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胃的结构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
它由多个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本文将对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一、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通过咀嚼和混合食物,使其细碎并与唾液混合。
口腔的主要器官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腺等。
牙齿负责咀嚼和切割食物,舌头则用以推动食物向咽喉进食道。
唾液腺分布于口腔内壁,它们产生唾液,含有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二、食道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的作用是将食物从口腔顺利运送到胃部。
食道的壁由平滑肌组成,具有蠕动能力,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推送到胃部。
三、胃胃是位于腹部的一个扩张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混合食物,并分泌胃液来消化食物。
胃的内壁具有许多褶皱和小凸起,称为胃贲门,它们能够增加胃壁的表面积,以便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
胃贲门内分泌胃酸和消化酶,通过激素的调节,胃液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杀灭细菌。
四、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其内壁有许多细长的绒毛,称为肠毛。
肠毛能够增加吸收表面积,提高食物的吸收效率。
小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与胃相连,是胆汁和胰液进入小肠的通道。
空肠和回肠则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
五、大肠大肠是小肠之后的一段肠道,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被吸收的残余物质转化成粪便。
大肠内壁上有很多微生物,它们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无法被人体消化的物质。
六、肛门肛门是消化系统的末端,负责排泄大肠中形成的粪便。
肛门周围有肛门括约肌,能够控制粪便的排泄。
排便是通过肛门括约肌的松弛和收缩来完成的。
总结: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
口腔用于咀嚼和混合食物,食道将食物从口腔送至胃部,胃负责储存和消化食物,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大肠吸收水分并转化成粪便,最后通过肛门排出。
消化系统的功能配合默契,确保食物能够被充分消化和吸收,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养分。
人体胃的结构与作用

人体胃的结构与作用
界于食道和十二指肠之间,是消化道最宽大的部分,它的形状和位置随内容物的多寡和体位变化而改变。
胃分4个部分,靠近食道的部分是贲门部,胃上部膨大部分是胃底部,自胃底部往下是胃体部,靠近十二指肠的部分叫幽门部。
在胃内壁上覆盖着一层厚约0.3-1.5毫米的胃黏膜,胃黏膜上生长着三种腺体: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
三种腺体加起来的数量是惊人的,每天分泌的胃液的数量约有1500-2500毫升,
贲门腺和幽门腺主要分泌黏液,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胃酸的强刺激和胃蛋白酶的强消化力,都不能破坏胃黏膜,主要就是因为黏液总是先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出来,并均匀地布散到胃壁上的缘故。
胃黏膜的这种巧妙的自我保护功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的杰作之一。
胃的功能
1.存放食物。
液体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很短,油脂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混合性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约4-6个小时。
2.胃蛋白酶可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3.制造内因子及吸收维生素B2。
4.胃酸可杀灭随食物进到胃里的细菌。
胃内有食物时,胃的蠕动方向是由贲门向幽门进行,当胃内容物排空后、血糖也消耗到较低水平时,胃会由幽门向贲门方向逆性蠕动,这叫饥饿蠕动,使人产生饥饿感。
胃部健康知识点总结

胃部健康知识点总结胃部结构人的胃是一个弯曲的、呈J形的肌肉器官,位于上腹部。
它由上、下两个开口,上端与食管相连,下端通向小肠。
胃部有三层肌肉,其中纵、横、斜三层肌肉分别形成了三个方向的环状肌,这种结构有利于胃部的机械消化。
此外,胃黏膜上有大量黏膜腺,分泌胃液。
胃部功能1. 储存功能:胃部具有较大的容量,可以储存大量的食物,以便于消化和吸收。
2. 混合搅拌功能: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使食物和胃液混合搅拌,达到机械消化的目的。
3. 分泌功能:胃壁的黏膜腺分泌胃液,其中包括盐酸和消化酶,分别起到消化蛋白质和杀菌的作用。
4. 吸收功能:一部分水分和少量的药物可以在胃部被吸收。
