或减小、存在或消亡。
物体在液中的沉浮是物体在浮力作用下反应出的一种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