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合集下载

实验:蝗虫的解剖

实验:蝗虫的解剖
去除一侧的体壁后,依次观察以下内部结构:
1.循环系统 2.呼吸系统
心脏 气管、气囊
3.消化系统 4.排泄系统
前、中、后肠 马氏管
5.生殖系统
精品课件
蝗虫内部结构图
精品课件
6.神经系统 脑、 食管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精品课件
对。
(2)翅:2对,前翅为覆翅、 后
翅为膜翅。 足:3对,前足和中足
为 精品课件 步行足、后足
精品课件
3. 腹部: 生殖、 代谢中心(11节腹板发达称为生殖 下板;肛上板、尾须
(2)外生殖器: (3)气门:第1—8节两侧,腹部共有8对气门
精品课件
(二)内部结构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精品课件
(一)蝗虫的外形
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精品课件
1.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 (1)单眼:3个、倒三角形排列 • (2)复眼:1对 • (3)触角:丝状
• (4)口器:
上唇、下唇、大颚、 小颚、舌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 胸部: 运动中心
(1)外骨骼:前胸背板发达; 中、后胸各具气门1

掌握蝗虫的解剖方法二

掌握蝗虫的解剖方法二
肌肉通过收缩产生力量,驱动附肢进行运动。同时,附肢的关节和 弹性结构有助于放大肌肉力量,提高运动效率。
运动模式多样性
蝗虫具有多种运动模式,如爬行、跳跃、飞行等。这些运动模式的 实现依赖于肌肉与附肢之间复杂的协同作用机制。
07 解剖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解剖后标本保存方法
固定标本
将解剖后的蝗虫标本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固定,以防止腐烂和 变形。
内部结构
包括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神 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特点
蝗虫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 强大的繁殖能力,是农业 害虫之一。
解剖目的与意义
目的
了解蝗虫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 和生态习性,为防治蝗虫提供科 学依据。
意义
通过对蝗虫的解剖研究,可以深 入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 规律,为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提 供有力支持。
中肠是蝗虫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其内壁分泌消化酶,帮助分解食物。 中肠还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后肠
后肠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将消化后的残渣排出体外。
呼吸系统器官解剖
气门
蝗虫的气门位于身体两侧,是气体进 出的通道。气门由多层薄膜组成,具 有调节气体交换的作用。
气管系统
气管系统由气门向体内各部位延伸, 形成分支状的网络。气管内壁湿润, 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
运动神经传导
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运动指令沿 运动神经传至肌肉或腺体,引起 蝗虫的运动或生理反应。
神经调节机制
蝗虫的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 调质和激素等化学物质进行信息 传递和调节,以维持体内环境的 稳定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05 生殖系统与繁殖过程剖析
生殖系统组成及功能
雄性生殖系统

蝗虫解剖实验报告合集(3篇)

蝗虫解剖实验报告合集(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殖发育过程,进一步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棉蝗(成虫)2. 实验工具:解剖剪、解剖针、镊子、解剖盘、解剖镜、剪刀、滴管、生理盐水、70%酒精、10%福尔马林、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10%盐酸溶液、蒸馏水等三、实验步骤1. 观察蝗虫外部形态(1)观察蝗虫的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的外部形态,记录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2)观察蝗虫的触角、复眼、口器、足、翅等器官,记录其形态和功能。

2. 解剖蝗虫头部(1)沿蝗虫头部背中线剪开,暴露头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脑、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肝、胰腺、生殖器官等结构。

3. 解剖蝗虫胸部(1)沿蝗虫胸部背中线剪开,暴露胸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气管、肌肉、神经、翅等结构。