常见胃部疾病1. 胃炎:胃黏膜发生炎症,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 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溃疡,引起上腹部疼痛、饥饿感、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3. 胃癌:恶性肿瘤,在我国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
早期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患者常以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就诊。
4. 胃出血:胃黏膜破裂或溃疡出血,患者可表现为黑便、呕血、贫血等症状。
5. 胃功能紊乱: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表现为腹痛、腹胀、打嗝等。
胃部保健知识1. 饮食保健:注意饮食的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和饥饱不均。
2. 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空腹或饱餐。
3. 小提示:不要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喝水,不要在餐后立即躺下,洗澡也是同理。
4. 管理压力:压力是引发胃部疾病的重要因素,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对于胃部健康至关重要。
在面对胃部疾病的情况下,建议尽早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引起并发症。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护胃部健康。
如果出现持续不适,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胃部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是人体内部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它由多个器官组成,承担着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以下器官组成:1.口腔:口腔是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起始点。
它包括牙齿、舌头和唾液腺。
牙齿负责咀嚼食物,舌头帮助将食物推入咽喉,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酶能开始分解食物。
2.食道:食道是一条肌肉管道,将食物从口腔传送到胃部。
通过食道的蠕动运动(称为吞咽)以及重力的作用,食物顺利地进入胃部。
3.胃:胃位于食道和小肠之间,是一个袋状结构。
胃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将食物进一步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形式。
同时,胃还起到消杀细菌的作用。
4.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部分。
它分为三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在小肠内,肠壁分泌消化酶和其他消化液,将食物分解成微小的分子,以促进吸收。
5.大肠: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
它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转化为粪便,最终排出体外。
二、消化系统的功能1.消化:消化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
通过机械和化学作用,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
机械消化包括咀嚼和肠道蠕动,而化学消化则涉及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2.吸收:吸收是指营养物质从消化道吸收到血液和淋巴中,以供给身体所需。
在小肠中,肠壁上有许多细小的绒毛状突起,称为微绒毛,它们增加了吸收面积,有助于有效吸收养分。
3.代谢调节:消化系统还参与代谢调节,包括激素的分泌和神经系统的调控。
例如,胃内分泌细胞分泌胃泌素和胃抑素,它们分别促进和抑制胃的酸分泌。
4.排泄:除了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统还通过排泄过程帮助清除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在大肠中,水分和电解质被吸收,形成固态的粪便,最终由肛门排出。
结论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能被忽视,它对身体的营养吸收和废物排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我们能更好地掌握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维持身体的健康。
消化系统解剖学

消化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一套器官系统。
它由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消化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一、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它包括口腔腔腔、舌头、咽部和牙齿。
