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环保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棵树》教案教学内容:有几棵树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树木要靠大家来完成,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国家就将每年的3月12日做为中国植树节。
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是重点;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1.出示图片:主题图2.教师谈话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一)教学“8+?”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2.小组交流.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二)比较1.计算对比9 + 6 = 158 + 6 = 14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2.口算9+9 =9+8 =9+7 =9+6 =9+5 =9+4 =9+3 =9+2 =8+9 =8+8 =8+7 =8+6 =8+5 =8+4 =8+3 =3.小组交流心得.4.全班交流小结.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5+8 8+6 8+38+5 2+8 4+88+7 9+8 8+93+8 6+8 8+2(三)作业布置、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有几棵树》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等奖

《有几棵树》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等奖1、《有几棵树》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4、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学步骤: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
(积木型板图)1、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草、小树快乐地生长,又活了两棵,长哪儿好呢?3、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在众多连续情境的'呈现下,学生情感与小树产生关系,达到环保教育这一目的,又引导学生去研究所产生问题。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8+6 8+8 5+8 ……这些在情况设计下,产生了这些算式,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1、8+6=14怎么来?(1)8+6=14 (2)8+6=14(3)9+6=15 (4)8+6=148+6=14 看见8就减2(5)8+6=142、自己研究其余算式。
3、比一比,谁算得快。
(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 5+8 8+68+3 4+8 8+7 8+5 2+89+8 8+9 3+8 6+8 8+2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1、P103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 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一年级数学有几棵树教案

一年级数学有几棵树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明白得.进一步明白得凑十法的含义.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3.对学生进行环境爱护教育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明白得.进一步明白得凑十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运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步骤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1.出示图片:主题图2.教师谈话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老老大、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明白老老大、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二、问题摆现,体会运算多样.(一)教学8+?1.依照问题,同学自己摸索.2.小组交流.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二)比较1.运算对比9 +6 =158 +6 =14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成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运算,假如有收成请你验证你的方法,假如没有,请你连续总结.2.口算9+9 =9+8 =9+7 =9+6 =9+5 =9+4 =9+3 =9+2 =8+9 =8+8 =8+7 =8+6 =8+5 =8+4 =8+3 =3.小组交流心得.4.全班交流小结.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5+8 8+6 8+38+5 2+8 4+88+7 9+8 8+93+8 6+8 8+2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二)出示图片:蝴蝶(三)出示图片:蜻蜓(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查找包蕴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伙儿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四、课外研究.7+()6+()有什么方法运算更快?教学点评:本节课创设了故情况境,学生学得生动爽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小组合作学习,把握了多种算法,并明白哪种算法最简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推荐】《有几棵树》同步教案

《有几棵树》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难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1.出示图片:主题图2.教师谈话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二、问题呈现,体会计算多样(一)教学“8+?”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二)比较1.计算对比9 + 6 = 158 + 6 = 14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2.口算9+9 =9+8 =9+7 =9+6 =9+5 =9+4 =9+3 =9+2 =8+9 =8+8 =8+7 =8+6 =8+5 =8+4 =8+3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
(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5+8 8+6 8+38+5 2+8 4+88+7 9+8 8+93+8 6+8 8+2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二)出示图片:蝴蝶(三)出示图片:蜻蜓(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7+() 6+()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五、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会“8+?”的进位加法。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级上册第四节有几棵树教学内容:有几棵树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是重点;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课前教学准备: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1.出示图片:主题图2.教师谈话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一)教学“8+?”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2.小组交流.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二)比较1.计算对比9 + 6 = 158 + 6 = 14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2.口算9+9 =9+8 =9+7 =9+6 =9+5 =9+4 =9+3 =9+2 =8+9 =8+8 =8+7 =8+6 =8+5 =8+4 =8+3 =3.小组交流心得.4.全班交流小结.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8+8 7+8 8+45+8 8+6 8+38+5 2+8 4+88+7 9+8 8+93+8 6+8 8+2板书设计:8+6=148+6=142444教学反思:第七单元、课题有几棵树总课时第课时教学内容:有几棵树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关于环保的小学数学教案