4. 解剖蝗虫腹部(1)沿蝗虫腹部背中线剪开,暴露腹部内部结构。

(2)观察并记录蝗虫的生殖器官、排泄器官、呼吸器官等结构。

5. 观察生殖器官(1)观察雌蝗虫的卵巢、输卵管、受精囊、产卵器等结构。

(2)观察雄蝗虫的精巢、输精管、储精囊、生殖突等结构。

6. 观察呼吸器官(1)观察蝗虫的气管分支情况。

(2)观察气管末端的气门,了解气门的数量和分布。

7. 观察排泄器官(1)观察蝗虫的排泄器官,如马氏管等。

(2)观察排泄器官的排泄过程。

8. 观察消化系统(1)观察蝗虫的消化系统,如口腔、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等。

(2)观察消化过程中的消化酶分泌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头部蝗虫头部主要由脑、食道、嗉囊、胃、中肠、后肠、肝、胰腺、生殖器官等组成。

其中,脑是蝗虫神经系统的中枢,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生殖器官负责蝗虫的繁殖。

2. 蝗虫胸部蝗虫胸部主要由气管、肌肉、神经、翅等组成。

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蝗虫体内;肌肉负责蝗虫的运动;神经负责调节蝗虫的运动和生理活动;翅是蝗虫的飞行器官。

05蝗虫解剖与观察.

05蝗虫解剖与观察.

2. 内部结构解剖观察

从腹部末端背侧开始(第8腹节背板侧面), 向前沿气门上方将左侧体壁剪开,剪至前 胸背板前缘背侧。剪时勿上机内部器官。 用小镊子或解剖针剥离体壁,由于胸部和 腹部末端肌肉发达,剥离时应特别注意。

1)循环系统
由心脏、动脉、血窦组成。将体壁翻开,可 见一条半透明的细长管状结构—心脏。心 脏按体节有若干膨大的部分,即为心室, 心脏两侧有扇形的翼状肌。注意观察棉蝗 有几个心室?心室上有无心孔?

1.2 胸部


足:各胸节上均有1对足—前、中、后足。 前足和中足为步行足,后足粗大,为跳跃 足。各足均有6节构成,观察各节的特征。 翅:2对—前翅、后翅。观察2对翅的形状、 大小、质地以及翅脉有何不同?功能有何 不同?
1.3 腹部

由11节组成,第一节与后胸节愈合,其两侧 各具椭圆形的鼓膜听器。 各节只有背板和腹板组成,侧板退化为膜 状。 第1至8腹节形态相似,在每节背板两侧下缘 前方各有1个气门。
5)排泄系统
马氏管:位于中 后肠交界处,有 许多游离于血体 腔的盲管。
6)神经系统
脑:位于消化管背面,两复眼之间的淡黄色 块状物。 围咽神经:1对,位于食道两侧。 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五、作业
绘雌性棉蝗内部结构图,示消化系统、排泄 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2)呼吸系统
包括:气门(10对)、气管、气囊。掀开体 壁可看到自气门向体内,有许多白色分支 小管分布于脏器和肌肉中—气管。在内脏 背面两侧有许多膨大的气囊。气管内壁具 几丁质螺旋丝。
3)生殖系统
棉蝗是雌雄异体且异形(雄小雌大)。 雄性:精巢位于腹部消化道背方,为1对左右 相连的长椭圆形结构,由许多精巢小管组 成。精巢腹面向后伸出一对输精管。两管 绕到消化管腹面汇合成1条射精管,射精管 前端两侧有一些迂回的细管—附腺,通入 射精管基部。将附腺的细管拨开,还可看 到1对贮精囊,也开口于射精管基部。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三、内容与方法
(一)保护组织 分布在植物体表面,可以控制植物体的蒸腾,防止过度失水和机械
损伤,避免其他生物侵害。护组织因来源和功能不同分为:初生保护组 织—表皮;次生保护组织一周皮和皮孔。
表皮细胞特点是: 细胞排列紧密无间隙,互相嵌合; 液泡较大,不含叶绿体; 外壁形成角质层或角质膜,可防止水分过度蒸腾。
2、革兰氏染色: (1)制片:取菌种培养物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 (3)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
水洗。 (4)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
在白色背景下,用滴管流加95%的乙醇脱色,直 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 (5)复染:用番红复染约2min,水洗。 (6)镜检: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7)混合涂片染色
收集骨髓细胞
处死动物后,立即取出股骨,用刀片剔掉 肌肉,切开股骨两端,用吸有生理盐水的 注射器插入股骨的上端,冲出骨髓细胞至 离心管中,直至股骨变白色为止。
将收集的骨髓细胞于1000rpm离心10min
动物染色体制备方法和步骤
低渗处理
离心后加入600ul蒸馏水,用吸管轻轻吹 打成细胞悬液,置37℃低渗20min
1、菠菜叶片(自制装片):菠菜叶片
用镊子撕取下表皮一小块
低倍镜下观察
可见表皮细胞
转换高倍镜
可见气孔
2、女贞叶横切片(永久切片): 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和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表皮之上有角质层。
气孔
女贞 叶横 切
(二)薄壁组织
由薄壁细胞构成的最普遍植物组织;细胞仅具有初生壁,细胞
间隙发达,液泡明显,细胞等径或长形。
(四)实验方法:
1、简单染色: (1)涂片:取两块载玻片,各滴一小滴生理盐水于玻片中央,