口腔腔腔分为上颌腔、下颌腔和腭腔,其中有许多舌腺和涎腺。
舌头是口腔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咀嚼和吞咽食物的功能。
牙齿则负责咀嚼和研磨食物,以便更好地消化。
二、食管食管是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的管道。
它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全长约25厘米。
食管的壁由平滑肌构成,它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推送到胃中。
食管的上部有一个称为下咽部的特殊区域,它负责协调咀嚼和吞咽动作。
三、胃胃是一个位于腹腔中的扩张器官,呈马蹄形。
它位于食管下端,上端与十二指肠相连。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混合食物,并分泌胃液用于消化。
胃壁由多层平滑肌组成,负责胃的收缩和蠕动。
胃液中含有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酶,可以将食物分解成较小的颗粒。
四、肠道肠道是消化系统最长的部分,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等。
十二指肠位于胃和空肠之间,是肠道中最短但最重要的部分。
它接收来自胃的食物,并分泌肠液、胆汁和胰液进行消化。
空肠是肠道中最长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
结肠位于空肠之后,它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总结:消化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区域的学科。
通过对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的解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消化过程,从而提高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通过本文所述的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为有关医学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重要知识基础。
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

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
胃粘膜是胃壁内层的一层黏液膜,具有以下结构和功能:
1. 上皮细胞层:胃粘膜由许多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负责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酶。
2. 黏液细胞层:胃粘膜中含有丰富的黏液细胞,它们分泌黏液以保护胃黏膜不受胃酸的侵蚀。
3. 壁腺:胃粘膜中还有一些特化的细胞群,称为壁腺。
这些细胞分泌黏液、胃蛋白酶和酸性粘多糖等物质,与其他部位的胃粘膜细胞不同。
4. 血管和神经:胃粘膜具有丰富的血管供应和神经支配,可以调节胃酸和黏液的分泌,同时参与胃的收缩和蠕动。
5. 胃小绒毛:胃粘膜表面有许多胃小绒毛,它们增加胃粘膜的表面积,提高胃液的吸收和释放能力。
胃粘膜的功能是保护胃壁免受消化酸和消化酶的侵蚀,同时分泌胃酸、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参与消化和吸收过程。
胃粘膜还具有抗菌、抗炎和修复损伤的能力。
胃病毕业论文

胃病毕业论文胃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指的是胃的功能异常或病理性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胃病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中,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然而,胃病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本文将从胃病的原因、分类、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胃病的原因主要与不良饮食习惯、饮食环境、药物不当使用等因素有关。
不良饮食习惯包括过量进食、暴饮暴食、偏食和不规律饮食等,这些习惯会增加胃酸分泌,进而损伤胃黏膜。
另外,长期在不干净的环境下食用食物也有可能导致胃病的发生。
药物不当使用也是胃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长期或高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会损伤胃黏膜。
根据病因和病理改变,胃病可以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类型。
其中,急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短暂发炎和充血,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而慢性胃炎则是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胃胀等。
胃溃疡是胃壁黏膜局部坏死和溃疡形成,患者可出现上腹部疼痛、饭后饱胀等症状。
胃息肉则是胃黏膜表面的肿物,常无症状但容易发生出血。
在预防胃病方面,主要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首先,要保持饮食的多样化,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过量进食或暴饮暴食,减少对胃的刺激。
