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合集下载

节肢动物蝗虫

节肢动物蝗虫

蚜虫
蜻蜓
螳螂
蟋蟀

蚂蚁
蚊子
河蟹
蜈蚣
家蚕
蜕皮
巩固检测
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是( A 腔肠动物 C 节肢动物
1、动物界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c

B 环节动物 D 软体动物
巩固检测
2、下面有关沼虾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A B C D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体表具有外骨骼 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 额剑是沼虾防御或攻击敌害的武器
任务二、说出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 的结构特点。
1、体表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 止体内水分蒸发。 2、有发达的感觉器官,适应复杂的陆地生活。 3、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在陆地生活的 范围。 4、蝗虫依靠气管进行呼吸
大河虾,沼虾
生活在湖泊或河流等 淡水中、其主要分布 于南方沿海地区,发 现最大雄性个体达 200克,肉味鲜美。 体色以白色透明为多
节肢动物
蝗虫是危害农 作物的农业害 虫。夏秋季节, 我们经常能看 到蝗虫在草地 里跳跃,你了 解蝗虫吗,你 知道蝗虫是怎 样危害农作物 的吗
蝗虫
蝗虫的外形
观察: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结构组成?
头部 复眼 单眼 触角 胸部 腹部
前翅 产卵器
口器 前足 中足
后足 气门
(触觉和嗅觉) 触角 1对
巩固检测
4、蝗虫的下列特征中,不属于与陆地生活 相适应的是( B ) A 蝗虫依靠气管进行呼吸 B 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C 蝗虫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D 蝗虫的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 在陆地上生活的范围
巩固练习
5、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在 甲、乙两只装满水的试管里, 一只把头浸没在水中,另一 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中, 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 现象?

昆虫记中蝗虫的外貌

昆虫记中蝗虫的外貌

昆虫记中蝗虫的外貌
昆虫记中蝗虫的外貌特征是:粗略模样,通常呈嫩绿色,但也有的是青绿色、淡黄色、红褐色,甚至有的已像成虫的那种灰色了。

其前胸呈明显的流线型,并有圆齿,还有小的白点,多疣,后腿已像成年蝗虫一样粗壮有力,饰有红色纹路,而长长的上腿上长着双面锯齿。

《昆虫记》中蝗虫的生活习性是:蝗虫的头部有一对粗短的触角,每一节上都有一个小球,每一根触角的顶端还长着两个小钩子,让它非常灵活,还可以抓住猎物,并把猎物拉下来。

身体两侧长着翅膀,翅膀边缘长满了锋利的小齿,一振翅就可以飞起来。

蝗虫的形态结构

蝗虫的形态结构

蝗虫的形态结构
蝗虫是一种昆虫,属于直翅目蝗总科,是农业害虫的代表之一。

蝗虫的形态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骨骼:
蝗虫的外骨骼是由硬化的壳组成的,呈现出坚硬的外表。

这种外骨骼可以提供保护,使蝗虫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二、头部:
蝗虫的头部由复眼、触角、口器和咀嚼器官组成。

复眼是蝗虫用来感知周围环境的重要器官,能够提供广角视觉。

触角则用于感知食物和环境的化学信号。

口器和咀嚼器官用于进食和咀嚼食物。

三、胸部:
蝗虫的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部分。

前胸上有一对前翅,中胸上有一对中翅,后胸上有一对后翅。

蝗虫的翅膀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能够帮助蝗虫在空中飞行。

四、腹部:
蝗虫的腹部是其身体的末端部分,由11个节组成。

腹部上有一对附肢,用于辅助蝗虫的运动。

腹部的末端有一对产卵器。

蝗虫通过产卵器将卵产到土壤中,以繁殖后代。

五、足部:
蝗虫的足部有六对,共12只。

足部上有绒毛状的感觉器,用于感知地面的振动和触觉。

蝗虫的足部非常灵活,能够帮助它们在地面上行走和跳跃。

蝗虫的形态结构包括外骨骼、头部、胸部、腹部和足部。

这些结构使得蝗虫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具备飞行、觅食和繁殖的能力。

蝗虫的形态结构对其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研究蝗虫生态和行为的基础。

蝗虫解剖实验报告合集(3篇)