8节肢动物蝗虫的解剖

8节肢动物蝗虫的解剖

2.2 呼吸系统--气囊、气管、螺旋丝
用镊子撕取胸部肌肉少许,或剪取 一段气管或撕取部分背(腹)隔膜,放 在载玻片上,加水制成装片,置显微镜 下观察,可看到?
2.3 生殖系统 ♀♂异体异形
♀生殖系统: 卵巢、卵萼、
输卵管、生殖孔、 副性腺、受精囊
♂生殖系统 精巢、输精管、射精管、阴茎、副性腺、
三、作业 1. 绘制蝗虫的消化系统。 2. 将解剖完的蝗虫交由老师看神经
系统并评分。
1.3 腹部:11节,外骨骼、气门、听器。
外生殖器
2. 蝗虫的内部解剖
左手持蝗虫,背部向上,右手持剪去其翅 和足,再从腹部未端尾须处开始自后向前沿 气门上方将左右两侧体壁剪开,剪至前胸背 板前缘;再在虫体前后端两侧体壁已剪开的 裂缝之间,剪开头部与前胸间的颈膜和腹部 未端的背板(剪刀尖上翘,以免损伤内部结 构)。将蝗虫背部向上置于解剖盘中,用解 剖针小心地将体壁与其下方的内部器官分离 开,用镊子将完整的背壁取下。依次观察下 列系统。
储精囊。Biblioteka .4 消化系统:消化管和消化腺(唾液腺)
2.5 排泄系统 排泄器官是什么?着生位置如何?
2.5 神经系统:
去除消化系统,并用剪 刀剪去头顶和后头头壳,置 解剖镜下,用镊子小心地除 去头壳内的肌肉,在两复眼 间找到脑,再顺着脑向后找 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和腹 神经索。
蝗虫共有几个神经节?
实验八 节肢动物门--蝗虫
一、 目的
1. 学习昆虫的一般解剖方法; 2. 了解节肢动物昆虫类适应陆生生活
的主要特征; 3. 了解节肢动物高度发展与广泛适应
的主要特征。
二、 实验内容 1. 蝗虫的外形观察--头、胸、腹
1.1 头部
卵圆形,外包坚硬的头壳。头部有一 对复眼三个单眼、一对丝状触角和咀嚼式 口器。

解剖蝗虫的实验报告

解剖蝗虫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昆虫的内部结构及其生物学特征。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3. 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蝗虫(雌性或雄性均可)。

2. 实验仪器: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75%酒精、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蝗虫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腹部,取出内部器官。

2. 观察外部形态:(1)观察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2)观察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3)观察腹部:包括生殖器官、消化器官、呼吸器官等。