其次,要避免抽烟和喝酒,因为烟草和酒精会直接损害胃黏膜的健康。
此外,要避免使用过量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
对于已经患有胃病的患者,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改善。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包括抗酸药物、抗生素、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等。
此外,患者还应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综上所述,胃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正确的理解和预防胃病,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胃的结构与功能范文

胃的结构与功能范文胃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中上腔,相对于其他消化器官而言,胃的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
本文将详细介绍胃的结构和功能。
胃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黏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首先是黏膜层,它是胃壁最内层的一层,由皱襞构成,主要分为胃腺区和非胃腺区。
胃腺区是胃黏膜的大部分,含有很多黏膜肥厚的小凹陷,称为胃腺。
这些胃腺含有四种主要的细胞类型:黏液颈细胞、主细胞、副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黏液颈细胞分泌黏液,起到保护黏膜的作用;主细胞和副细胞主要分泌消化酶;内分泌细胞则分泌激素,如胃动素和胃泌素。
下一层是粘膜下层,它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为黏膜提供营养和氧气。
再下一层是肌层,胃的肌层分为三层:内环层、中环层和外环层。
这些肌层的收缩和松弛负责推动食物在胃内混合和向下排空。
最外层是浆膜层,由结缔组织和脂肪组成,起到保护和固定胃的作用。
胃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消化、吸收和分泌。
首先是消化功能,胃通过分泌消化酶来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的物质,以便后续消化和吸收。
胃主要分泌蛋白酶,如胃蛋白酶和胃激酶,用于分解蛋白质。
此外,胃还分泌胃脂酶来分解脂肪,和胃淀粉酶来分解淀粉。
这些消化酶在胃内起到重要的消化功能。
其次是吸收功能,虽然大部分的吸收过程发生在小肠,但胃仍然可以吸收一些物质,例如水、电解质、一些药物和酒精等。
最后是分泌功能,胃是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能够分泌多种激素调节消化过程。
胃主要分泌胃动素和胃泌素。
胃动素通过促进胃肌层的收缩,增加胃排空速度;胃泌素则通过促进胃腺的分泌,增加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
总结起来,胃作为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其主要功能包括消化、吸收和分泌。
通过黏膜层中的胃腺分泌消化酶,胃能够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便后续消化和吸收。
此外,胃还能够吸收一些物质,并通过分泌激素调节消化过程。
胃的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使得其在整个消化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胃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胃的保健摘要:胃是人体内的一个器官,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胃的作用主要是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并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较小的分子,以便于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
胃可以吸收少量水和少量酒精以及很少的无机盐。
胃有胃腺,可以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饮食不规律的人所占比例也逐年增加。
而对胃的护理不到位,导致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
所以,了解胃的结构与功能,更好的保护胃,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胃结构与功能作用保护一、胃的解剖(一)胃的形态和分布胃在完全空虚时略呈管状,高度充盈时可呈球囊形。
胃的入口称贲门,接食管,位于第十一胸椎体左侧,出口平第一腰椎体上缘中线的右侧,称幽门,接十二指肠。
胃可分前、后壁,左、右缘。
左缘较长,称胃大弯,右缘较短,称胃小弯。
胃小弯在下行途中折向右上,略呈一角,称角切迹。
图一胃可分4部分:①贲门部,贲门周围的部分,没有明确的部分,没有明确的界限;②胃底或称为穹窿,指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凸向膈穹窿的部分;③胃体,贲门平面以下,至角切迹,占胃的大部分;④幽门部,或称胃窦,自角切迹向右至幽门。
其间在胃大弯侧出现一不太明显的中间沟,将幽门部分分为左侧份较大的幽门窦和右侧份呈管状的幽门管。