蝗虫解剖实验报告合集(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殖发育过程,进一步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棉蝗(成虫)2. 实验工具:解剖剪、解剖针、镊子、解剖盘、解剖镜、剪刀、滴管、生理盐水、70%酒精、10%福尔马林、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10%盐酸溶液、蒸馏水等三、实验步骤1. 观察蝗虫外部形态(1)观察蝗虫的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的外部形态,记录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2)观察蝗虫的触角、复眼、口器、足、翅等器官,记录其形态和功能。

2. 解剖蝗虫头部(1)沿蝗虫头部背中线剪开,暴露头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脑、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肝、胰腺、生殖器官等结构。

3. 解剖蝗虫胸部(1)沿蝗虫胸部背中线剪开,暴露胸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气管、肌肉、神经、翅等结构。

4. 解剖蝗虫腹部(1)沿蝗虫腹部背中线剪开,暴露腹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生殖器官、排泄器官、呼吸器官等结构。

5. 观察生殖器官(1)观察雌蝗虫的卵巢、输卵管、受精囊、产卵器等结构。

(2)观察雄蝗虫的精巢、输精管、储精囊、生殖突等结构。

6. 观察呼吸器官(1)观察蝗虫的气管分支情况。

(2)观察气管末端的气门,了解气门的数量和分布。

7. 观察排泄器官(1)观察蝗虫的排泄器官,如马氏管等。

(2)观察排泄器官的排泄过程。

8. 观察消化系统(1)观察蝗虫的消化系统,如口腔、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等。

(2)观察消化过程中的消化酶分泌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头部蝗虫头部主要由脑、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肝、胰腺、生殖器官等组成。

其中,脑是蝗虫神经系统的中枢,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生殖器官负责蝗虫的繁殖。

2. 蝗虫胸部蝗虫胸部主要由气管、肌肉、神经、翅等组成。

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蝗虫体内;肌肉负责蝗虫的运动;神经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翅是蝗虫的飞行器官。

蝗虫的解剖实验报告

蝗虫的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观察其内部器官的形态和分布,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1. 蝗虫:棉蝗(Chondracris rosea)成虫,雌性。

2. 实验器材:解剖剪、解剖镊、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解剖盘、生理盐水、酒精、碘酒、蒸馏水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棉蝗成虫用生理盐水浸泡片刻,使虫体放松,便于解剖。

2. 蝗虫外形观察(1)观察蝗虫整体形态,注意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观察头部结构,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3)观察胸部结构,包括三对足和两对翅。

(4)观察腹部结构,注意雄性和雌性腹板的差异。

3. 蝗虫解剖(1)将蝗虫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剪从腹部中间剪开,注意保持虫体的完整性。

(2)用解剖镊将虫体背面的皮肤翻起,露出内部器官。

(3)用解剖针轻轻挑开内部器官,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和分布。

4. 内部器官观察(1)消化系统:观察胃、肠、肝等器官,注意胃的形状和位置。

(2)呼吸系统:观察气管、气门等器官,注意气门的分布和数量。

(3)循环系统:观察心脏、血管等器官,注意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4)神经系统:观察脑、神经节等器官,注意脑的位置和形态。

(5)生殖系统:观察生殖器官,注意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的差异。

5. 实验结果记录将观察到的器官形态和分布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6. 实验结束将蝗虫尸体放入酒精中固定,以便后续观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消化系统蝗虫的消化系统包括胃、肠、肝等器官。