关于环保的小学数学教案
年级:小学二年级
学科:数学
课时:1课时
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了解环保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环境保护活动计算。
教具:简易计算器、环保海报、环保宣传册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保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环保知识,并展示环保海报和宣传册,引起学生对环保的兴趣。
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环保对于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并引入环保活动的计算问题。
3.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如垃圾分类、水资源浪费等,帮助他们计算如果每个人都能参与环保,将会节约多少资源或减少多少污染。
4.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算术问题,让他们用计算器计算,例如: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一升水,30天一共可节约多少水?
5.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个环保实践活动,并用数学方法计算活动成果,比如:小组成员一周内垃圾分类的数量和减少的垃圾数量。
6. 老师综合每个小组的活动成果,让学生共同计算整个班级的环保成果,激励学生参与更多环保活动。
7.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呼吁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为地球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还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环保活动的计算,培养他们对环保的意识和行动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4有几棵树word教案(5)

课前准备
情境图及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用品。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图和环保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生活经验与情境相映合,并从中产生数学问题。(积木型板图)
1.树林中有20棵小树,分两排种植,可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2棵,第二排死了4棵,你说怎么办?(一些为几棵树发问,一些为小树的死着急)。
8+8 7+8 8+4 5+8 8+6
8+3 4+8 8+7 8+5 2+8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P103 独立完成思考,解决问题。
题2 组织学生交流图意和算法。
题3 先说一说计算方法,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计算,再说一说方法。
2.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
种树问题 游戏问题 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3.课外作业。
课外研究:
7+ 6+ 5+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自由观察
说问题
讨论交流
观察练习
、
自由完成练习
自主交流
课后反思记载
课后反思见纸质反思
第2课时 练习四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
(2)同桌间一生拿结果,一生找算工。
九、总结。
互说方法
交流规律
完成练习
交流结果
进行练习
课后反思记载
2.给小树浇了水,施了肥,还给小树带来了一个朋友,小朋友去树林玩,去跳皮筋, P树,摇树,还把小草带回家给自己的小兔朋友吃,小树又生病了,有3棵小树生病了,怎么办呢?
一年级下 第一单元 美丽的田园 教案 北师大版

《美丽的田园》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美丽的田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
)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列式?(湖里有8只天鹅,岸上有6只天鹅,一共有几只天鹅?8+6=14(只))
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列式?(草地上一共有12只羊,白羊有7只,黑羊有几只?12-7=5(只))
三、练习巩固
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书上练习。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鹅:
一共有几只鹅?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那个多,多几只?6+8=14 8-6=2多2只
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14-6=8
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14-8=6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小学英语环保教案—————得数是6、7的加法
*者:***
单位:胡寨镇贾阁小学日期: 20XX年 12月2日
小学数学一年级环保教案
贾阁小学高立梅
课题: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得出得数是6、7以内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4、通过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
难点:看一幅图列两个算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一天,美丽的智慧仙子来到山坡上看见一群小朋友来栽树,原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到了。
提问: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你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讲解,渗透环保意识)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来栽树呢?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实际问题想到不同的算式,并理解
5+1=6 ,1+5=6这两个算式都是把1个小朋友和5个小朋友合起来。
(用加法)
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说出图意。
探究5+1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根小棒,再加上1根,合起来是6根。
从右向左看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5+1=6 ,1+5=6)
2、小结∶刚才各组讨论的想法都很好,现在我们己经知道了5个小朋友去劳动栽树,后来又来了一个小朋友,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添几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在计算时根据什么来算?(生活经验)
三、巩固深化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4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吃了3只害虫。
”听了它们的
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4+3,3+4
师:4+3=? 3+4=? 该怎样计算呢?
3、想想做做
第一题∶让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由看着算式算出得数来引导学生讨论每组算式的得数为什么相同, 体会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第二题∶独立思考,用连线的方法把它完成。
第三题∶开火车形式把它完成。
第四题∶分小组活动,巩固已学的加法,体会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第五题∶巩固得数是6的加法,看谁最能干,说的算式最多
四、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一课,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板书设计:
6、7的加法
5+1=6 1+5=6
4+3=7 3+4=7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在植树节小朋友植树这一实际情境,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6、7以内加法的计算
2、利用小棒,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
3、学习计算方法之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4、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