3. 解剖头部:(1)剪开头部,取出脑和神经。

(2)观察脑的结构,包括前脑、中脑、后脑。

(3)观察神经的分布和走向。

4. 解剖胸部:(1)剪开胸部,取出心脏、气管等。

(2)观察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3)观察气管的分布和走向。

5. 解剖腹部:(1)剪开腹部,取出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2)观察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

(3)观察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

(4)观察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

6. 观察呼吸器官:(1)观察气门的分布和走向。

(2)观察气管的结构和分布。

7. 观察其他器官:(1)观察神经节的结构和分布。

(2)观察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解剖结果:蝗虫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复眼具有视觉功能,单眼具有感光功能,口器用于取食。

2. 胸部解剖结果:蝗虫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足用于行走和跳跃,翅用于飞行,气门用于气体交换。

3. 腹部解剖结果:蝗虫腹部包括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用于消化食物。

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用于繁殖。

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用于排泄代谢废物。

4. 呼吸器官解剖结果:蝗虫呼吸器官包括气管和气门。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柑橘果皮示油囊10×4
松针叶横切示树脂道 10×10
7
2013/4/8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辽宁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谢鲲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生物涂片的基本技术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3、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
1、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 法。此法操作简便,适用菌体一般形态和细菌排列 的观察。
以小剪刀从头的后缘中线向前剪至唇基下缘,将头部左侧 外骨骼去掉,小心将头部幕骨剪除。注意剪刀不可深入,因为 容易损坏围食道神经。
小心将气管及一些组织清除,则可以观察到各器官系统的 全部。
★内部构造:6大系统
1)消化系统
前肠:口、食道、嗉囊、砂囊(前胃) 中肠:胃。6个胃盲囊 后肠:回肠、结肠、直肠 1对唾液腺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2013/4/8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 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
2、掌握蝗虫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棉蝗浸制标本,解剖器、手持放大镜, 显微镜,盖玻片、载波片。
三、实验内容
1、外部形态观察
体被坚硬的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
头顶
额 颊 唇基
四、作业 总结观察到的成熟组织的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果
1、保护组织
菠菜叶片表皮示气孔 10×40 2、薄壁组织
马铃薯示淀粉粒 10×10
女贞叶片横切 10×40
睡莲叶片横切 10×10
6
3、输导组织 南瓜茎横切 10×4
4、机械组织 梨果肉石细胞 10×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注意解剖器械使用安全和卫生。
注意不要损伤几丁质壳下面的器官和组织,
不要用镊子直接夹取内脏。 由值日同学搜集所有实验垃圾。
【作业】
1、绘图:蝗虫的内部结构(标注食管、嗉囊、
胃盲囊、中肠、回肠、直肠、肛门、心脏、卵巢、 卵萼、马氏管等)。 2、绘图:蝗虫外部形态图(标注单眼、复眼、 口器、触角、听器、足、翅膀、气孔)。 3、螯虾与蝗虫内部结构有何异同(主要对比循 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
实验五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高波 gb_biology2@
【目的要求】 (1)学习昆虫的解剖方法; (2)观察蝗虫结构,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基本原理】
昆虫纲主要特征: 高度适应陆上生活,具完整而高效的呼吸器 即气管。 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附肢演变成一 对触角、一对大颚、一对小颚和一片下唇。 胸部具3对步足2对翅膀。腹部附肢几乎全部 退化。
滴管、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体视 显微镜、显微镜、常用解剖器械、放大镜、 解剖盘。
【方法与步骤】
一、外部形态观察
【方法与步骤】
二、内部器官解剖
从 尾 须 开 始 剪
在进行小型动物解剖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需观察和分离的结构不能用镊子等工具直 接捏取,以免损伤。可钳住非目的物结构 如气管、脂肪体等轻轻抽动,或在结构之 间进行分离,以保证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细小结构也可用滴管吸水,借助水流的冲 击力进行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