胃呈长圆形,位于虫体背面,前方与口器相连。

肠呈长管状,位于胃的后方,与肝相连。

肝呈扁平状,位于虫体背面,与胃、肠相连。

2. 呼吸系统蝗虫的呼吸系统包括气管、气门等器官。

气管呈分支状,贯穿虫体,与气门相连。

气门位于虫体两侧,从中胸到第八腹节,共有10对。

3. 循环系统蝗虫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等器官。

心脏位于虫体背面,呈椭圆形,前方与食管相连。

血管呈网状分布,与心脏相连。

蝗虫讲稿2

蝗虫讲稿2

蝗虫的形态结构
蝗虫的胸部
前胸:前足一对
中胸:中足一对,前翅一对
后胸:后足一对,后翅一对
蝗虫的形态结构
蝗虫的腹部
第一节两侧,一对半月形的 听觉器官.
第1-8节,每节一对气门。
小实验
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 里,一只把头浸没在水里,另一只把胸部完全 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注意实验的结果 如何?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结果:第2只蝗虫会死亡.
原因: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将 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里后,因为气体不能 出入,它就会窒息而死
1
2
对农业的危害
根据蝗虫的食性和生长发育 特点,说明它对农业的危害 蝗虫主要以农作物为食,一
生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
个发育阶段。成虫具有很强 的飞行能力,增大了活动范 围;而且食量很大,对农作 物的危害十分严重。

蝗虫的体表 有坚硬的外骨骼,护 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散 失。外骨骼不能随着 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 程中,要经过多次蜕 皮。
蝗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蝗虫的形态结构
蝗虫的形态结构

蝗虫的头部
一对触角:感觉器官,有嗅觉和 触觉作用. 一对复眼:主要的视觉器官. 三只单眼;感光 一个咀嚼式口器:取食器官.
对农业的危害
农业春耕是治蝗的一个重要 环节,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 吗?
蝗虫的卵在土里越冬,到第
二年再孵化。通过春耕,可 以把蝗虫的虫卵翻出,使其 不能孵化,从而达到消灭蝗 虫的目的。
谢谢大家!

解剖蝗虫的实验报告

解剖蝗虫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昆虫的内部结构及其生物学特征。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3. 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蝗虫(雌性或雄性均可)。

2. 实验仪器: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75%酒精、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蝗虫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腹部,取出内部器官。

2. 观察外部形态:(1)观察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2)观察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3)观察腹部:包括生殖器官、消化器官、呼吸器官等。

3. 解剖头部:(1)剪开头部,取出脑和神经。

(2)观察脑的结构,包括前脑、中脑、后脑。

(3)观察神经的分布和走向。

4. 解剖胸部:(1)剪开胸部,取出心脏、气管等。

(2)观察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3)观察气管的分布和走向。

5. 解剖腹部:(1)剪开腹部,取出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2)观察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

(3)观察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

(4)观察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

6. 观察呼吸器官:(1)观察气门的分布和走向。

(2)观察气管的结构和分布。

7. 观察其他器官:(1)观察神经节的结构和分布。

(2)观察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解剖结果:蝗虫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复眼具有视觉功能,单眼具有感光功能,口器用于取食。

2. 胸部解剖结果:蝗虫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足用于行走和跳跃,翅用于飞行,气门用于气体交换。