(二)胃的位置和毗邻胃中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胃贲门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在第一腰椎下缘右侧,此即所谓的“幽门平面”。
活体胃的位置常因体位,呼吸,以及胃的容物的多少而变化。
胃前壁右侧份邻接右半肝,左侧份上部紧邻膈,下部接触腹前壁,此部移动性大,通常称为胃前壁的游离区。
胃后壁膈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图二(三)胃壁胃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
①黏膜:胃空虚时腔面可见许多纵行皱襞,充盈时皱襞几乎消失。
黏膜表面有许多浅沟,将黏膜分成许多直径2 ~ 6mm的胃小区。
黏膜表面还遍布约350万个不规则小孔,称胃小凹。
每个胃小凹底部与3 ~5条腺体联通。
图三黏膜有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
(1)上皮为单层柱状,主要由表面黏液细胞组成。
此细胞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黏液,覆盖于上皮表面,有重要保护作用。
表面粘液细胞不断脱落,由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增殖补充,3 ~ 5天更新一次。
(2)固有层内有紧密排列的大量管状腺,根据所在位置和结构的不同,分为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
腺之间及胃小凹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其细胞成分中除纤维组织外,还有较多淋巴细胞及一些浆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散在的平滑肌细胞。
Ⅰ胃底腺:又称泌酸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约有1500万条,是胃粘膜中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腺体。
胃底腺呈分支管状,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越接近贲门部的胃底腺中主细胞越多,而越毗邻幽门部的腺中壁细胞越多。
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腺的下半部。
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又称泌酸细胞,在腺的上半部较多。
此细胞体积大,多呈圆锥形。
核圆而深染,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呈均质而明显的是酸性。
壁细胞还有极丰富的线粒体。
颈粘液细胞:较少,位于胃底腺顶部,常呈楔形夹在其他细胞之间。
核扁平,居于细胞基底,核上方有许多黏原颗粒,HE染色浅淡。
其分泌物为可溶性的酸性粘液。
干细胞:存在于从胃底腺顶部至胃小凹深部一带,可增殖。
增殖的子细胞,有的向上迁移,分化为表面黏液细胞,有的停留在局部或向下迁移,分化为其他胃底腺细胞。
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寿命约为200天,颈粘液细胞为一周。
内分泌细胞:主要为ECL细胞和D细胞。
ECL细胞分泌的组胺主要作用于邻近的壁细胞,强烈促进其泌酸功能。
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即可直接抑制壁细胞的功能,又可通过抑制ECL细胞而间接地作用于D细胞。
Ⅱ贲门腺:分布于近贲门处宽1 ~ 3cm的区域,为粘液性腺。
Ⅲ幽门腺:分布于幽门部宽4 ~ 5cm的区域,此区胃小凹很深;幽门腺为分支较多而弯曲的管状黏液性细胞,可有少量少量壁细胞。
幽门腺中还有很多G细胞,产生胃泌素,可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还能促进胃肠黏膜细胞增殖。
三种腺体的分泌物混合,统称胃液。
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5 ~ 2.5L,pH为0.9 ~ 1.5,除含有盐酸、胃蛋白酶、黏蛋白外,还有大量水、NaC、KCl等。
(3)黏膜肌层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组成。
②黏膜下层: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内含较粗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还可见成群的脂肪细胞。
此层是整个胃壁中最有支持力的结构。
③肌层和外膜:肌层较厚,一般由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构成。
环行肌在贲门和幽门部增厚,分别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
外膜为浆膜。
(三)胃的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经①血管(1)胃的动脉来自腹腔干及其分支,先沿胃大、小弯形成两个动脉弓,再由弓上发出许多小支至胃的前、后壁,在胃壁内进一步分支,吻合成网。
Ⅰ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干,向左上方经胃胰襞深面至贲门附近,转向前下,在肝胃韧带内循胃小弯右下行,终支多于胃左动脉吻合。
Ⅱ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也可起于肝固有动脉左支、肝总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下行至幽门上缘,转向左上,在肝胃韧带内沿胃小弯行走,终支多数与胃左动脉吻合成胃小弯动脉弓,沿途分支至胃前、后壁。