3. 腹部解剖结果:蝗虫腹部包括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用于消化食物。

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用于繁殖。

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用于排泄代谢废物。

4. 呼吸器官解剖结果:蝗虫呼吸器官包括气管和气门。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柑橘果皮示油囊10×4
松针叶横切示树脂道 10×10
7
2013/4/8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辽宁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谢鲲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生物涂片的基本技术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3、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
1、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 法。此法操作简便,适用菌体一般形态和细菌排列 的观察。
以小剪刀从头的后缘中线向前剪至唇基下缘,将头部左侧 外骨骼去掉,小心将头部幕骨剪除。注意剪刀不可深入,因为 容易损坏围食道神经。
小心将气管及一些组织清除,则可以观察到各器官系统的 全部。
★内部构造:6大系统
1)消化系统
前肠:口、食道、嗉囊、砂囊(前胃) 中肠:胃。6个胃盲囊 后肠:回肠、结肠、直肠 1对唾液腺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2013/4/8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 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
2、掌握蝗虫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棉蝗浸制标本,解剖器、手持放大镜, 显微镜,盖玻片、载波片。
三、实验内容
1、外部形态观察
体被坚硬的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
头顶
额 颊 唇基
四、作业 总结观察到的成熟组织的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果
1、保护组织
菠菜叶片表皮示气孔 10×40 2、薄壁组织
马铃薯示淀粉粒 10×10
女贞叶片横切 10×40
睡莲叶片横切 10×10
6
3、输导组织 南瓜茎横切 10×4
4、机械组织 梨果肉石细胞 10×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实验八 蝗虫的外形和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掌握昆虫纲的一般特征。
二. 实验用具与药品
解剖镜、蜡盘、镊子、剪刀、大头针、解剖针。
三. 实验材料
蝗虫浸制标本。
四. 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取1头放于蜡盘中。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体表有几
丁质外骨骼。

1. 头部:
(1)复眼:1对,由许多小眼组成。
(2)单眼:3个,位于两复眼之间,倒三角形排列。
(3)触角:1对,丝状,由若干节组成。
(4)口器:咀嚼式。仔细识别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下颚须、下唇须。
2

2. 胸部:分前、中、后胸三节。
(1)前胸:有1对前足,背板发达,马鞍型。
(2)中胸:着生1对中足, 1对前翅。
(3)后胸:着生1对后足,1对后翅。
每只足由6部分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
3. 腹部:11节,1-8节的背板两侧各有1气门。第1对气门后有1对听器。
雌性:腹末腹面不上跷;雄性:腹末腹面上跷。
(二)内部解剖和观察:用剪刀先剪去翅和附肢,再沿体侧的气门上方,由后端
向前剪至头部,另一侧也同样剪开,然后用镊子将背部的外骨骼由前向后
端揭开(保持背面的完整性)。
(三) 用大头针将两侧体壁固定于蜡盘中,加水淹没虫体,观察内部构造。

1. 呼吸系统:剪取一段气管,置于低倍镜下,可见气管内壁有几丁质螺旋状细
环。

2. 消化系统:分前、中、后肠三部分。
(1)前肠:口腔、咽、食道、嗉囊、前胃。
(2)中肠:又称胃。在胃与前胃交界处有6条指状突起的胃盲囊。
(3)后肠:回肠(胃后一端较粗的肠管)、结肠(较细)、直肠(结肠后一端粗
3

大的肠管)。
3. 排泄系统:马氏管,100多条细盲管,着生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
4. 循环系统:
(1)心脏:长管状,位于消化道背面,悬挂于背壁上。
(2)大动脉:心脏至头部的一段血管,前端开口。

5. 神经系统:
(1)脑:位于头背面,分前、中、后脑3部分。
(2)咽下神经节:位于食道下方。
(3)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腹面。
6. 生殖系统:
(1)雌性:
1)卵巢:1对,许多卵巢管组成。
2)输卵管:1对,绕至消化道腹面,连中输卵管。
3)阴道:中输卵管后方的一端粗管。
4)受精囊:位于中输卵管背方。
5)副腺:1对,在输卵管前端,紧靠卵巢管。
(2)雄性:
4

1)精巢:1对,合在一起,有许多精巢管组成。位于消化道背面。
2)输精管:1对,从精巢两侧腹面通过。
3)储精囊:1对,通受精管。
4)阴茎:射精管末端膨大的部分。
5)副腺:位于射精管前端的两丛细管状腺体。储精囊就包在副腺丛中。

五. 作业:
1.绘制蝗虫外形图(侧面观),注明各部分名称。
2.从昆虫的结构特点说明昆虫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