Ⅲ胃网膜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在大网膜前两层腹膜间沿胃大弯左行,终支与胃左动脉弓吻合,沿途分支营养胃前、后壁和大网膜。
Ⅳ胃网膜左动脉:起于脾动脉末端或其脾支,经胃脾韧带入大网膜前后曾腹膜间,沿胃大弯右行,终支多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形成胃大弯动脉弓,行程中分支至胃前、后壁和大网膜。
Ⅴ胃短动脉:起于脾动脉末端或其分支,一般3 ~ 5支,经胃脾韧带至胃底前、后壁。
Ⅵ胃后动脉:出现率约72%,大多1 ~ 2支,起于脾动脉或其上级支,上行于网膜囊后壁腹膜后方,经胃膈韧带至胃后壁,分布于胃体后壁的上部。
图四胃的血管(前面)图五胃的血管(后面)(2)胃的静脉胃的静脉多于同名动脉伴行,均汇入肝门静脉系统。
胃右静脉沿胃小弯右行,注入肝门静脉,途中收纳幽门前静脉,后者在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前面上行,是辨认幽门的标志。
胃左静脉又称胃冠状动脉,沿胃小弯左行,至贲门处转向右下,汇入肝门静脉或脾静脉。
胃网膜右静脉沿胃大弯右行,注入肠系膜上静脉。
胃网膜左静脉沿胃大弯左行,注入脾静脉。
胃短静脉来自胃底,经胃脾韧带注入脾静脉。
此外,多数人还有胃后动脉,由胃底后壁经胃膈韧带和网膜囊后壁腹膜后方,注入脾静脉。
图六胃的静脉②淋巴引流胃的淋巴管分区回流至胃大、小弯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群,最后汇入腹腔淋巴结。
(1)胃左、右淋巴结:各沿同名血管排列,分别收纳胃小弯侧胃壁相应区域的淋巴,输出管注入腹腔淋巴结。
(2)胃网膜左、右淋巴结:沿同名血管排列,收纳胃大弯侧相应区域的淋巴,胃网膜左淋巴结输出管注入脾淋巴结。
胃网膜右淋巴结输出管回流至幽门下淋巴结。
(3)贲门淋巴结:常归入胃左淋巴结内,位于贲门周围,收集贲门附近的淋巴,注入腹腔淋巴结。
(4)幽门上、下淋巴结:在幽门上、下方,收集胃幽门部的淋巴,幽门下淋巴结还收集胃网膜左淋巴结以及十二指肠上部和胰头的淋巴。
幽门上、下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入腹淋巴结。
(5)脾淋巴结:在脾门附近,收纳胃底部和胃网膜左淋巴结的淋巴,通过沿胰上缘脾动脉分布的脾上淋巴结汇入腹腔淋巴结。
(6)其他途径:胃的淋巴管与邻近器官亦有广泛联系。
另外,还可以通过食管的淋巴管和胸导管末端逆流至左锁骨下淋巴结。
图七胃的淋巴引流③神经支配胃的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还有内脏传入神经。
(1)交感神经胃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于脊髓第6 ~ 10胸节段,经交感干、内脏神经至腹腔神经丛内腹腔神经节,在节内交换神经元,发出节后纤维,随腹腔干的分支至胃壁。
交感神经抑制胃的分泌和蠕动。
(2)副交感神经胃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来自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前干下行于食管腹壁前面,约在食管中线附近浆膜的深面。
前干在胃贲门处分为肝支和胃前支。
肝支有1 ~ 3条,于小网膜内右行参与肝丛。
胃前支伴胃左动脉在小网膜内距胃小弯约1cm处右行,沿途发出4 ~ 6条小支与胃左动脉的胃壁分支相伴而行而分布至胃前壁,最后于胃角切迹附近以“鸦爪”形分支分布于幽门窦及幽门管前壁。
迷走神经后干贴食管腹段右后方下行,至胃贲门处分为腹腔支和胃后支。
腹腔支循胃左动脉始段入腹腔丛。
胃后支沿胃小弯深面右行,沿途分出小支伴随胃左动脉的胃壁分支至胃后壁,最后也以“鸦爪”形分支分布于幽门窦及幽门管的后壁。
迷走神经各胃支在胃壁神经丛内焕发节后纤维,支配胃腺与肌层,通常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并增强胃的活动。
(3)内脏传入纤维胃的感觉神经纤维分别随交感、副交感神经节进入脊髓和延髓。
胃的痛觉冲动主要随交感神经通过腹腔丛、交感干传入脊髓第6 ~ 10胸节段。
二、胃的作用胃能够作为储存大量食物的容器,使胃将食物碾碎成小颗粒,使胃将食物与胃液混合以便开始消化。
胃可以控制胃内容物排空入十二指肠的速率。
胃可以分泌胃蛋白酶,它能将一餐所摄入的蛋白质总量的30%消化成寡肽。
同时,为可以分泌一种内因子,内因子可在小肠中与B12结合,对回肠吸收B12是必须的。
而要实现胃的上述作用,和胃的功能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一)、胃的运动胃部的运动靠胃的肌层活动来实现,胃的肌层由3部分组成,即在胃的环形肌层和纵行肌层之间,有一斜行肌层。
在肌层中,环形肌层比纵行肌层发达。
胃底和胃体的肌层相对较薄,但胃窦部的肌层很厚,且靠近幽门处的肌层更厚。
当食管蠕动波开始时,胃底和胃体的容量可以增加至1.5L,也不会引起胃内压力的增加,这一现象称为容受性舒张。
胃底和胃体的收缩通常较弱,因此该部位内的胃内容物在较长时间内不被混合。
这样,胃底和胃体可用作贮存食物的容器。
然而,胃窦部的收缩会比较强烈,它可将胃窦部的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颗粒。
胃窦部的收缩将胃的内容物以少量喷射的形式排入十二指肠球部。
(二)、胃的分泌胃黏膜表面覆盖着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黏液和碱性液体保护了上皮免受机械的伤害和胃酸的侵蚀。
胃粘膜表面布满胃小凹,每个胃小凹是一个或多个胃腺导管的开口。
胃小凹的数量众多,占据了胃粘膜总表面积的很大一部分。
根据腺体的结构可以将胃黏膜分成3个区域。
位于食管下段括约肌下方的贲门腺区,该区面积不大,主要含分泌黏液的腺细胞。
余下的胃黏膜划分为位于角切迹以上的泌酸腺去和位于角切迹以下的幽门腺区。
泌酸腺区分布有分泌黏液的颈粘液细胞,分泌内因子和HCl的壁细胞和分泌胃蛋白酶原的主细胞,也叫胃蛋白酶细胞。
幽门腺区的腺体中,分泌黏液的细胞占多数。